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范文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说课稿范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的色彩》,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我准备从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部分来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四季美景,如诗如画,色彩绚丽,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课是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国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与魅力的一节“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四季色彩变化的联想,寻找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关联。
2.通过欣赏名家名作,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________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赏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难点:学生对色彩的联想,对作品的美感分析,并作美感表达。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运用“激趣教学法”,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等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求知。其次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力图打造审美教学的亮点,南朝学者颜之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拟之”,在备课的时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负这多彩又美丽的四季?有这样一个比喻“艺术是哭泣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当一个人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的时候,情境教学就会为你打造一个美的世界,我和他们一起放飞心灵,一起美美的观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后“启发引导法”,艺术课程最大的亮点是综合性与人文性,与音乐,文学学科整合,会怡情促趣,在这里我重点要、说的的是本课对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类教育中最美妙语言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师语言应该诗化,充满情感,音乐的渲染,诗词与美文都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浓缩的情境,在本课当中我设计了闻一多的《色彩》一诗,讲解色彩的联想,又在欣赏美景图片时,设计以诗文解说,或以美文解说,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师诗意的引导必然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
学法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而情境教学教师设计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我分为一“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二“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三“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四步骤完成。
步骤一“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
活动一试验导入引出课题
活动二色彩联想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识,色彩联想,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
步骤二分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
首先从“点”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点点”成线,欣赏课件美景,师生诗文解说
最后“线线交织成面,情境引导,师生共展画卷。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知识进行点线面全方位的引导,使学生从点入手,阶梯状到最后在头脑中形成美好画卷,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我想你给学生一个梯度,学生定会还你一个认知的高度。
步骤三“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
学记中说,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者大鸣,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自主探究,从而引出作品内容,作者,表现形式,色调,感受五项知识的探究,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后教师把学生分散的观点总结,为学生欣赏作品作范例。
步骤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用线条画出记忆深处最美的画卷。
板书
结言作为美术教师,我应该对得起这个美字,作为审美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你给学生一个美的学习情境,学生必然还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美术说课稿范文2
1、课型:造型表现
2、教材分析:《粉印纸版画》向学生介绍粉印纸版画这种运用水粉颜料涂在刻好的吹塑纸底版上,再转印到印纸上的纸版画品种,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其相关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及审美情趣。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版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对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特别是版画印出来,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兴奋。因此,粉印纸版画的学习对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3、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对纸版画的了解学习,在造型表现能力方面都有了提高,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不同线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线,加深对线的认识,激发创造精神。在音乐声中大胆的尝试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4、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了解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学会粉印纸版画制作方法,并能完成一副粉印纸版画作品。提高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版画学习的兴趣。
5、知识要点
粉印纸版画:就是用(吹塑)纸作版子,在上面刻出要表现的形象的轮廓,然后涂上水粉颜料拓印出来的画,叫做“粉印纸版画”。粉印纸版画是用吹塑纸制作的。吹塑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材料,常用于制作广告或橱窗的装潢美化。吹塑纸质地松软,可任意剪裁,在上面刻画非常轻松。不需用力,用铅笔、圆珠笔等工具在吹塑纸上写画、压刻,版面上便能产生阴刻的白线与白点。也可用梳子、叉子、瓶盖、笔杆等物,在吹塑纸上压刻各种平行线、曲线、圆点等,也可用手卷、折、搓、撕等方法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变化。
6、教学重点:在了解粉印纸版画的基础上,掌握粉印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7、教学难点:制版和上色的技巧。
8、教学方式:欣赏、演示、小组讨论、交流
9、教学场所:美术专用教室(3)多媒体教室
10、教具选择:教师范图、课件、水粉颜料,彩色卡纸,吹塑纸,毛笔,小夹子,粗头铅笔,以及圆珠笔。
11、学具准备:毛笔、颜料、报纸、水杯、调色盘、卡纸
一、欣赏导入
1、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看,这些纸版画作品和我们以前做的纸版画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课题
师:这些作品表现力丰富、色彩鲜艳厚重、对比强烈、效果独特,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粉印纸版画。(出示粉印纸版画课题)
二、探究发现
1、教师提问
师:你知道粉印纸版画是用什么方法怎么做出来的呢?(请1、2位学生回答)
2、尝试体验
①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提到粉印纸版画是印出来的,和我们以前画的画不一样。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动手尝试印一印。请同学们和王老师一样,拿出小的吹塑纸,用圆珠笔在吹塑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形,出示(画一画)画好后我们用圆珠笔刻一刻,出示(刻一刻)刻的时候注意不能将纸刻破,刻好后我们用一个夹子把底版和印纸夹住,最后我们涂上颜料,来印一印。出示(印一印)涂颜料的时候尽量少加水,保证颜色饱满厚重。
②组织学生讨论
师:你在印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怎样才能印出比较好的效果?
3、教师总结
师:粉印纸版画就是利用吹塑纸刻出有凹痕的底稿,制作成底版,然后用水粉颜料转印到另一张印纸上的版画品种。
三、练习创作
1、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把上节课刻好的卡通底版印一印,印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师:印的时候注意颜料不能涂到凹痕里,夹子始终要夹好,颜料少加水。
2、欣赏粉印纸版画制作全过程,了解制作过程。(课件播放)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整个制作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炼、再次欣赏等环节的教学活动,完成对粉印纸版画创作要领的认识也把握)
5、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尝试制作一幅完整地粉印纸版画作品呢?请看要求(课件出示)
(1)构思:在画好的卡通人物上做适当修改,并添加上合适的背景。
(2)构图:饱满,注意卡通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技法:刻板时线条流畅,一气呵成。(用粗头铅笔以免把纸刮透)、将拓印纸与板子对齐夹好,以免错位。
(4)上色:用色大胆,注意色彩的避免选择与卡纸同色、颜料可调厚些,注意水分的干湿程度。
(5)安全使用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6、学生创作
7、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互评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粉印纸版画的特点上来进行评价)
3、自评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谈谈心得体会。
4、教师提出进一步要求
根据别人的评价和自评,结合学习的达标要求,自己再来进行适当修改。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课后可以尝试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来表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
2、课后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各种纸或布)来进行粉印纸版画的创作。
3、作品进行装裱后,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可以装点我们的房间、教室、学校……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去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
粉印纸版画
想一想
刻一刻
印一印
七、教学反思
版画这一画种不仅同其他美术样式一样,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更由于兼具绘画和工艺的特性,版画有更突出的动手的实践性特征和动脑的创造性思维特征。版画进行过程的多次转换、多次创造的功能是其他绘画种类所不具备,更无法替代的。这些功能和特性恰恰适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对于发展学生素质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所以,对本课我一共花了三个课时的时间,第一课时,我安排了对版画特点、工具的介绍,让他们知道一件版画作品同其他画种的艺术作品形成一样,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构思──画稿——作品。对书上一副副版画作品,学生赞叹不已,当学生得知这些就是采用刻刀在版上“行走”的杰作时,我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材料的兴趣程度甚是超过对画面的兴趣。所以我在布置工具材料的准备时,学生都很认真的在书上记着,生怕自己忘了。第二课时,当我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准备好了材料,我讲了并示范了刻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安全事项,很多学生早已将在家里构思好的作品在板上画了,当我让他们可以构思、画稿时,有些同学已经转画到版上开始刻了,这让我有些兴奋不已,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很用心,同学之间还在讨论着各自的作品,互相交流着,气氛很不错。第三课时,印。印的过程中,在示范了如何印以后,我让学生自己拓印,学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况且对这种材料还是头一次用,兴趣甚是大。学生也是越做越有经验,我在学生的脸上看到了灿烂的笑容,有些刻的比较好的作品,学生还纷纷争着要印。
美术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变体美术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设计应用”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以设计制作板报为线索,以美术字设计、版面设计为主要内容。变体美术字应用广泛,实用价值高,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变体美术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说方法:
1.图例的搜集与斟选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2.知识要点的讲解,采用提出问题──欣赏实例──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由理性认识指导设计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总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作业的布置结合制作元旦和圣诞贺卡设计变体美术字,体现时效性,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美术字的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和实用价值。
2.技能目标: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变体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
教学重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变体美术字的设计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教具准备:
1.变体美术字图例。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美术字。
2.绘画本、铅笔橡皮、直尺、水彩笔等。
五、说过程:
我在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收集了变体美术字图例,工具是否带齐,与学生简要交流是否了解变体美术字。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打开课件,伴随音乐播放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变体美术字图例:可口可乐、金丝猴、梦幻西游等)
学生纷纷回答:认识。
教师启发:它们属于什么美术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美术字属于变体美术字,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变体美术字。
讲述新课: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每小组选一位学生上讲台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变体美术字字例,并讲解其特点。学生讲完后,教师带头鼓掌,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讲解的也非常精彩,说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引出概念: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变化装饰而形成的美术字,它形象、生动、有趣,广泛的应用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方面。
活动二: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
本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出示典型图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步骤开展。
1.提出问题: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进行变化?
2.出示典型图例:星星诗刊(变笔画)、群星争艳(变字型)、音乐会(字型笔画一起变)
3.学生回答(教师此时可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4.教师总结:A、笔画变 B、字型变 C、笔画字型一起变
5.检验检测:举出字例,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变化方法
活动三: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出示多种变化方法设计的变体美术字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变体美术字变化的规律:
1.笔画装饰
2.背景装饰
3.连笔
4.折带
5.象形
6.阴影、倒影
活动四:我当小小设计师
(经过活动二、三,学生已经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活动四即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打开学生思维,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的必要过程)
以汉字 “雪山”为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它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设计,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变体美术字设计方案之一,学生对这个方案可能认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以拓宽思路。
活动五:设计实践
布置作业:运用刚刚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知识,把“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元旦贺卡和圣诞贺卡制作上。
(多媒体上出示与元旦和圣诞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作为参照。)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
(临近元旦节和圣诞节,根据学生的要求,加入了贺卡制作的教学内容,本次作业的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情绪很高,非常乐意完成)
活动六:评价与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举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设计者讲解设计构思,并由全体同学评议,教师以鼓励为主,给予相应的评价。
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设计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设计的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的贺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变体美术字作品!
美术说课稿范文4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心情》。下面我将从设计构想、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拓展延伸六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设计构想:
无论是旧大纲还是新课标都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要进行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的训练,体验色彩的表现力。而仅仅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冷暖色,或是画一幅以暖色或冷色为主的创作画就算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未免显得过于肤浅和无趣,我试图以冷暖色为支点,延伸出色彩的感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体会美妙的色彩……《色彩的心情》,意在通过欣赏、对比、想象、讨论,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世界里,并深入其中去感受色彩的含义,体会色彩的心情,以达到一种共鸣,并将这种共鸣延伸到自己的色彩运用当中。这是一种扩散式的教学尝试,是在不变(教材)中求变(教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学美术第17册美术教材第3课,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几课公共设施的色彩搭配、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工艺招贴画等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启下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学生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运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分析: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休,实践操作和游戏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间接引入教学,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世界名画和迪斯尼动画的欣赏,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脑中对本课时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接着我再利用情景小游戏导入正题,引出色彩的冷暖色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运用。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以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突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2、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听讲,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创作的要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堂导入:
“猜猜我的心情”:
每组选派1到2位同学上台前的`暗箱中随意抽取一张写有不同心情或情感的卡片,并用一句话把你处于这种心情状态下最常做的一件事、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等描述出来,再请同学们根据他所描述的情形来猜猜卡片上写的应是哪一种心情?(猜对的同学可以给本组加分)
一个人心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而且人们在处于一种强烈情感状态下,总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发泄、去表达。
请学生回忆当自己快乐、兴奋、伤心、委屈、痛苦……时,最希望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种心情?
二、进入新课:
欣赏体会:
1.大师作品:世界上很多艺术大师喜欢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一种强烈情感。(如画家会拿起自己的画笔去表达,作曲家会弹奏起旋律去表现、舞蹈家则会舒展自己曼妙的舞姿……)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艺术家和我们一起去感受,在介绍他之前,请同学们先欣赏他的两幅画,看看能否猜出这位艺术家是谁?
演示:凡高的《向日葵》和《吃土豆的人》。认真欣赏,细细感受(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的作者是谁?从画面中你感受到的是同一种心情吗?这种不同的心情你是通过画面的哪一部分传达感受到的?(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色彩在画面中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欣赏两幅相同画面、不同色彩的装饰画:《希望》、《失望》
学生欣赏时并不告知画题,只是在欣赏完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这两幅装饰画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可以表达某种心情的名字,教师适当说明色彩的基本感情倾向。
3.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梦幻》中因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引起音乐及画面色彩变化的片断,从动态的画面中更深一步地体会色彩的情感倾向。
“进入情境游戏”
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伴随着或欢快或悠扬的音乐,想象自己来到周围都是红或蓝的色彩环境里,切身感受并细心体会这些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带给你哪些心情上的变化?
再分别体会还有哪些色彩和红色或蓝色的感受一样?(讨论)——最后引出冷暖色的概念。
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会发现红、橙、黄等暖色调大多表达的是一种热情、温暖、兴奋、愤怒等一些比较强烈的情感,而蓝、绿、紫等冷色调则大多表达出的是一种宁静、忧郁、舒适等一些相对平和的心情。
三、创作练习:
请学生先拿出上一节课画好的自画像和他画像(单色线描稿),选择一种最想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再选用几种认为最能直接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色彩去填色。(提醒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于自己所想表达的心情要对同学严格保密,以便后段进行猜一猜的游戏)。
教师在巡回辅导中着重鼓励要大胆用色、色彩明确、表达鲜明。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我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将投影仪的镜头对准创作的学生。)
五、课堂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选出一位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再分别请几位认为和展示作品表达不同心情的作者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接着请学生用很短的时间猜猜展示作品表达的是什么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心情的表达?(全部是默想)。根据猜出的结果,选择一位和自己表达最接近的作品就站到其作者旁边,(每组约3人左右)。剩下的同学分组讨论展示作品的色彩特点及表达心情。
六、拓展延伸:
请小组汇报课前查找信息资料,资源共享:
1、色彩除了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外,还有很多其它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奥运会的五环旗、各国的国旗等);
2、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同样的黄色在欧美国家代表的是警告、怯懦;而在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里却代表的是神圣;再如白色在欧美国家是新娘美丽婚纱的首选色,而到了中国却常常用在亲人去世后的丧礼丧服上等等)。
3、对色彩多了解一点,世界就更美了一点,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好地创造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范文5
一、说教材:
1、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4课《今日的菜单》。
2、地位及作用:本课要求对学生进行造型与表现的训练,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泥工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想象,之后运用彩泥把自己想象的菜肴的造型和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水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强调在创造过程中,发扬团队、协助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说出见过的吃过的有特色的菜肴或蔬菜的特点,包括色、形。
(2)指导学生把自己想像的菜肴的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方法上体现“玩中学”的理念,采用情境启导法、讲授法、演示法。
2、学法:本课采用的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小黑板、彩泥
学具:彩泥、盘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活跃气氛
围绕菜的色形香味方面去描述,从而使学生知道无论哪个菜,都有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为后面亲手制作打下一个感性的基础。比如有的菜需要的是完整的原料形体,而有的菜原料则要加工成各种漂亮的形状,还有的菜是通过原料的颜色对比、形状排列加强美感来促进我们食欲的
二、欣赏激趣,讨论方法
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菜肴的美,激发其兴趣,使他们在视觉的'刺激下,诱发制作的欲望。而在相互的讨论探究中,寻找其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从强调色彩的搭配、盘子上的装饰、菜肴的造型设计中,让小朋友感受到做菜的乐趣与巧妙,同时也明白做一道菜如此富有艺术性,间接地告诉了学生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这一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聚少成多,只有大家合起来才能办好“饮食店”或布置一个丰盛的“餐桌”。
四、展示作品,总结评析
在这一过程中,参观的人感到骄傲,被参观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要布置“小小饮食店”或一个“餐桌”,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精诚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美术说课稿范文6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的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发现平时幼儿在同伴过生日的时候会送上一张小小的生日贺卡,表示对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贺卡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生日贺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生日贺卡作为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生日贺卡正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提出分类的标准,有音乐或没音乐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单页的或双面的,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3)活动延伸,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4、体现了幼儿教育整合的观念。
(1)资源的整合
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儿活动的空间。
(2)目标的整合
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以艺术目标为准,同时报害了语言目标,情感目标,既体现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美术说课稿范文7
一、学生经验
本课主要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艺术品的一个教学。不过特指棕色纸,主要是它的颜色与秋天的颜色有一定的联系,这也是前几节与本课的的联系。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对与秋天有关的颜色比较敏感。另一个经验是学生对运用废旧材料创作艺术品这种形式不陌生。所以本课对学生来讲有难度的是如何发挥创作力,把各种棕色纸的特点巧妙利用制作出各种画面或形象。
二、相关知识背景
三、教材分析
依据教材要求运用棕色纸(包装纸、信封、再生纸、旧报纸、纸箱纸、衬纸……)在制作中用撕撕、帖帖、剪剪的方法表现平面或立体的作品。教师要与学生对棕色纸的类型和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将这几种视觉效果供学生欣赏。理解各种纸的质感与肌理特性对于创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应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深浅)进行拼贴,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露出部分底色;可以贴平实些,也可以凹凸不平,产生一种厚重感;还可以利用撕纸边缘的裂色产生的肌理来作为特殊的底色,如石路、墙壁等。
四、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主要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艺术品的一个教学。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对与秋天有关的颜色比较敏感。另一个经验是学生对运用废旧材料创作艺术品这种形式不陌生。所以本课应该把制作棕色纸作品作为重点,而如何巧妙运用想象与技法使作品生动是难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验用棕色纸做艺术品的乐趣,感受秋天的颜色,领悟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知识与技能:认识棕色纸的特点,用撕撕、帖帖、剪剪作画。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棕色纸做出画,利用棕色纸的颜色和质感创作艺术品和装饰品。
五、教法探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体现美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所以在课的开始,通过看录象以及寻找各种棕色纸来帮助学生体会棕色纸与秋天的关系。在制作作品环节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各种纸的特点以及对教师范例和学生作品的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创作力。
在用棕色纸制作镜框环节中,教师已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安排一个比赛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荣誉感,并最终为制作生活用品服务,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六、学法指导
课的引入部分为了让课的氛围与前几节课有一个自然的衔接,以播放一段秋天的录象开头。学生在看录象中找出秋天的颜色——土黄色、棕色,引出棕色纸这个概念。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纸,包括棕色纸(包装纸、信纸、再生纸、旧报纸、纸箱纸、衬纸等),让学生在找一找中了解棕色纸有这么多。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在学习制作作品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各种纸的特性和质感,这对制作是十分重要的。感官的刺激比教师的语言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中比较各种纸的不同,感受纸的特性,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瓦楞的、有厚的、有薄的……通过了解熟悉纸的特点后,教师出示范例给学生欣赏,教师这时要注意在分析作品时把如何运用纸的特点来表现事物讲清楚。
如:揉绉的纸可以表现土坡、树干,再生纸可以表现树叶、窗帘、房顶……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对书上的作品进行分析。这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纸的特性开展想象,发散思维。在学生的脑中有了一定概念以后,交给学生任务:制作棕色纸艺品。
这时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制作的能力,在先前的思考中进行筛选。平面的与立体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可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在制作时小组合作的方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整块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棕色纸的特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其中教师的范例和学生作品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活动通过告诉学生什么是废物利用这个理念引出用棕色纸做的镜框,以新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给学生新鲜感。在学生讨论、比赛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并以一定的竞争形式展开,气氛会比较活跃。这一块活动是为了体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用包装纸装饰生活中的东西就是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明白道理。
因为本课的作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所以在作业展示评价环节评选团体奖比较公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拓展环节可以继续本课的理念,让学生收集废报纸制作各种作品,开一个报纸展览会。
七、教学活动实施脉胳
欣赏、引入→想象创作→表现、应用→展示评价→拓展
美术说课稿范文8
一、教材内容:《纸窗花》
二、教材分析:《纸窗花》这一课是我校的校本课程。选这一课的内容是我觉得剪纸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术,认识剪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适时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环境:本课是在交互式白板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在运用交互式白板做课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惊喜,本课运用了白板嵌入式的播放功能,遮挡、拖拉功能,与PPS等教学资料灵活互动式运用。
四、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与图案。
2)实践与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图案。
3)欣赏与评论: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
五、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图案的疏密关系。
七、教学准备:
1)学具:剪刀、彩纸等。
2)教具:优秀的剪纸作品和课件、范作、剪刀、胶水、彩纸。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2。5分钟)
1、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看过迪斯尼出品的《猫和老鼠》,老师现在要给同学们看看有中国特色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设问:剪纸还有那些别的用途?(学生回答:装饰墙壁、窗户等)
2、出示课题:纸窗花
理念:利用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成功导入课题。
二、欣赏与发现。(8分钟)
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欣赏同一幅画阴刻和阳刻的不同剪法。用拖拉的方法直观的展示阴刻和阳刻的区别。
展示剪纸的装饰手法,分析在不同的作品当中有哪些装饰手法?剪纸的造型方式有三种,同学们观看图片,分析这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理念: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剪纸的.表现手法、装饰手法和造型方式。
三、教师示范。(4。5分钟)
剪纸的步骤有起稿、剪刻、修改、粘贴。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过程。
理念:剪纸不难,合理利用折叠,用简单的图案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背景:播放北方民歌《剪窗花》和优秀剪纸作品)(25分钟)
以5人小组为单位剪窗花,遇到困难可提出,师生共同交流并解决。
理念:自主创作,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课堂就象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五、展示学生作业,作者说说设计构思,教师小结。(5分钟)
理念: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六、拓展:鼓励学生用作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美术说课稿范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早在小班、中班的常识课中,就有提到味道这一常识,幼儿对味道已经有了自身的感知,而本次活动正是前面知识的后续,新《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味道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因此我设计了《画味道》为题的美术活动。
这次活动,开始环节的动机呼唤,鼓动幼儿的积极性,过程中注重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在结束环节把幼儿的兴趣引向欣赏和获得满足上。能帮助幼儿通过尝与说回顾对各种味道的认识与感受,通过画,将自己的感受大胆、创新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交流与评价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获得肯定与满足感。这个活动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了社会、认知、艺术、语言等领域,确立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味道的感受。
(2)、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激发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味道的体验,在活动中得到心情的愉悦。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幼儿能学会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形状表现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将在后面环节介绍中做具体阐述。
3、说活动准备:
同时,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味道已有初步感知,能说出各种味道,掌握各种绘画的基本技能。
(2)、为了让活动更有趣味性,我将场景布置成“食品展览会”能更好的激起幼儿的兴趣。
(3)、另外,本次活动的物质准备是: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糖、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莲、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
为幼儿提供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为了让幼儿在作画时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我准备了轻音乐一盒。
二、说教法: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提问法、操作法等。
首先是游戏法,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参加“食品展览会”的形式品尝食物,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其次是提问法,教师提问的准确性,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的观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
再次,我还用了操作法,让幼儿品尝各种味道,并将味道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和
不错的创造性。使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此外,我还用了示范法、交流法、鼓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突出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达到各个领域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幼儿认知,锻炼幼儿的能力,本次活动我让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感官参与法:皮亚杰认知理论里提到:“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尝、说、想,动手及动脑,进行学习,尝主要是尝味道,想是想想尝后的感受,说是将尝到的味道说出来,动手和动脑是让幼儿能动手将自己感受到的味道,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体验创作的乐趣。
2、另外,还采用了交流法,《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说味道的环节,在活动这环节,让幼儿充分地将自己的创意说出来,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共有3个环节:
1、尝味道,激发幼儿兴趣。
2、画味道。
3、说味道。
第一个环节,我以参与“食品展览会”的形式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品尝,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将品尝味道后的感受说出来,为下画味道做铺垫。如:在幼儿品尝前,让幼儿明确尝后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从想到的和感觉到的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环节画味道,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在充分的感受后,对味道有了初步的体验,我以引导语“如果要用画画的方式表现你吃到的味道,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呢?”从而让幼儿回忆起已学的绘画方式,并且让幼儿对绘画方式进行搜索,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知道并启发幼儿用线、色、形等方式进行绘画,丰富
不错的幼儿的`实际经验,为幼儿提供各种可操作的材料,教师及时的给予幼儿鼓励与帮助,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谈谈自己的作品,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版上,为了让幼儿能从多角度进行阐述,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让幼儿明确可以从什么角度对作品进行完整的阐述,如:“我尝到的是……味道,它给我带来……的感觉,所以我用了……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另外,以欣赏的角度,让幼儿说出最喜欢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为幼儿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人,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的创造性。
接着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梳理。也为活动延伸做铺垫。
五、延伸推进: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迁移幼儿已有经验。(根据本次活动设计)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抓住幼儿的兴奋点,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根据本次活动中,我使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和程序的设计,会对活动重难点有所突破,但是由于本次活动以幼儿创造性为主,无法预计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使幼儿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美术说课稿范文10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一课属于"xx"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
教学难点是: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3)引导启发根据本课的
了解xx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胆创作制作xx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评价xx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美术说课稿范文11
一、说教材
《千变万化的帽子》是义务教育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这两个学习领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本课以学生所熟悉的帽子为题材,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纸制帽子插图,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帽子,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帽子的有关知识并能利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帽子。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掌握帽子的基本造型、装饰方法。能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造型独特的`帽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生活、运用美术知识美化生活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各种平面纸和材料,通过剪、折、贴、订等方法制作成立体的帽子。
(2)设计各种造型美观的帽子。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三、说学情
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做过一些剪纸的练习。因此为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特征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制作一切新奇的东西。但部分基础弱的学生缺乏耐心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找出具体原因,激发其灵感,鼓励其产生竞争意识。
四、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大量的帽子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借此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
2、情景教学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利用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情景中体验学习。
3、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说自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2、欣赏交流充实感知
3、利用资源指导制作
4、实践操作内化知识
5、巡回察看点拔指导
6、展评总结积累经验
美术说课稿范文12
说设计意图: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把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课堂,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美。
因此,我在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上特别注意活动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说活动目标: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如下四条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圆形,了解其特点,学会区分;
2、会画圆形,在圆形中画出彩色的故事内容、物象或图案;
3、学会用彩色的圆形制作陀螺;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说活动重点、难点:
此次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于基本型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画出圆形并对其涂画装饰”,将“制作陀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活动方法:
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识运用了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利用情景吸引儿童的关注,通过小光盘需要帮助的可怜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助人为乐的激情,同时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适当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和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有效地互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把教师的主题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点难点。
说学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做、去学。所以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体会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说活动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新《纲要》精神,本次活动设立四个环节完成目标: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融入生活,探求新知;
(三)走近生活 ,个性创作;
(四)真情流露 成果展评;
(五)归纳总结,延续拓展: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儿童情感发展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情景吸引幼儿关注。为了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在课的一开始,通过给学生介绍新朋友:一个拟人化的光盘形象,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光盘需要帮助的可怜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助人为乐的激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光盘的形状后,确定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在圆形上画上多彩的图案,让小光盘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引出课题《彩色的圆形》
(二)、融入生活 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1)画一画
1、学生可徒手画圆,也可利用饮料瓶盖等画圆,并随意装饰圆形。
2、让学生把设计好的彩色圆形剪下来,在小组内展示,学生互评,取长补短。
3、由学生选出每小组最漂亮的圆形,由老师向全班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二)、说一说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我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随意地展开联想,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1、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及喜欢的原因,得出结论:这些作品的色彩丰富,装饰图案很美。
2、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装饰的?请刚才画出彩色图画的同学介绍方法,总结经验。
当我请刚才画出彩色图画的同学介绍方法,孩子们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动手演示让学生感到从整体到局部的作画步骤,提示学生注意色彩搭配。
除了用形、线装饰,我们还可以用其它形象来装饰圆形。老师将示范图样一一出示,开拓学生的思考范围,为学生提供资料。在合作与交流中、自学与互助中,孩子们发现了圆形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上教师的的示范,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三)、走近生活 个性创作:
在本环节中,为了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我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装饰好的光盘和一支纸做的粗纸棒,演示小光盘的舞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从而把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制作陀螺,激发美感。学生积极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一个漂亮的圆形,做一个漂亮的陀螺玩一玩!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彩色的圆形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四)真情流露 成果展评
一堂好课,过程性评价不可少,总结性评价尤为重要。在此环节,我让孩子们展示、交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孩子们独特的创意与构思,以及他们审视作品的角度不得不令我佩服。
(五)归纳总结 ,延续拓展:
最后为了学生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拓展,探究兴趣得到更好的延伸,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本次活动。我用这段话,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教育,同时也升华了本课的主题:多彩的圆形可以做成陀螺,它还可以做成很多漂亮的饰品。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圆形比较相像,建议学生想一想,做一做,别让自己的巧手闲着!
整个活动我用探究体验新方法,始终以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喜欢的“玩”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辨别,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美术说课稿范文1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一下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包括三组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讲解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这一领域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让学生自己收集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并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选择一些作品进行深入欣赏和评价。情感目标: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及讨论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开发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师范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已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在这节课,我运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达成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简短评述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以下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提出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互相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一一介绍
第二层次选择方法小组合作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等等。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中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第三层次互相交流进行小结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从事主动地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
第三环节总结提炼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多关注美术的发展动态。
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体现美术与社会,生活,人文。自然,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注重美术思想方法的渗(shen)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美术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审美情趣。
4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
各位评委,以上所说是我对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的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老师的灵性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
美术说课稿范文14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优美的校园》,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湖南美术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绘画应用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透视学,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
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来引入本课的主要内容——透视
(2)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探究第1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活动三: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坐在教室中间的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正方体,但许多学生画的正方体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4)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并进行点评。
(5) 小结——拓展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范文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认识色彩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人们掌握美术文化的一部分。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黄色、蓝色为主的图片,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感受黄色带给人们的明亮、温馨的感觉,感受蓝色带给人们的凉爽、清静的感觉,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感受黄色和蓝色特有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从中体验到黄色的画和蓝色的画不同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占用了两个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黄色为主的绘画和6幅以蓝色为主的画面。它们都是分别以黄色和蓝色为底色的。有的主体也是用黄色和蓝色来表现的,但是主体和背景有比较明显的深浅对比关系,有的画面主体采用的是和底色对比明显的其他颜色。作品的这些特征,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欣赏、体验、感受,还可以把表现不同的两幅作品,放到一起对比,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发现它们的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借鉴其表现方法。书中选用的都是绘画作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一些摄影作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体会色彩的魅力,感受黄色、蓝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美感,使学生逐渐丰富对色彩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相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黄色和蓝色的画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体验黄色和蓝色的画情感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黄色与蓝色,并解读黄色与蓝色以及在画面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注意画面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二、说学情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感受力、语言表达力较弱,对这一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转化成经过大脑加工内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及绘画语言符号再重新表现出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引导为主,以问题的呈现,结合运用多媒体、范画等直观教具,不段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参与”氛围,让他们多动手进行大胆实践,养成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磨练顽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迸发出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设课堂的这种氛围,让学生的眼、脑、手得到协调的发展,思维意识达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促进创造才能的尽情发挥和智力的发展。
在学法上,主要让学生多次观察思考,为学生创设情镜,使他们在观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间。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探究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范画、多媒体教学课件、彩笔、纸张、铅笔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语言组织教学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
讲故事《一对好朋友》,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环节:欣赏图片,认识色彩
展示图片:图片1向日葵花园;图片2麦田;图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柠檬黄、中黄、橙黄、土黄......图片4:湖边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蓝、群青、钴蓝、湖蓝......
通过欣赏自然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引入本课内容
第四环节:作品分析
1、品位黄色
欣赏分析梵高的《向日葵》、《阿尔的房间》、《收割中的田园风景》,体会黄色带给人们的感受。
2、感悟蓝色
欣赏对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感悟蓝色带给人们的美。
通过欣赏绘画大师的作品,启发学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认识三原色、三间色
出示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三间色: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通过引入黄色与蓝色的间色绿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环节: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A、将黑白的线描画,变成漂亮的蓝色调或者黄色调的画。
B、挥动你手中的彩笔,自己创作一张蓝色调或者黄色调的画。
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聪明的智慧与灵巧的双手去感受、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五环节:评价拓展
教师评价:在学生作画时评价展示,启发学生的创作。
课后拓展采用“连一连”的游戏,来展示画中的黄颜色:朱磦、藤黄;蓝颜色:三青、花青。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17
美术的说课稿12-16
美术的说课稿06-17
美术说课稿06-07
美术说课稿范文07-22
小学美术说课稿03-08
中班美术说课稿07-02
大班美术说课稿02-23
美术说课稿[实用]09-18
小班美术说课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