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15篇(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
一前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行动。把握这次机遇,坐下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我们对本学期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进行了推敲,考虑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时下,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因此,结合五六月份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决定进行感恩教育。
二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三、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
实施: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晒晒我的零花钱》。
我主要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选题说明】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四(6)班提出了“我的零花钱”这一课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与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学会合理设计、运用调查表格,发现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问、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活动形式】
1、问卷调查
2、观察、访问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并有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
形成研究主题,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实际研究阶段——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途径,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帮助完成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活动计划表、访谈表、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图片、倡议书、畅谈感想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得所想。
【活动时间】
三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
活动计划(一周)
一、活动课题的生成
1、师: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解老师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播放实录: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在小商店门口,拿着玩具玩。
3、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师: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法?请自由说说。
(学生可能从来源、用途、数目、家庭情况、身体健康、吃零食的危害、行为等方面做出反映)
师:看来对于零花钱,大家有着很多见解,也有很多想要知道的地方,那我们就以“我的零花钱”为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吧!板书主题:我的零花钱
3、小组讨论,归纳研究内容,生成次主题。(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组织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1组(阳光组)主要负责对零花钱来源及数目的调查分析;2组(侦探组)主要对学生零花钱用途的调查分析;3组(收入组)主要对家长收入情况调查研究;4组(精灵组)主要对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进行调查研究。
全班同学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信其它组信息,对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倡议。
2、各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计划表:(略)
(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第一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一周)
一、制定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附1:“我的零花钱”学生调查问卷(略)附2:“我的零花钱”家长调查问卷(略)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
二、制定统计表、采访记录表。
教师指导各组制定采访记录表、调查统计表。
三、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四、数据整理统计。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阶段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了调查。调查本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依据学生回答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现场统计结果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这时,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商量,制定简单的调查表。在统计结果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倾诉,并从中发现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此项活动的目的。)第三阶段:你言我语,晒成果(一课时)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将活动后的成果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上。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最能表现活动效果的方式进行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3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贝壳巧制作”主题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1、实践资源丰富:我校位于渤海岸边,贝壳资源丰富。
2、部分家长、学生具备简单制作经验:出海的渔民们经常把好看的贝类产品壳精心处理后制成心爱的小工艺品,一些心灵手巧的同学也模仿制作出简单贝壳作品。
3、20xx年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校,开展了以“走进贝壳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先后进行了“渤海湾贝壳种类调查与收集”、 “古贝壳堤的认识与保护”等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参观激发兴趣、拓展生成了小学六年级“小小贝壳巧制作”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以贝壳简单制作为主题目标设计,不是让学生做工艺品)
1、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简单制作过程,调查、预设、和自我调整能力得到提高。
2、掌握简单制作的过程、方法,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3、
(1)不怕挫折,坚持完成作品,合作改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体验到制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的意识。
设计意图:三维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指导学生操作和活动评价。三维目标之间融合交错,不宜单独区分,因此没有单维分列。
三、活动课时及重点、难点问题
运用弹性课时组织活动,共16课时。
(1)第一阶段:一至四课时连续进行,初步确定作品名称、预设制作方法、方案。
(2)第二阶段(教学难点):五至八课时连续进行,确定作品名称、选择方法、制订初步方案。
(3)第三阶段(教学重点):九至十课时,确定制作方法、完善方案。
(4)第四阶段:6课时,尝试制作、成果交流、精巧制作阶段。
设计意图:喜欢的作品不一定能做出来,需要材料、技术支持,所以作品名称不是一下就能确定的,相应的方法、方案也要随之调整,整个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四、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初步确定作品名称、预设制作方法、方案。
创设情境,走近主题
1、参观、欣赏两种作品:(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第一种学校科技活动室贝壳制作作品。播放参观作品
第二种作品是网上贝壳工艺作品。播放欣赏作品
2、引导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想做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并从造型、颜色等方面说出喜欢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制作作品?”
设计意图: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重视的不仅学生探究的结果,更重视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真实体验。
3、采取两种方式探究结果
第一种方式——猜想。启发小组猜想,讨论制作准备、制作方法等技术性问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为猜想是创新活动的开始,没有猜想就没有万有引力的发现。
第二种解决方式是网络调查和走访调查验证猜想。
设计理念《指导纲要》要求:制作活动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应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同时对本地有制作经验的人员进行调查,也得到了实在的指导。
设计理念:填写调查表可以使学生调查活动规范化,同时积累了资料。
(二)第二阶段(活动难点)确定作品名称、选择方法、制订初步方案。
按小组提示汇报调查结果,共同评价、总结方法:
设计理念:网络内容纷繁复杂需要辨别真伪、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亲历探究过程,这也是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
(三)第三阶段确定制作方法、完善方案
1、小组讨论、评价确定自己作品制作方法。
2、集体评价方案,确定方案。
(1)评价句式:
“……这是我们小组的方案,请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
“看谁能为自己或兄弟小组提出评价意见?”
“第几小组已经考虑到了某些方面如果再考虑到什么方面就更好了”
(2)指导课件:活动子主题、活动的准备、制作过程与任务、安全事项等方面指导。
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和方案是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我只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始终没有讲解,方法、方案都经历了“预设猜想——初步确定——完善确定”过程,因为这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安全问题则不然,学生想不到的,必须马上明示,不可探究,结果(安全)第一。
(四)尝试制作、成果交流评价、精巧制作
贝壳粘贴作品、花篮作品和粘贴画完成情况较好;
风铃作品工序较多,造型设计、粘贴位置选择确定较难,而且粘贴部位面积较小,完成进度较慢;
塑胎作品制作也碰到了难题,塑胎短时间学生完不成,学生们就聘请木匠师傅作指导,另一个问题是塑胎粘贴需要的贝壳体积小、数量大,贝壳再收集、粘贴时间较长。
我积极鼓励因为活动结果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
请看制作图片:播放制作作品
五、活动评价及感言
学生感想较多,有收获也提出了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看似平常的贝壳,制成作品摆在家里,全家都很高兴,但做好不太容易,要费点劲儿;调查时以为制作比较简单,可是一做问题就出来了,还要解决很多问题……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相同的感触:现在贝壳无论从数量还是形状大小上,要比三、四十年前相差太多啦,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六、课后反思:
1、学习《纲要》,才能有效指导。刚设计活动时我从网上找到一些精美的贝壳作品,心里很高兴,随后打开《纲要》一看,小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初步具有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能力”。于是我先改了目标,活动基本符合了学生年龄特点。
2、技能需要反复探究才能形成。活动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开始设计6课时变成现在16课时,部分学生已经有了畏难情绪,方法只有一个“鼓励、支持,耐心指导”,让学生再调查、实践。也使我理解到技术实践不同于其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重组的活动,经验和教训同在,失败和成功相伴。
3、兴趣不仅是起点,而且贯穿探究过程始终,才能保证学生活动主体作用。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很难长时间的关注同一件事情,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意志比较薄弱,因此过程中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礼貌交流,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创新思维,有利于维护同学们自尊和团结奋进的氛围。
4、体现了课程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活动与信息技术、美术、数学等学科整合,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多名指导教师的参与,既加强了指导力量,也使学生多方位、多视角的探究活动,效率得到提高。
5、充分重视活动安全,制订安全预案。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活动环境,学生从安全意识、防范技能方面受年龄特点限制,制作活动中意想不到“小伤”时有出现,所以我始终把安全事项作为活动首要条件考虑。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4
《食雕》课程是初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一个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食雕》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更具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食雕》专业,通过了解工具以及学习刀法为教学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审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一节创新型课程。是兴趣引导以及工具介绍之后的创新型课;是学生对食雕的刀具和制作步骤有了基础的把握后,重新结合刀法的综合运用设计创作的一节课。它提示了学生将如何灵活运用刀法、从美学角度如何整体设计和把握作品,多个角度渗透德育、美育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雕刻技法并开拓创新思维,进行瓜雕创作。在学习中学会总结提炼;得到新的思维方式,寻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践式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够主动、积极的汲取知识,增强自身的体验与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感受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体验到新的学习乐趣,还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美,欣赏美;提高了创新能力;更重视集体的力量。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通过课程中的德育教学,使孩子更加亲近父母,勤于、乐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创新思维的展开及刀法的综合运用。
难点:篮的装饰与提梁的保留。
关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四、教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体验交流、启发引导、指导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思想:
1、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坚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活动,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定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它打破了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3、把握德育美育的契机。将德育寓于课堂教学当中,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及人生观;注重家庭文化,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融美育于无形,感染学生用心灵观察生活,陶冶情操。
五、学法
针对学生在日常规教学中,所接受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一味循规蹈矩的模仿式学习已经严重磨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缺少了对观察生活,自我发掘潜力,独特思考的培养。这节课针对以上的情况,通过引发学生对食雕创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探求的欲望,通过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不仅学会一种技能,更掌握了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组内协作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沟通,善于分享的品性,使其更早的融入社会,融入集体。通过课程学生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审美意识,重新定位自我,肯定自我价值。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雕刻刀、瓜等。
管理员发放刀具,各组准备一个装废料的袋子。
〔二〕教学过程
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初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如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调整学生心理,准备上课。
2、导入新授。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自然融入新授课程。
3、启发引导。
1、创设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大家一起观察老师制作的三个瓜篮坯体,谁能告诉我‘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个和第三个篮有什么不同?
我们如何使他们变变成漂亮的瓜篮呢?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预设,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篮、强调提梁的存在、篮身比例、瓜的提梁样式、瓜的形状的选择等
2、刀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教师演示图案操作,引导学生图案从装饰效果上可分为阴雕、阳雕、透雕。
结合阴雕图案的演示,举例说明刀法的综合运用‘划+片取’。
突破教学重点;从装饰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以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欣赏生活。
3、给出选题、引导学生制定评价标准。
“我们就来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命题创作大赛,你们可以在老师给的这些诗词中任选题目作为小组或个人创作主题,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更能获得大家的欣赏和认可。”题目如下: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4)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10)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3)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既然是比赛,咱们就一起想想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呢?”
(1)作品符合题目
(2)作品创意、整体效果
(3)图案与作品形状相适合
(4)刀工细腻
学生自己制定作品的评价标准,主动掌握学习要领,只有这种学习收获最大,也最容易掌握。打破现行基础教学的灌输学习方法,让学生占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为出发点,养成他们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发展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思想。
4、学生操作、教师巡导。
(1)作内容:以小组为整体,每人创作一个瓜篮作品
(2)选题、设计
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选择题目;二是根据所选题目和手中水果的形状、颜色,将设计画出来,注意,去掉的废料部分应该用阴影表示出来,如图:
操作小技巧:
如何将纸上的图案呈现在瓜皮上?
采用牙签划痕(卫生)
5、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前,回顾操作要求:
(1)使用刀具注意安全。
(2)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
(3)注意保持周边环境卫生。
(4)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提炼操作问题,师生交流解决:
(1)雕刻大处和细微的地方有没有先后顺序?为什么呢?
(2)瓜篮提梁刻断、刻掉了怎么办?
7、整理工具及环境
将桌面清理干净,刀具清理并收好,作品摆放整齐。
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生活习惯。珍惜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8、作品展示
将有创意的作品拿到台前展示,进行师生互评。并让作者与同学交流操作经验。
教师予以适当点评
通过作品展示,不仅提供给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使学生互相交流,增进感情,提升学生的参与乐趣与学习的兴趣。
9、教师小结
如果你对自己设计的某个图案十分中意,要反复使用的话,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新工具,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理念在生活中延续下去。
七、教学效果
1、通过本节课程,充分实施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思想。
2、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亲情,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发展信息素养、创造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5
一、主题确定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孩子们对农作物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校有幸承担了教育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园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在操场南面开辟出“勤耕园”综合实践基地。今年,我校又在勤耕园的旁边新建了一条长廊。长廊一建成,立刻吸引了学生们。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有的孩子提出如果到了夏天,烈日炎炎的,长廊没地方呆,可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同学们享受一丝清凉?怎样使我们的长廊更有生机,使我们的校园锦上添花呢?这学期,我们班的学生决定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开展了这次“设计绿色长廊”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绿色植物的生长特性;
了解这些植物的食用、药用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过程,
能用不同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亲近植物、美化校园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三、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
我们这次活动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一)确立主题,分组研究
(二)制定方案,明确分工
(三)搜集资料,活动探究
(四)整理交流,汇报展示
(五)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一)确立主题,分组研究
1、激发兴趣,确立主题
究竟该怎样装饰长廊呢?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在综合实践课上纷纷给学校写下了“如何装饰长廊”的建议书,(实物展示建议书)谈了自己的构思和设想。其中第二小组在建议书中提出:想法一:我们想种一些藤类植物,如丝瓜,夏天丝瓜在长廊上悬挂着,还有一片片绿叶青翠欲滴;想法二:可以做我们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劳动能力,还可以进行观察、观赏。这个方案成本低,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又符合我们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课题要求,得到了我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赏,更是得到了我们校长的支持,于是,学校正式提出由我班负责学校长廊的装饰任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们班正式确立了《绿色长廊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展开调查,确立子课题
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现在学校这么信任我们,咱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可是,我们要设计绿色长廊,应先考虑什么问题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问题进行梳理。这就是孩子们想到的问题(幻灯片点击)
(1)什么植物适合装饰长廊?
(2)这种植物是否适合我们这个地区种植?
(3)这种植物是否容易存活?
(4)这种植物有哪些食用、药用、研究价值?
(5)身边是否有人对这种植物有种植和管理经验?
……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分组对绿色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
他们通过测量长廊,访问,上网查询,得出在众多的绿色植物中,丝瓜、葫芦、葡萄、牵牛花、南瓜这些绿色植物最适合装点我们的长廊。
于是,学生们围绕着“绿色长廊我设计”这个主题确立了五个活动研究子课题
葫芦挂长廊
丝瓜扮长廊
南瓜映长廊
牵牛攀长廊
葡萄缀长廊
鲁老师心语: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调查,有目的地探究,会让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远远超过课堂上老师单纯的传授。
3、自由结组,合作竞争
学生们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我对他们进行有关安全、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我提议成果展示时从五个小组中评选出1个“最佳园艺小组”,每组中评选出两名“园艺之星”,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二)制定方案,明确分工
在各小组长的组织下,各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了具体的日程安排。这是我班葫芦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绿色长廊我设计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子课题
葫芦挂长廊
小组成员
组长
韩冰冰
组员
刘佳怡、朱春婷、马宏宇、付欣彤、刘佳文、杨泷
时间安排
活动地点
活动工具
3月11日从网上查阅有关葫芦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学校
电脑、笔、本
3月13日去早市采访卖葫芦烙画的胡爷爷
早市
数码相机、采访本、笔、本
3月18日将搜集的资料制成幻灯片
学校
电脑
3月20日小组讨论如何展示材料
学校
电脑、笔、本
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与此类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一一呈现。
在各组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计划 >,互相补充,同时我也会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建议。
(三)搜集资料,活动探究
孩子们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出示学生搜集资料的照片)
他们还走近社会,在饭店、药店、早市等地进行了调查访问。(出示学生调查采访的照片)
葫芦小组在对早市卖葫芦烙画的胡爷爷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孩子们解决了许多在网上查不到的问题,更见识了葫芦的文化价值,直接触摸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还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就在各小组都在忙碌地搜集资料时,(出示照片)南瓜小组却突然提出要更换子课题进行研究。他们的理由是:确立子课题之初,五个小组都是从长廊顶端角度进行思考的,选择的都是攀爬类植物,小组成员总感觉这样设计单一化,应该考虑如何全方位设计长廊。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就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他们提出可以从盆栽植物的角度进行设计。因为长廊东侧和北侧地面硬化,不适宜直接在地面上种植植物,如果放置盆栽植物,既可以填补这些空白,又可以增强装饰长廊的绿色植物的层次性。在我的指导下,这个小组的子课题由“南瓜映长廊”改为“盆栽映长廊”。
(出示照片)为了验证更换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小组7人又进学校微机教室查找资料,当他们把山东寿光菜博会展示的盆栽植物的图片拿出来,一一展示给我看时,我确实被他们执著的研究精神给折服了。
鲁老师心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涌现出的创新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他们才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孩子们通过质疑发现的问题,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进行研究。
(四)整理交流,汇报展示
两周下来,孩子们围绕着他们想研究的绿色植物,搜集了许多资料。于是,我们就进入了活动的第四个阶段:整理交流,汇报展示。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们又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整理交流
(出示照片)当孩子们兴冲冲地带着他们的资料和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整理交流时,眼神里的那份兴奋溢于言表,除了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外,我又给了他们很多合理的建议,同时鼓励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出示照片)盆栽小组的王×同学在展示时只准备了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组的盆栽植物可以灵活移动,这是其他组做不到的。”可是小组的同学们都给他提意见,觉得这样说太空洞了。于是他课下找到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引导他说:“盆栽植物可灵活移动是你们组的最大优势。你想一想,这些盆栽都可以放在长廊的什么地方呢?怎么灵活移动呢?”王×恍然大悟说:“对呀,我们研究过长廊,东面、北面,还有出口、入口处都是空白。我们的盆栽植物正好放在这些地方,如果用图片演示给同学们讲解,我们的支持率一定会提高。”我说:“你们学习了许多计算机知识,看能不能将大家设计好的绿色长廊展现出来,灵活演示你们小组的盆栽植物!”一句话激发了王×的灵感,孩子眼前一亮,说“老师,用电脑画!”“可是老师,我画不好啊!”我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你可以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在白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幅可移动的电脑画终于做成了。(出示电脑画)这些小的盆栽植物可以放在石凳上,大的可以放在出口和入口处,长廊顶端有其他小组种植的丝瓜、葫芦、葡萄和牵牛花,中部和地面有盆栽植物,这些植物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好美的一幅画面啊!
鲁老师心语:看起来,孩子们成果展示的方式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展示方法是我们作为指导老师当仁不让的责任。
展示方法的确立,让孩子们更如鱼得水地去展示他们的成果,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示照片)就在各组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丝瓜小组的殷佳宁同学和我说他们小组打算弃权,(出示照片)我和殷佳宁进行了促膝谈心,了解到她觉得别的组准备和展示的都比她们组要好,她们研究的丝瓜太普通了,没有特色。这次落后于他人,殷佳宁显得十分沮丧,(出示照片)要知道她是个宁可选择弃权也不选择失败的孩子。了解缘由后,我说:“佳宁,通过前段时间搜集资料,我们了解到平凡就是丝瓜的特点,这不正是我们人也需要具备的品质吗?你们可以从它的平凡中挖掘它的价值,老师知道你的个性——不服输,你的文采这么好,把丝瓜的内涵再挖一挖,相信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支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听完我的话,殷佳宁倔强的眼神中闪动着一丝泪花,第二天,她写了一份交流感受给我看。她这样写道:老师的这句话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相信自己,我能行,我相信我们小组一定会比别的小组强。从这份感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孩子的心理变化,殷佳宁变得更自信,更成熟,更强大了。
之后她和小组其他成员在探究过程中重新寻找突破口,(出示照片)使得资料更丰富了,展示方法也更多样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个小组更自信了,他们要让所有人对不起眼的丝瓜刮目相看(出示照片)。殷佳宁脸上又露出以往自信的笑容。
鲁老师心语:可见,作为指导教师光关注学生的展示方式还不够,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仍需要老师去关注,去疏导。
看似简单的成果整理与交流,却让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方式的选择、心理活动的调整、团结协作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改进和提升。
第二步,成果展示
随后,我们进入这个阶段的第二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们这次“绿色长廊我设计”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隆重举行,同学们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研究的成果和全新的感受带到了展示会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放飞着自己……
下面我为各位带来了各小组成果展示的视频片断(视频)
(五)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成果展示之后,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的活动表现评选出两名“园艺之星”。这五个小组再根据这张评价表(出示幻灯)评选出一个“最佳园艺小组”。
在展示中,盆栽小组表现最为突出,被评选为“最佳园艺小组”。拿着这张得来不易的奖状,这个小组的成员开心地笑了。(出示照片)
最后,展示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绿色长廊我设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绿色植物我种植》、《绿色植物我管理》、《绿色植物的收获》、《绿色植物的价值》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还要在这片弥漫着绿色的长廊中继续进行下去。
活动结束了,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
四、课后反思:
一路的探究,一路的活动,孩子们在基地旁漫步,在长廊下思考,在活动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为母校留本书》的说课。
一、主题生成背景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二、课程资源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三、活动过程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四、总结与反思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五、活动的改进建议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六、课程管理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ー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用缝沙包的手艺,利用家里已经淘汰的布料或穿旧的衣服,设计完成一件日常小用品。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只是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让学生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还是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长辈们童年时经常玩的游戏。了解制作沙包的方法,并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简单沙包的设计与制作。并尝试创编新的沙包游戏的玩法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设计沙包游戏,展示交流等活动,深度体验完整、有序的学习活动过程,感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兴趣。能做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意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观点、欣赏他人成果。
教学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以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题生成阶段
第二课时设计活动方案、学习针法阶段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缝制阶段
第四课时展示交流评价阶段
五、第四课时具体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就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
一物生来真奇妙,
四四方方到处跑,
没有翅膀脚边飞,
落地没脚不会跳。
打一手缝玩具(沙包)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入手,从而引出今天的.课
【二】、展示评议总结交流
(一)谈感受
经过大家的努力,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的一个个沙包已经诞生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细心和耐心,让我非常的感动,老师此刻还仍能清晰记得你们上节课个个银针闪烁,彩布飞舞,热情高涨的劳动场面,谁来说一下自己缝沙包时的体会和感受呢?设计意图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不怕困难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
(二)展示交流
好,接下来就请大家以6人小组为单位,选出你们组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1)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评选出“缝沙包小能手奖"。
(2)全班展示请每一组获得“缝沙包小能手奖"的学生,上讲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及时表扬并给予奖励。
在评价环节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最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三】游戏活动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在教室开辟一个微型操场让学生用自己亲手缝制的沙包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享受劳动的乐趣。
【四】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到基本针法,并提问:用缝沙包的手艺,以及生活中的破旧衣物、布料还能制作出哪些日常用品?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其他的手缝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努力创新,大胆创新。
【五】布置作业
利用家里已经淘汰的布料或穿旧的衣服,用缝沙包的手艺设计完成一件日常小用品。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一)课程理念
综合活动课的课程理念有四个方面:1、突出学生为主体;2、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3、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4、强调活动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
《玩泥巴做泥塑》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设计与制作”中的活动内容。“泥塑活动”贴近生活,易于学生主动去尝试,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造能力。在泥塑活动中通过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创造、创新形式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活动中体现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劳动素养,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根据对新课标及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泥塑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玩泥巴、做泥塑的过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捏、搓、刻、压、团等做泥塑的基本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具体特征,对泥塑作品细节的塑造。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玩泥巴、做泥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四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对泥塑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也有过做泥塑的体验。基于以上的学情,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二)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尺子、刻刀、等制作工具
2、课前对泥塑进行初步的了解
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的幻灯片
2、准备泥巴
3、为学生购买围裙,棉签,色卡纸等活动用品
(三)活动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1、“猜一猜”
首先,我拿出一个袋子,问大家:孩子们,谁愿意来摸一摸,猜猜我放在里面的是什么东西?通过学生产生的触觉体验:又软又粘,学生很容易猜出是泥巴,揭示主题:玩泥巴做泥塑。
2、欣赏幻灯片激发创作欲望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造精美的泥塑图片,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造型独特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玩一玩、做一做的兴趣。
(设计意图):我利用泥巴特有的属性特征,让学生用手触摸,来猜测摸到的是什么。用“猜一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10分钟)
活动2用时10分钟,分为两步:第一步,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尝试捏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塑作品。第二步请学生提出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第一步:学生制作发现问题
可以动手制作了,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想要捏出一个漂亮的作品,并非易事。有的学生把手中的泥巴弄成了一滩泥水,有的是想创作一个小刺猬,可是外形看起来却像一头小猪。通过活动2动手实践,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手中的泥巴不易塑型
2、泥塑作品的细节塑造不生动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的重难点正好吻合。接下来进行活动2的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针对问题1:不易塑形我请学生自学课本36到38页,从书中找答案。学生从书中了解到,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捏、搓、刻、压、团等,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这些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泥塑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问题2:细节塑造不生动。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好方法,然后教师现场示范,边制作边引导学生该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结合活动1中,1个学生把小刺猬的头部创作的与小猪有些相像,教师现场示范,小刺猬的嘴巴尖尖的,小猪的嘴巴圆圆的,有2个大鼻孔。了解了事物的特征,再去刻画泥塑作品的细节,一定会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活动1中,学生先操作教师后示范,这样设计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同学帮助,教师指导,来一同解决问题。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进入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3用时20分钟,分为2步:第一步,在15分钟内分组创作。第二步,反馈评价。
活动开始前,通过观看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活动3的具体要求及展示评价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强调:①小组成员之间要互教互学,团结合作。②使用工具中要注意安全。3、遵守课堂秩序,小组讨论时不要影响他人。
活动3中,各小组自定主题,创作泥塑,我在一旁巡视,指导。有了初次操作的经验,加上刚才对重难点的突破,这一次孩子们制作泥塑时心中更加有数。在辅导中我了解到,有的小组要合力制作一个喷射寿司炮弹的坦克,有的小组要盖一座动物园;有的小组打算来一场烧烤盛宴;还有的小组设计着一顿美味的下午茶。伴随着优美的乐声,孩子们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忙碌着。
【设计意图】分组创作,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不仅激发了劳动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第二步反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操作性实践课程,评价的标准富有多元化。针对活动3,我设计了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两个奖项。具体标准如下:
1、最佳创意奖
要求:主题富有创意作品生动形象
2、团结合作奖
要求:小组分工明确齐心参与制作
1、 15分钟创作时间结束后,每个小组由2名学生端起作品到讲台前,参加展评。反馈评价分为两步。
首先,请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组长介绍本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举手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和团结合作奖。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因此,要及时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请学生入座,课堂进入到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此时,教师导语:一块块普通的泥巴,用你们的双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们该如何把这些美丽的作品保存起来呢?首先,通过
1、观看幻灯片,教师现场打磨示范,帮助学生了解泥塑存放的条件及打磨的具体方法。
2、欣赏上色后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课下继续创作的动力。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动手制作课要提高生活及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说反思
最后,我来说一说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的反思。
1、课堂结构上,我共设计4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并由教师进行有效指导。这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要让师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通过活动3中的反馈环节,每组学生的作品都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作品获得了师生的肯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有效说明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已经达到,重难点已经解决。
3、精心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我与学生一同在本节课中,了解了中国的泥塑文化,从而更加热爱中国民族的灿烂文化。
此次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导,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福建的小吃饺子》。活动对象为302班全体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产作为原料,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孩子们在浓浓的包饺子的喜庆氛围里,来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摆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评价法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五、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尝试包饺子阶段、老师示范指导阶段、不同造型摆盘阶段、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等四个环节。
(一)尝试包饺子阶段
确定实践小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学会包普通的饺子。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么蹩脚,也要以爱因斯坦的板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师示范指导阶段
1、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取一块饺子皮放上肉馅,将饺子皮两边对折用力捏紧,对折叠加。
(视频)(这一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尝试阶段的反馈与指导)
2、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授予一些更难的包饺子的方法——鱼形饺、荷包饺、金元饺等。(课件出示从易到难包饺子图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第二次包饺子。
(三)不同造型摆盘阶段
孩子们顺利进入活动扫尾阶段,有的同学包金元饺,有的包金鱼饺,有的包荷包饺,有的包美人扇饺子,并进行不同造型的摆盘。
[指导策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有必要的。此时我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教给他们摆盘的技巧和组织摆盘活动的方法,同时对个人具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给予自信,让学生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课件展示最佳创意奖)
(四)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级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结束后,各小组煮饺子、吃煮饺子,品尝劳动成果——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的总结和高潮阶段。通过这个环节,
一是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总结活动得失,以期能够在下次的活动中做得更好,更得心应手。
二是通过展示成果,让孩子们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三是通过煮饺子、吃饺子活动,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同学情谊,营造融融泄泄的班级氛围
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饺子文化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动手包饺子的热情、饺子摆盘中的兴奋、品尝劳动中的快乐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饺子是一种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让每个学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研究,学生亲身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不仅对饺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饺子的不同包法,更与同学加强了交流合作,推荐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了饺子不同的造型摆盘,交流品尝了劳动成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当中。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0
一、说主题的确立
火山喷发后留下了珍贵的火山石资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加工后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我县独特的地域资源,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石,特设计了《走近火山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
1、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四、说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说活动对象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我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
六、说活动准备
(一)制作课件
(二)设计探究计划表、实践指南、外出活动申请表、采访表、探究日记、学生活动评价表。
七、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
八、说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一课时)
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展示评价(一课时)
九、说活动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播放课件,主要向学生介绍火山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此时,学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动。
(1)你想知道关于火山石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出想探究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学生有能力探究的问题。
2、确定探究小组,设计探究方案。
(1)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教师指导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制定活动口号。
(2)指导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3、小组分工,明确探究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愿意探究的问题、内容,方式。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制定探究计划,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自己决定活动的过程、方法及探究结果的呈现形式。
(二)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1、教师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2、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各小组根据探究计划分步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了解、筛选用于介绍、交流、汇报、展示本组的收获。有的小组是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有的小组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本组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安全,我争取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每个组在进行实践调查时,都有老师、或家长引领、陪伴。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同时转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在学生做活动准备时,我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各组都有一些收获。学生们那一份份调查的资料,现场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宣传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有了这些依据,我引导学生怎样进一步的应用,深入活动,真正才能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关系。
1、 整理资料,完成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
3、把四个探究问题整合成四张展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整理完善资料,让他们分享、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经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一课时)
1、师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
2、各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在一名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图片、资料、视频展示)。
3、活动评价
出示实践活动评价表,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通过交流与汇报,评选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最默契的评为——最佳合作奖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为——最佳探究奖,在成果展示中,准备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评为——最佳成果奖。在访问过程中,表现优秀的评为——最佳访问奖。
4、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次活动的收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宣传小册子进行活动的传播,使更多同学和身边的人关注、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携手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资源——火山石。
【设计意图】成果汇报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阅,又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才能。通过成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我注重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情感进行肯定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
十、说活动总结
经过三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筛选主题、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确定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1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①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儿:应该对她说别哭了。
幼儿:别生气了。
幼儿:我下次一定拧上水龙头。
②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儿:不能洗手。
幼儿:不能洗脸。
幼儿:不能洗娃娃。
③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儿:洗东西
幼儿:喝水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幼儿:用水能把娃娃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医院的白帽子洗干净。
幼儿:能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3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习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近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习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 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近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1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05-20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02-22
(实用)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08-17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0-13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1-28
大班综合活动《奇妙商店》说课稿06-19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02-16
综合实践活动个人总结01-10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