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
一、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班里的动物角饲养的小乌龟,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也是他们的最爱,而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喜欢围在那里观察小乌龟并模仿其爬行。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和协调,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结合《纲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尝试将运动领域内容与其它领域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等教学手段组织本次活动,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角色身份参与其中,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大胆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听指令手膝着地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初步学习合作,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听指令,按要求进行活动。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 1.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交流,在游戏中巩固动作。 2.创设难度层次不同的情景,提高动作技能。 3.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了解小乌龟的生活习性,使幼儿对小乌龟的爬行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师幼每人一个贴有乌龟图案的松紧头饰;红、绿两色大小不一的沙包若干;红绿两色筐子各两个;小桥;地毯;背景音乐。
三、教法与学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我希望和孩子共同探索、发现,让孩子在爬行中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乌龟妈妈运粮食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游戏情境法,整个过程动静结合,循序渐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整个活动教师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并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完成。以上面使用的教法为依据,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引导幼儿怎样发展。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幼儿探索实践、体验游戏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咱们到草地上做做操,运动运动吧。”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游戏口吻开场,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幼儿以小乌龟这个他们所喜爱的游戏角色,进入到活动中,很自然的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跟着教师做起热身运动,使幼儿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这一环节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尝试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发展基本动作这一环节分四个步骤:先让幼儿自由爬行,然后根据幼儿爬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手、膝着地爬,并带领幼儿练习爬行,然后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成功。这一环节以简洁的谈话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然后为幼儿指出正确的爬行方法,通过幼儿和老师一起练习爬行,对于每个幼儿又是一次提高。最后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可通过模仿,获得新的体验与成功。
(三)、创设情境,增加游戏难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这一环节分四个步骤:
1、教师提出问题:“早上妈妈发现许多小果果,你们想不想吃? (想),下面妈妈要带你们去捡果果,哎呀,前面有一座小桥,怎么办呢?”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组织幼儿练习一个挨着一个爬过小桥,通过游戏化的情境,增加爬行难度,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幼儿基本动作得以提高,使幼儿获得充分的体验。
3、组织幼儿捡果果,将红色小果果放回红色小筐,绿色果果放回绿色小筐,然后师幼检查结果。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运动领域与数学、美术等领域有机结合,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4、今年,妈妈的粮食丰收了,请宝宝帮妈妈把粮袋搬回来,宝宝自己搬不动,怎么办?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尝试两人合作运送粮袋。
《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不怕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的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四)、放松运动幼儿边听音乐边躺在地毯上放松腿、手臂。在放松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五)、体验成功幼儿品尝粮袋中的果实,体验成功,分享劳动的快乐。五、预测效果: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预估多数幼儿会积极参与活动,但因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常规及动作发展把握不是太好,同时,小班还有一部分幼儿刚入园一个月,幼儿整体差异也比较大,课上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还可能出现个别幼儿难以配合活动的情况。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玩具找家》是一个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在小班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因此,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增加进行平衡练习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加情境、引发兴趣的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兴趣才能带动他们进行技能的练习,因此我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能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
3、学习收放玩具,熟悉集体生活的常规。
三、教学方法: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游戏法。我设计了“宝宝真能干”的游戏,把热身活动、动作示范、重点练习、难点解决全部放在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我选用节奏鲜明的乐曲,带孩子们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游戏《迷迷转》。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吧,风婆婆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转一转。”教材中的游戏儿歌是:“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我就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将游戏儿歌改为:“迷迷转,迷迷转,小风来了慢慢转,大风来了快快转,风儿停了我就站。”幼儿随儿歌快乐旋转,老师可以利用儿歌来不断调整活动强度,保持幼儿最佳的活动状态。
3、游戏《送玩具回家》,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讲解示范法和练习法,不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我分为几层循序渐进地来进行。
首先,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初步学习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
“孩子们,有些小朋友把玩过的玩具忘到了外
面,玩具回不了家,急得要哭了,我们一起来找到他们,送他们回家吧!”
找玩具的过程中,带领幼儿练习在平行线中行走。先请幼儿集体在25厘米的平行线中行走,让孩子们自己试一试怎样走才能有快又稳,还不能踩到路边的小草。然后请几名做得好的幼儿示范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方法,教师讲清动作要点,再次请幼儿一起来试一试在平行线上行走,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要点。
第二层,分组游戏,送玩具回家。在这一环节中,将幼儿分为几组,送玩具回家,巩固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技能。老师要不断提醒幼儿要走在路中间,不要踩线。
第三层,找一找还有哪些玩具,把他们也送回家。
在这一环节中,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设置不同的小路,请孩子们在上面行走。有弯曲的小路,高20厘米的平衡板,22厘米左右的小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幼儿获得主动发展,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能力及时调整活动的难度,能让孩子始终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保持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游戏的情感贯穿游戏始终。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基本部分的设计安排中,我还要随时注意活动的强度与密度的合理安排,根据多数孩子的表现:如面部是否潮红,是否汗多,喘粗气等,对
活动及时进行调整。
4、让幼儿在“蜜蜂做工”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练习。
以上是我对体育活动《玩具找家》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条件。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本阶段的“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我选用了“蚂蚁运粮”的游戏活动。通过蚂蚁学“找食”的本领,练习幼儿的手膝着地爬和跨的动作。“蚂蚁”这一形象,幼儿比较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创设一种蚂蚁妈妈和宝宝一起找食物的情景,这非常符合托班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情感,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蚂蚁运粮”的游戏,让幼儿学习手膝着地爬的寻找食物。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跨过10CM高的障碍物。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多幼儿走楼梯都还不怎么会,让他们跨10CM高的轮胎是有点难了,为此,我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多次进出家门跨门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做跨的动作,巩固练习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提高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糖果若干我班幼儿对糖果比较感兴趣,用糖当作食物来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C.轮胎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用轮胎当作蚂蚁的家,主要用做让他们做跨门槛来练习跨的动作。之所以选择用轮胎来练习做跨的动作最主要还是从安全因素上考虑的。
D.磁带。录音机。园服。围裙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因为是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让幼儿做些准备运动,活动下他们的`胫骨,所以我让幼儿跨出家门槛,到户外来锻炼身体,在跨门槛的时候就已经在让幼儿练习做跨的动作了,在他们都跨出来以后,开始听着音乐做小手小脚的操,这个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后,告诉幼儿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我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食物的,在示范爬到公园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糖果,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防止他们在游戏中抢糖,我告诉他们只能拿一颗,然后把糖放在大口袋里,再接着爬回来,到家门口后要跨过门槛进家休息会。然后我请2个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找食物,让他们多次练习爬和跨的动作。
结束部分告诉幼儿我们找糖找的身上都是泥,然后带领幼儿洗澡,让他们弹弹身上的灰尘,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结合,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最后以到外面去吃糖结束本次活动。
三、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首届免男张家欢,今天我带来的活动是小班体育活动《小刺猬运果子》。
《纲要》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小班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趴在地上,躺在地上,有的甚至喜欢在地上滚。但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翻、滚等基本动作发展较弱。所以立足孩子实际情况,我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展他们翻滚的基本动作呢?《指南》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我抓住小班幼儿对故事、游戏感兴趣的特点,以帮助大象伯伯运果子的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练习侧滚技能,习得经验。同时,孩子们在帮助大象伯伯的过程中,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这节活动的目标是:
1.练习侧身滚,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乐意帮助别人,体验小刺猬帮助大象伯伯运果子的快乐情感。重点是:练习侧身滚,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难点是:连续侧身滚,并能调整方向。通过游戏:和刺猬爸爸学本领突破重难点。活动分为3个环节:
一、开始部分:扮演小刺猬做热身运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在游戏中练习侧身翻滚。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
最后,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恳请各位领导多批评、指导,谢谢!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
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
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
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引导语: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幼儿自由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启发引导。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引导语:熊猫宝宝又走又跳,天气这么热,一定又渴又饿,妈妈带去你们采竹叶吧。宝宝们,你们先站好等一等,妈妈先过去看看有没有危险。(幼儿每人一个圆点依次站成四队)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引导语: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
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引导语: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6
。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
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
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7
活动名称:小小鸡儿钻钻钻
活动目标:
能低头弯腰钻过高65―75厘米的障碍物,动作灵活。
仔细听清指令进行捉虫游戏。
愿意克服困难,体验钻山洞捉小虫的快乐。
重点:能钻过高65厘米―75厘米的障碍物正确掌握钻的要领。
难点:在捉虫游戏中,能朝同一方向钻并按指定路线返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钻的游戏,认识小鸡。
物质准备:将一根长约3米左右的横幅固定在场地两边作山洞,高度约为75厘米,攀登架一个、铁的大钻圈4个、小钻圈2个,自制各色小虫若干,多于幼儿人数,小鸡挂牌一个;篮子3个;《小小蛋儿把门开》《虫儿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幼儿四散站立,教师佩戴小鸡挂牌,交代游戏角色。
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钻的动作:游戏“小鸡散步”。
――师:鸡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散步吧!
――个别幼儿示范钻的动作。
――师幼共同总结钻的'动作要领:钻山洞的时候,身体下蹲,头要低,弯腰,身体收缩,慢慢钻过去。(语言提示、行为练习)
――幼儿集体练习。
(2)幼儿练习正确的钻的动作:游戏“森林探险”。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山洞去钻。(教师提示幼儿按一定的路线往返)
――小鸡捉虫。
师:鸡宝宝,我们认识了去大森林探险的路,现在我们要去捉虫子了。每次捉一种颜色的虫。(引导幼儿要从不同的山洞再去捉其他颜色的虫子)
――提醒幼儿要用钻的好办法,不要碰响铃铛,会引来大灰狼的!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师:大灰狼走了!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根据幼儿地这些特点,结合本阶段得的“离园倒计时”主题活动,满足幼儿好玩的心里,让他们自由设计椅子玩法。通过椅子游戏,练习幼儿跨、跳、爬、钻的动作。在活动设计中,我考虑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固邀请小学体育老师来为他们上堂小学化体育课。我呢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进去,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活动中既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愿意接受游戏,对战胜困难充满自信。
B、尝试创造性地用椅子玩游戏,能勇敢大胆地行动。
此目标是根据纲要为指导,幼儿学习特点制定的,既体现了活动的重点,又体现了活动的难点,对发展幼儿四肢协调动作很有意义。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跨、跳、爬、钻的能力,培养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本次活动的难点:
敢于利用椅子,进行跨、跳的动作。
5、活动准备:
A:每人一张椅子。这是本次活动中的主角,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兴趣。
B:邀请小学的体育老师共同备课,并组织本次活动,这是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提前让幼儿体验下小学化的体育活动。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先向幼儿介绍小学来的体育老师,告诉他们将由小学体育老师组织活动。接下来是体育活动的常规:准备运动,就在椅子上做“椅子操”。幼儿在场地上坐成4~6排,前后左右距离80~100厘米,与老师一起借助椅子坐如下活动:坐在椅子上,双手插腰,按口令耸肩、踮脚,双手扶椅子背站立,按口令向左、右踢腿,向前、向后弯腰,上跳等。这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告诉幼儿请他们设计玩椅子的方法,还要亲子去跨、跳、爬、钻过,为下面的活动做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我和椅子做游戏。先尝试玩椅子的多种方法,如:站在椅子上跳下去,把椅子当马骑等。接着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增强游戏难度,如:把椅子放成一排,从椅子上爬过去等。再鼓励幼儿相互学习,进行多种尝试。设计椅子玩法的时候,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可适当地进行指导,也可以以游戏伙伴地身份加入进去,以增强游戏地趣味性。如果幼儿想象不出创造性地玩椅子地方法,教师可提供适当建议。如:椅子背对背依次摆放,引导幼儿站在椅子上,并从椅子上跨过去;椅子一张张拼成一直线,从椅子上爬过去;两张椅子背对背放着,成两排,从两排椅子中间跳过去等。在活动中,跳、跨地动作难度较大,我会随时注意幼儿的安全,如果幼儿站在较高处往下跳,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在下面铺上软垫子等)
结束部分——勇敢者的游戏。请幼儿把自己想出来并尝试过的椅子玩法进行整理,确定几种玩法,并在场地四周用椅子设置各种障碍。引导幼儿互相商量并明确各种障碍的通过方法,在提醒幼儿游戏若干次后,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调整难易程度,并提醒活动量过大的幼儿适当休息。在活动最后,组织幼儿在椅子上听着轻音乐做放松运动,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交替,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最后和小学体育老师作暂时告别来结束本次活动。
三、设计亮点:
1、本次活动主要是以纲要为精神,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主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活动。如游戏法在整个活动中就较为突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幼儿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本次活动邀请了小学的体育老师来组织,能让幼儿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3、活动中始终突出幼儿为主体,幼儿在进行商量搭建、尝试运动的活跃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练习跨、跳、爬、钻的技能,也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很喜欢玩圈,怎样让幼儿玩出新花样,孩子们通过一物物品,创造出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在玩中幼儿可以和伙伴合作玩,从而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1、对玩圈产生兴趣,尝试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上。让幼儿体验到玩圈的兴趣,知道圈有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怎样引导幼儿合作玩圈,并让幼儿感到合作玩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椅子、呼啦圈、沙包、平衡木、纸箱。
3、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四、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法。
1、演示法: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玩圈的同时,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2、激励法:教师在幼儿尝试不同的玩圈方法时,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3、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幼儿自由玩圈,玩后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的?并演示玩法。第二次探索,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第三次探索,引导幼儿合作玩圈。第四次是以游戏的方法进行钻、跳、平衡的练习。
四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幼儿的要求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分散练习,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及时对好的.玩法加以鼓励。
6、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教师通过邀请幼儿逐个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幼儿开拓思路,玩出更多的花样。
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玩圈方法,在玩的过程发现问题,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经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圈圈乐”一定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探索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一物有多种玩法,回忆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热身运动——请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合作玩——游戏练习,放松运动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幼儿在春天在那里的音乐声中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准备。
2、基础部分:通过以尝试玩圈各个环节。鼓励幼儿尝试自由玩、跟同伴学习、引导幼儿合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整个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3、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对活动进行,整个过程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07-17
小班户外体育活动总结09-18
小班幼儿说课稿11-29
幼儿小班说课稿05-09
小班健康说课稿06-08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2-16
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06-22
【精选】小班说课稿三篇01-12
小班游戏《捉迷藏》说课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