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时间:2023-12-05 07:15: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算定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第一课的内容,通过让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为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并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本节重难点,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上课我便用多媒体播放有故事“朝三暮四”的情境视频: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则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位老人,他在家里养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粮食歉收,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们听了都高兴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群猴子其实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样多的,学生会发现可以用3+4=7(个)也可以4+3=7(个)来表示,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因为3+4=4+3所以两种吃法不同,结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继而引出本节课课题——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猴子相关的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进入正式的新课讲授环节,首先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图中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需要计算李叔叔一共骑了多远。继而吸引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大致会得出两种结论

  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若果用算式表示的话即为40+56=96(千米)(板书)“40+56”是用上午骑的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还可以用56+40=96(千米)(板书)“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继而引导学生得出,同样的一个问题,可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56+40=40+56)

  紧跟着我会在再次学生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3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会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规律具不具备普遍性呢?在其他的加法算式中是否也是成立的呢?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验证。最后总能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是成立的,向学过抛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一般用字母a+b=b+c来进行表示。

  以上教学活动采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培养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闯关的形式将课本的习题展现在多媒体上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设计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查看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4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

  2、在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中,习得举例验证的方法,感悟符号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设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过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立思考,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程目标,关注核心概念的落实。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好本课,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这样安排,旨在依托四则运算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经验,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习得验证的方法,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符号意识。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从经验上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计算经验,对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从认知水平来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运算定律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难点拟定为领悟举例验证的方法。

  然后,谈谈教法设计。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本课以引导探究为主,综合运用启发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导入环节用学生日常学习中熟悉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猜想,然后采用启发谈话法,组织学生举例验证,最后借助点子图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道理,使学生更加信服。

  接着,谈谈学法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猜想验证结论应用为学习思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新课导入环节,学生观察题组,提出猜想,探究环节,学生先立思考验证的方法,再合作交流,这样相互启发,让学生意识到尽可能全面的举例验证才能证明结论正确,从而习得验证的方法。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立思考,或填空,或判断,不断内化新知。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基于以上构想,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拟定为以下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题组的形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便于学生提出猜想。

  环节二: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提出猜想。以“仔细观察,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组一和题组二,提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猜想,教师相机板书。第二步,验证猜想。以“是不是任意的数相加都有这种规律呢”?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的发现只是猜想,要想应用还必须验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你打算怎样验证呢?”启发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抓住两个要素:要素一:数是任意的,可以是小数、整数、分数,要素二:要通过计算,根据结果来判断。这样做旨在让学生感悟应用不完全归纳时举例尽可能全面,并且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用事实说话。第三步,总结规律。在学生举例验证和教师演示后及时提炼规律,形成统一的认识,方便学生使用。

  环节三:课堂梳理,巩固练习。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十固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1是填空练习,意在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提炼字母公式,建立模型。练习2是判断练习,意在加深加法运算定律的认,区别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3是探究4个加数的简便运算。意在突出规律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

  环节五:自我评价。

  课标指出: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之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以上就是我全部说课内容,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有可能会有所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17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

  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比较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结果:相同位置:交换我们可以用等号表示:36+29=29+36

  3.学生举例,并总结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分别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课件播放)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5.即时练习:学生立完成28页“做一做”。

  5.即时练习。19页1、2、3题。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

  (四)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力求简单,大方。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说教学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8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小节里的内容。

  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几年前已学过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以及加法的运算定律,知道它不仅适用于整数加法,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加法。那么是否也适用于现在所学习的分数加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当然,结果是肯定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其次,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丰富其内涵。而且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示形式,为以后代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初步基础。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抗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思考--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以加法复习题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从而将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用相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本课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几组加法式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得出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定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讨论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总结出加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已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综合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试题的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将紧扣这一中心开展有效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④(0.5+1.6)+8.4=0.5+(1.6+8.4)。

  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回顾,即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了解定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加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疑问。为下面探究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那么,这个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加法也适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2.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性

  出示式题:

  提问:上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得数是否相等?

  先指名学生练习,算出得数后,再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两组试题有何共同之处?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概括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通过讨论明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直观感知了加法运算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加法。这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

  3.运算定律的应用

  出示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教学例3

  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教师:说出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教师: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性的认识,找出共同点,将同类结合起来,简便运算。体会到运用定律的好处,也增强学生运用定律、简便运算的意识。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2-28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8-15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9-11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2-27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01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2-01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05-16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8篇03-25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学反思03-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