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课程标准
6-3用实例表明,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学生三年《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提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这是第二课《感受竞争,追求创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完第一课时,了解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竞争所需要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意识到竞争规则的积极作用,竞争应该是一种有序,健康的良性的竞争。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最高层次是通过合作实现竞争双方的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不正当竞争及其危害,知道竞争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理解竞争所需要的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列举身边关于竞争的典型事例,说明竞争的积极意义和合作的必要性。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学会正确看待竞争,激发学生竞争的勇气,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1.重点:认识竞争必须遵循规则,提倡合作,谋求双赢。
2.难点:理解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是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反映,故为难点。)
三、教法选择
一般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竞争规则教育和合作精神培养,但又不是一般法律常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法选择上主要是采取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暨情景教学法等。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而言,对于社会上求职、竞聘等各种激烈的竞争已经有所认识和判断,而对于身边学习升学的竞争更是有深刻地体会。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自我意识强,注重竞争结果,却普遍缺乏合作的精神。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身边的典型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学习,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法、讨论(辩论)法及演绎法等。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请学生课前去收集整理有关身边发生的竞争的故事。
2.教师预先去熟悉了解学生收集的故事,选择典型案例。
新课学习
课堂是师生学习互动的舞台。根据上面的设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为:
图片欣赏,感受竞争;
故事明理,认识规则;
合作辩论,品味双赢;
联系实际,学会竞争;
自评互判,延伸拓展。
这五个流程,并依据这一逻辑顺序,层层递进。
(一)图片欣赏,感受竞争
1.课前循环播放有关反映竞争的图片,包括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竞争、体育竞技、文艺比赛、求职竞聘、学习竞争等,并配以相应的音乐。
(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竞争的普遍性,感受竞争无处不在)
2.教师叙述:“万类霜天竞自由”,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讲讲我们身边的竞争故事。
(二)故事明理,认识规则
1.故事呈现:教师根据事先的了解,请2至4位同学来讲述他们收集的有关身边竞争的故事,然后选择其中两个分别反映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
故事A(不正当竞争):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小蕾(化名),20xx年向数所国外大学(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申请留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小雪(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小雪的留学邀请信,并冒名小雪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表示又不想去留学,同时以小雪的身份推荐了她自己。后事情败露,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故事B(正当竞争):李明与王强初中是同班同学,三年中,两人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激烈竞争,你追我赶。但彼此之间从来都不相互诋毁、不耍“小动作”而是互相尊重、公平竞争。最后双双免试被推荐进入了重点高中。
2.设问引导:
①比较以上两则竞争的故事,在手段上有何不同?结果又如何?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及其危害。)
②什么样的竞争才是正当的竞争?你知道哪些维护正当竞争的规则?
(结合材料,使学生认识正当竞争必须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通过列举学生所熟悉的规则,一方面加深对制订竞争规则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由认识学生学习生活的竞争自然地过渡到社会、市场的竞争。)
3.归纳提炼:现代社会鼓励竞争,但必须遵循规则,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真正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三)合作辩论,品味双赢
1.观点呈现
观点A:竞争哪能合作,竞争的原则就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竞争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对手,发展自己。
观点B:竞争需要合作,不仅和自己的朋友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要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双赢,乃至多赢。
2.小组辩论:教师出示辩论的规则,将学生分成2组,分别代表一种观点,在同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组间展开辩论。
(辩论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辩论的规则也是竞争的规则。通过有序地辩论,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竞争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辩论这一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合作的意义,理解双赢的内涵,丛而突破难点。辩论的最终结果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借助这一过程,使辩论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思维得到了训练,对竞争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其实也是一种“双赢”。)
3.竞争感悟:类似合作“双赢”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C: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对岸树上的果子。猴子无法过河,大象则无法上树。双方协商后,大象驮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它们都吃到了果子。
思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通过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合作双赢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学会竞争
教师设置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竞争场景,如学习考试的竞争、评比优秀的竞争、运动会的竞争、班委干部或学生会成员的竞争等,现场采访一些学生,请他们联系实际,谈谈会如何去竞争?如:
情景1:学校选拔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人员有限,这对于你和王强都是一个机遇。选拔考试前,朋友李明塞给你一张纸条,告诉你上面有题目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情景2:你与王强是同班同学,成绩优秀,工作能力也强。校学生会成员招聘,两人都想去竞聘。为此你买了一本关于竞聘演讲技巧的书来钻研,王强则收集了一些有关学生会工作要求和职责方面的资料来学习。请谈谈你将如何与王强竞争?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和认识,还在于运用。通过设置情景,又回到学生身边的竞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另外,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能偏离教师的预设,要考虑应变的对策。)
(五)自评互判,延伸拓展
1.自评互判: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并评价自己同学的课堂表现。
(新课结束,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其实是对自己学习内容的一次再梳理,同时又通过别人的观点补充自己的不足;而及时客观地课堂学习评价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树立榜样、培育典型,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课后探究:根据教材186页的材料“他们怎样赢得竞争”,说说除了遵循规则、倡导合作外,要赢得竞争,还有哪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材进行处理也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本材料列举的六大公司的经营理念中,隐含了他们赢得市场、赢得竞争的一些重要因素,在让学生学完了规则与合作这两个基本要素后,再让学生去探究体会如市场信息地灵敏度、服务态度等因素,可能更合理。)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体现“关键词”。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七、总的指导思想
1.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处理教材并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所感,有所言,有所悟。
3.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运用,设计“认识规则,品味双赢,学会竞争”的三个教学流程,层层推进。
4.发挥教学机智,把握预设与生成。说起来简单,上起来复杂。说课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预设,而课堂则是动态变化的,对于多元的答案,教师要考虑应变的对策,对于生成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篇目,叙述了鲁达路见不平,为解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逼上梁山的侠义故事。本单元节编了一组小说,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情节生动,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小说的特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
本文是第一篇,八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已经有了小说的基础知识与阅读经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其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侠义精神刻画,提高学生的赏析名著能力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有事情节。
2.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特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侠义精神的理解
二、说教法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练习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几个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作者、“花和尚”故事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活动迁移——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环节
1.导入:()
课间播放电视剧“水游传”的片头,在《好汉歌》中,教师引出梁山中的鲁智深。引领学生交流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等故事,从而导出课题。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本课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解读加以启发诱导。
2.诵读品悟:通过“感知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性地读”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探究讨论法等,突破重难点。
(1)探究性地读——学生快速朗读:1找出文中难读的字词,师生一起正音、释义。2个别段落段落教师范读,强调人物的语气、语调、表情。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情节,标出小标题。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情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读。1画出表现鲁提辖性格特征的内容,并在旁边用铅笔注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比如: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等。2本文还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第一小题并不难完成,第二小题如果学生只会讲到语言、动作描写,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拔细节描写的作用。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细节、人物形象的能力。
(3)鉴赏地读——精读精典“三拳”段落:
1、品读喜欢的句段2。摘抄优美句段3。赏析语言
从修辞和手法等角度来分析作者是如何驾驭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环节旨在突破重点,让学生融入文本,领悟语言的奥妙,积累语言,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2、活动迁移——“小辩论”会
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水浒》节选片断,让学生各抒己见论如何看待英雄好汉的侠义行为。
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书本到现实,引导学生明白这种侠义行为是有时代性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3、小结
本文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抓住情节引导学生领略花和尚的侠义行为,学会刻画人物的手法,品味独特的语言,在辩论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看完《水浒》,写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2、写一篇文章来刻画身边一位有特色的同学。字数不少于600字。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放风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叫科书语文第六册五单元的第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事。画面有许多孩子,许多风筝。有的孩子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有的正在放,有的把风筝拿在手里准备放。正在放风筝的两个孩子是我和哥哥。
课文按放风筝的顺序叙述了画面的内容。其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是叙述的重点。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段说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放风筝。第二段说放风筝的人很多,风筝的式样也很多。第三段说兄弟俩把大蜻蜓放上天的。第四到六段说的是大蜻蜓飞上天后的情况。最后一段说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随风飘荡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大岗》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的方法,激发兴趣。
3、知道怎样才能把活动写具体。
4、学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相应的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题性,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研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等方法来学习疑难处。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猜谜语揭示课题。
2、组织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3、自学第一段,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通过齐读第二段,了解到体育场不仅人多,而且风筝多。
5、一生读第三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勾出放风筝的动作,知道作者是通过这些动词来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6、自由学习第四到六段。
7、展开想象,如果你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你会想到什么呢?
8、总结。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看到我手中的这些玩具大家一定会倍感亲切,甚至会饶有兴趣地玩上一会儿。
正是它们,承载这我们童年时代的温暖和甜蜜。
请大家带着这份温暖与甜蜜和我一起走进《传统玩具总动员》。
(出示跳绳比赛的照片)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同样在于实践与创新。经历了“制作与体验”,我引导孩子思考:传统玩具有些什么优点和缺点?经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发现:传统玩具虽然很有趣,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但有的玩法已经缺乏新意;有的外形不够美观;有的玩的时候的歌谣不够健康。既然传统玩具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我们就来改进它吧!就这样我们进入到了拓展与创新的环节。孩子们纷纷从玩具的外形、玩法上寻找改良传统玩具的好办法,有的还自己创制了简单的小玩具!
二 、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它已经被广泛认同。既然玩很重要,玩具当然不可小视了。
三.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一)活动的目标
1. 了解身边传统玩具,学会玩传统玩具。
2. 能改进传统玩具,创制简单的新玩具。
3.通过整个过程,了解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四、 基本情况:
1.在对传统玩具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传统玩具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初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够与他人和谐地进行交流沟通并运用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引发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关注。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习交际时互相尊重的良好协作意识。
(一). 走近传统玩具,了解传统玩具。
1.我组织各组将前期的实践活动进行汇报。通过资料展示、玩具演示等唤起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回忆,这是一次知识内化的过程。
(二)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活动共用时四周,分为四个阶段。
主题确定阶段用时大约一周,活动实施阶段用时大约一周半,展示推广阶段用时大约一周,活动总结用时半周。
第一阶段:主题确定
1 、确定活动主题
2. 走进传统玩具,学玩传统玩具。
55份问卷共回收了55份。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孩子的答案集中在电子玩具上;相对而言,家长们小时候玩过的花样倒是很多:踢毽子、跳橡皮筋、扔沙包、捏泥人、跳房子、抓子粒、滚铁环、打陀螺、放风筝等等,他们对现在孩子玩具的普遍印象是:价格贵、不健康。
从对上述现象的分析中,我和学生们觉得可以让爸爸妈妈玩过的传统玩具回归我们的生活。一者大家对“玩具”本身就十分感兴趣,每个人家里都可以提供至少一到两件传统玩具,再者学校现在每天都开设了大课间活动,这一系列的条件能够保障活动顺利实施。于是,我们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传统玩具总动员。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是:
确定主题之后, 我们选择了七个人气最高的传统玩具:毽子、沙包、皮筋、跳绳、风筝、七巧板、陀螺作为研究的载体,学生再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据此,我们成立了七个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起确定了活动的研究思路:
活动伊始,我让孩子用问卷的形式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内容是童年的玩具;调查对象为学生和家长;学生的问题是:你喜欢玩什么样的玩具?家长的问题是:一、您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二、您对现在的玩具的看法?
(出示李响讲故事的照片)
3. 剖析传统玩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 整理资料,成果小结。
小组成立以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研究思路,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日程安排。
(出示两组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因此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同时,我认真地审定了计划,关注计划中有无安全问题。
有了具体的活动计划,同学们就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
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
玩,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
(1)调查与研究
活动展开后,学生们充分利用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通过书籍、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积极的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调查结果。这个过程,学生了解了关于这几种传统玩具的知识,并学会了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2)制作与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小学生这一身心特点,在这个过程,我们的任务就是两个字:做和玩:让孩子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平日骄傲的孩子们这时一定得拜爸爸妈妈为师了,爸爸妈妈可是这些传统玩具的正宗传人;就连会做毽子的奶奶也不能放过。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时的孩子学得特别虚心。并且,自己做的玩具就是特别好玩!
此时的“做”和“玩”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 由于“亲手做”“亲身玩”,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师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方面,让亲人得到了孩子更多的信任,另一方面,孩子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的老师有很多很多。这对于他们其他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3)拓展与创新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孩子们创新的玩具也许并不很漂亮,制作的新玩具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推广价值,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思考的这个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展示与推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我们就要分享。这一阶段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来关注魅力四射的传统玩具。
亲近有阳光、草地的户外,体验运动的乐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改良传统玩具是活动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传统玩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令其发扬光大。
(出示风筝组制作的幻灯片)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学生越能进行有效操作,并越有积极性。
我们班的故事大王“李响”,正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韩信风筝退敌”的故事呢,班上的同学听得可认真了!
跳绳比赛在叶晨的组织下有声有色,班上还掀起了跳绳比赛的高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总目标。
(出示孩子跳橡皮筋的视频)
我们改编的歌谣还不错吧!
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奇妙。他们的思维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能力是难以估量的。这样一来,我们的活动让学生玩得更健康、更高兴、更有意义了。
成果展示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极佳方式,从精心准备到汇报展示,汇报的同学能够获得幸福的成就感;而听取汇报的同学又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样一来,一次展示能够带来双赢的结果。
2.建立专题网站,我们请了学校的电脑老师作指导,建立了“传统游戏总动员”专题网站,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导更多的传统玩具的信息。
3.撰写了倡议书,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传统游戏,我们欢迎你”。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发出倡议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无形中加入了“传统玩具总动员”的行列。
这是徐嘉豪同学在用幻灯片展示他们收集的风筝资料。在他介绍完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风筝简直太美了,比我爸送给我的遥控飞机好玩多了。”
第四阶段:总结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什么?”透过学生们填写《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表》,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我们还召开了总结会,因为是亲身经历,孩子们感想都很深刻,发言非常踊跃,谈的也很真实。有的说,感觉自己会玩了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玩具;有的说,终于可以和爸爸妈妈成为朋友了;有的说,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的感觉真好;还有的说,他还准备学学其他传统玩具。
到此为止,四个阶段的活动基本结束。这次活动探索了一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三、 体会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可以说,我们这一次《传统玩具总动员》正是以“玩具”这一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我力求把握以下几个关系来支撑整个过程:
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关注过程,兼顾成果”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不追求孩子将毽子的来历、风筝的演变过程弄得一清二楚,不要求他们将沙包创造的多么新奇,只要他们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了查找筛选,分类整理;在课题实施中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在成果展示中学会专注自信,与人分享,我们的目的就已经基本达到了。因为这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才是一个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在我们这次活动中,“了解传统玩具,玩传统玩具,改良传统玩具”的主人都是学生。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于他们必要的提醒与鼓励。
(一)课题的产生:
孩子是学校的,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在《传统玩具总动员》中,我引导孩子从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尽管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有丰厚的学习资源,有乐于帮助我们成长的老师,但这还不够,因为还有爸爸妈妈对传统玩具感性的认识我们需要倾听,还有社会发展对传统玩具的冲击我们需要自觉的抵制。并且,我们也不准备只在下课时分才享受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快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周末时分,传统玩具都将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
当然,真正处理好这些关系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活动中,我们还有许多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对孩子创新思维的启发还不够,活动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对小组在活动中出现的摩擦、矛盾发现不够及时等等。这都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活动只是我们在综合实践课发展路程上的初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参考,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地去探索、修正与完善。但我们将尽自己所能让它真正成为学生们喜欢并受益终身的课。
可是,现在孩子的玩具情况如何呢?翻开他们的玩具柜:遥控赛车、仿真武器、奇形怪状的模型等等,再看包装,花花绿绿,不知所云。在它们的陪伴下,孩子们一起玩的时间少了,游戏的空间小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同时由于它的诱惑,传统玩具价廉物美、易学好玩、运动量大等诸多优点也已经逐渐被忽视和淡忘。在这种背景下,我确立了“传统玩具总动员”这个课题,希望通过挖掘传统玩具的魅力实现健康与快乐的回归。
说课稿 篇5
中班语言说课稿《猜猜我有多爱你》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中班的语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感受被爱的幸福,并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对妈妈的爱有那么多。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中班上学期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初步开始学习从理性层面山个认识和接纳自己。根据中班幼儿语言目标: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见解,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的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深深的母子之爱,体验被爱的幸福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难点:通过肢体动作来比较爱的多少
(四)教学准备
挂图、背景音乐、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高引导幼儿,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多种载体激活幼儿的原因知识、经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讲一讲、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提高认识、判断力升华情感。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以启发式的提问回忆原由经验,引出活动主题为主线,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开始,我直接以提问式:你爱你们的妈妈吗?你有多爱你们的妈妈?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的关注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观察比较
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动作。
(三)欣赏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幼儿欣赏故事,首先教师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提问,使幼儿对故事中小兔子对妈妈的爱,妈妈对小兔子的爱有个了解。讨论:小兔张开小手,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妈妈也张开手,张到无法在张开说:"我爱你有那么多"。用故事个个情节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让幼儿观察得出结论。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拓展知识,以树、大海、山、星星、月亮等鼓励幼儿选择图片当中的一幅来表述对妈妈的爱。如:树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大海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等.....用语言大胆的表述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家人的爱,通过这个活动为家庭创设一个表达爱意,增进母子亲情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水是宝中宝》
[说教材及设计的思路]
《水是宝中宝》是山东省素质教育教材中班科学上的一节活动课。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选
取这节活动课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因此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通过学习这节课让幼儿知道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乱丢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坏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点水将是人的眼泪”。
[说目标与准备]
活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
一、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用水。
三、引导幼儿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重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的珍贵及节约用水。 难点:通过小实验活动,发现水的性质。
准备:小实验用的小瓶、颜色、醋等若干,淡水资源的录象或课件,儿歌录音带。
[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腻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使幼儿感到上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上这节活动课的主体。这样要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
[说过程]
每节课学习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问导入——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几个问题是从幼儿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入手:
(1)你最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想到怎么办?
(3)妈妈下面条的时候,首先将什么倒进锅里?
(4)你喜欢玩水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时一环扣一环,幼儿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从提出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表现积极主动真正引发了幼儿发自内心的兴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么特点
教师运用操作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水有什么特点,幼儿可以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吸取知识。把水的性质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充分掌握起来。操作学习时用了四个实验去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实验一、水是流动的。
实验二、水是没颜色的。
实验三、水是透明的。
实验四、水是没有气味的。
实验时,幼儿是主体,教师主导。运用了观察法、引导法、亲身体验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这四个实验。例如:作实验一时,教师提壶把水到入脸盆中,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当盆中盛满水后继续到水,盆中的水会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让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发挥。例如:做实验四:让幼儿亲自闻一闻水和醋,判断水是没有气味的。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能掌握知识。这四个实验的过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做的设计。学习时,幼儿对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学习水的性质,
3、开动脑筋想一想:水与人、生物、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关系,认识水的用途。
教师利用挂图及幻灯片等教具来认识水的用途,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事先请幼儿观察平时所见到的水有什么用途:妈妈做饭的时候需要什么?农民伯伯浇庄稼的时候需要什么?盖房子的时候需要什么等等。让幼儿把观察到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挂图或幻灯片,对幼儿讲述他们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能发电、利用水来搞运输等等。最后放录音儿歌《水是宝中宝》进一步让幼儿认识到水有许多用途。
4、“从我做起”小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意见。
讨论从四个方面进行:
(1)地球上的淡水够用吗?
(2)为什么不够用?
(3)不够用怎么办?
(4)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教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幼儿进行讨论。讨论的中间可利用幻灯片或课件进行,当看到有关的地方教师定格、抓住画面让幼儿讨论破坏环境对水的影响,把水与人们日常行为、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教师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告诉幼儿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号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舒适的地球上。
[说活动延伸]
活动的延伸是本节课后,对幼儿进一步进行水资源教育的又一个很好的时机。所以我让幼儿从二个方面进行活动。
(1)课后用各种塑料瓶玩水,感知水的流动。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八年级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整本教科书,乃至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新教材改变了原有的教材结构,把声现象放在教材的最前面,是因为声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本节内容和生活社会联系紧密,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我想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科学内容的学习,又要重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时还要强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知道声音具有能量叫声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知识重点是: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教学难点是:
1.声音是一种波。
2.如何引导和调控好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学习讨论活动?
3.如何应对学生在讨论题、探究题中作出的各种回答?
二、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说明
本课的课题定为《声是什么》,一开始就引发同学们去思考、去探究。
可见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为此,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整个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求知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为目标,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该模式的精髓是:让学生作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其操作程序可分为启发质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个程序。它以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论为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类似于人类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的方法应当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形成的问题,学生应当凭借发现法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二级探究的方式。1、本课在课堂结构上主要设计成四大板块,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实验探索、进行新课;复习小结,巩固提高和课外实践、拓展延伸。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相吻合。2、对于新课的两个知识重点的教学我也都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观看北京奥申委在莫斯科申办奥运会时播放的申奥宣传片录像片段,并提请学生特别注意其中美妙的声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其中美妙的画音效果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同时因为申奥的成功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再结合讲解本章引言“奇特的声音”,使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和经验走进了奇特的声世界,也走进了新教材,走进了物理新天地。
(二)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1.第一次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
学和教的方式的更新是新课程发生的主要变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综合的学习方式是各种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首先提问:“用一张纸或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或身边的其它东西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很快又能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同时采用的器材都是身边的物体,这又拉近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同时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再进一步质疑:“上述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又把学生从感性认识引入到了理性的思考。为了引导学生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结论,我设计了“用小锤敲击音叉,靠近音叉的通草球被弹起,然后用手抓住叉股,声音停止。”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使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来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归纳总结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结论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投影提问:“什么是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吗?”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寻找答案。最后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分别举出利用固体、液体、气体作为声源的例子,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考虑到在举例的过程中气体作为声源的例子相对比较难找,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笛子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等实例。
2.第二次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传播
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重视直接经验的同时,要自己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体验的过程中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我仍然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仍然按照启发质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个程序进行。但在具体的实验探究的方法应用上与前面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一开始首先启发质疑:“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先引导他们通过与“火车从车站到远方需要铁轨”;“自来水从水厂到用户需要水管”等现象进行类比,猜想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物质。先猜想假设,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接着指导学生自己阅读“用铅笔敲击衣架的二个实验”,并思考“在两种情况下是否都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对于第二种情况凭生活经验许多同学会认为因为堵住了耳朵,不可能听到声音。这必将引起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再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在实践中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必将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同时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思考两次响声是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自然水到渠成。固体和气体能传声学生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让他们猜想声音是否能在液体中传播,然后提供器材,让他们利用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基础上,再来分析课本上鱼缸中的水传声的实验则变得轻而易举。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我采用了教师演示的教学方法,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得越来越少,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弱,最后几乎听不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样学生又获得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科学推理。在前面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就不难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科学结论。
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1.你能想出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补充一些例子。例子可以引用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成语典故“伏地听声”等来整合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用钓鱼时必须保持安静等例子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也可介绍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故事。在讲解物理学道理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贝多芬为艺术和科学献身的精神。问题2.一根长空心管一端用铁锤敲打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响声?若想听到三次响声,你有什么办法?该题既能巩固新知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虽不是本课的知识重点,但它们在本书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加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声音是一种波”是本课的一个知识难点,但教学中不必作过深的要求。
这两部分的内容从教学手段来说,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辅以一定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声是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复习小结、巩固提高
新授知识结束后,我们指定学生小结本课知识内容。并提问:“通过本课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让学生谈感受和收获,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的新的认识。接着讨论课本后(1)(2)(3)三道习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利用声能的装置和资料,并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拓宽了学生活动空间和知识领域。加强科学和生活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训练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课的训练设计主要穿插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最后进行复习小结,巩固提高。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既重视知识的巩固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本课板书的内容除课题外,是教材的四部分知识要点,即: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物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4.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这样把知识的 “序”和要点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安排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我紧扣“以自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将“盘踞、淤泥、风雨同舟、”等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说课稿】相关文章:
《雷雨》的说课稿04-18
《微笑》说课稿05-02
关于说课稿04-28
秋思的说课稿04-26
古诗说课稿05-07
掌声说课稿03-25
《白鹅》说课稿03-22
《阳光》说课稿03-22
数轴说课稿05-09
排序说课稿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