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原电池说课稿[推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原电池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内容选自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高一必修2第二章学习了单液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以铜锌原电池为载体,简单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本节课选修4中原电池的设计上使用了盐桥,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能用此原
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问题,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
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以 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2).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讲授、引导探究,模型构
建,教师质疑、理论分析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导学案教学法。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的书写。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高二理科普通班的同学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从知识掌握角度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出现知识遗忘。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想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设计为六个教学环节:下面我从这六个教学环节来介绍: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为了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我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入手,引入这堂新课:
具体做法是演示苹果实验: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接着引入新课:从以上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深入研究一下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环节二【新旧知识衔接】:
由于必修2和选修4的学习相隔时间较长,故需要带领学生较为全面地进行复习回顾。同时,为了新知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我把高一必修2中涉及到原电池的知识主要以判断原电池的装置的一道题目形式将原先学过的知识得以回顾和掌握.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为本节课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回忆原电池的概念、形成条件与原电池相关的概念:电路、电极、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式。同时以铜锌原电池装置为例,进一步了解单液原电池工作原理。我借此机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让同学们探究铜锌原电池装置将锌片和铜片分别用夹子夹好与电流表串联,再同时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理论预测有什么实验现象发生?并分析原因。
环节三【学习新课】: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若电流计指针若偏转,偏转角度的大小在短时间内怎样变化。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理论预测实验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随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角度逐渐减小。锌片表面有铜析出。教师引导设疑提出问题该简单原
电池对外提供的电流是稳定、持久的吗?造成原电池提供电能的能力减弱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得到结论这是一个低效率的原电池,不能持续对外提供电能。低效率的原因是Zn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在锌片上析出铜。
接下来教师引导设疑:怎样设法使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呢?于是提出问题1. 能否阻止cu2+在锌片表面还原?问题2. 锌片可以插入什么溶液中? 问题3. 怎样能使电解质溶液连通构成原电池形成持续稳定的电流?至此,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可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区域进行。但是氧化剂和还原剂必须直接接触才能形成原电池吗?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疑解决问题,共同构建新的原电池,提出盐桥。 然后多媒体视频展示教材71页实验4--1,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实验现象。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确正极反应液和负极反应液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建立起双液电池的模型。通过模型建构和理论分析,学生已经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为双液电池模型,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双液原电池模型我又提出问题4:对比两种电池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学生直观体会盐桥加入后的优点。改进后的原电池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其中用到了盐桥。
最后分析带盐桥的原电池,引出双液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闭合电路的形成(内电路、外电路),盐桥的作用。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学习后面知识,我通过投影图片指出盐桥并未在实用电源中得到应用的原因,但这一原理却得到广泛应用,引出离子交换膜。至此,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留出六分钟为当堂练习时间。我给出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认识。
环节五【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借以老师合适的指引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体现化学教学中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访谈,感觉采用实验探究与设疑及导学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认为本节课有三点策略选取得到。一是巧选教学素材,有助于难点的突破,本节课借助于苹果实验,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二是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是导学案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中。 但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
第一.问题线索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学生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
第二.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
第三.某些知识要用口诀总结,让学生更好记忆知识,这一点尤其更适合普通理科班学生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