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3-18 14:07:19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六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六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

  (1) ? = (2) =

  二、探究学习:

  (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

  (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

  (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

  归纳小结:

  (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即: ab ×cd =acbd 。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ab ÷cd =ab ×dc =adbc 。

  (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b )n=anbn

  三、典型例题:

  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

  四、反馈练习: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

  (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

  七、课堂小结:

  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周



(一)长度单位



第2、3周



(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四)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2、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五)观察物体



第13周



(六)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七)统计



第18周



(八)数学广角



第19周



(九)总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平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

  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第三单元 统 计

  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

  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

  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3)、(4)共有学生111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章之涵、周加任、王哲骋、叶仪华等同学。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比如班里的洪羽音、方思尹、解思涵等同学。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的何俊杰、黄丹阳、张哲益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措施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

  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五、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1、位置与方向(5课时)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1).口算除法(3课时)(2).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统计(4课时)(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 (2课时)

  4、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5、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

  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6、面积(7课时)

  7、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8、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9、数学广角(2课时)

  10、总复习(4课时)

  六、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2.18 除法 1

  二 2.21至2.25 除法 5

  三 2.28至3.5 除法 5

  四 3.7至3.11 除法、机动(2)位置与方向(2) 5

  五 3.14至3.18 位置与方向(2)、机动(1)统计(2) 5

  六 3.21至3.25 统计(2)、机动(2)年、月、日(1) 5

  七 3.28至4.1 年、月、日(5) 5

  八 4.4至4.8 乘法(4) 4

  九 4.11至4.15 乘法(4)、机动 5

  十 4.18至4.22 期中测试、面积(1) 5 期中测试

  十一 4.25至4.29 面积(5) 5

  十二 5.3至5.6 面积(1)、机动4 5

  十三 5.9至5.13 小数 5

  十四 5.16至5.20 小数机动(2)解决问题(3) 5

  十五 5.23至5.27 解决问题(4)设计校园(1) 5

  十六 5.30至6.3 数学广角(4) 4

  十七 6.6至6.10 月测试(3) 总复习 5

  十八 6.13至6.17 期末复习(5) 5

  十九 6.20至6.24 总复习 5

  二十 6.27至6.30 期末测试、期末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 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 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 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 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 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 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 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 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 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

  ; 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 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 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 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习8的组成

  1、 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 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习8的加减

  1、 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 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1、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 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 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习9的组成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习9的加减

  1、 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一)

  1、 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

  、 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二)

  1、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

  一、认识时钟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 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 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习10的组成

  1、 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 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大班数学学科的教学计划范文2

  二、学习10的加减

  1、 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

  2、 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习“0”的算式

  1、 学习有关“0”的算式。

  2、 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一)

  1、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习10以内加减(二)

  1、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 ( )=3

  二、快速口算

   1、练习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第十三周

  一、认识人民币

  1、 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学习钱币兑换,复习10以内加减。

  二、超市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 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 让幼儿

  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样接画

  1、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

  2、 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

  第十五周

  一、学习四等分物体

  1、 帮助幼儿学习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补漏洞

  1、 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

  2、 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数学游戏

  第十六周

  一、10的加减试题

  1、 会运算各类形式的加减题目。

  2、 提高幼儿的运算正确度。

  二、复习和考核

  数学:分成几小杯活动目标: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3。在从大的容器舀水到小容器可以分成几小杯。

  活动准备:搜集各种可以盛水的瓶罐有大的 小的是果冻杯 接水的水管活动过程:取水:用小朋友常玩的水管,取几个弯管和直管做成一根他几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的流动水系统,水流出后小朋友用大容器去接水。

  选择一个大的容器盛满水,把水接回来,1"2个不同大小的舀水果冻杯。先用一种果冻杯舀水,一边口头记录次数,最后报给老师(自己记手湿不方便),也可以自己记录,直到舀完为止。

  再换第二种舀水的器皿,口头记录用多少次舀完水。

  大班数学的教学计划2 怎样会尽量避免弄湿衣服。

  比较二种器皿,究竟哪一种舀水的次数多(或少),为什么,老师在用若干次实验证实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确,交流各自玩水经验和方法。

  活动目标: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将活动室周边布置成超市;已标价实物商品若干。

  2。数字卡、自制10元面值代金券若干。

  3。小筐、钱袋若干。

  4。大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语言诱导,激发兴趣。

  带幼儿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买些什么。

  二、自己购物,自由探索。

  1。幼儿到超市自选商品,然后自己计算总价是否与钱袋里的钱数相等。

  2。将所购物品的价格用加法算式记录在纸上,并互相交流。

  三、验证结果,巩固知识。

  教师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共同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四、有奖游戏,复习知识。

  游戏玩法:教师出示二至三样实物商品,幼儿计算总价后,举起相应的数字卡,最先举对的可以免费获得商品。

  延伸活动:

  1。将部分材料投放于角色区,供幼儿玩角色游戏超市。

  2。继续以超市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分类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区域活动一:分图形 准备;○、△、□几何图形若干,每种形状有2种颜色、2种大小,小篮子若干。 过程:师:“弟弟妹妹要玩拼图游戏,可是这些图形都混在一起,他们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图形,怎么办呢?”(让幼儿思考后说一说,然后教师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这些图形可以怎么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们能找出几种不同的分法。”

  区域活动二:娃娃超市 准备:绒布玩具、饮料瓶、塑料恐龙、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车、积木等 过程:师:“娃娃超市现在有一批东西乱糟糟的,经理可头疼啦。他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怎么帮呢?”(可以提示幼儿:小朋友都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东西是怎样摆放的)“对,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把一样的东西整齐地放在一起。”

  区域活动三:涂色 准备:相似的物体若干 过程:给相同的物体涂上相同的颜色。 游戏:找朋友 玩法:给每个幼儿发一张不同数量的印章卡,当音乐起时,幼儿快速找朋友,音乐停时,找到同数量印章卡的幼儿手牵手出教室。

  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大班数学学科的教学计划范文2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材料投放: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指导要点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

  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

  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让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划02-07

数学教学计划05-09

数学的教学计划06-30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5-16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5-04

幼儿数学教学计划06-27

数学个人教学计划06-30

数学必修教学计划12-12

数学集合教学计划02-27

《数学广角》教学计划02-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