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时间:2023-12-12 07:22: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经典】观潮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说课稿范文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观潮说课稿范文

观潮说课稿范文 1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同学]

  四年级的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终究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协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同学读书的热情,提高同学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澎湃的气势。

  [说教学]

  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同学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协助同学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同学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优秀教案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同学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同学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澎湃雄壮的气势,同学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同学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同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假如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局部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局部时,我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同学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同学自由读潮来时这一局部,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同学,让同学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身的体会,同学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同学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同学能够充沛发展自身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扮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同学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身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同学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同学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假如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同学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同学的思维,培养了同学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同学自由读自身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同学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同学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同学把自身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同学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沛读,同学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身领悟,激发了同学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同学的参与意识,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同学不只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观潮说课稿范文 2

  一、说教材。

  《观潮》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六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并深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

  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我选择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阅读和教学结合法。引导学生参加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总结;

  2、演示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实景录像,增强体验;

  3、注重语感训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领会课文描绘的潮水壮观景象。

  三、说学法。

  1、课前自学。学生根据课文“预习”要求自学,读准字音,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学收获或问题,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程序设计。

  (一)汇报疏导,理清条理。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学情况,能有效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加以点拨疏导,将零碎知识理出头绪,理清文章条理,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观看录像,增强体验。

  实践证明,课堂上如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因为活泼生动的音像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使人的思维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理清文章条理之后,通过播放潮来时的实况录像,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受。同时,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把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有感而发,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体现自主,调动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所以,在落实各个环节教学时,要体现自主,突出主体。如在学习“潮来时”这一段,安排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并引导学生说说感受。这样的教学,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训练语感,体会感情。

  朗读具有移情作用,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欲望和美学感受。而《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尤其是潮来时,气势雄伟,景象壮观,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落实单元训练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情。环节设计从课前整体感知的泛读,到理解课文后的比赛读、表演读,到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师生评价读出感情,增强了朗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既训练了语感,又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五)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课前安排课题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过程中安排质疑,有利于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学完课文后安排质疑,不仅能解惑,还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观潮说课稿范文 3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一篇课文《观潮》。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 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二、 说教法。

  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三、 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 (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学生在课前已经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接下来

  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他们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语文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艺术,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将虚心接受,认真思考,以求进步。谢谢大家!

观潮说课稿范文 4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五、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后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观潮说课稿范文 5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同学们》

  四年级的同学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同学们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提高同学们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同学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同学们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同学们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同学们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同学们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同学们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同学们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同学们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同学们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同学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同学们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同学们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同学们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同学们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同学们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了同学们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同学们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同学们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同学们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同学们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同学们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同学们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同学们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观潮说课稿范文 6

  一、说教材

  课文《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目标

  1、掌握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学习并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鼎”“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多种形式读,如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进一步巩固生字词,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2、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2、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教师只需指导难写、易错字,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蒙”“薄”“昂”三个字。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观潮说课稿范文 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

  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逐段分析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

  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恢复平静

  [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神奇的大自然”,要求学生在一边读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方法。《观潮》的写作思路清晰,通过生动的语言以及富有层次的写作顺序,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进行细致地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和有条理的描述一处景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生活经验有限,对稳重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地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开始我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艺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观潮情境,把学生带到真是的情境中去,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将阅读时间交给学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感悟,通过朗读感悟法,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在师生和生生的互相探讨中实现教学目标。

  [说教学流程] 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 多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潮水涨潮的声音: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身处江边,感受潮水来时的景象,说一说你的体会。

  2. 多媒体介绍钱塘江、钱塘江大潮:钱塘江的大潮更是一绝,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一下?

  3.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潮》,跟着作者到钱塘江边感受江潮的壮观(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生互读,教师指导,注意多音字“闷(men)雷、薄(bo)雾、风号(hao)浪吼(hou)、涨(zhang)

  潮、颤(chan)动”

  2. 整体感知

  (1) 说一说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八月十八,海宁盐官

  (2) 钱江大潮——天下奇观:这个“观”和“观潮”的“观”有什么区别?天下奇观 观:景物,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观潮 观:

  观看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为什么说钱塘江是天下奇观:读2-5自然段,试着分段,说说你是怎么分的?2-潮来前,3-4潮来时,5潮头过后

  2. 读第二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来说说江面此时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还有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板书 江面:平静;人们:等

  着盼着)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声音轻,语速慢)

  3. 读第三自然段:此时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板书 远处:江面 风平浪静 人们 人名声鼎沸 近处: 一条白线 沸腾起来)

  5.读第四自然段:此时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板书 江面 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 )人们(同学自己想象,并说明理由)

  6.小结,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作者配合着人们的反映,由远及近得描写江面的变化。

  7.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江面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仔细品读,你有什么感受?心情又如何?

  请带着恰当的心情再读一次课文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象?请在课后去搜集一些资料,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所感受到的视觉盛宴吧!下节课交流。

观潮说课稿范文 8

  一、说教材

  《观潮》是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写作资料》,它既是第二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继续,又是第四单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延续,同时还为完成第五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讲读课文,按顺序抓特点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和《观潮》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4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同学观察能力,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

  教具:录相带、投影片。

  二、说教法

  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沛应用电教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使编者情、作者情、教师情、同学情融为一体,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我抓住同学和教师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不只可以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对开发同学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同学的“学堂”,必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同学,提高同学素质,遵循以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同学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我说的是《观潮》一课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同学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掌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

  2.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同学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同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同学自身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同学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3.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同学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每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实际上是教师导、同学演“戏”的演出效果如何的体现。课堂教学不只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同学的学。同学通过读书,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体会到“人山人海”观潮的热闹局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同学进入角色,同学的情感一下子沉溺在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学看得如梦似醉,这就是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围绕单元重点训练这一个面,巧设三个点即三个小问题,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强化课堂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注意训练的坡度、难度。看完后,同学情绪激昂,兴致勃勃展开讨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同学有的说听到潮来时的声音从小变大;有的说先看见一条细白线,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滚,还有的说我真想大喊一声“太美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同学眼睛看得细、耳朵听得真、讨论得热火朝天。播放录相掌握时机,将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同学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同学见其形、闻其声。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落实了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本节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巧引导:

  阅读3、4自然段,考虑:a.作者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同桌可以讨论。

  同学通过读、划、议,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录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细品评,同学陶醉在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同学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实了大纲要求,对同学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课堂上给同学学习和考虑的时间,落实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6.引导同学美读3、4段。

  让同学自身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同学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同学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同学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7.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身的感想。

  把情境教学法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双边活动有机揉合在一起,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8.学习第五自然段,读读,想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

  同学通过自身学习,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这从水量之大讲江潮的壮观,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9.师生一起总结全文。

  把你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

  同学想好后,自告奋勇说给大家听。在总结全文时,教师有意识从思想、知识、能力方面引导同学,变教师“一言堂”小结为面向全体同学,尊重同学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这种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同学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同学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同学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应用了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注意积累写作资料”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在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前,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着教育技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同学素质必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时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观潮说课稿范文 9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资料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经过正侧面描述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述,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本事。所以,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资料、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诵读教学法,以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经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5、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本事。。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头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作简要讲解。

  (二)、背景简介

  (三)、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齐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景,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进行学法提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教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选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资料,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四步:赏析文章。完成教学目标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述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根据文章资料,展开想象,要求学生用自我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述。

  选两位同学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学补充。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多媒体显示:

  远仅如银线形比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喻

  近吞天沃日势夸张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描述第二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2、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并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述,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五步:课堂小结。

  第六步: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头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作改写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能够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我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头。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第七步: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板书: 潮来之状

  观潮演兵之形正面描述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观潮说课稿范文 10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 “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比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几个教学环节。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诵读教学法,以“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5、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导语: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作简要讲解。

  (二)背景简介

  (三)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选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四步:赏析文章。完成教学目标4: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学补充。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多媒体显示:

  远 仅如银线——形 比

  玉城雪岭——色

  声如雷霆——声 喻

  近 吞天沃日——势——夸张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描述第二段。教师作适当点拨。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2、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第五步:课堂小结。

  第六步: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作改写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第七步: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板书:

  潮来之状

  观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写

  弄潮之势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观潮说课稿范文 1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观潮》。

  一、 说教材。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二、 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三、 说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 (齐读课题)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 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五、 板书设计。

  1、观 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观潮说课稿 】相关文章:

《观潮》说课稿06-28

观潮说课稿06-25

《观潮》说课稿03-30

《观潮》说课稿范文01-19

《观潮》的说课稿模板05-13

观潮说课稿范文04-18

关于观潮说课稿11-29

《观潮》优秀说课稿01-06

《观潮》说课稿(精选7篇)04-30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