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中职语文说课稿

中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5-27 12:12: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语文说课稿

中职语文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孙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习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 (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好处)

  二、说学生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学法:

  学习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六、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语:孙犁笔下的荷花淀美丽、清新,充满着安定、和谐的气息,即使是在这里发生的战争也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孙犁为什么能让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变成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呢?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由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并思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综合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中职语文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林海音的《豆腐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豆腐颂》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用心体会作者通过文本所抒发的情感。这个单元的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且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豆腐颂》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形神兼备,文辞清丽朴实,作者把豆腐和中华民族历史久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赋予豆腐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深厚浓郁的民族情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托物言志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中尤为突出。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是对前几篇散文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对欣赏散文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

  (二)教学目标定位

  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习《豆腐颂》这篇课文,不只是要求学生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所抒发的情感,真正理解豆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本文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林海音(2)了解豆腐特性及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交流并讨论自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

  (1)启迪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具备宽厚柔软的豆腐修养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自主找到散落课文各处的“形”,但对于“神”的把握有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豆腐所颂扬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的突破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启迪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从文本中获得关于成人成才的启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的道德精神品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文本交给学生充分解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朗读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三、说学法

  在说学法之前,我先说一下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农村职校中职机电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就本单元而言,学生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故都的秋》、《富春江上》、《感悟珍珠港》、《废墟》这四篇散文,已基本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但鉴赏散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篇课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能找出课文具体选了哪些内容作为题材,并能够结合课文一些语句进行赏析,但学生抓表层容易,知本质难,他们所找出的课文选取的题材较零碎,以及这些题材在课文中起何作用学生不能把握。我所教班级不少学生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能发表个人观点的学生也占大多数。

  根据本课自读课文的特性及学生特点,特确立如下学习方法:

  1.自读法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故设计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

  2.诵读法

  设计依据:诵读是鉴赏散文绝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能更好地体会作者通过颂扬豆腐所抒发的情感。

  3.赏析法(圈划批注法)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内容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为课堂上交流做准备

  4.质疑法

  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5.讨论法

  设计依据:讨论对于提高思辨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教授本课的整体思路:课前结合导学卡进行自学、课上学生交流讨论自学成果、教师归纳总结本文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学生质疑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谈启示、布置作业。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很好地自学,我设计了导学卡引导学生自学。此设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学生主动建构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关信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为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主旨服务。

  (2)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领会,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赏析,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所以导学卡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划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这也是为课上交流做准备。

  在学生已结合导学卡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包括“直接导入”、“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质疑互动”、“拓展延伸”五大环节。

  (一)直接导入(1分钟)

  由我们学校校训直接导入——先成人,后成才。

  设计依据:这样导入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与成人成才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悬念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自学成果(23分钟)

  1.首先请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学生概括之后老师用幻灯展示全部的内容要点。

  设计依据:这样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分析课文首先要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请学生上讲台交流文本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当堂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发动同学讨论。

  设计依据: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实用性教学内容上花大力气,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上讲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学生就自己赏析的内容上讲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适当地予以评价。

  比如当有同学讲到豆腐做法时,肯定制作工艺的一丝不苟、严谨

  比如有同学讲到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时,肯定为人要勤劳、认真刻苦

  比如有同学提到麻婆豆腐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情谊,肯定做生意要有情有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帮助

  比如有同学提到豆腐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自成一格,肯定为人也要取长补短,要有自己的个性

  当有同学提到作家子敏的话时,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肯定为人要宽厚、宽

  (三)学生上讲台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的点评,并借学生所说内容来揭示这篇散文的主旨。(2分钟)

  作者写豆腐颂,不仅颂扬了豆腐的容易搭配、物美价廉、营养均衡、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借豆腐颂扬了勤劳、朴实、宽厚的品质。在散文当中,这也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至此,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点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出来。

  (四)质疑互动、讨论(5分钟)

  在学生上讲台交流完自学成果以及归纳出出本文的主旨以后,安排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设计依据:学贵有疑,借助质疑这个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得到解决,将课堂自主学习推向高潮,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充分解读文本,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共同解决了问题,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谈启示(8分钟)

  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准职业人,你从这篇课文当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人处世三方面来谈谈。)

  比如:要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要勤劳致富;要爱岗敬业;要诚心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所创新;从底层做起,有一技之长,实现职校生的自我价值等。

  设计依据:职教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应更多地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服务。比如麻婆姑嫂生活在社会底层,在受生活打击后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立了“麻婆豆腐”这一品牌。再如能持之以恒三更就起来磨豆腐的群体身上具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林海音眼中的豆腐修养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很多启示。

  (六)板书设计

  豆腐颂

  林海音

  特点(表)品质(里)先成人,后成人

  容易搭配博采众长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营养均衡清正廉洁

  物美价廉勤劳朴实

  历史悠久宽厚平和

  托物言志

  形散神不散

  板书设计的呈现,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目标明确,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中职语文说课稿3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xxx. I’m from . Today, my speech is about how to arrange the lesson “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I’ll explain it respective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Your advice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Ⅰ、关于教材

  1、课文介绍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收编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提高版)第二册中。

  这课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及加深,并深化了第一册文章中教学生面对人生,面对挫折的态度。

  2、教材处理

  总结往年的职高对口升学英语试卷,对语音,词义,词形等纯英语单词的考查占分比重很大,我算了一下,去年是占了近30%。同时,基于不少职高学生底子薄弱的特点,我认为不能急于学习并巩固文章语法,要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机会从最基本的单词,词组入手,带动他们逐步向更深一步学习。因此,我对课文是这样处理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并记忆课文的重点词组及句子.第二,三课时讲解词组,课文和语法,练习巩固.这里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Grasping the hot words

  2). Remembering the useful phrases

  3).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能力目标

  1). Learning to collect the major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2). Training the feeling for English

  德育目标

  Learning to take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4、教学重点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5、教学难点是

  Digging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ext, then learning to take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Ⅱ、关于教法

  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上要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另外,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人类大脑记忆知识特点,我采用了多次反复法,还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等辅助教学.

  Ⅲ、关于学法

  学情分析: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学习它最重要的是反复记忆,多练习从而增强语感。但,职教学生有许多英语底子薄弱,怕张口,即使成绩好的同学也是张口少,不能充分利用耳,口,眼等感官资源来促进学习。

  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采用如下学法:

  1、反复记忆。课前预习单词,课后复习单词并记忆知识点。

  2、多练习,以增强语感。要养成张口的习惯.英语课堂最不需要的就是沉默,要随时张口:张口跟读单词,张口自读单词,张口同老师一起拼单词,在老师读课文时,张口同老师一起读课文中出现的含有新词的句子,张口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耳,口,眼在大感观同时运用,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词汇量,增强了语感.

  Ⅳ课堂教学程序

  Step one: Introduction-------------------------------------------------------5 minutes

  Step two: Words---------------------------------------------------------------7 minutes

  Step three: The skimming of the whole text--------------------------------10 minutes

  Step four: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13 minutes

  Step five: Evaluation and Summing up-------------------------------------8 minutes

  Step six: Extra-class Work-------------------------------------------------- 2 minutes

  Step 1 Introduction

  首先,让学生们讨论插图

  Teacher: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in Reading A. What can you see in it?

  Students: (possible answer) A man is standing at a crossroads. He doesn’t know which road to choose and go.

  如果回答不出这个问题,那很可能是单词的障碍,因此,在学生们看图片时我在屏幕上打出crossroads, choose这两个单词,引导他们回答。并在他们回答时在黑板上板书。

  T: So, he must make a choice.(板书). Do you often make a choice in life?

  Ss: Yes.

  T: When you have trouble in doing something, what kind of attitudes do you take to it, pessimistic or optimistic?(板书)

  这个问题首先让他们回忆预习的attitude, pessimistic和optimistic这三个单词,达到对单词能多次“见面”,容易记忆的目的。

  T: Now, look at the screen, who is she?

  Ss: Helen Keller

  然后我利用屏幕上的这些词讲述这个故事,最后,我提示

  T: …Helen was successful at last. So,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Today, we’ll learn the text,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First, let’s check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ords.

  这一步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挫折与对之应采取的态度。由于学生们在第一册中已经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了解了海伦的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因此,这个引入部分很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鸣,即使底子差的同学也能感到“啊,我也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从而增强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是英语课堂的一部分。为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 Words

  1)让一个成绩好的同学读预习的单词,如果有错误,和学生们一起纠正。

  2)让一个基础差的学生说汉语意思,其他同学背出相应的单词(如记不住可对照课本),并跟我读这个单词3到4遍,达到巩固单词,训练口部肌肉的目的。

  这步是针对知识目标。这里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分配不同的问题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Step 3 The Skimming of the Whole Text

  在屏幕上给出useful expressions

  T: Now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Find out the key sentences to the four questions in page 25.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 on the screen.

  然后,给出答案。比如question 2,学生可能会找出可回答此问题的.句子“ I choose to be in a good mood; I choose to learn to learn from life” etc.我会在这时引导他们总结出答案:Mike took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并强调optimistic, attitude这两个单词

  这步是训练学生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培养阅读能力,从而突破能力目标。

  Step 4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1)让学生大声读课文,不要怕出错,记下不会读或读音不确定的单词并找出含有屏幕上词组的句子。

  2)放录音,让学生校正读音。在重点句子处停顿,让学生跟读,倒带,再跟读,强化记忆。

  3)帮学生翻译这些句子

  4)给学生时间记忆这些句子。不要默背,大声背出来。这样要求他们,不仅有利于把各种感官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大家背句子的气氛会感染那些不感张口或懒得张口的学生,提升学习的热情。

  5)让学生背出句子。比如第一个,先让一个学生背出来,然后我和大家一起背出Mike was the kind of guy you love to hate. He was always in a good mood and always had something positive to say.给出答案。依此类推。

  Sentences

  1) Mike was the kind of guy you love to hate. He was always in a good mood and always had something positive to say

  2) He would reply, “couldn’t be better.”

  3) Mike use to say

  4) The bottom line is: “You’re living your life and make it either happy or depressing.”

  5) I was involved in a car accident.

  6) I lived and succeeded in business. Thanks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doctors.

  这步是针对知识目标的二,三,并完成教学重点

  Step 5 Evaluation and Summing up

  1)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强化对一些重点单词及词组的记忆。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我会用汉语组织一段话,每组一起背出两个与我说的汉语对应的句子。然后,由被选同学自己代表他的组背出提问的重点词组。评选。

  我的引导部分是这样的(下划线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地方)。

  从课文中我们学到了Mike是一个让人又疼又爱的人,他总是心情很好,讲一些让人振奋的话,并向生活学习,对别人的询问总回答再好不过了,还常对自己说不要选择坏心情,说到底你在生活,要使生活幸福。这种乐观的态度影响了作者,当作者被卷入一场车祸时,多亏了这种态度和医生的治疗,活了下来把生意做得很成功。

  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呢?要时时保持乐观的态度,那样你才能成功。

  这样做一是通过竞赛的方式对学生一节课的所记进行评估,二是让他们把背的英语与相应的汉语对应起来,不至于背半天忘记了汉语意思,从而强化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对课文深意进行总结,引发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完成教学难点。

  Step 6 Extra-class Work

  1. Find out other phrases in the text.

  这个作业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自己主动从文章中找出疑问,为二,三课时讲词组和课文做准备。

  2、作文 My Choice In Life

  要求用文章中学到的词,词组,句子,也可自己适当加句子组织文章。一方面复习词句,也让学生们审视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Ⅴ.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Unit 3 Reading A

  choose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make a choice

  attitudes pessimistic optimistic

  in a bad mood in a good mood

  successful

  这样设计板书用很简洁的几个重点单词用词组整理了文章的总体思路,也给学生反复记忆重点单词及词组提供了条件。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中职语文说课稿4

  大家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发展的高峰时期,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唐诗两首。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五、说板书设计

  《唐诗两首》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职语文说课稿5

  你是否为未来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为确定职业方向而烦恼?

  你是否为职业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一、背景分析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三、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标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六、教法学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八、活动程序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课堂主题为“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工作了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导游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好导游吗?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 you 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A.自我推荐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动反思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语文说课稿6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气质和性格》。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讲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气质和性格》是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它是一篇说理清晰,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以及学习编文摘。本教材第一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资料、筛选信息以及制作卡片的基本方法,培养从读物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多种文体的筛选概括能力,我在第一课选择了议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课选择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基本具有了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并且学会了编文摘的阅读方法。单元教学第三课,我选用《气质和性格》作为教学内容。正如阅读提示里讲到的,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理解他人、认识自身,有利于完善自我、与人相处。同时,本文还做到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奥的心理学重要课题,这也是因为文章善于使用概括、提示性的语句。作为单元第三课的教学文章,我认为它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完成单元教学重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能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施。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明确气质和性格的含义,辨析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性格表现的特征

  2、能力目标:强化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较好地认识自己的气质,客观评价自己的性格,进而坚定为形成好的性格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决心。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同时它也切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学习促使学生为追求好的性格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法:

  做教师的都熟知这样一句话——“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同音不同义的两个字精辟的点明了教学的精髓所在。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只有教给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带引学生主动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本课实际,特设定以下具体教法:

  1、置疑解惑法——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引导启发法——给出方向,自由探索。

  3、评价分析法——掌握知识,运用实践,拓展思维。

  其中评价分析法是本篇课文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方法。这里的评价分析法,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发现规律,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领路者的角色。确定方法,给出标准;设计路径,自由发展。让学生自己主导评价分析的过程,自发的探究深入,通过所学所知所感,向正确的行为目标靠近。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行为由传统枯燥的教师单向信息输送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探求所需信息,实践所学内容,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所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正是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正确高效、事半功倍的学法,我想,正成为衡量教师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语文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创新性,从而达到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情感共鸣、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法具体如下:

  1、预热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和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

  2、勾画圈点法——在学习中勤动笔墨、有效读书。

  3、自我评价法——认清自我、发现问题、寻求突破。

  4、总结归纳法——思考总结、获取知识;亲身实践,学以致用。

  5、交流互动法——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得出结论,获得成就感。

  其中,自我评价法、总结归纳法、交流互动法贴合本课教学要点,极为重要。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将有利于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程序:

  (一)建构氛围,解题定标。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课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文导入。对于现今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放下身段,跳出课文,与他们讨论他们的喜好和择友标准,是他们非常欢迎的一种行为。这样导入的好处能使课堂伊始就建构起一种平等友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考、与教师产生互动。问题本身就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板书课题。随后顺势引出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简介之。重点介绍作者在心理学界的卓越地位,引出“心理学”概念。

  明确教学目标。

  (二)初读感知,遇惑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教师在建构一个充满求知欲望的课堂之前,就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设计问题,完善环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占有学生的求知欲。

  第一次阅读是设定在检查预习情况的目标之上的。给出的问题直接要求学生辨析气质和性格二者的定义。而学生寻找出来的答案完全不同于他们平时对这二者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颠倒了的概念。基于人们对于充满神秘感的心理学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兴欲望将完全引爆。接下来我设计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来进行举例分析。《水浒》中的两组人物,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鲁智深,性格典型,形象鲜明。在完成对他们的讨论之后,学生一定会很想知道是什么使得看上去同样性情的人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状态。这种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主动深入课本去探究、去发现。所以此时,辨析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区别正是恰到好处。

  (三)细读文章,发现规律。

  叶圣陶先生始终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通过前面的教学过程明确了气质先天,性格后天。我们得出结论是本性可移。那么先天的气质有哪些表现类型呢?这个问题完全用来锻炼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师生配合归纳出类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以上的类型来分析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鲁智深。学生间自由讨论,互动交流,结合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过渡到“本性可移”。虽然气质不易改变,但是后天良好的教育和适当的要求会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引发学生寻找,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适时的归纳讲解,请学生举例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正确的评价方法,从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

  (四)自我评价,端正认识。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我们承认,,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聪明的,有经验的;但是却很少能称作是有才能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具有使事物变得更好的能力。如何结合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合理利用学习内容,增益成长,完善自我,获得这种促进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才能呢?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对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一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现场对学生进行气质性格的心里测试,将会使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是先请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发放测试卷,完成测试。然后点评之前公开分析自己类型的学生,给出建议。接着进行性格的自我评价三个问题的作答,趁热打铁,结合学生的气质类型,请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相互评价。

  在这一环节里,“自我评价”的学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帮助学生理性思考,认清自我,走向未来。

  教师在学生互相评价之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总结课堂内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明确气质性格无好坏之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成就良好的性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产生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带着所学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创新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将疑问引申到课外,布置学生完成作业:一、解释词语。二、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及你所做的测试结果,制定一个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近期学习计划。

  最后,询问学生在本堂课还有哪些疑问存而未决,请学生给出教师本堂课的教学评价,然后给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和评价总结综述。

  至此,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法和学法的实践应用圆满完成。

中职语文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

  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动漫班级的学生。

  1.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2.由于是动漫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学习,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绘画与色彩基础,这也是我在执教这篇文艺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画里阴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为美术大类专业的重点授课篇目。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

  2.创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渗入“绘画”方面的知识,将语文学科与美术专业、信息化技术相整合,强化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力求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特点。

  三、不悱不发—--说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的准备:学生分成两组,结合现有的专业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水墨画”和“油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准备: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实施阶段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又分为4个教学流程:激趣导入,设置悬念(约5分钟);美读感知,交流体悟(约20分钟);合作探究,质疑深入(约15分钟);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约5分钟)。

  1.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并且出示实物画作,给我们大家初步介绍“油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检查了预习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小镇》,请学生们评价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绘画的风格。

  在简要介绍了作者吴冠中之后,我抛出问题“曾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的吴冠中,为什么画作却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呢?

  设置了悬念,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2.美读感知,交流体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本环节中,我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美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答案“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这种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感知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确了: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的,这个关键字是“晴”,西方油画的风格是写实、明朗、鲜艳。而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这个关键字是“阴”,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是:写意、轻快、湿润。

  而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感悟,在重点分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这个“湿”字的独特味道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在对雨意和“湿”的独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请学生回忆关于雨的诗句,简单互动交流。

  学生回忆起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够调动出学生原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也不难感悟到,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此融入进他的绘画创作之中。

  3.合作探究,质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鉴赏,解决了“阴”与“晴”,“水墨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与关系之后,我顺势提出本堂课讨论的核心话题“江南到底适不适宜画油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刚开始很多学生却都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是”与“不是”。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调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明观点,要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对于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读,去细细品味,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而随着我巧妙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逐渐深入,在质疑中,他们从文本中寻找到许多诸如“大概”“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现成的西方和我国的传统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等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我适时点拨: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创造一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的“此油画”已非“彼油画”,从而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艺术贵在创新。

  至此,教学的重点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动体验,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对作者吴冠中这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中西合璧”绘画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张吴冠中的画作请学生们欣赏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赏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吴冠中风格的画作,叫学生尝试辨认。可喜的是,许多学生一眼就分辨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关照了学生美术大类的专业特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主题意义的拓展与升华,在简单的课堂小结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则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

  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

  1.在作业本上摘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雨”的诗句。

  2.收集有关艺术或生活中创新的案例,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升华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增加学生知识与信息的积累。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如下(略):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四、跬步千里—--说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1.语文教师应是大杂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要更好的完成这么一篇文艺散文的教学,你非得有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不可。诚然,新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做语文学科的“专家”,而且还应是个了解包括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懂生活的“大杂家”,正所谓“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专业渗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如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美术专业知识,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实实在在的意义。

  3.“语文味”。

  但职高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职高语文恐怕也将在边缘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这篇文章写得那样,画里有阴有晴,阴晴可以兼得。职高语文的“专业渗透”与“语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虽亦难至,心向往之。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中职语文说课稿8

  开场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请各位评委老师和我一起走进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我将从教材、策略、程序、反思四方面来解读这篇美文。

  一、抓住特点,说教材

  《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以,要求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

  二、因地制宜,说策略

  1、学情

  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目标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把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3、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三、多元解读,说程序

  我将从“蓄蝶之势”、“入蝶之境”、“识蝶之美”、“诉蝶之情”、“致蝶之意”、“续蝶之缘”这六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

  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我多年来的探索。按照惯例,我通过微博发起课文话题,引导学生在预习后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为课堂造势。同学们为男女主人公的命途多舛扼腕叹息,对故事的戏剧化结尾伤感不已,这些发自真情的留言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在导入阶段,请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主题的诗句。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我预设的上课状态。

  2、梳理情节,审美人物——入“蝶”之境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欣赏示范朗读视频,进入情境,由学生点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课的樱子形象并没有实写,只有在语言、神态、动作、着装方面的淡淡几笔,我们仍能感觉到沉浸在热恋中的樱子是个温柔体贴、年轻美好的姑娘。

  樱子的美与好,加深了悲剧感。引入鲁迅的名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提出“悲剧美”这一贯穿本堂课始终的名词。

  通常,学生整体感知小说后最直观的体验是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认识。对“悲剧美”概念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

  3、品评鉴赏,合作探究——识“蝶”之美

  学生自由诵读,换位思考,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感同身受“我”失去樱子那一刻的心情,进而提出,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这种心情?小小说的悲剧美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方式?根据学生在微博上集中关注的“雨”、“信”、“蝴蝶”三个元素,引导学生从“环境”、“布局”、“意象”三个方面来学习悲剧美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得到了落实。

  (1)环境的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而“雨”正是本课渲染和强化的自然环境。所以,我将学生在微博上围绕“雨”字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1、文中哪些句子写“雨”?

  2、作者是如何描写“雨”的?

  3、“雨”带给我什么心理感受?

  4、小说以“雨”开篇并贯穿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以“雨”为中心,连环追问,层层推进,学生通过逐层解读,深切体会这雨是泪也是痛,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难。外物与内情相互融合,悲剧美的意境已经营造起来。

  (2)巧妙的布局

  在布局上,学生一语道破“信”是悲剧的导火线,贯穿文章始终。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在了解了小小说的定义和写作要求后,通过查找圈划与“信”相关的句子来学习作者高超的小小说谋篇布局技巧。

  为此,我还引导学生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同课题微电影,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加深了对悲剧美的体验,并把全文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指向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通过请男女生分别回答,来情境式设想、体验结婚对个人的意义。而此处结婚的喜与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作者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时空人为放大,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

  (3)诗化的意象

  本文有不少意象,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就是题目中的“蝴蝶”。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与象征物的共性。

  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指出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蝴蝶和樱子的生命都美丽而短暂,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悲剧美。结合预习时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的资料查找,学生指出蝴蝶还象征爱情,由“梁祝”、“庄周梦蝶”等故事体味蝴蝶与爱情的共性,特别是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特有含义。

  最后在解题时,学生通过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已经对这“永远”二字有了深刻而到位的诠释。

  4、绵绵诗句,寄语笔下——诉“蝶”之情

  此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浓浓的悲剧美中,教学重点已经落实。在这情感蓄累满满之时,给学生一个表达、释放的渠道尤为重要。学生在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把满腔感情化为诗句。当同学们深情朗读着自己的作品并潸然泪下时,我被他们的才情所折服,更为他们纯净的内心所打动。此举不但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较好、口语表达水平突出的特点,而且加深了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

  5、感悟人生,深化主题——致“蝶”之意

  悲剧已经发生,主人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失去呢?我用正能量的传递作为结语,教导学生学会珍惜拥有,接受失去,直面人生,在悲痛之外,寻找勇气。

  在一曲《山楂花》中,同学们体味着樱子化蝶后的几许期盼。歌词恰如其分地升华主题,乐曲的伤感有利于悲剧美的自始至终。学生被这纯纯之爱所感动,同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6、课外迁移,拓展延伸——续“蝶”之缘

  为了巩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请学生课后寻找、体味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话,在课外寻找与本课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并把学习成果在iTools校园个人作业平台实现共享。这两个疑难的梳理对加深体悟本文匠心独具的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大有帮助。

  四、反躬自问,说反思

  课是结束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本堂课力求突破以下四点:

  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细细读、反复品,使其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构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2、创新教法:运用微博、微电影、校园教学平台等学生最常用、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3、形成能力: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各自优势,在教、学、思、做、悟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准,加深了人文素养的熏陶。

  4、互动生成:通过深度解读,实现生生间、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互动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整堂课通过对“悲剧美”表现手法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悲剧美”的氛围中。解读这样的诗意小说,课堂氛围与文本气场必须相吻合。本堂课课堂气氛由热到静,但此时的静恰是教学的高潮,因为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理解了爱情的真谛,从而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普希金说:“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请让我谨以诗人的话作为对课文的回应,让爱情,定格在最美丽的瞬间,那一刻忧伤、无奈,却永恒。谢谢大家!

中职语文说课稿9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展现科学美的文章)《科学是美丽的》 《南州六月荔枝丹》 《飞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 “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其次,当老师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四个问题:文章第20自然段中提到“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说“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文章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中职语文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中职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活动教材

  (一)教材来源

  本次活动来源于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舞台多精彩》,同时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爱情”主题。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表演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2.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写作等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目标依据

  1.立足学情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读”与“写”,忽视“听”与“说”;侧重书面考卷的评判,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因此,学生常常缺乏表达与展现自我的信心。这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敢发言、不会发言;下课不敢或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

  2.面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以“就业”为主。良好的谈吐、得体的语言、机智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学生能自信迈入职场的关键因素。

  3.针对学生早恋的现象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种情感,出现早恋倾向。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教育,“堵”不如“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园“爱情”,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临场应变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二、说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用时一周)

  1.确定剧本

  【过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一篇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

  【目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进行课本剧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确定演员

  【过程】各小组推荐一名最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本组导演,再由导演在班级内招募演员。

  【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并进行演员招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本剧的排练

  【过程】由导演、编剧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课本剧排练,根据实际排练情况进行剧本的提炼与修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剧本的编写能力。

  4.爱情观的问卷调查

  【过程】在课前下发调查表,请学生进行不记名的填写,并上交统计。

  【目的】对活动的一次预热,了解学生当下的“爱情观”。

  (二)实践阶段(用时45分钟)

  1.情境导入(2分钟)

  【过程】播放校园歌曲《校服的裙摆》

  【目的】以形象生动的视频音乐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迅速进入活动

  主题。

  2.课本剧表演(18分钟)

  第一组:《当木棉遇上急流》改编自课文《爱情诗两首》

  【故事简介】

  加加是一所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毕业在即,她决定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而男友张浩家庭富裕,希望加加能跟他回家乡享受安逸的生活。加加经过考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临别时她将《致橡树》这首诗送给张浩,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想法。

  【目的】

  把男女主角放在就业选择的特殊情境中,以木棉的意象,提出了女性在爱情中应自立自强的观点。

  第二组:《心中的蝴蝶》改编自课文《永远的蝴蝶》

  【故事简介】

  阿佑是一家书店的店员,樱子是一个话剧演员。他们因为《蝴蝶夫人》这本书结下了缘分,并最终相恋。然而就在阿佑决定向樱子求婚的那天傍晚,樱子因为帮阿佑寄信在一场车祸中忽然逝去,给阿佑离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与悔恨。

  【目的】以樱子的忽然逝去传递爱情的缺憾与不完美,恰恰是它能长久地感动人心的理由。

  第三组:《雪山上的红盖头》改编自同名课文

  【故事简介】

  1988年,小雪参加舞蹈比赛,她精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苏唯,那一年小雪只有12岁。八年后,小雪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她被借调来北京,与苏唯再次相遇、相恋。半年后,小雪面临了两难的选择:进藏演出还是留在北京与爱人在一起,小雪最终选择了进藏演出。不幸的是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小雪永远留在了雪山,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雪山女神”!此时的苏唯泪流满面,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小雪他就是当年那个大哥哥。

  【目的】以小雪面临的两难选择,传达爱情不是生活中唯一选择的观点。

  第四组:《尾生之约》改编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

  【故事简介】

  一个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蓝桥下等待着心爱的女子,他焦急万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见爱人的踪影。其实他的爱人早在蓝桥上轻声偷笑,想要给他一个恶作剧。不料这时,忽然山洪暴发,尾生抱着桥墩不肯定离去,最终被山洪卷走,姑娘见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蓝桥……

  【目的】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

  3.召开剧评会

  第一环节: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过程】全体主创人员上台,与课本剧亲历者的身份,聊一聊创作的感受和排演的收获。

  【目的】以说话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爱情进行深入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回顾。

  第二环节:答一答粉丝的疑问

  【过程】现场的观众向主创人员提出自己对剧本、爱情的疑问,主创人员当场作答。

  【目的.】通过学生的对话,由剧本的爱情解读拓展到对生活中爱情的解读,同时提高学生即兴发言及临场应变能力。

  第三环节:听一听爱情的心声

  【过程1】(游戏部分)

  游戏《猜猜他是谁》:活动前准备六种不同类型的男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说明选择的理由,最后猜猜每种类型后面的照片是哪一个经典人物。

  【目的】(游戏部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大胆畅谈理想中的爱情,勾勒出心中的“他”或“她”的形象。

  【过程2】(视频部分)

  观看朗诵视频《一棵开花的树》,小组讨论如何让自己变得像“他”或“她”一样的优秀?

  【目的】(视频部分)

  以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校园里的“爱情”,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爱情的梦想而努力。

  第四环节:选一选心中的最爱

  【过程】

  台下的观众上台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获奖剧组的导演和演员作一分钟的获奖感言。

  【目的】

  现场投票的方式,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次考验。

  4.布置课后作业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四选一)

  (1)对你最喜欢的剧本或演员进行评价,写成一篇简评

  (2)给你最喜欢的演员或剧组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喜爱

  (3)以“爱情之我见”为话题,用一段话来陈述自己的爱情观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尝试排演

  【目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更多拓展和上升的空间。

  三、说活动调控

  (一)“望”课本之剧,以戏入情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阶段。望,并不是局外人的观望,而是一种观察,一种尊重。在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时,我从旁观察,悉心指导,但决不轻易改变学生的决定。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空间,尊重学生的决定,适时的指导又能让课本剧更符合活动的要求。

  (二)“闻”课堂之争,以评入理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剧评会环节。闻是一种等待,一种吸收。在学生对话时,我认真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解答,通过“闻”对学生的爱情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的问答作出及时的点评,做到“以评入理”。

  【目的】教师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也让课堂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灵动。

  (三)“问”其心,“切”其意,解其惑

  【过程】“问”与“切”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问,是追问、更是扣问。当学生之间的问答陷入僵局时,我会进行追问,以打破僵局,活跃思维,获得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在学生问答结束后,我及时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们如何看待校园爱情?”学生们大胆吐露自己的想法,课堂讨论成白热化。之后,我用游戏和诗朗诵,解答他们的困惑。最后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一棵树的告白》送给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教师对校园爱情所持的态度。

  【目的】避免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对“校园爱情”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教师即兴创作小诗,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教师对校园爱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

  四、说活动评价

  (一)课本剧评价标准

  从选材是否得当、语言是否生动、表演是否流畅、情感是否丰富、编剧是否合理、服装道具是否有特色等六方面进行了规定。学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课文的选择、课本剧的改编、排演,最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

  【目的】量化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二)剧评会评价标准

  1.剧组人员评价标准

  能准确理解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并及时作答。

  吐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真诚友好。

  上下台能注意礼仪礼节,行动说话得体大方。

  2.观众席成员评价标准

  观看演出时,讲文明懂礼貌,给予演员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向剧组成员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提问要清楚,评价应中肯。

  投票阶段上台要迅速有序,同时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演员。

  【目的】

  规范学生在活动中的发言,让发言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行为礼仪方面的能力。

  五、说活动反思

  (一)收获与感受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

  “语”是语言,是让学生学会说话与表达。在剧评会环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对对课文、剧本、爱情的大胆质疑和深入解读。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是文本,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编演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校园实践活动。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和解读文本的过程,而在实践中进行剧本的编写也是学生对文本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本次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成长,目的在于为学生掀开爱的面纱。我相信只有让学生大胆说出对爱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爱情,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本次活动来源于课本,回归于生活,让我们收获了许多。

  (二)问题与不足

  课本剧的改编与排演略显稚嫩。

  课本剧的改编是对课文的重新解读。“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组在进行剧本编写时,必然会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最终定稿的课本剧,是学生折中后的选择。因此,课本剧本身可能也会出现差异。表演时,学生成长经验的不足也会导致在表演时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三)努力与尝试

  1.推荐相关书籍,增加爱的知识。比如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李迪的《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柳眉儿落了》等等。

  2.举办青春讲座,培养爱的能力。如《爱与责任》、《从身边的爱情谈青春的萌动》等等。

  3.组织交流活动,陶冶爱的情操。如班级间的联谊活动、话剧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

  六、结束语

  如果爱情是学生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我愿与学生同行,欣赏这一路的美景,伴他们走过青春的迷茫与困惑,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中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职计算机说课稿03-23

中职语文期末教学总结09-30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04-03

中职语文工作计划03-30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猫》说课稿01-20

语文《秋天》说课稿01-06

语文《背影》说课稿04-04

语文说课稿06-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