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工作计划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1
内容摘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门推进“双减”工作的决策精神,我们数学教师要深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设计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精益求精的高质量作业代替机械重复的简单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确保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好方式。我们可以将所学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完“乘法口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同学或家长一起玩,并通过游戏来练习口算能力。又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每个人赢的次数,从而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概念的理解。通过游戏,学生不仅可以在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思维能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游戏活动型作业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1)从数的知识认识10的一半是5。
(2)从字形结构认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情境作业,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这些带有童趣的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快乐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体会到计算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快乐的,充满乐趣的。
三、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四、作业内容有层次。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
(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设计操作实践型数学作业
“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我们要开放学生的双手,引导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多感官的协同作用下进入全新的学习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兴趣驱动下更加积极地学习,并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数学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题: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配上一个底部制成圆柱状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更多?再去超市观察一下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通过计算和探讨,学生可以运用具体的数学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生活,从而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全”、求“活”的调控。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为学生着想,从学生需要出发,加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及实践性,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2
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力求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集童趣性、适宜性和灵动性于一体的“三元素”作业设计路径,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
“趣”,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童趣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将枯燥乏味的作业转化为充满童趣的作业,加入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更喜欢完成作业,也更容易提高学习效果。
1、沉浸式作业:突显作业的“诗情画意”
沉浸式作业,我们的沉浸式作业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结合多种先进的教学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来呈现作业内容。我们的目标是突显作业内容的实用性、普及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有价值的学习中自愿投入,享受作业的“诗情画意”,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作业效率与实践运用能力。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操作式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操作性作业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逐渐理解抽象知识,从具体体验到理性分析,建立起知识结构的桥梁,从而推动知识的深刻领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使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融合升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探秘式作业: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
探究式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这种作业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以便权衡作业和当前时代的要求,并进行有价值的筛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还拓展了学科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未知、搜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彰显作业设计的适宜性
“宜”,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灵活运用难度、数量和形式等方面的元素,让作业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满足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收获。
1、爬坡式作业:让作业难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遵循“面向全体,兼顾特长,照顾学困”的原则,将作业难度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改变了以往优等生做完了没事干、后进生做不了干着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
2、弹簧式作业:让作业数量伸缩自如
弹簧式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发展要求,采用伸缩自如的形式,使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弹性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减少徒劳的作业,甚至不留作业,让其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适当增加基础作业量,打好底子,这样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3、套餐式作业:让作业形式张弛有度
套餐式作业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思维习惯、个人喜好、生活环境等因素,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业库,为学生量身定制形式多样的作业。
三、彰显作业设计的灵动性
“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灵动与生动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关注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加强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建构,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自主形成数学概念,精准提升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开放式作业:打破作业的'“非此即彼”
开放式作业是一种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能力水平等特点进行设计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的标准答案相比,开放式作业更注重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习真正地变为一种自发性的过程。通过提供问题或条件的开放性,学生们得以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灵活应变,从而更容易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放式作业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透彻运用能力等方面。
2、关联式作业:寻觅作业的“藕断丝连”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知识内容内部具有密切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结构化学习,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性,采用关联式作业,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勾连。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并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方法。
3、融合式作业: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业是一种独特的数学作业形式,它将几个不同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别样之美。这种作业形式常常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从而使技能谧饕抵械靡孕纬伞⒛芰υ谧饕抵刑嵘⑺嘉谧饕抵械靡耘嘌
趣、宜、灵”入手,开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可以使作业寓练于乐,融入多感官体验,适应个性化发展,着力精准化提质,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进而让“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门推进“双减”工作的决策精神,我们数学教师要深入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设计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精益求精的高质量作业代替机械重复的简单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确保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素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认识,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形式枯燥、单调、僵化;作业评价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等,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正确地看待作业改革,努力探讨如何布置能有效布置作业,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整体把握,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通过作业改革,我们希望数学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找出现状和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和调整教学进度;通过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是目标与作业的一致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融入到作业的内容设计中去。
二是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是适度性与多样性的原则。
作业设计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作业内容要适当,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多样,应体现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求。
三、形式多样,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改革。我们将作业与活动、生活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相信,这种新的作业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学习新知识需要依赖已有知识。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前置型作业,让学生在探究性问题中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密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利用图形动手拼摆,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初步了解的图形密铺知识进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还能够体验到数学的美妙,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后,设计“找找生活中的数字”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通过有趣的找数、认数活动既巩固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再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设计“家庭作息时间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既巩固了时分秒的知识,又能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三)复习型作业,整体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是学生提高知识系统性和深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建立结构化、网状的.知识体系。设计复习型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加深对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校针对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整体建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制作活动,学生通过建立单元知识思维导图,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复习型作业不仅使散乱的知识得到梳理,使复习效果更直观、生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条理化、结构化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四、改进评价,保证作业设计实效
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对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再次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多种学习方式、解题技巧和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并领悟数学的本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数学学习。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4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手机、睡眠、读物、作业和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工作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课后服务机制,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我校将“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的具体要求向各位家长告知如下,期待您的关注!
一、“双减”工作目标
“双减”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作业安排,完善课后服务,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学习。在校外方面,旨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所带来的问题,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关于作业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提高作业效率,集中精力,高效完成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教师利用课后辅导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三、关于课后服务
为解决家长接送难,学校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我校将开展各种课后服务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结合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本工作地正常下班时间。
(一)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1、开展各学科作业辅导,教师不得上新课;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阅读、书法、绘画等社团活动及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
3、开展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二)课后服务活动形式
1、早到校学生开展自主锻炼或自主朗读,时间从6:50—7:20。
2、午间服务以管理学生午餐和午休为主,午餐采取分批次的方式,时间从
12:00—12:40,午休在各班教室进行,时间从
12:45—13:30。
3、下午放学后开展课后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时间从
16:50—17:30
18:10—20:20(各年级错时放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四、给家长的建议
1、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
家长要积极学习,不断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基于孩子内在特质,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
2、密切家校联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与老师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努力达成家校共鸣,共同寻求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
3、重视亲子沟通,营造融洽家庭氛围。
家长要用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发展与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分担孩子烦恼,做孩子的好朋友。家长们可以多了解孩子们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一起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营造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
4、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不依赖家长辅导或校外补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5、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
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管理意识,管住零食、管住手机、管住电脑、管住自己,正确处理好学习、运动、娱乐之间的关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6、强化艺体修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家长可以多利用假期,给孩子亲近大自然和风景的契机,培养孩子宽广胸怀,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多带孩子看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或听音乐会、看话剧、画展等活动,打开孩子眼界,提高孩子艺术修养。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倡导亲子锻炼,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体魄。
7、做好安全教育,提升孩子防范意识。
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对孩子开展防溺水、交通、消防、用电、食品等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在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各位家长,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乐观的精神,良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少年时光。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5
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的“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要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一、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为了设计适合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的作业,对于数学学科,需要注意作业难度和内容的控制,确保不超标、不超量。此外,《双减》文件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要分类管理。为了遵循相关规定,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数学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下,数学科目被分配了一定的学习时间。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细地完成作业,突显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少而精”,如何让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素养的建设。
比如:布置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748×7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会出现28+7和49+8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369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60道。所以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二、在作业内容上,处理好“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关系
华罗庚曾说:在数学学习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让学生找到“题库”已不再困难,而是要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练习集”。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双减”文件,基础作业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并注重素质教育的导向。同时,我们要鼓励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布置,充分避免无意义、惩罚性的作业,也要尽可能避免重复性作业的出现。
基础性作业是要面向所有人。对于那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可以归为探究型作业。在“双减”之下,为什么还要布置探究型作业呢?
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小学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
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层次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单元中的基础性练习内容,考虑学生需要经历哪些思考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最终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探究性作业,不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
比如,经过我们课题组的分析,发现人教版三年级面积单元中的习题已经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生长点。但是,为了提升学生个性化体验和理解力,我们决定进一步增强习题的开放度。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性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是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点道理?请你画图并写一篇文章,说明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做不到的。
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STEM、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三、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批改作业不仅要看结果,还要关注过程。简单的加减分或者“×”符号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所获得的经验。同时,这种批改方式也会掩盖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深入思考、丰富情感和真实体验。因此,在批改作业时,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尊重。有时候一句话就足以点燃学生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用更积极、更鼓舞人心的方式来批改学生的作业。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也在积极探索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因此,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作业”,而是更注重学生的作品展示。这些作品可以是手工制作的学具、精彩的成果报告、创意的解题思路,或者是项目学习的成果。这些作品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来呈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
如果我们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习题,都应该被视为一件艺术品。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出一道问题:“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异同之处?”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路径出发,展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下图所示。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运用毛线、小木棒、纸箱板等材料,制作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一座牢固的桥梁、一幢可爱的小房子……这些作业不仅是数学项目组的任务,也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优秀作品。下图展示了他们精心制作的成果。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受益于优质的数学教育,我们必须设计出不同的数学课程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每个人在数学学习中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需要提高作业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大数据进行作业智能设计将更加可行,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双减背景下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0篇)01-16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心得(通用11篇)08-11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心得(精选15篇)09-29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总结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