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高粱桥记》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高粱桥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高粱桥的优美景观。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熟读精思,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参照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所确立本课的教学策略是“言”、“文”并重,以“言”为突破口,以学生诵读讨论为主,完成对文本的审美和智慧的汲取。
1、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
(2)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点积累“窃、垢、属”等实词,“以”、“而”“之”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教学方法:我采取的教法是点拨法、归纳法。学法是诵读法、小组研讨。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我计划一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既完成对“言”的解读又完成对“文”的品赏。
一、目标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会用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语:在北京西郊,有一座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文人雅士,常聚于此,吟诗论技。明代诗人朱茂瑞吟诵:“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乾隆帝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
二、课文导读
1、学生读题注,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由诵读一遍,教师强调注意读准字音。
3、老师朗读,纠正学生诵读时不正确的读音
三、语言积累
1、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课文,学生整理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2、练习巩固。(配发学案)
(1)重点词:胜、窈窕、诟、属、了、少顷、以、而、之
(2)词类活用:朝夕、云、时、流、下
(3)特色句式翻译:(教师点拨,以直译为主,力求准确)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他者也。
茗饮以为酒。
山情水意,了不相属。
以解释加点词、特色文句翻译题形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落实了重点词句积累这个学习目标,为“文”的品赏做准备和铺垫。
四、品读课文
(导学案上的合作研讨)
袁宏道对高粱桥景色评价的句子、他对这里美景描绘的句子、运用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作者的情趣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设计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各种描写技巧描写景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板书设计,这一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景物特点,抒发的情感一目了然。)
探究思考:袁宏道的《游高粱桥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水清,但写法合效果是否相同呢?这一问题目的是为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领会坐着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五、总结、扩展
作者通过对高粱桥初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赏之情,同时以较多的篇幅来写自己沉醉于“山情水意”的超凡脱俗之乐
主要写作手法:白描手法,不堆砌辞藻,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二十三字,就把喝水、堤岸,垂杨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扩展:如果你是袁宏道,出游高粱桥是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景色,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有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扩展的设计是强化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以致用。
六、朗读背诵:
依据多媒体展示的一幅幅画面朗读背诵课文。这样做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九、巩固迁移:观察某一地方的景色,运用白描,特写的方法,写一段话。这样做的目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