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时间:2024-07-11 11:52: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用列举法和短除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温故知新引入新课,通过动手摆一摆纸片来探索新知。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个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温故知新,引出新知

  教材创设了学生在裁纸中遇到的问题创设情境,是想通过求正方形的边长及其最小值,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生尝试拼摆而且没有目的的去摆,且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怎样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概念及方法的`教学呢?对,直奔主题。在复习完找倍数以后,我直接请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倍数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引出公倍数。通过找其中最小的公倍数,顺利地引出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教学由学生观察得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强调: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让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出示12和18

  用自己的方法来找出最小公倍数。

  学生会用到列举法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对数比较小的可以用这些方法,那么1200和3400的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吗?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呢?由于前面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时候学过短除法,有的学生会想到,及时表扬学生。

  引出了短除法.让学生自学课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适当的加以点拨。

  找生汇报解答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1、你发现了吗?

  出示一组数.如:5和74和96和128和24

  让学生求出最小公倍数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组数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一点小窍门: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这样的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求最小公倍数中的特殊情况。

  2.火眼金睛:巩固今天这节课的概念性的知识点.

  (四)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7/21 8/28 16/40 6/15

  目的是为下一节课《通分》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五)学以致用:

  有一袋糖果,无论8人来分,还是9人来分,都正好分完,这袋糖果至少有多少粒?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说,指名汇报。这样的总结,从知识的层面上做了一次回顾。并及时的总结了解学情,真正做到堂堂清。

  六、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6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

  印有月历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推荐02-03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09-24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0篇07-01

小学数学《锐角和钝角》的说课稿04-06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小学数学平移和旋转说课稿08-14

小学数学经典说课稿10-23

数学说课稿小学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08-26

《倍数和因数》数学说课稿02-17

小学数学说课稿01-3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