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28 15:22: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再来一次》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儿童生活故事,写小加在跳马游戏中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跳,在妈妈的教导下明白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去做。全文语言质朴,由始至终是妈妈和小加的对话,在平淡的叙述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孩子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挫折教育的范文。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读生字“扒、吞、咽、丧、戏、努、绝、弃”。能用“专心”、“不由自主”各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失败能发表看法,懂得做一件事要不怕困难,不轻易放弃,要努力坚持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懂得做一件事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不轻易放弃,要努力坚持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做一件事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要努力坚持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能借助拼音独立读通课文。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本课主要是对话,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中了解人物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体验人物的感情。以读促思,以读促悟,重点理解小加跳马时的心里想法,和妈妈劝告、鼓励小加的话,使学生明白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努力坚持的毅力。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说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并伴以恰到好处的点评:当你在足球场上漂亮地进了一个球时,观众们会大声对你喊:“再来一次!”当你学骑自行车摔了一跤时,爸爸会鼓励地对你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当你在回答问题时,因为紧张没有说清楚意思时,老师会亲切地对你说:“再来一次!”

  这时学生已经从图片的解释中发现了“再来一次”,这时顺势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再来一次”的`理解,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一)初读课文,回顾生字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课件出示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采用请小老师教读、个别认读、齐读,选词语造句等方法让学生回顾生字词。

  然后我用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同时请学生轻声跟读,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把握。

  (三)细读课文,感悟延伸。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听老师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

  第一自然段我先范读,让学生说一说从老师的读中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小加不高兴的。最后让学生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加不快乐、难过的心情。

  教学第2~7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加究竟遇到了什么难事。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读时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试读,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然后老师也加入进来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同人物的心情。

  8—12自然段是学生重点应领悟的,其中妈妈的话是要求学生重点理解的。因此教学时我用课件出示妈妈说的话,指名学生充分地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妈妈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在读中进一步感悟妈妈说的话。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用 “ 面对失败,我认为 __ __ 。 ”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失败的经历时是怎么做的。学先自由练说,再点生发言。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再来一次

  妈妈 小加

  专心做 失败

  不放弃

说课稿 篇2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1、今天,我说的课文是鲁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7课《一分钟》。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选编本课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课文中识记生字。

  2、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 9个生字,会写“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3、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教学难点:识记生字,理解“哈欠、决定”的`意思,感悟时间的宝贵。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一些想法,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随机识记“钟”字:

  “钟’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采用归类识记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带着金字旁?”引导学生归类复习,在对比中不仅让学生联想起以前学过的生字,更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认读方法的直观经验,体会汉字传情达意的独特魅力。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思考“一分钟与20分钟分别指的是什么?”理清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为重点段落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品细读,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识字方法。

  在教学“零”字时,我先引导学生模仿闹钟的声音,让学生读准“零”在本课的变音——丁零零,再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识记。 这样,通过师生间的适度对话,将汉字融于生活化的语境中,使之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与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内在动力。

  在此环节中,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上,例如:

  a、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有市场”(闹)

  b、加一加识字:哈、迟

  c、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块、诀—决

  d、汉字演变规律识字:欠

  e、理解词义识字:叹、悔

  (四)引导体会两次“叹气”,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第一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哈欠”一词,引导学生做动作、说体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的心理,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后面的朗读训练中,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叹气”进行反复咀嚼品味,引导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出元元后悔的语气,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五)找朋友,复习生字:

  做“找朋友”、读课文编写的小诗,的游戏、。

  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六)趣味写字、及时评价:

  “钟”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这个字时,我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金字旁要写的小一些和右边的中字要挨得紧一点,中的第一笔竖写在书中线上,第三笔横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写字评价环节意在让学生对自己的书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在评价中学会自评,学会反思。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操作,写完后学生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并能在自我评价中不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简洁大方,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是课文精华的体现,简洁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这节课我通过板书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的宝贵,引导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总之,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教学设计总体上体现“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体现“精”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

说课稿 篇3

  导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说教材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说学具准备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2、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因此,我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学习一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声音优质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应从小培养幼儿习惯于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而练声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一定的放松及锻炼。

  4、教唱新歌曲《颠倒歌》

  (1)、设疑、提问

  老师说:“森林仙女告诉小动物们,今天森林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请小动物仔细听,你们能不能听出哪些地方发生奇怪的事。”老师范唱,幼儿回答。激起幼儿听歌曲的情趣,启动幼儿的思维。

  (2)、视听结合,观察对比,加强感知出示贴绒教具,老师将大狮子与小老鼠,大象和蚂蚁的力气进行比较,然后范唱第一段歌曲,再将小鱼与小鸟,母鸡和公鸡的特点进行比较,并范唱第二段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3)、幼儿学唱歌曲老师通过整体教唱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记忆,学会唱整首歌曲。

  (4)、歌曲表演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唱歌的经验,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讲讲为什么自己这么唱,这一首歌自己想怎么唱,这样会使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同时也注意到音色的

  变化。老师说:“这首歌王老师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所以在唱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不能太慢,要轻快活拨,你们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呢?”引导幼儿用幽默、风趣的歌声及表情来表达。5、复习舞蹈《猜拳游戏舞》利用舞蹈结束自然又轻松,可以让整节课推向高潮,令人意犹未尽。

说课稿 篇4

  一、说初一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

  初一阶段能完整生动的记叙一件事,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就可以了。每个学期中,片断练习应多于成篇练习,多作分解性的,专题性的练习,设置台阶,最终使7个成篇的大作文达标,甚至达优。

  二、所教初一学生在人物语言描写这个环节上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的设计都要以生为本,以自己所教学生为主,那么学生的上一次,甚至上几次所写出来的作文就是我们老师作文教学最好的备课教材和依据。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专项专题指导训练,可能是一节课,甚至是几节课。这样从学生自己的现文出发,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更能有的放矢。

  在同学们写一个人物时的作文里,作文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写人,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通过作文训练,我们发现学生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单一,死板,不会灵活运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读起来不富于变化,也不能和人物情感的起伏相呼应,更谈不上吸引人。学生并非不知道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感悟,需要教师的点拨。

  2、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人物好像冷冰冰的在说着台词,读不出情感的变化。 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3、有少部分同学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够真实、不太自然、不太合乎情理。让人感觉假大空。

  4、可能是写作的随意性以及孩子本身平时语言的随意性,孩子在人物语言描写时没关注场合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语言描写的相关写作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过程与方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语言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可是学生写出来的人物往往公式化,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很欠缺。我觉得如果学生掌握了人物语言描写的技巧,再联系生活和写作经验,写出较好的文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的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习语言描写的相关写作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难点定为:学生学会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在写作实践中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描写的前提下,教师给出语言描写的思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描写训练。在教学设计中,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推进,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学生课上有一种“原来作文并不难”的感觉,好像在做一种有益的游戏,树立学生的信心,指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语言描写。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材让学生审读,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问让学生议论,错误让学生辨析,知识让学生梳理。大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作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合作法、拓展法、实践法。

  学法:激发兴趣法、讨论法、评议法、举例法、探究法。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问题探究,学习语言描写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看两段文字(大屏幕展示):问题探究:

  1、以下两个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有何好处?

  A:哈尔威船长不准男人走在女人前面。

  B:哈尔威船长说:“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A老大臣认为这布料很美,他很满意。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我选择的这两个语段,一是《皇帝的新装》中的一段话。虽然没学这一课,但是孩子们很熟悉这篇童话故事。看到题目自然会高兴;二是刚学过的课文,看到以前学过的文章,还会减轻对学习新课的压力,所以我设计这两个语段来明确语言描写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想借助这段话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读和写是分不开的,有读的兴趣逐渐会养成写的兴趣。

  通过这两个语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了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学生知道了运用语言描写这么好,肯定就有运用的欲望。

  (二)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1、※语言描写的基本描述形式

  (一)、提示语在前面(学生常用的格式)(多媒体展示)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二)、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三)、提示语在中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四)、提示语在两边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

  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妈,我知道了。”

  后四种,让学生自己变换,并写在课堂篇子上。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而是随事情发展的情境出现,灵活运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提示语在人物语言之前,在人物语言之后,在人物语言中间以及无提示语,让人读来富于变化,感觉波澜起伏,人物的特点也蕴含其中了。学生并非不知道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感悟,需要教师的点拨。认识到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这么多,还愁他们再干巴巴地写“你说,我说”吗?

  2、语言描写要真实、自然、合乎情理

  由于人物的.地位、身份、个性、经历、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不同,这就决定着人物的语言必定是色彩斑斓的、变化万千的。语言应力求真实、自然、合理。

  先举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家哥俩闹分家,几天也没分清,就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说和。这四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

  甲:“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里碗里分不清。”

  乙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

  丙接过话茬儿:“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格就行。”

  丁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哆嗦了,不如到他家再见风使舵。”

  厨师的媳妇“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提问:从文中你能看出甲、乙、丙、丁都是谁吗?厨师的媳妇又是干什么的呢?

  ( 这个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读者根据人物语言去判断这几个人的身份. 明确:这说明这些人物的语言能够表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锅了碗了" "针过去线过去" "前有车后有辙"这些极具职业特点的用语显示出它们的使用者分别是厨师,裁缝,车把式和船老大.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透露出厨师媳妇的身份—商人.因此,我们要写好人物,必须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努力做到"话到人到"

  接着请看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断:(大屏幕展示)

  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 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

  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

  因为这两个例子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通过这两个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如果不符合,会给人很假的感觉。特别是在讨论李大伯时,同学们很积极,有说自己妈妈的,奶奶的,还有爸爸的,各有特点。

  3、语言描写要注意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请同学思考: “你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在课堂上、下课时、在家里会怎样呢,说的话一样吗?”

  课堂上不见课本:

  下课时不见课本:

  在家里不见课本:

  我设计的这一内容并不难,都是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设计这个小片段让学生明白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让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其实就是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同学们就不会一提到写作文就皱眉头了。

  当然,既要有全体学生达到的基本要求,也要有层次、有坡度地分类要求。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后,为了让学生当堂利用,我让他们把自己丢书的情况用文字语言描绘出来,可以写一个场景,也可以写三个场景;看谁写得多。写完之后,选同学读,师生共同评价。

  4、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情境练习:

  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请同学们进行对话描写。

  要求: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A:“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幸灾乐祸的人)

  B:“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不诚实的人)

  C:“我看你还是快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幽默的人)

  D:“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固执的人)

  E:“我有办法了,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恶作剧的人)

  5、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就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作文片段举例: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 “没看见。”

  :这一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

  改动后我们可以看到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同学没写完,我留在课后继续写和整理)

  把“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那段不同性格人物对话的练习再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比较其效果。

  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围了上来。

  A眯着眼睛笑嘻嘻地说:“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

  “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B瞪大眼睛说。

  C凑了上来:“我看你还是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

  D打断他的话愤愤不平地说:“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哎,我有办法了,”E手舞足蹈地说,“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同学没写完,我留在课后继续写和整理)

  (三)本课总结

  语言描写的基本描述形式要交替使用

  语言描写要真实、自然、合乎情理

  语言描写要注意场合情境

  语言描写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四)布置作业

  重点训练语言描写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1、继续把那段不同性格人物对话(把墙壁弄污了)的练习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2、继续写(玻璃窗被砸坏后)的对话

  七、教学反思

  1、引导学习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设平台。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初中的作文教学浩繁且没有头绪,就像整个宇宙一样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呢?这当然需要教师的点拨功夫。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一架梯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至高点,让学生去摘取那颗最美的星辰。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努力设置“支点”,精心架置“梯子”,使写作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口味,把写作的内容渲染到最浓的程度,带领学生捕捉写作灵感,给他们创作最佳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课上有一种轻松感,好像在做一种有益的游戏。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拨在疑难中。

  2、创设交流情境,拓展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

  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认为:对一个成功的“人脑风暴”来说,许多创造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创造性的人才通过相互交往成为独立的人。创造心理研究表明:阐述、争辩、议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人机合作,随堂写,当即评,人人动手,个个动口,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工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动、学会分享。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不足

  这节课我选取的点太多,有些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写得还不够不透,所以就把它们放在课后继续写。

  教学形式还单一。

  4、课后反思教学设计调整:

  这节课就指导语言描写的基本描述形式要交替使用和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两个点,其余点到为止或者有必要在设计一个专题。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就在课上练实练够,而且还能当堂修改整理本上已写的成文。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荷花的方法,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利用思→划→找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是大自然创造出的荷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

  谁能说说你所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今天这篇课文,就将带我们去欣赏一池白荷花的美景,打开书80页。

  二、完成预习

  1。读预习,了解大意。

  2。预习中对学习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1)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3。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后自己说一说,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图,注意说时要按顺序:

  板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

  4。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将一池荷花写得淋漓尽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由读课文:

  (1)想一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回答时可将第2、4自然段读一遍。)

  三、默读课文

  1。划出文章的自然段。

  2。找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板书:挨挨挤挤:挨āi不要读成ái;

  莲蓬:蓬应读轻声pen;

  姿势:势庆读shì

  衣裳:裳应读轻声shang。

  3。指名读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确。

  纠正:“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不是“姿态”,齐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

  1。(教师将荷花的挂图,挂在黑板的左边。)

  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其它同学听音乐观察图画,体会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配乐钢琴曲。)

  2。老师曾交给你们了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谁还记得是哪三个字?

  板书:思(问题)→划(句子)→找(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三个字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打开书:80页

  3。为什么一进门,我就往荷花池边跑去?

  思考问题,看看从哪个自然段找答案。(第1自然段。)

  找句子,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词语。(教师指黑板上的三个字:闻,清香。)

  板书:闻清香

  “跑去”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4。是荷花的清香将我带到了荷花池边,我首先看到了什么?板书:看

  (“荷花开了不少”)表示荷花开得非常多,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概括的写荷花给我的整体感觉。

  5。走到荷花池边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默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从下到上。)

  先描写的是荷叶,荷叶是什么样的?板书:叶读句子,找重点词语(“挨挨挤挤”)板书:挨挨挤挤

  什么叫挨挨挤挤?(靠近、紧紧地挨着)

  看老师写这四个字就是挨挨挤挤的。(教师将这四个字写得比较紧密。)

  “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荷叶生长得很茂盛。)

  6。荷花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长出来了?(长字读重些。)

  有的同学听出了老师的错误。(书上说是冒出来了。)

  “冒”是什么意思?(向外透,往上升。)

  我们一般说什么“冒”出来了?(水开了从壶盖边冒出来了,烟从烟囱里冒出来了……)

  也就是说冒是用来形容正在动的东西,本身荷花是静止的这里用“冒”字来形容就怎么样了?(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活

  简单的一个字就赋予了书本上荷花生命,你们说这个字用得好不好?板书:冒我快把它写在黑板上吧!

  7。那么这些荷花都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花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从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两人一组,一起学一学。(学生自由讨论。)

  指名说:先读句子,再找出重点词语。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重点词:才展开,才展开表示什么?(刚刚开)板书:才展开

  (2)“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重点词:全展开,全展开了,已经露出了莲蓬说明了什么?

  (全开了)板书:全展开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重点词:要破裂也就是说荷花将要开放的'。板书:要破裂。

  破裂是什么意思?(破开,分开)白色的花瓣,紧裹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花瓣马上要破裂,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小鸡出壳)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8。描写荷花样子的三句话开头都用了一个词“有的”,这三个词就表现了,一池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也就是说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下面咱们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教师挂出二幅表示不同场面的插图,要求学生说出。)例如: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空地上植树,他们干得可起劲了!有的和同学一起扛小树苗。有的将水倒入栽好的树坑里。有的在给小树添土。

  9。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是什么样的,它就这三种姿态吗?作者在这里不多向我们形容荷花的各种样子,而是怎么说的?(而是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为什么不在这里多写几种呢?(①千姿百态,无法形容;②太美了,无法形容;③抓住重点来描写。)板书:姿势不同。

  10。作者只好把眼前的美景看作了一大幅活的画。板书:的画

  哪位画家这么了不起创作出这么美的一幅画呢?板书:美

  (大自然)大自然可真了不起。

  2、3自然段作者主要将所看到的写清楚,写得非常美,谁能将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读一下2、3自然段。

  11。我看着看着就出现了奇迹,范读第4自然段。(教师边读边将小女孩,蜻蜓,小鱼贴入图中)

  作者太羡慕白荷花了,自己也想成为一朵白荷花,荷花又将蜻蜓,小鱼都吸引了过来。课文没有具体描写荷花与蜻蜓、小鱼的对话,下面大家来想象一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讨论)请同学分别当荷花姐姐,蜻蜓弟弟,小鱼妹妹。

  这个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许蝴蝶又飞来了与荷花比美;也许青蛙跳上了荷叶欣赏荷花的美丽……)

  11。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12。请同学把书平放,这节课,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才来到了荷花池边,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重点把荷花是什么样的写清楚,最后作者入迷了,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作者通过闻→看→想象把一池活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喜欢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靠近,紧紧挨着。

  饱胀:体积变大。

  冒出来:往上升,向外透。

  翩翩起舞:轻快地飞舞或跳舞。

  破裂:破开,分开。

  姿势:体态,样子。

  2。读一读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冒;写时上大下小,下边是“目”字;

  瓣:注意和辩、辨区分开;

  胀:注意和张区分开;

  翩:注意和遍区分开;

  蹈:注意和稻区分开;

  梦:注意和楚区分开。

  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白荷花都是什么样的?然后填空

  刚开的白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全开的白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将要开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三、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将说的写下来。

  四、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练习背诵。(同桌背,指名背,全班背。)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荷花

  冒 瓣 莲 胀 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

  辩 莲 张 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

  翩 蹈 梦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思想、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上册四单元“江山多娇”中的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初一已经接触过一些写山水风景的文言文,比如《三峡》,对于写景的方法初步的了解,但是毕竟只读过一半篇,像这样寓情于景,内涵较为深刻的文言文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从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深度来说都还达不到应有程度。

  3、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针对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把握小石潭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文章内容,概括小石潭特点。通过推敲,揣摩文字,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贬官的失意,寂寞处境中的孤苦悲凉。

  二、教学思想:

  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目标,引导阅读,探究研讨,深入浅出”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在其中担引导、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分析教法学法。首先看学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以问题贯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尝试用其它的作品入手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结合背景资料,知人论世,理解作品主题。

  (2)教法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我首先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入式的问题,过渡式的问题,启发式的问题,需要集中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课堂的'主线,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3)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导入新课:以柳宗元的《江雪》导入新课。这首诗的意境与课文的意境一致,从这首诗入手,能够初步感受到柳宗元散文的风格,自然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

  2、走近文本,与柳宗元同游这一环节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描写了那些具体的景物。学习文章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景物的方法。从第一段入手,找出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动词,之后理清游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然后找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要点。

  3、品味文本,赏小石潭美景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

  (一)趣味欣赏课文,把握写景特点。从文中画出写景的句子来读一读,并且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上个环节找出具体景物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赏析写景名句,把握写景方法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写景的句子中,最生动的拿出来进行赏析。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赏析写景的句子。教师给予提示。学生讨论合作,明确写景用到的方法有哪些。以上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断深入,从找出景物,到明确景物特点,再到学习写景方法。

  4、深入文本,与柳宗元对话从文中的句子入手去剖析,逐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先找到文中写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来追溯它的原因,通过补充有关资料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因为这个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必须要学生了解当时的处境。从而明白写小石潭的美景为的就是抒发他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寓情于景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体悟圣贤情怀补充张岱《湖心亭看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吴均《与朱元思书》。

  从类似的作品中去加深体会,感受古代圣贤的情怀,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尤其是最后找的这个词是特别能书写柳州元的心志感受的。

  六、结束语

  最后教师以总结性的语言结束本课。

  五、反思文言文与学生在时空上的距离太大,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尤其是游记类的散文,没有可感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对景物的描写有比较吝啬笔墨。所以说首先要把他们带入到文言文的情景之中,用一篇已经学过的诗为切入点,先使学生对文章对作者有最初的感性的认识。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文本的分析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找出景物,再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写法,再思考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思路比较清晰。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预定目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读的问题,读的少。其次是不是该添加一些图片进来,因为时间有限,我都考虑是不是把移步换景这个环节去掉,总每节课都有许多困惑,还请老师们多提意见。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领域。虽然本单元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但是写生这种形式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很有难度的。本节主要是让同学对风景画中的空间表示法——透视,有所认识了解,为后面的风景写生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在小学学习过美术,有的没上过美术课,总体来说基础薄弱,兴趣也不一。本节课将带着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相关知识,学习透视图画法。尝试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为主要目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欣赏·探究·反思”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美感和才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视平线,心点,余点。

  2.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法。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特点,展示大量实景图片和绘画作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互动教学法(师生生生组组)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审美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增强探究意识,感悟获得新知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视平线,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规律

  难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画法

  六、教具及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

  自然界的物象虽然千姿百态,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状态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平行状态,一种是成角状态。提问:观察下面的几幅风景图,你能不能判断出哪幅是平行,哪幅是成角?

  利用学生喜欢的情景引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师引领总结:若有一个面正朝着我们就是平行,如果一个正面也看不到则是成角。

  引出本节课题: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二)进行新课

  1、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1)、视平线。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视平线。什么是视平线呢?教师出示视平线概念,强调关键字:平视时,眼睛高度相等,假设的水平线。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自己思考。同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美术,从美术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如果在室外写生,看到的地平线,就是视平线,如天地,天海相接的这条地平线就是视平线。此时,地平线和视平线是同一条。站在教室的后面往前看,这个红线——视平线,就是画者眼睛的高度。观看楼房我们正常视觉也就看到一楼这里,所以,跟眼睛等高的视平线在这里。

  视平线对画面有什么影响?高低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展示相应图片。

  总结:视平线对画面有支配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2、平行透视

  用粉笔盒展示立方体的平行状态,帮助理解平行透视概念

  展示平行透视图(物体在左侧),引导同学观察,正对着我们的这个平行面可以看成正方形,其它的面如果朝向我们也是正方形,但是现在由于不与我们平行,所以在视觉上产生了变形,观察一下在平行透视图中发生了哪些有规律的.变化?找一下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师引导得出主点:这个消失点叫主点(心点/消失点)

  产生透视变化的立方体很有立体感,空间感。

  景物空间就是利用透视变形来表现的。

  同学们想不想画出具有空间感的立方体?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画法,注意观察绘画步骤,动画演示:平行透视画法步骤

  3、成角透视

  粉笔盒展示成角透视状态,

  出示成角透视图,引领观察成角透视规律。引导出两个余点。

  成角透视画法演示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才能

  4、课堂练习: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画法

  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共同进行作业讲评:

  1)、好的作业

  2)、有问题的作业

  视时间情况可补充此内容,(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注意其中视平线的高低变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总结概括本节知识要点,并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巩固,学生记忆牢固。

  (三)巩固练习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八、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环节完整,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感觉平淡无奇。跟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够激烈。整堂课教师还是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偏少,今后还要在授课形式上寻求突破,力主在学生活动中传达出知识点。体现学生为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非洲》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第一章认识大洲包括亚洲及欧洲、非洲、美洲三节内容,本节定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亚洲及欧洲学习方法的知识巩固,同时也为学习美洲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本章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地理概况、高原为主的地形和炎热的气候三部分、共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主要学习地理概况、高原为主的地形,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能结合地图描述非洲的位置范围、范围、地形、河流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非洲政区图和地形图总结非洲的位置以及地形特征。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归纳大洲位置和地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

  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度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想。

  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地形区

  难点:地形与河流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学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播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1、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问题情境为主线,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况,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读图,教师辅于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法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所以本科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可分为四种: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地理问题。

说课稿 篇9

  李老师执教的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情景窗一第一节新授课——《认识角》,主要教学内容有: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初步学会画角。并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李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先由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出角,再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认识角各部分名称,总结角的特征,最后通过各种练习以及画角、做角等活动巩固对角的认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我觉得本节课有这样几个亮点:

  1、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给出角基本形态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角,这时的举例已属于验证、应用状态,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如做角、画角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中我觉得不尽人意之处有这样两点:

  1、在课堂各环节中,从角的表象的'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到角的特征的认识,教师导的痕迹较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机会相对较少。

  2、角的画法指导不是很到位,学生只是处在模仿的阶段。可以结合角各部分的名称和组成来理解如何画角。

  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过程方面: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上台展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做得还不够,教师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aoe》是人教版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主要讲了aoe的认读、它的四声以及书写,课文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3个单韵母,课文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 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四线格。

  4、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读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a o e的音、形的教学

  解决方法:指导看图,形象记忆。

  难点:掌握 o的发音,学会a o e的四声,读准二、三声。 解决方法:指导口形、反复练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有所发现,再带出语境歌,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整体上感知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表音表形图,在语境中认识aoe 3个单韵母。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声,能够直接读出带调的韵母。

  第二课时:借助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复习aoe的音形,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三、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欢迎来到拼音王国

  介绍汉语拼音的三大家族

  (二)看图讲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个小韵母都藏在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找一找这三个小韵母吧。

  2、学生听故事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唱着,发现自己在溪水中的倒影,便不由自主的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泳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往这边赶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呢!

  3、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4、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评价。

  5、板书:aoe

  (二)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1)读准a的音

  师:小姑娘唱歌的时候,是把嘴巴张大的,我们念a的时候,也要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读音要拉长些,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带读,学生跟着念,体会发音要领。

  师:看我先来念,嘴巴张大a a a。

  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

  (2)认清a的形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

  是啊,小女孩的头像a,圆圆的脑袋像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小尾巴。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圆圆脸蛋扎小辫 张大嘴巴a a a。”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a,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圆,就是圆圆的'脑袋,在写一笔竖弯,是小辫子。

  学生跟着写,书空。

  (二)教学单韵母o e

  1、读准韵母o音

  (出示o e教学)

  O是圆圆的,读的时候嘴巴也要圆圆的,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范读。

  2、认清o的形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o,它像什么啊?

  生:、、、、、、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太阳出来红通通 公鸡一叫 o o o。”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o,o要一笔写成,从左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学生跟着写,书空。

  3、读准韵母e音

  读e时,口型要变扁,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带读,学生跟着读,体会发音要领。

  指名读

  4、认清韵母e的形

  (1)师:请你们看看图, e长得像什么?指名说一说。

  生: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像个 e e e”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e,

  e要一笔写成,从里面的“-”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半圆。,教师再次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认清形,学说顺口溜:

  嘴巴张大a a a

  嘴巴圆圆o o o

  嘴巴扁扁e e e

  2、随机出示单韵母,指名认读。

  (四)学习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

  师:三个单韵母跟我们一起完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该送他们回家了。

  (点击课件,出示声调符号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小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韵母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2、师:有同学会读韵母a的四声调吗?谁来试试?(出示a的四声调卡片)指名读一读。

  3、四声的读法和小汽车的走法是一样的:

  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

  第二声是上坡,声音也要往上;

  第三声要拐弯,要先下坡再上坡,声音也要先下再上;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

  4、教师带读声调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边读边打手势,学生打手势跟着读。

  5、教师带读a的四声,边读边打手势。学生打手势跟读,指名读。

  6、学会了a的四声,o e的四声你能自己试着读读吗?(出示o e的四声)

  7、教师带读o e的四声,学生跟读,指名读。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拼音王国,认识了韵母家族中的三个可爱的小韵母---a o e,还知道了怎样读他们的四声,小韵母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他们说再见,好吗?

【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的说课稿04-18

《微笑》说课稿05-02

关于说课稿04-28

秋思的说课稿04-26

古诗说课稿05-07

掌声说课稿03-25

《白鹅》说课稿03-22

《阳光》说课稿03-22

数轴说课稿05-09

排序说课稿04-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