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句》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绝句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稿1
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感谢会议组给我这么一个与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希望我的发言能得到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的指正和帮助。
由我执教的《绝句》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二年,在成都草堂,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象,无限欢欣,描绘了明媚秀丽、充满生机的景致。我班的学生经过几年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运用金山词霸查阅字词,能够运用金山画王绘画,会网络浏览和讨论。对于网络教学,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自学能力,喜欢网络交流、合作学习。《中华古诗文》教学的开展,学生对古诗学习有浓厚兴趣。下面我就这篇课文的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同构成语文素养的生命体,所以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1、利用金山词霸,学习生字,了解其意思。
2、通过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体会诗的意境美。
3、借助网络,通过自学、协作、交流,理解诗的意思。
4、用自己语言口头描述诗意,并画出来。
能力:1、通过网络,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通过朗读、电脑绘画等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检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情感:能感受作品中明媚秀丽的景致,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当时的感情。
在教学目标中,所有的知识都是靠学生自己获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
二、依照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1、激情引领,导入新课
《中华古诗文》的学习生动活泼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学们能自觉地争先恐后地背诵一些流传广泛的古诗,在课前我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把会背的古诗背出来,一个学生背,两个学生背,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下课十分钟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上课铃响后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来,利用课前背诵古诗这一环节,让学生兴奋点得到迅速转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和欲望。
2、熟读成诵,感悟诗境
培养语感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一环,语感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悟和个人的语言修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于诗文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法,让每个学生神情十足地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入情入境的吟诵中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律动美。
3、抛锚质疑,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把注意力转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围绕诗的“美”展开讨论研究,比如我提问:“都说这首诗很美,你认为美在哪儿?请同学们借助电脑,弄懂诗的大意”。学生通过金山词霸查阅字词,借助网络提供的情境形成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然后在网上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网络和来回走动对学生进行指导、交流。
4、理解全诗,画图反馈
自学古诗后,以学生讲述自己的理解为主,教师只是起到银线串珠、搭桥接榫的作用。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画,画完后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说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巩固诗意的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了解语言风格和欣赏语言品位能力。
5、概括总结,提升思维
我们学一篇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道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的语言文字以及表达形式。理解是基础,运用是目的。通过学生概括诗的美这一环节,来提升思维,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语文课成为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
三、依托网络环境,创造本课教学特点
1、“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充分体现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可以使课堂上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因素。教师才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前的资源准备和教学设计上,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性学习,在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然后进行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馈,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这节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就能充分体现学生实践能力,他们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写写、背背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仅轻松的学到了知识,而且训练了思维、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既是训练语文能力的途径,也是丰富学生内在情感的重要渠道。
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全面融合。它为学习活动建立了一个平台,使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媒体信息、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生能力发展等各个要素之中,带动教学观念、学习方法、师生角色的转变。
1、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
网络教室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也通过各种监控互动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点对点或点对面等多维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快捷准确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互相了解学习状况,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探讨、自我感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自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建立信息技术帮助解决问题的理念
这节课中学生利用利用金山词霸,学习生字;借助网络,通过自学、协作、交流理解诗意;通过画画,感悟诗意、诗境。学生很自然的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上述是我对《绝句》这首古诗教学的肤浅认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绝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绝句》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式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本诗的节奏美,色彩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并从中感受古诗之美、春之美。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境。培养学生对阅读古诗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古诗知识积累较少,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古诗这种语言凝练、含蓄的表达以及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把握还有所欠缺。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
四、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所以我结合导学案设计了这5个环节: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期待美。
2.浅读古诗——自主学习体会节奏美。
3.品读古诗——合作探究领悟色彩美。
4.赏读古诗——师生互动感受意境美。
5.拓展读古诗——尊重个性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期待美(用时3分钟)新课伊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像什么?左边像一个缠着线的纺锤,右边像被切断的布匹。这两部分合起来其实是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的第一个字—‘绝’,绝就有断的意思。所以绝句又称为断句。回想在生活中,你积累了哪些和“绝”有关的词语?请写在导学活动一的田字格里。”此时,我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写结合,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学习。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真不错,这么难的字都被你们征服了,老师就奖励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吧!”生字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我选取了其中一种,这样不仅导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让学生对生字学习感到不那么枯燥。在孩子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第二环节:浅读古诗。
(二)浅读古诗——自主学习体会本诗的节奏美(用时6分钟)“孩子们,老师想给你们一个会读古诗,读好唐诗的金钥匙,想要的孩子,把手摊开,跟老师一起:一句平、二句升、三句扬、四句缓。读古诗时注意边读边想边体会”接着我会进行范读,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友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检验学习反馈。明确学生对古诗的节奏把握。
(三)品读古诗——合作探究领悟本诗的色彩美(用时16分钟)“孩子们,在刚才的朗读声中,老师发挥想象,眼前出现了美丽的景色。现在老师把想象的魔法棒交给你们,每小组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朗读给你的伙伴听,注意师父先读,学友再读,学友读完后交流,说说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诗中勾画下来,然后师友相互交流,评价。完成导学活动二。”在学生积极讨论时,我会关注每个组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板书出:黄鹂、翠柳、白鹭等景物。然后抓住美这一的特点,让学生落实到字,顺势引出:“是啊,黄、翠、白、青,这正是春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啊,诗人面对如此春意盎然的美景是多么开心多么高兴呀!”此环节的设计根据课改要求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而是采用了合作探究、师友互助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把握了古诗的感情基调后,就顺水推舟进入第四环节:赏读古诗。
(四)赏读古诗——师生互动感受本诗的意境美(用时14分钟)“孩子们,这首诗的节奏真美,诗中表现的景色真美,但还有更美的呢!听,什么声音······在你们的画面里哪些景物在动,哪些没动?”激发学生想象后,完成导学“达标测评”部分。接着再着重体验:“1、3、5组的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诗中黄鹂、白鹭。2、4、6小组你们就是诗中的山和船,我们来自己演绎一下这个画面。开始!”在学生全部积极参与和展示中,我会启发学生:“看啊,多么热闹的场景呀,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来,孩子们让我们在愉快的乐曲声中走向春天······”此时,学生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融入古诗和乐诵读,把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我这一环节设计是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第二学段中,学生应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此环节正好契合新课标要求。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体现,从而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五)拓展迁移——尊重个性延伸美(用时1分钟)叶圣陶先生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的观点。所以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层次作业:必做作业:完成自主反思,把古诗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加工写下来。选作作业:
1.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记一记。
2.选择喜欢的诗句,背一背。
3.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春天写一写。
4.有机会去成都杜甫草堂看看,回来交流感受。这样设计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行开放式地学习,同时也能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了板画的形式表现古诗内容,既直观地反映出色彩美,又借助画面展现了意境美。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代讲,读写结合,采用我校课改模式:“两案五环”,借助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检验、反馈和激励。
绝句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夏之绝句》。
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文特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夏之绝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单元的要求是:结合散文的体裁特点,欣赏散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位精妙的语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夏之绝句》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它描绘了空旷悠远的夏天里梦幻般的童年感触。从全篇来看,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在平凡中见新奇,新颖而贴切的意象、妩媚的清词丽句在作者笔下呼之欲出,作者并不以识见广博取胜,而以敏于感受、富于联想、精于炼字见长。作者用奇特而美好的想像,把夏天的蝉鸣比作诗中绝句,写出了蝉鸣的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无忧无虑生活的情怀。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一到两课时完成。以朗读、讨论、想象等为主,在朗读中品位,在讨论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据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看作者从“夏之绝句”这一背景中分离出哪些事、物来写的?体会作者对所写事、物的特殊感悟。
2、学习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和方法及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规律和特点,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熟、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找出文中的精彩句段及形象生动的联想句来体会,从中锻炼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并学习作者语言的精妙之蕴。培养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体会作者由平凡的蝉声里,听出了“生命之歌”的深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珍惜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从而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学习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句、优美的对偶句、长、短句等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蝉的各种画面,播放少年儿童捉蝉的嬉戏姿态,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本文语言优美,句式变化繁多,节奏鲜明,音乐感很强,适合朗读。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夏之绝句》一文文采飞扬,感情浓郁,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所以,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揣摩、赏析精彩的语言片段,选一些精警的句子进行仿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
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2、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学媒体的使用
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宇宙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说,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那么我们应不应该爱大自然呢?(生回答:应该爱)对,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台湾女作家简祯的散文《夏之绝句》,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蝉的画面,并配有蝉鸣,使学生的情绪氛围进入到作品的氛围当中,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
(二)、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1、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2、通过预习及听朗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包括课文内容、作者及作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3、教师补充简介作者、作品:
简媜,本名简敏媜,1961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联合文学》主编,创办大雁出版社。
她的风格力求多变,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华,能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被誉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性作家。
她的散文随笔集有:《白蛇三叠》、《浮尘野马》、《孤寂》、《喝眼前的酒》、《那人走时只有星光送他》、《栖在窗台的白鹭》、《水问》、《一竿冷》、《一口闲钟》、《红婴崽》、《四月裂帛》、《美丽的茧》等。
(三)、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编写文章结构提纲,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学生回答:夏天像一首绝句——久违蝉声——蝉声把我带入夏季——把我带入童年——捉蝉、玩蝉、听蝉——中年听蝉——晨间、午后、黄昏——蝉声——了却忧虑;徒留惆怅、感伤;是生命之歌;依旧像一首绝句。
2、重点研读赏析:
把你所喜欢的精彩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并找出文中的联想想象的句子,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找出来并说出体会,然后进行仿写练习,每个学生写一到两个: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把蝉声比作“四面楚歌、鸣金击鼓”;比作“磁铁”;还比作“一条绳子”,时时刻刻在牵扯、震撼着“我”的心灵。多么形象、生动、感人的比喻句,真是独巨匠心。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把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比作“嘻嘻哈哈的小顽童们比赛荡秋千时发出的笑声”;把蝉声比作“啦啦队”等。多么形象的拟人化的联想句,简直把物写活了。
课文第十九自然段中:把蝉比作合唱团,由音色、节律又联想到吟诵着一首绝句;又是为季节写成的一首抒情诗,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多么奇特的想象力,使我们体会到作者的神奇妙笔下深厚的意蕴来。
说蝉是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让人忘忧,又似澎涛骇浪攫走人手里(或心中)的轻愁;蝉声如甜美温柔的情歌;蝉声突然停止时如一篇锦绣文章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怅惘和感伤;蝉声是生命之歌!作者神奇的想象力达到了顶峰,由此阐发自己对蝉声的特殊感悟。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从而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真挚情感!
(四)、读通、读懂课文,深度感知课文内涵。
1、你捉过蝉吗?作者在感知童年捉蝉、玩蝉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是怎样来感知的?这一内容要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找学生讲述事件的经过(略)](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回想、依恋童年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感触。)
2、中年听蝉时,作者听到了晨间、午后和黄昏的蝉声,从中各自听到了什么特殊的蝉音呢?
学生讨论回答:由蝉声借以表达作者自己的高雅格调,又有反思之意目的是:提示人们关注和克服现代文明的弊端,提醒人们回归人性、人情的自然状态,回归人无忧无虑的生存状态,亦如捉蝉、玩蝉的童年生活状态。(学生回答得接近意思即可)
3、找出文中的对偶句、长句、短句、排比句、倒装句等,体会精妙的语言特色,并仿写。
对偶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在对比中凸显春夏的各种特点,表现作者良好的文学修养、优雅的情怀,而且还有节奏感。
短句:“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罗列、排比诸种声音,内容丰富,节奏感也强。
长句:“你能想像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戴着黄色小帽子,或吊带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的怀里钻的那副猛劲吗?”这是一特长句,可以简化为:“你能想像……那副猛劲吗?”长句往往传达密集信息;在这里,还表现作者回忆和描述孩童时代的阵阵激动。
排比句:“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描述不同情景里的不同声音,语势顺畅,有节奏感。
倒装句:“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这几句都是倒装结构,它们的出现,使全文语言显得多彩多姿,饶有情味。
(五)、谈学习感受
学习本文,不仅要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要学习作者奇特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运用。从而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所追求的最佳效果。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表扬和肯定。
(六)、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独特、奇妙的想象力来抒发自己对蝉声的特殊感悟。由蝉声悟出了人世间喜怒哀乐本是很平常。由蝉声悟出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人生的主旋律。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绝句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拓展迁移——让学生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在初读古诗,读通古诗的同时,我让学生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读,再体会。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找出这些色彩,老师再加点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细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也说明鸟叫不是叽叽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也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行,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历史久远;第四句“万里”船,展现空间的广阔。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听朗诵,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船虽泊但静中寓动,也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意境幽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远景有近景,而且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意境正是教学关键之所在。
(五)拓展迁移——延伸美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读会上展示给同学们。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板书设计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板书既是原诗又高于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当然,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给我更好的建议,是我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完美!
绝句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标: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拓展迁移——让学生延伸美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体会本诗的色彩美
在初读古诗,读通古诗的同时,我让学生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读,再体会。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学生找出这些色彩,老师再加点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细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也说明鸟叫不是叽叽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也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行,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历史久远;第四句“万里”船,展现空间的广阔。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听朗诵,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船虽泊但静中寓动,也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意境幽远,
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远景有近景,而且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意境正是教学关键之所在。
(五)拓展迁移——延伸美
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在晨读会上展示给同学们。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板书设计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板书既是原诗又高于原诗,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中的字词,又使学生对本诗的节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更利于学生诵读、记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当然,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给我更好的建议,是我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完美!
绝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
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诗人居住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和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对古诗的鉴赏和感悟却容易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游戏中传诗情,在表演中悟诗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课程阶段的目标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心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背诵课文
3、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四、说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巩固延伸——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或看到过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它们都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课件播放音乐)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学习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了。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自查工具书识字,然后运用,在这里可以采用(如开火车、玩纸牌)等多种游戏来熟记生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该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有指导性。
【生动形象的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游戏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至背诵。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学生读古诗,想像古诗描写的意境。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根据古诗贴图,考察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程度。
3、根据古诗出示练习题。
4、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采取的是板书和板画相结合的方式,既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又符合中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板书设计略)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拓展能力。
绝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鸣”、“含”、“泊”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教学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在古诗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读诗、品诗、背诗,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
2、教法:我力求抓住古诗凝练的语言,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理解诗句含意;并借助想象进行感悟,引导学生说诗意、品诗情,读出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情境揭课题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导语:听着他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心情。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和教师生动地语言描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第二板块:知诗人解题意
1、了解诗人。
学生简介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2、简介绝句这种体裁。
3、初读古诗。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矫正多音字:行泊(用不同的字音组词)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设计意图:了解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对于后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是如何的欢欣,为后面理解诗句的含义奠定基础。】
第三板块:想画面悟诗情
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窗”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窗”,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
接着第二个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
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第四层次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啊,春天__________!
2、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解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西岭(课件出示图)诗人说千秋雪,指的就是西岭上多年不化的积雪。这“千秋”指的很多年,可真的是一千年吗?
(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要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
(3)含。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难点。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我准备采取换字理解的方法。出示:窗有西岭千秋雪窗嵌西岭千秋雪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有”太一般了。“嵌”又只是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这中,只是静态的画。而“含”却是生动活泼。早春之际,西岭上的积雪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印在窗上,窗和景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吗?
第二步:感悟诗情
诗人透过窗,看到了西岭上的雪,江上的船,诗人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他会想些什么呢?诗人的高兴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更是因为(课件出示)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老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太平的生活,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又出现了繁忙的商船云集的景象。杜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喜悦,不高兴呢!
3、整体感悟,再现画面
短短的28个字的七言绝句,杜甫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
古筝起,指名读,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使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在脑海中动起来。婉转啼唱的黄鹂,振翅翱翔的白鹭,千年不化的积雪,万里而来的船只,都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广阔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
第四板块:求拓展多积累
1、拓展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课外再去找一找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领略了美好的春光,感受了春日里愉快的心情。美的诗不但适合我们吟诵,还可以唱呢!欣赏歌曲《绝句》。
【设计意图:诗的美在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得到彰显。伴着美丽音符的慢慢流散开来,学生或认真聆听,或轻声哼唱。那景那情不得不让人感慨诗之魅力。相信,古诗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五、说板书
绝句
杜甫
有声有色
生机勃勃有静有动
有远有近
绝句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绝句》(杜甫)。(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xx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杜甫)》。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绝句说课稿】相关文章:
《绝句》说课稿01-30
《绝句》教学反思12-01
绝句教学反思04-21
《绝句》教学反思15篇06-15
七言绝句唐诗11-21
千古绝句最美句子02-12
拒绝句号作文(通用61篇)02-13
关于千古绝句最美句子12-07
痛苦崩溃伤心欲绝句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