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勇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勇气》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勇气》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勇气》编排在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古典、现代、国外的四篇经典小说,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论及课文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
2、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情节,主要是掌握两个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作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据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小说的出奇制胜的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法国妇女的形象。
2、说教学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把握难点,能解开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结,我个人认为这一节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将军的话。
二、说学情
在说学情方面,我分两方面来谈:
一是教学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前面已学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空城计》和《美猴王》(注:《心声》一课没学),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小说有总体上有点感性认识,已初步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虽有点模糊,所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这一点,相信学生较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
二是学生情况分析。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是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忘记备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我所任教的七(6)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如生字会念不会拼,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
大班《勇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呵护学生的心灵,善待学生的纯真,唤醒学生的生命能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陶冶与洗礼。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唤,这样的课堂将充满生命的活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的勇气》第二课时,《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关于生命的意味的文章,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基于以上分析,又根据教材简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针对学生缺乏朗读自信的现状训练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积累描写花的句子。
2、德性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的生活品质。
3、言语实践目标:
开展“我骄傲,我要向大自然发出挑战”以及“什么是勇气”的言语实践活动。
由此,设置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为通过作者的心理历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并采用充分的言语实践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1、进行充分言语实践;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而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多说,多写,培养优美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小花所蕴藏的强大的生命力。学生经历初读有疑,再读有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感情与智慧在阅读对话中交融共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情感水平,以谈话启发法为主要手段,以言语实践为载体,又结合多媒体加以演示,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推进学生的情感认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语文是生活的延伸这一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读美文感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以及感受维也纳春天带来的自信、欢乐和蓬勃,我围绕“勇气是什么”这一主问题展开教学,并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围绕“我眼中小花的勇气是怎样的?”重视学生的感悟,恰到好处的体验情感。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需要十分关注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最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研究,进行内化、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花的勇气令作者感到怦然一震,那么文中是否也有让你感到怦然心动的句子呢?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通过初读让学生围绕花颜色美、可爱、多等特点体会花的勇气,又进行两次言语实践,分别是“我骄傲,因为我……;我神气,因为我……和我要向大自然发出挑战”的语言训练加深对小花勇气的体会。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深入课文创造的情境,在感悟花儿美丽的景色的同时体验这是一些具有生活的勇气的小花,恰到好处的体验情感。
第二环节:再读有情,释放情感
本环节,我围绕“作者眼中小花的勇气是怎样的?”重视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的释放情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对《花的勇气》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一项任务。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赞美之情,描画了维也纳独特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维也纳的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感因素,沟通了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不断变化的情感世界里去,与作者变化之心直接对话,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实其内心,沉淀其语感。
通过再读,引导学生体去寻找作者的情感历程,体会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惊这一系列心理历程,并进行个性化展示朗读,感受小花不向冷风冷雨低头的勇气,那种在艰苦的环境里奋力拼搏的精神。抓住“偏偏”读出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读出作者的震惊;抓住“如此的气魄”读出花儿的勇气;抓住“怦然一震”读出作者的感悟至深。
学生经历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其语言积累,分析课文的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思考中陶冶心灵,在讨论中培育心灵,在倾听中丰盈心灵,在朗读中释放心灵,水到渠成地释放情感。
第三环节:启迪诗思,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围绕“勇气是什么?”注重学生的说写,通过言语实践的形式展开,一气呵成的升华情感。
语言训练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显性工具。而言语实践正是语言训练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我即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变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升华感情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学生感受了花的勇气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例来发展语言,这样使学生更能贴近自己的生活体验,语言训练更真实,更有效。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语言交流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又考虑到这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我决定让学生结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说一说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感受,升华思想。
我将给出例句“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儿的勇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续写勇气小诗,又通过阅读歌德的勇气小诗,欣赏他人对勇气的理解,扩充了知识面,产生情感的共鸣,便一气呵成的升华了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花的勇气←生命
感受:失望→吃惊→遗憾→惊奇→
过程:无花(爱花)寻花盼花看花
我遵循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进行我的板书设计,向学生很好的呈现了教学内容及认识过程。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既能清晰地看出本课的流程,对学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又艺术性地高度概括了本课内容,将知识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其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课我以学生的情感为主体,自我感悟为主线,教师作为合作者和引导者参与其中,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和升华自己的情感。
最后,我想说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让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们更多成长的勇气!
大班《勇气》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都有发言权”。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民主的重要;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在学习了《谁说了算》、《我们自己做主》两个活动主题之后,再来学习《勇于说和善于听》。这一主题分别从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如何维护他人的民主权利两个层面,鼓励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你有勇气说吗》是第一课时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
2、说话时语言真诚、态度诚恳、讲究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导学案,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胆量和勇气,提升学生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主人翁意识,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自己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勇气说,敢于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方法和技巧。
二、说学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五年级的学生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也有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他们渴望与他人——尤其是成人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毕竟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遇到一些情况时,往往不敢说,不会说,他们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更缺少说的方法和技巧。
本堂课给他们提供了一次交流与展示的机会,也是对他们智慧与能力的考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点拨者。在教学策略上,我认真揣摩课改精神,初步尝试使用“四环递进式”来展开教学。首先是铺设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接着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活动中探究,全班交流提升,最后开放课堂,拓展应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法上,我以导学案为基础,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演绎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讨论、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学习既充分展示自我,表达个人意见,又分工合作,协调有序,最后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说导学过程
第一环:铺设情境,话题引入
首先,我为学生设计了两个话题:一是我要当组长,并谈谈我的理由;二是我选XX当组长,理由是什么?让课代表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课前导学案的提示畅所欲言。在肯定了他们“敢于说”的表现之后,自然就引人了课题《你有勇气说吗》。
这两个话题的讨论,既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本堂课的开始创设了情境,奠定了基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环:自主探讨,自由地说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观察思考。出示三幅图,分别是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镜头。让每组同学在观察之后,选取其中的一幅在组内继续观看、思考该如何说,在导学案上写下想说的话。
2、组内评说。两分钟后,组长请每一个组员大胆地说出自己如果是图中小主人时想说的话。组员评价,组长打分,我在各个小组倾听、指导、参与、点评,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奖分。
3、展示讨论。先由各小组长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评价。接着我引导学生谈在生活中遇到难说但应该说的.问题时,怎么办?让学生畅所欲言,肯定他们独特的见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话进行概括:因为我们有发言权,有要说的理由,所以在任何情况或环境下,我们都要有勇气说。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刺激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进行思辨。通过个人展示和小组评价,为学生铺设了说话的平台,锻炼了每个学生说话的胆量和勇气。为下面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第三环:交流提升,艺术地说
这一环分四步走。
1、辩一辩。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为了顺利进入初中读书,现在就要你转学的家长,和不想转学的你。双方因各自的想法开始辩说。由课代表主持并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加分。
2、评一评。大家对两组的辩说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领悟:真诚的语言,能赢得他人真诚的心。
3、演一演。分别让学生上台来即兴表演两个片段:广而告之维护权利、写信发表意见。
4、说一说。看完刚才的短片表演,你发现什么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后,小结:表达个人意见时要讲方法,要有艺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突破学生不会说这一教学难点,我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他们进行辩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表演和讨论,锻炼了学生协作、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环:拓展应用,大胆地说
为了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说的勇气和能力,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三个选答话题,分小组交流展示。
1、你的同桌经常不完成作业,早晨到校后就找你借作业抄。你想对他说什么?
2、楼上邻居总喜欢在楼梯间乱丢乱扔,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曾经有哪些话是你不敢说,或没机会说的,请赶快找到你要倾诉的对象,鼓足勇气,大声表达!
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挥导学案的作用,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表演、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集思广益,突破了重难点。同时注重了小组内的个人评价和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四环递进式”教学,让学生经历了可说、敢说、会说的层层递进过程,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我会进一步完善,将更多的心得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