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
2、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
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4、教材内容呈现上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培养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取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人意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班级 科目品德与社会 册别 5 任课教师 制定日期
(一)基本情况
班级人数学力基础(上期末检测成绩)
男女合计学科素质
平均分学科素质优秀学科素质良好学科素质合格学科素质待合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二)教学进度
周次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
1我的自画像2课时
2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
3心中的阳光2课时
4温馨的港湾2课时
5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2课时
6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2课时
7说说我们的学校2课时
8校园里的发现2课时
9给学校画张地图2课时
10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11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12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
13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14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
15家乡的明天更美好2课时
16我喜欢过年2课时
17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
18小城故事多2课时
19一起采风去2课时
(三)教学措施
1.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
2.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3.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并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热门话题的关切。
4.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研(改)项目
怎样合理的将品德教学融入生活的内容,用生活来教育
(五)教导处审查意见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教学目的:
1、认识自信的重要性。
2、敢于展示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学会自信地面对困难,克服挫折。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教学难点:学会自信地面对困难,克服挫折。
教学形式:故事、谈话、表演。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观看视频 ,揭示主题(4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上一节心理健康课,这节课将会很有趣,有表演看,有故事听,你们想上吗?
好,下面我们马上进入课堂,请齐读课题。(师板书:我是好样的)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刘翔2004年奥运会视频)
(一)大家喜欢刘翔哥哥吗?说说喜欢他的理由?(为国争光、奥运冠军??)
(二)从他赛前的眼神,赛后对他的采访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信心很强的人。师板书:自信)
(三)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自信,谁能说说什么是自信?(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我)
(四)自信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师:是呀,一个有自信的人更让人敬佩,也更容易走向成功!大家想做这样的人吗?(课件2)
【设计意图:从刘翔的亲身经历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学会自信,增强自信。】
二、寻找长处,认识自我(8分钟)
师:刘翔有他的跑步方面的本领,那我们也来说说我们的本领?
(一)自说长处
(二)夸夸同学
老师注意到有些同学没有举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可能是这些同学太谦虚了,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1、小组讨论
2、个别同学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
三、展示长处,培养自信(10分钟)
师: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我们班的同学真是群英荟萃,多才多艺呀。但老师还想亲眼见识一下,可以完成老师的心愿吗?
(一)生展示自己的长处(唱歌、跳绳、踢毽子、写字、朗诵等任意一两项。)
(二)掰手腕比赛。(本环节为机动环节,按上一环节时间分配而定。)
(三)表演者(胜利者)说感受。现在心情怎么样?下次还有这样的比赛有没有信心能赢?
(四)师总结:刚才那两位同学收获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非常宝贵,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师指板书 自信)是的',刚才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我们还要懂得,大胆地去展示我们的长处(师板书:扬),这样我们不仅获得快乐,也会获得了自信,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
四、克服挫折,增强自信(18分钟)
(一)帮帮这位同学
师:同学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有长处,也有他的短处(师板书:短)。
我们学校有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名叫小欣,最近她很苦恼,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出示课件6)
(二)讲刘翔故事,谈体会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即使是我们偶像刘翔,大家想继续听听他的故事吗?
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后,刘翔更加努力地训练,因为他知道,四年后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再次向世人证明,黄种人、中国人在田径项目上不会输给外国人。但是就在比赛前一段时间,他的后脚跟在训练中严重受伤,这对他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这意味着四年的刻苦训练将付诸东流!但刘翔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毅然站在比赛场上,想坚持跑完,但伤痛最终让他输掉了比赛,他在千万国人面前坦言地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其实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他仍然是胜利者,因为刘翔毕竟努力过,尝试过。他输给的是伤病,而不是自己!刘翔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参加比赛,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他明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只有不放弃,就会有希望。终于,我们又看到了赛场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就在今年2月的一项重大比赛中,刘翔又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师:在刘翔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敢于面对失败、永不放弃??)
(三)自信体验卡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儿童在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规则意识比较模糊。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又如,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天帮助残疾人,支持、搞好残疾人事业,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互相尊重。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他们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还可能会戏弄残疾人。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与爱心,并让学生乐意努力去帮助他们。
此外,四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从平时亲身经历的事实中理解生活与交通运输业的双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生活和创造未来。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2、教学目标:
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五、教学安排:
周次 | 教学内容 | 节次 | 备注 |
1 | 1、我的家乡在哪里 | 第一单元 | |
2 |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 ||
3 | 3、浓浓乡土情 | ||
4 | 1、吃穿用哪里来 | 第二单元 | |
5 | 2、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 ||
6 | 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 ||
7 | 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 第三单元 | |
8 | 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 ||
9 | 期中考试 | ||
10 | 3、从古到今话交通 | ||
11 |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 ||
12 | 单元过关 | ||
13 | 1、通信连万家 | 第四单元 | |
14 | 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 ||
15 | 3、小窗口 大世界 | ||
16 | 4、从看电视说起 | ||
17 | 期末复习 | ||
18 | 期末考试 | ||
19 |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本册教材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
班上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任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责任心尚未形成,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之,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二、教学内容
1、成长的快乐与烦恼;2、追根寻源;3、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4、我们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五、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和课时
1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 生活中的快乐(3课时)
2 拥有好心情(3课时)
3 尝尝苦滋味(2课时)
4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5 吃穿住话古今(一)(2课时)
6 吃穿住话古今(二)(2课时)
7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3课时)
8 汉字和书的故事(4课时)
9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0 伟大的先人(2课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 2月25日上课
2.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3 .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4 .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5 .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网络连接你我他》 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7 . 《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8 . 《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9 . 《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清明节放假
10 . 《许多物种消失了》 1课时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11 .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 .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期中考试
13 .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国际劳动节 放假
14 .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
15.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我的这6年》 1课时
17. 《我的这6年》 1课时 《去中学看看》 1课时 端午节放假
18 . 《我们的毕业典礼》 1课时 考核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四个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四、具体措施: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学生基本情况 (略)
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 地球生病了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还不少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第13周至第18周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06-26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08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4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09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5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5篇03-1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17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03-0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3-3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