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动物的“个人卫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二”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知识短文,作者用浅显平实的语言清楚地介绍了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二说设计
《动物的“个人卫生”》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体现“快乐读书屋二”引导学生快乐读书,提高语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四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设计合理的`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动物们搞卫生的方式。课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生字——本课总结
《动物的“个人卫生”》教学设计
乐群乡中心学校王艳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读书,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
教学准备:字卡、小黑板等。
前置性学习:
1、自学五项内容。
2、思考文前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当你感到身上很脏时,你会怎么做?小动物们也像大家一样很爱清洁,那它们是怎样清理“个人卫生”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动物的“个人卫生”》。(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儿些爱讲卫生的动物?
2、学生自由汇报,师板书。
3、小组合作探究,师相机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动物们都采用哪些方式来清理“个人卫生”的?它们是怎么做的?
(2)代表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指导读出“鸟儿的快乐,大象的高兴劲儿”,体会动物们洗澡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清理“个人卫生”的方式?
四、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师用字卡检查认读,并指导领读。
五、本课总结。
1、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2、教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
板书设计:
动物的“个人卫生”
鸟类水、沙子、蚂蚁
大象水、土
毛皮动物抖动肌肉
哺乳动物小疣、木片
个人说课稿2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理想因努力而实现,教育因奉献而发展。今天我就围绕责任与奉献这一主题来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教师转变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体现主导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个人反思、情感渲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因为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缺乏责任感,无心向学,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我确定的依据是: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不少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缺乏爱心。在维护公共利益中,有可能与实现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甚至会损害个人利益,这使学生在思想上难以接受。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正处在转轨时期,由于受年龄限制,不少学生认为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社会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公益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简称EEPO。另一种方法是问题教学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角色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这些角色履行着哪些职责?
(2)你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承担着哪些责任?
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预习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责任、作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两组录象、图片,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下面现象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2)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先看一组反映“和谐玉林”的录像、图片(学生看),再看一组与“和谐玉林”不相协调的图片(学生一边看,教师一边说)学生通过强烈的对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识,要遵守社会规则,要学会关怀他人、心系社会,要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看完录像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平时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2)有什么不足?如何纠正?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承担责任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做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接着第三个步骤,社会实践活动。我组织学生组成4——8人小组,任选下列一个活动并积极实施。活动一: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为学校或社区服务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活动任务。活动二:观看我镇大良江河段被污染状况的录像,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良江实地考察(注意安全),写成调查报告,交学校备案,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设计这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爱的奉献》,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领他们以后的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奉献公益事业,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奉献他们的力量。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八、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解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九、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4个小组活动,内容教多,在1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个人说课稿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所说的篇目是《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现就教材,学生,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生
1.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
2.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结合本课自身特点,我想本课可以有很多目标:如(1)把握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内心;(4)揣摩人物语言;(5)鉴赏细节描写……
但本课的目标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生成,可能是我预想中的2个或3个,也可能不在我的预想内。总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课前要求: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依据: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中: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过程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依据: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2.导入课文
采用“移情法”,观看图片使学生对战争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小说情景中。
具体操作:人们都说“水火无情”,但我还想跟同学说战争也同样是无情的,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几组镜头。(播放)镜头里的`画面可以说让我们触目惊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肖洛霍夫一起走进一个在战争中饱经灾难的人的内心世界。
3.交流读后感受
在请学生谈自己读后感受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小说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补充:学生在交流感受时可能会谈到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太悲惨了,也可能谈到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还可能谈到有关小说题目的问题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本课需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现的课堂。
4.探讨问题
(一)(1)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小说情节,为交流互动作铺垫。
(1)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遭遇?
(2)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个主题?
(二)如学生在交流中对小说题目有相关阐述,可以引入探讨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是谁?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比较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两人遭遇的异同。
依据:联系角度,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分析能力。
说明: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参与
(相同:家人死于战争,无家可归,心灵遭受巨大创伤……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儿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几岁有劳动能力,凡——幼小的孩子无劳动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确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寻父亲、认为还活着的;索——可暂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头;索——深感战争的残酷,凡——不明确战争的残酷,把索误认作自己的父亲,很开心……)
(3)谁的遭遇更悲惨?
通过比较分析,很多学生会认为凡尼亚的遭遇更悲惨,战争中幼小的孩子遭遇着家破人亡、流落街头的命运,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幸,这也是这篇小说能让人泪雨纷飞的原因之一吧。
(4)“一个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这时回到原问题,“一个人”指谁?学生可能根据凡尼亚在战争中的遭遇更悲惨些,认为“一个人”应指凡尼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尽管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作者却选取了两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这就体现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刻画,用两个不同家庭的悲惨遭遇,从不同角度展示战争给苏联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善良的人们谁不为之泣下,谁不会控诉战争呢?到此达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境界。
(5)比较迁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典型意义的理解。
补充说明,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两个目标,就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总之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学生。
5.课堂小结
本课为生成性课堂,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小结。按照课堂设想,可小结如下:通过我们思考、合作、探讨,在互动中感知了小说情节,领悟了小说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三条以上反对战争的标语,要求:文字简明,有艺术性。
个人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xx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玻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表达式,并给出了玻意耳定律的图象表示法和微观解释。
2、教材的地位>>玻意耳定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气体实验定律,第一次分析气体状态参量的定量变化,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查理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教材的特点:教材突出了得出玻意耳定律的实验过程、思路和方法。用理想化模型代替实际研究的对象,并对有关过程作出一定的简化和假设,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忽略了次要矛盾。 4、教材的作用:本节教材的内容及其安排,既能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入手的分析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及其由来。
b、知道P—V图上等温变化的图线及其物理意义。
c、知道用分子动理论对玻意耳定律的定性解释。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b、运用玻意耳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从具体事物入手,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科学抽象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本节课是《大纲》和《考纲》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6、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a、由实验推导出玻意耳定律。
b、动用玻意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确立的依据:
①玻意耳定律的得出是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②运用本节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高考、会考中常常见到。
(2)难点: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和初末状态P、V的确定。确立的依据:学生在力学中已习惯于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体进行状态分析和过程分析。是首次接触气体的状态,在感性认识上会不到位。
二、说教法
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运用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物理研究方法,引导观察、诱导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过滤到抽象。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找出内在的物理规律,并结合练习进行教学,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能使教学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可以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依据: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实验、引导观察及推理和讲练结合的方法,可以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应自始自终参与教学过程。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积极思维,充分感知现象,探索本质,使其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态度和优良品德在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培养,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完善。依据: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采用如上学法,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的深化,这样,既能掌握知识,有能提高能力。
四、说教学
程序从以上教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在教学中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目标,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这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并为本节导入新课作准备。
2、导入新课:这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在复习上节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引入。
3、新课教学:这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根据现代教学论,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本节课中采用突出物理过程的教学,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得出玻意耳定律时,不仅教师演示,而且请两位同学协助完成实验,完毕后,组织分组分别分析和讨论数据特点,这样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及时地引到课堂上,迅速地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将对空气适用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气体而得出普通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给出玻意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请同学们按刚才的实验数据作出等温线,让他们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4、巩固练习
为了使学生巩固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织识,进行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例题分析和巩固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展,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课堂小结:这部分大约需要3分钟,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这样有助于须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形成较好的知识络和体系。
6、作业布置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必要布置一定的作业。
(1)阅读教材
(2)教材P228练二2、3
7、板书设计
板书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比较好,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也比较长,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影响也比较大,教学中将黑板分为关于实验、数据、结论三大部分进行板书和板画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个人说课稿5
今天,我说的《搭石》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我这里选的是第二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2~5自然段。【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xx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摆搭石;(第三、四段写)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⑵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⑶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⑴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⑵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②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⑶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xx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五、课外拓展,即兴练笔xx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这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xx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板书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相礼让、尊老爱老”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再现搭石的美,同时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个人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xx于幼儿园课程中的手脑算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教学目标: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3 、活动重点的是点是使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4、教学准备: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说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聪明可爱的兔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兔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兔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游戏规则:当兔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兔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当幼儿问几点时,兔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
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主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大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小隔壁邻居: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大、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好,游戏玩法如上所示。
结束环节:在这里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延伸兔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个人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节《保护个人隐私》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个人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中的一种,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在皇权至上的国和父权至上的家里,向来得不到承认和尊重,更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保护个人隐私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是建设文明法制的现代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社会意义。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权缺乏自觉的认识。故而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专门作为一节,足见本课在第六单元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本课的基础知识有:
A隐私权以及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的社会意义;
B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特别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3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A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B理解个人隐私权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c学会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从个人隐私权的被尊重体会人的尊严;
B学习我国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建设现代文明国家。
5教学重点:什么是个人隐私权和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媒手段越来越进步和普及,人们更加需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和空间。
6教学难点:在接受教育时,未成年人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因为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隐私意识;再者,个人隐私的界定也难于把握。
二、说教法
1引导和阅读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在阅读教材时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情景式教学
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景,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在讨论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参与学习的方法。
1、自主探究:针对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情感。
2、参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尽可能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使学生都能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的杰作《偷窥》,提出若干问题,初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二)新课教学
因为教学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把本节内容设计成两个板块,每一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板块:解决“‘隐私’是什么”的问题即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个人隐私权。这是本节重点。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法律导航第一部分“个人隐私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对个人隐私权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眼金睛:
给出实例,判断是非
A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
B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Cxxxx年10月某娱乐周刊在报上以地图的形式登出了冯小刚的家庭地址。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xxxx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
活动要求:每一小组组员合作判断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哪些没有。如果其中一小组的剖析,另一小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更好理解个人隐私权的范围以及对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合作能力。
第二板块:解决“请保护我的隐私”的问题即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两个内容。这板块是本节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法律导航——角色扮演——老师支招
法律导航: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查阅课本P44“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归纳总结出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哪些规定,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来表演课本P43情境研讨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当这些矛盾激化时,究竟该如何处理?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及老师的监护、教育权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方法是法律。
老师支招:学生现在知道出现问题时要运用法律,但法律并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几种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与父母、老师之间矛盾
具体方法:
1、当未成年人发现父母、老师想打听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隐私时,应该平心静气的告诉父母老师这是自己的隐私,自己有权得守护这些秘密;
2、如果父母老师已经偷看、窥探,那么就违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反映,请相关机构对父母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师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带来很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相应损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这句话里应包括“社会、隐私、法律、道德”
小结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能体会隐私与法律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如何依法保护隐私权”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辩论会:“分数属不属于隐私”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准备好辩论资料。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关于隐私权学习的实际效果,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个人隐私的意义
3、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系统、一目了然,即体现教材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个人说课稿8
本次的教学设计针对二年级《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第1课时。
《哲学与人生》是依据新大纲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它改变了过去侧重强调哲学基础知识的倾向,也不是对哲学知识和人生问题的简单累加,而是在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四门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问题,是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
本教材共分为五个学习单元,第四单元共三课,第十一课需要2课时。本课是在前面教学中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原理初步确定人生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指导自己确立务实的理想,为后面的理想信念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新课程中,把教学的落脚点从基本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理想问题上。因此,我将第1课时的教学主线确定为: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在感悟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理想自觉地融入到社会理想中,形成脚踏实地的理想观。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影视专业的学生:
在情感认识方面,作为艺术类的学生,他们都非常喜爱自己的专业,有远大追求,但是大多眼高手低,过于自负,自我意识强烈,个人目标呈现出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特点;学习影视专业的学生普遍生活条件优越,在实习前夕并没有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还需要强化艰苦奋斗意识和社会历史感的教育。
在知识基础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人生目标、社会发展规律等知识,并初步制订了实习目标;已经了解了一些哲学原理和方法,但是还不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需要给予一定引导。
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影视加工能力,擅长运用影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资源是本课成功的关键;因为他们个体差异比较大,适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以上的情况,依据大纲的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确定了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理想和现实、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个人理想的确立和追求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1.结合影视专业特点,认同社会发展特别是行业发展的现实
2.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对待理想,树立脚踏实地的理想观
运用目标:
1.能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运用理想和现实、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分析典型案例
2.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
本课书的教学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在典型案例分析中理解个人理想的确立和追求必须从社会现实出发。
重点的依据:只有学生在理想的问题上梳理清楚与社会、现实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
难点的依据:将理论落到学生实际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
为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用视频短片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案例、交流感受,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体验,逐步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计依托了学校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先进的影视专业工作室等软硬件条件,课前准备《小组学习任务单》、《个人学习记录单》、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充分挖掘学生专业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课前制作典型案例的视频短片,课上运用图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以电子白板的信息化手段交流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制作短片,激趣引思
全班分为4组,下发本课《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让学生在课前就能熟悉相关事迹,了解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组学生完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坚守悬崖小学十八年的陆建芬、李桂林夫妻《我们生命中的“悬崖小学”》)短片制作;另外三组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采访提纲分工合作完成《优秀毕业生事迹》(全国十佳DV制作人——王谦《我的DV之梦》)的采访短片制作。
各组制作的短片,是学生们在对典型事迹运用影视的语言进行交流,是熟悉课堂教学案例的过程,更是一次专业技能提高的过程。
第二,课堂学习:分析案例,探究理想
流程图如下:
1.播放短片,呈现案例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短片。以学生的专业作品入手,呈现出本课的典型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探究,分享体验
各组依据任务单的要求对事迹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表格填写,并以电子白板的形式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对于案例的分析先后完成:
(1)找理想——在事迹中找到陆建芬、李桂林已经坚持了十八年的个人理想。
(2)看现实——看看“悬崖小学”的现实环境是什么样的。
(3)识社会——认识事迹中的社会理想。
(4)理关系——梳理事迹中现实条件和陆建芬、李桂林的理想之间以及和社会理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5)谈感受——谈谈看到这个事迹后的感受。
“坚守悬崖小学十八年的陆建芬、李桂林夫妻”的分析表
陆建芬、李桂林现实关系个人理想关系社会理想
文盲村、贫困村决定
坚守“悬崖小学”,决定
文明村、富裕村
高于
体现
我们的感悟:1、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事业
2、把个人的追求扎根于地区发展中
2、为了自己的理想,克服现实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
……
这是针对学生不会分析案例的特点,以任务单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运用图表的方式降低分析难度,重点突出,在电子白板上交流更直观,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梳理清楚两组辩证关系后,进一步进行“谈感受”的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从卢建芬、李桂林的个人理想的确立和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两个方面进行发言。
3.归纳总结,升华认识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疑:
矛盾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在分析辩证关系时,既要看到二者的对立,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对立和统一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此环节具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再次提示:
对立需要我们“比一比”,比较二者的区别;统一需要我们“找一找”,找找二者的联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结合分析表格共同总结出两组辩证关系。
此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强调:理想源于现实,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个人理想总是要受到社会的影响,是对个人现实状况的超越。这种超越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否则,这种理想就只能是空想。社会理想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把问题聚焦到——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
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
在确立个人理想时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和自身的客观现实情况,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
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时,必须从零开始,克服现实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
只有从客观现实出发,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脚踏实地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矛盾。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4.联系现实,指导实际
播放《优秀毕业生事迹》采访短片,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呈现案例。
各组运用所学的两组辩证关系,合作分析事迹,完成表格填写,并在组间交流。
本案例的分析还是通过五步进行,进一步巩固学生分析案例的方法:
(1)找理想——在事迹中分别找到王谦的个人理想
(2)看现实——看看事迹中的王谦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是什么样的,他自己又是怎样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的。
(3)识社会——认识事迹中的社会理想或行业发展目标。
(4)理关系——分析事迹中现实情况和王谦的理想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他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
(5)谈感受——看看学哥的工作经历,你能总结出那些成功的要素。
“我的DV之梦”的分析表
现实情况关系个人理想关系社会理想
王谦DV摄录、加工技术刚刚进入国内源于
高于优秀的自由DV制作人符合、体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们的感受1、契合社会发展,满足个人兴趣的理想
2、从基础工作开始,不断追求
3、克服现实困难,坚定追求……
这是在运用辩证关系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想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因为案例是我校影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对案例的分析,除要求学生分析清楚两组辩证关系外,还要注意在组内及组间的对于“感悟”的交流,找找王谦是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的?现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如何的?从而指导学生从事迹走入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个人理想,我们又该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进一步奠定脚踏实地的理想观,能够在今后的理想确立和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第三,课外作业——分层训练,拓展提高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我设计了课后的分层训练,全体学生完成基础作业,有能力的同学合作或独立完成拓展作业。
基础作业:
1.小组作业:学生以组为单位,主要运用剪接和字幕的方式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短片进行再加工,要求体现出理想和现实、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
2.个人作业:运用所学的辩证关系,在分析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修改上节课自己制定的实习目标(下节课教学中使用)。
拓展作业:
查找一个影视专业典型人物事迹,运用所学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完成图文并茂的《脚踏实地,成就梦想》的人物事迹介绍。
本课时的教学不做单独的评价,在整个单元学习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整个单元教学的评价:
第一,每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并对于自己的学习写出收获与反思。
第二,教师结合各组学习的状况、填写的《小组学习任务单》和《个人学习记录单》,为每个同学打出单元成绩,并结合学生给教师的教学评价,写出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本课中充分挖掘影视专业学生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前、课后,以学生自制的视频短片作为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把辩证关系落足在脚踏实地的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上,最后又以视频再加工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体现出德育课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课改理念。
个人说课稿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一生物下册《耳和听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前后联系
《耳与听觉》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较少。又在前一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另外,对其他感官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神经调节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门功能。
(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挂图或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想象、阅读、比较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奇妙性、协调性,从而热爱生命关爱弱势群体。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确立依据:因为耳的结构是理解听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形象生动导学的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在前面学习了“眼与视觉”的基础上连续学习“耳和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我确定的学法指导是:
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我们上节课学过眼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在生活中,除了用眼了解世界外,许多信息是通过耳来听,从而获得听觉的,引起听觉后得到的。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2、听觉的重要性。
让学生看图阅读(书本)。并回答句题,假如没有听觉会是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
3、耳的结构和功能。
(1)展示实物模型,对照挂图指导学生观察。
(2)结合解剖图示,对照挂图指导学生观察。
4、听觉形成的过程
用声传播及振动发声的道理结合耳结构功能来说明由声波感觉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一定区域,使人产生听觉。
5、耳和听觉的保护
通过噪声的危害开展讨论,让学生认读课文(94页)。
6、其他感觉器官
提问: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哪些感觉器官?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再作简单说明。
五、教学小结
1、引导学生口头总结。
2、教师归纳并用多媒体展示。
个人说课稿10
说教材:
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但很多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为了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一个人睡,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故事,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敢的一个人睡,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说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让幼儿了解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幼儿了解夜晚,进一步树立幼儿自己睡的信心。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说活动准备:
PPT课件、调查表、彩笔、气球,面具,眼罩等。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3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4、教师小结: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
二、调查统计,心理疏导
1、教师出示调查表,请自己睡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笑脸卡贴在黄色的一边,请不是自己一个人睡得小朋友将笑脸卡贴在绿色的一边。请幼儿作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个人睡,请自己一个人睡的小朋友讲一讲一个人勇敢睡的经历。
3、教师鼓励不是一个人睡得小朋友说出自己不肯一个人睡的原因。
4、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小结: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东西,当我们处在黑暗中就会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师每人发给一个气球,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画在气球上。
画完后讲述,并讨论:怎样消除这些害怕的东西?(鼓励孩子想出合理的办法)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觉时不再害怕的办法,心里最害怕的东西也已经消除掉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好好的享受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吧。
三、创设情境,体验优美意境
1、教师请幼儿看课件,欣赏夜晚的美丽景色,共同体验夜晚的美好。
2、教师:现在你乐意一个人睡了吗?
那让我们从今天晚上开始就尝试着一个人睡好吗?
最后祝每个小朋友天天都拥有美好的夜晚,睡的香,睡得甜,身体棒!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组织的这次教师公开课中,我开展的是大班社会活动《你愿意一个人睡吗》。现在很多大班的孩子一直不敢单独睡觉,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恐惧,勇敢地一个人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我就开展了这次活动。害怕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尤其是孩子在睡觉时,往往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利用了绘本《小老鼠的漫长一夜》,用故事中小老鼠独自睡觉的经历唤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轻松的知道黑夜中听到的各种声音白天和晚上都有,是小老鼠在黑暗中想出来,并不可怕。然后我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单独睡以及不能单独睡的情况,并且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不愿一个人睡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原先我我设计的是有调查表的,但是在试教后,这个环节我取消了,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调查,幼儿才会有话可讲。
大多孩子没有单独睡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害怕。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就应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把睡觉时所害怕的问题一一陈列后,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亲身体验他所害怕的东西,也就是直面刺激,例如体验黑暗,魔鬼等。然后进行心理发泄,将心中最害怕的东西画在纸上,想办法让它消失。孩子面对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害怕或恐惧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后,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了,疏导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孩子们心中的害怕彻底消除后,我带孩子们体验夜晚的美好,并鼓励幼儿尝试一个人睡。
整个活动有疏导,有发泄,有体验,相信孩子们在活动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整个活动下来,我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讲绘本故事时,可能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故事讲得不够生动,这是作为一名老教师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多学习,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
个人说课稿11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颗《个人小档案》。这是一堂基础课,关系着以后教学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完成任务为过程,更注重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学会拿工具做事情,正如这节中以完成输入个人小档案为教学任务,从中学会在记事本中使用键盘输入以及保存文件,主要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发挥学生充分想象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记事本和键盘。
技能目标:使用记事本和键盘输入,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符号,让学生体验在电脑上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键盘输入字符和保存文件。
难点:功能键的使用。
二、 说教法
三、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在老师引导下,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学习的内化。本节课主要设计层次递进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对照网上邻居的范例,打开记事本中输入个人小档案。
设计意图:是本课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为了掌握键盘输入技巧,同时这个个人小档案是具有个性特色的,也是以后课程任务中所需的。考虑到学生键盘熟悉程度不同,速度有异,安排约1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二: 记事本保存在网上邻居教师机“学生档案”,注意保存三要素。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关键,设置任务来检验巩固学生掌握情况,今后的课中还会不断强化这项操作直到学生熟练无误,安排大约5分钟操作时间/
任务三:模仿、设计表情符号、字符图形添加到“个人小档案”中。
设计意图:实现分层教学,对于技能熟练的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兴趣,进一步了解网上交流的习惯表示方法,同时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个性得到发展。根据课本“随堂练习4”,以模仿提供的图示为主,对与技能一般的学生要求输入表情符号,技能熟练的学生要求输入字符图形,时间大约安排7分钟左右。
1、操作演示法: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情景创设法:设置情景,导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重难点。
三、说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法: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中的“小帮手”给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
2、尝试操作法: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摸索,经过自己的理解,虽然获得的技能未必完全正确,但由教师纠正演示后更能掌握牢固,同时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自我检查法:针对计算机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情况,不仅方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更是学生一种独立的表现,新教材中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每课后的“随堂练习”中都设置了自我检查这项。
四、 说教学过程:
围绕重点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情景创设,导入知识
通过网上邻居打开学习范例中的个人小档案,将本节课的任务成品展示给学生,直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建构新知,驱动任务
(1) 键盘输入:由于键盘输入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里以有学到,这部分内容就带有复习的性质,把键盘输入包括指法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操作一个例子来完成任务教学任务。通过图示、现场视频等效果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形象了解,再利用输入有误的简单例句,然后通过一些功能键修改,与此同时,学生在同屏幕上又能看到我键盘的指法输入。紧接着,布置任务一让学生熟悉强化操作。
(2) 文件保存:保存操作是本课的重点,是一项时常使用到的技能,同样演示操作并利用任务二掌握保存技能,同时注重细节的点述(修改后再次保存文件时只需直接保存)。当然,接下来的几节课保存操作将会反复出现,通过重复的操练达到技能的熟练,这也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并不讲究一步到位,注重在不同任务中反复这一技能操作达到教学目的。
3、熟练运用,能力培养
最后的符号表情和字符图形是本节中最有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相对比较高,利用任务三,让学生模仿这些表情添加到记事本,强化保存操作。同时鼓励能力好的学生尝试类似表情符号,在课的末尾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充分想象力,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
本节课中没有设置学生作品评价这个环节,这堂课教学量比较大,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大,因而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可以在以后的课中进行学生的自评,集体互评和教师点评。
原教材是以知识体系结构来安排章节,新教材打破了这个知识体系,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为目标,在这节课中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操作。
个人说课稿12
这是中班的音乐活动领域《我的家有几个人》,活动的主题涉及到每个幼儿自身,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从主题背景来分析,在开展"我的家有几个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爸爸的本领妈妈的爱,收集了全家人的手形画面,并且通过儿歌《我的家有几个人》知道了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从领域经验分析,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对歌曲的内容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从活动的价值分析,自己的家人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他们都很愿意讲述自己的家人,因此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让幼儿大胆表达,通过语言的表达,得到感情的进一步递增。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材料红绿大小旗,把班级人员分成两部分,加以以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并让幼儿准备理解歌曲传达的歌词内容信息,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中班的孩子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可能会比较抽象,在活动过程中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曲,把抽象的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动作表达上,区分歌曲的节奏、唱与说的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说清楚,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有几个人》,尝试用分角色接唱的方法演唱。
2、根据歌曲节奏,改编歌词介绍家人。
导入部分:
T: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小熊宝宝,他还带来了他的家人,让我们来猜一猜,看会是谁呢?S:有熊爸爸、熊妈妈。T:你们都说的很好!刚刚介绍了熊宝宝的家人,现在让我们来聊聊自己的家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人,你有他有我也有!想不想把你们的家人介绍给小熊宝宝?谁来说说你的家里有哪些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以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主,从大家都熟悉并喜欢的小熊宝宝可爱生动的动物形象慢慢转移到幼儿自己的身上,并以设问的方式来唤醒幼儿对自己的家庭成员的记忆和理解,从孩子回答的叙述中,大家都对自己的家人特征表达的具体生动,不仅可以看出孩子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的流露,还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更好的`去感受家庭亲情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部分:
刚刚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新朋友小熊宝宝是怎样来介绍他的家人的,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看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第二部分播放《我的家有几个人》这首歌,首先用小熊宝宝的家庭背景介入进来,让小朋友更有兴趣的去了解他人的家庭,与主题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和形象生动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节奏的音乐和与之配合的视频动画让这首歌自然的进入孩子们的耳朵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逐渐的让小朋友们不自觉地想要去学会这首歌。对之前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孩子,并尝试让他们大胆的唱出这首歌,并且分辨歌词的内容。接着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用拍手唱歌,拍腿念歌词的方法区分歌曲的说与唱部分,把每个家庭成员介绍清楚。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学唱歌词,动作与歌曲旋律歌词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更有体会的去了解这首歌。接着运用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接唱,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运用大小红绿旗把幼儿分成两队,看教师出示相应颜色的旗作提示,进行接唱。这种游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让幼儿易于掌握此次活动的目的。
第三部分:
最后的活动结束部分与延伸部分让幼儿尝试对歌曲进行创编,让幼儿观看手形画面,尝试用歌曲中的句式填词介绍家人,并使自己的介绍跟上歌曲的节奏。
个人说课稿13
教材分析
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第五单元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人的本性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人性的弱点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况且课文浅显易懂,又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易于理解。本文很长、脉络清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复述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拔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朗读 、品读 、讨论点拨、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复述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小说教学,读尤为重要。
对字词的积累,我采用检查预习的办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比如“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的成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路。
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通读基础上,自主复述课后,让学生划出表现人物个性的重点词句语句,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可而止加以点拔,只把获得结论的方法途径指导给学生,促其自求,促其自得,从中悟出规律方法,以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从多角度理解主题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提出出疑问。
资源的来源及使用目的:
1、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自制。
2、使用目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在施教时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自主疏通——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入景激趣导入:
1、欣赏有关的图片。(蝴蝶、红彬、秋草)
2、说一说你的精神家园中的情感元素(亲情,友情,正义……)
设计说明:放幻灯生命图片,直观,印象深,引出新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出示学习目标。
4、作者及作品简介。(导航塔)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复述故事情节。
3、口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
1、圈点批注人物描写的语句。
2、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可略作归纳。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评判了贪得无厌的人,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文章先写帕霍姆的贫穷状况,又叙述她的贪得无厌的事情,最后对这种人进行了评判和嘲讽。
2、讨论小说的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主要是批判和嘲讽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3、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设计说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QQ连线,时空对话
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设计说明:此环节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特色
1、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3)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感受文本。
2、合作的广泛性与交流的充分性
由于本节课重、难点都需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加以解决和巩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此搭建了一个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和别人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个人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多彩的个人理想》。
一、教材地位: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要话题,意义重大。多彩的个人理想是第一节第一框内容,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对理想的理解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理想。难点是: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框四个教学内容,都是关于个人理想方面的,理论性不是太强,与学生联系很紧密。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旨在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形成对理想的清晰认识。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口、动手等多种能力。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我通过现身说法,谈自己的理想导入课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与陌生感,容易进入情境。
2、以学生交流为主,由名人谈理想到凡人谈理想,准确把握理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绘自己的'理想蓝图。
3、在准确把握理想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想是固定不变吗?为什么理想会不断调整,会发生变化呢?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4、由于理想的重要性是本框难点,我通过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获得对理想的正确认识,从而明确要树立崇高正确的理想。
5、运用课本材料,阅读感悟,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理想应从实际出发,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6、课堂小结,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框架图”的总结方式。设置了“反思回顾”: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加深对理想的认识。
7、在课堂练习这个环节里,鼓励学生自创理想名言或寄语,送给同桌,互相勉励,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二十年后再相会》音乐声中。我设置了一个活动,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书写自己的理想,装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梦想瓶里,与学生共享共勉。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多彩的个人理想》这一框题内容的整体构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个人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缤纷花布》一课是浙美版二册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布,感受花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种类、色彩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在一块花布中,蕴涵着很多美的东西,包括色彩的搭配,以及点、线、面的造型组合,这些正是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对花布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花布。但是,学生并未有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本课的花布为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深入的观察、感受、表现花布的同时,初浅的认识感受到花布中蕴涵的色彩搭配、点线面造型的美术基本知识。这是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之一。我们知道,花布是由底色和点线面组成的花样构成的。正因为花布有这样的特点,在表现技法上很适用蜡笔水彩画来进行表现,花纹用蜡笔画,底色用水粉涂。所以本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借助花布这一媒介,完成蜡笔水彩画的技法传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的组合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2、学会大胆的运用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进行花布的表现。
3、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是了解感受花布的美,并能用初浅的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的构成知识表现花布。
在表现花布的形式上用的是蜡笔水彩画,然而蜡笔水彩画学生接触很少,有很多操作的困难,所以本课的难点 确定为初步学会蜡笔水彩画运用。
教法设计及学法设计
要上好本课有两个基本点需要我们去把握,第一、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第二是蜡笔水彩画的技法的学习。基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我在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教学时,采用对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花布的欣赏比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进行蜡笔水彩画方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蜡笔水彩画的效果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深切的感受。
继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如何能更好的运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转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尝试、实践。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一、自主探究、尝试基本掌握蜡笔水彩画的运用;二、欣赏花布,感受色彩点、面、线的构成效果;三、创作表现;四、评价。
具体的过程如下:
一、动手尝试、感受蜡笔水彩画的运用。
首先,魔术导入新课:
在两张铅画纸上分别用白蜡笔画上一条鱼,其中一张纸用蓝色水彩涂满,另一张用蓝色蜡笔涂满,让学生观察两张纸的鱼的变化。学生会发现,用水彩涂的鱼会显现出来,用蜡笔涂的鱼不会显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究原因。用直观演示中把两种不同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很容易很真切的发现,蜡笔和水彩不相融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要比教师说来得更有说服力。
学生在直观感受蜡笔水彩的效果后,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己也想来试一试的愿望。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蜡笔水彩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蜡笔水彩画的技能,接下来我安排让学生自己用蜡笔水彩画进行尝试操作。
然后,挑选几幅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在讨论中解决学生在蜡笔水彩运用中的不当之处。同时,让学生观察哪些画上的鱼很明显,哪些画上的鱼不够明显,分析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体会到如何运用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渗透色彩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
课上到这里,我顺势提出本课的任务——用蜡笔水彩画的方法表现花布,揭示课题。
二、欣赏花布,感受花布的点、线、面的构成效果
出示分别线、点、面单独组成和综合构成的花布范作,让学生进行欣赏,为了让欣赏有深度有层次,为了使欣赏为创作服务,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块花布,为什么?
2)花布有怎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了哪些元素表现的?引出点、线、面这些元素在花布中的运用。
3)比较图案中的点、线、面分别有什么不同?归纳出点有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有弯曲、长短。
4)由这些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图案有点象什么? 引导学生将花布中的图案归纳为植物类的、几何类等等。
3)如果让你来进行设计,你打算如何设计?
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欣赏中,逐步的了解到花布可以单独用点、线、面来进行表现,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表现,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具象的花纹,也可以是抽象的花纹。
三、创作表现
学生创作表现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蕴含价值越多,越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越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在学生创作表现时,课前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已经剪好的衣服纸模型,让学生在纸模型上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花布。这样,学生的作品不单是一块花布,而直接成了一件时装,让学生的作品表现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业展示,作业评价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清晰,为什么能做到很清晰?
2、你觉得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漂亮,为什么?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3、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哪一件衣服,为什么?
让学生在自由评价、选购上,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作品给予鼓励,让学生获有成功感,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解读与设计。总的来说,本课始终把握好两个基点:
1、以欣赏为手段为阵地,在欣赏中解决色彩知识,提高美术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尝试,自由表现,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个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个人说课稿11-15
个人说课稿15篇02-23
个人说课稿(15篇)02-28
《一个人遭遇》说课稿09-29
白鹅说课稿11-11
猫的说课稿01-16
说课稿评价01-17
比尾巴说课稿02-22
篮球说课稿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