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1
我说课的资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也为学习下头两课《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并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在本事培养方面,属于"实验本事"和"归纳本事"的系列。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课本资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经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能够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说学生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我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必须的操作本事,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像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经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明白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比较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在《蒸发》这一课接触过,有必须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设计比较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必须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凝结,明白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比较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本事。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比较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五、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教法我将用到复习法、实验探究法、学生演示法;
2、学法以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团体讨论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资料。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经过学生生活常见现象——向镜子哈气出现小水珠从而引出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经过自我设计的比较实验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导入
我将采用复习法:本课教学资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明白怎样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所以,那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
教师能够这样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一齐探究了蒸发现象、沸腾现象,谁说说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请生回答教师小结:江河湖海,动植物体,仅有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蒸发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发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空气中存在很多的水蒸气。
这节课教师将和大家一齐,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趣味的现象,下头我们从一个小游戏开始。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好,此刻开始。
这就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让学生自我动手实验,再汇报现象。
师: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
进入第三环节——
(三)学生猜想
(可能是呼出的(热)气中包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子变成了水珠。)水蒸气真的能变成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那里有个烧杯,倒入一些温水,盖上一个金属盘,你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问: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杯盖上去的?小组讨论一下。
启发他们推想出: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板书:水蒸气水
师:看来,镜子上的水珠就是由我们的呼出的水蒸气变的。那,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可能有许多种猜想。
(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能够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想要研究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我们先要制造出这种现象,利用我们的实验材料,你能制造出水蒸气并使它变成水吗?)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的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金属盘,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学生不容易想到是小水珠在遇冷的条件下才能构成。那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明白,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学生可能答:冬季。为什么在冬季更容易看到?引导学生猜想:冬季的气温比较低,那镜子的温度也比较低。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师:如果教师给你供给材料,你能否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吗?
3、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冷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课本上要求的小瓷盘,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探究,你们打算怎样实验。然后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就这样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是向烧杯倒入热水,(能够提问为什么用热水)。
引导学生说出:要用比较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金属盘和烧热的金属盘,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前讨论注意事项:怎样找到热的杯盖?加热时应注意安全,如用钳子夹着小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梳理,出示在PPT上】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一样?
学生思考讨论:烧杯、水多少、水的温度同、金属盘相同、盖金属盘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个金属盘的冷热程度。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要明白,在科学研究中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再反复的检验!所以采用多个小组实验的方法。小结: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有一个条件不一样,那么这个不一样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一样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构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构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能够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凝结)我们能够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水蒸气--受冷-→水
在比较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比较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比较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如研究怎样加快蒸发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比较实验!一个盘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比较蒸发快慢。)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必须的逻辑思维本事,但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景发生。所以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会进行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
对于比较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深学生对比较实验方法的认识。巩固比较实验的方法。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构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六)生活中的凝结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天花板、玻璃上的水珠,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一进入室内,眼睛上长一层白雾,早晨草叶上的水珠等等。师:请小组讨论,尝试解释以上现象。
【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师:教师有个问题,戴眼镜的同学可能深有体会:在室外眼镜明亮清晰,可一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就会长"白雾",那是不是水蒸气遇热变水珠?【激发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现象包含趣味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兴趣、质疑探究精神。】
(七)拓展应用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八、板书设计:
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水
五年级自身身体变化,声光电现象,天气变化现象,昼夜变化现象,日月星空现象,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是学生新的关注和体验对象,这些方面的生活经验是五年级教材的"切入点"和"生长基"。教材以人的身体器官,动植物的身体器官,声、光的产生与传播,电的产生与安全应用,风、雨的构成,昼夜成因、月相成因等为主要资料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进行问题、假设、计划、模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珍爱生命,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2
尊敬的各位评委及老师们:
大家好!
我上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第六单元第一节《饮料瓶的知识》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饮料瓶的知识》是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家族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开始。通过学习对饮料瓶知识的认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加深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合作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渗透法制教育,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四、说教学方法
1、针对科学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来学习相关知识点,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学生回答)都喝过哪些饮料?(指名学生说说)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种饮料,看看大家喝过没有?请看大屏幕。师:喝完了饮料,你们注意观察过饮料瓶吗?(学生回答)从饮料瓶上你看到过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这些知识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入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饮料瓶的知识。(板书课题:饮料瓶的知识)
二、授新课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饮料瓶,仔细观察,看看从饮料瓶上能发现什么?可以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并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小组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
(1)师:通过观察你们从饮料瓶身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2)师: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生交流)
(3)师:对于饮料瓶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交流)
(4)师:请同学们把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吧!
(5)课件展示饮料瓶的知识饮料瓶上的知识饮料瓶的信息商标条形码质量安全标志网址、地址、电话环保标志绿色产品标志保质期产品标准号信息的作用“商标是商品的脸”。有了商标,就能区别相同产品的不同来源,有助于维护合法权益。能告诉产品的价钱、厂家,起防伪、价格作用。它表示此饮料质量绝对安全,请放心的喝,大胆的喝……。它告诉我要想了解此种饮料的一些情况,可上网查找。它告诉我,喝完饮料后,不要乱扔饮料瓶。它能告诉我此饮料为绿色产品,无毒无害。在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生产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合格的,反之,则认为是不合格产品。因为产品众多,每个标准国家有统一的编号,就是标准号。表示正在申请中的商标,使用时间:从拿到受理通知书到拿到注册证书期间。圈加R表示已经注册的获得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使用时间:从拿到注册证书开始使用。TM标志R标志
三、饮料瓶的应用
(1)好,刚才我们从饮料瓶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书包那饮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用处呢?(学生回答后展示自制作品及课件内容)
四、手工艺制作欣赏。
师:老师的制作很有限,这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用饮料瓶制作的小工艺品,请观赏。(课件播放:小制作的画面)
五、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废旧的饮料瓶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变废为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饮料瓶的知识,得到不少收获,请同学们今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饮料瓶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去,以便让我们消费时更安全!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小玩具或工艺品并写上小标签向其他同学解释制作过程和用途。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3
教学目的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样式的通信。
1、引导看图。
2、小组互相讨论
3、指名说
(1)烽火报警
(2)驿马送信
(2)飞鸽传信
(4)电话
(5)步话机
(6)电报
(7)卫星通信
(8)电视电报
(9)移动通信
三、组织学生讨论
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好处?
四、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五、课堂训练
1、思考:
(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2)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教科版《识字一》说课稿04-18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7-0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7-02
小学教科总结02-06
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05-05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6篇01-30
小学教科总结7篇03-02
沪教版小学语文知识点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