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的,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某地区农村和城镇学生患近视情况的一份复式统计表,共设有两个红点问题。红点问题一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让学生亲历处理数据的过程,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逐渐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红点问题二在学生已基本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情况下,通过对甲乙两所高中各xxxx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变化情况的研究,更深入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能力,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的特点,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使学生逐渐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
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解释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四、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引水”,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索,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是每个学生多参与到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学”。因而,本节课我指导学生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请看某地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给学生观察信息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提取信息,并根据自己提
取的信息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1、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师:根据这个表中的数据,你发现城镇与农村患近视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生讨论回答
师:这是用统计
表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便于我们观察呢?小组讨论交流
2、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师找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3、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方法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活动二:
观察比较,感受统计图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的影响。
1、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出示红点问题2)
师:这是某地区对两所高中学生视力调查情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法?说出理由。
2、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3、优化比较,进一步完善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自主练习,应用扩展
1、自主练习2题
2、自主练习4题
3、自主练习5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回顾整理: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点:明显看出两个量的变化趋势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2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可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74-75页的例题,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题。第二课时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6题。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xx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2、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第2、3题为此而设计。
(3)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xx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首先呈现了两个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了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然后呈现反映这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解答,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会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比较、分析能力,培养统计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学难点: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分别说出青岛市和昆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接着让学生很快回答这两个问题:青岛市和昆明市xx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观察这两幅图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确很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利用更好的.方法,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那么合并成的统计图应该叫什么统计图呢?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回顾旧有知识可以展现新知识的学习背景,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完善。
二、探索新知
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可以用多媒体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和数据——修改图形名称的顺序逐步呈现)告诉学生:要在一幅图中画两条折线,那么每条折线各表示哪个城市的的降水量需要交代清楚,所以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一个很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要在图形的右上角增加图例。最后让学生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设计理念:组织学生从抽象的层面对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形成理性认识。这种比较抽象的思考对五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思考能够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让学生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阅读统计图思考: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
2、完成练习十三第一题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02-18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02-16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07-01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15篇05-17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4-2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12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02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06-06
三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