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6-08 09:02:5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我所教的八(2)班成绩在年级排名来说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

  本章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图形的一种变换。无论是轴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这种图形的变换是全等变换,它是相对于今后要学的相似变换和其它变换来说的。这里的知识,是在九年级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平移、翻折、旋转、构造中心对称图形,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更好的认识图形间的本质关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节约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本章的重点是弄清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决定因素和特征,会按要求作图,体会全等变换的思想,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运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出运动的情形,认识变换的本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变换中探索新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学习运用变换的手段和思想解决几何计算和证明,欣赏和设计精美的图案。通过本章的学习,体会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称,在这里尽管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还应该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美,提高审美情趣。

  第十二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学习是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的知识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判定、性质、图形中数量、位置关系,本章的学习即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与升华,也承担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在本章中,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是后续内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的'基础,它们涉及四边形的各元素,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共同具有的,因此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这里学好,后续知识的教学就势如破竹,迎刃而解了。难点是弄清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以及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它们的应用。本章的学习要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重任,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掌握梯形中有关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弄清各种辅助线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外,更有大量的不等关系,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认识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式、方程、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认识的不等关系(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所举实例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解集、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法及其应用,其难点是不等式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

  这些内容是在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上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这些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分式、方程、函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及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无论花多大的代价,得把本章学好。这一章学好了,将为学生的今后学习铺平道路,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赢得大量的时间。本章的难点是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方法的灵活应用及他们的逆应用。

  第十五章 频率与机会

  本章的知识是在sect;5.3可能还是确定“的知识的传承与深化,都是介绍的初步知识。重点是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整理。难点是实验前对机会的估计,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实验方案的合理确定和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无序中的规律。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决定因素和本质,并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设计图案。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方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解集的概念及其它相关概念,体会并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体会偶然中的必然,这是在知识与技能上。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13第一周二~第四周三

  sect;11.2旋转3第二周五~第三周二

  sect;12.1平行四边形5第四周四~第五周三

  sect;12.3梯形4第七周五~第八周三

  复习小结与检测4第八周三~第九周一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5第九周二~第十二周一

  sect;1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第九周五~第十周三

  sect;14.1幂的运算4第十二周三~第十三周一

  sect;14.3乘法公式5第十三周五~第十四周四

  sect;15.1在实验中寻找规律3第十六周二~第十六周四

  sect;15.3模拟实验3第十七周三~第十七周五

  复习小结与检测2第十八周一~第十八周二

  期末总复习第十八三~期末结束

数学教学计划2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

  活动准备:玩具小熊一个,邮包一个内装8封信,背景图房子一间,10扇门,门上各有一小动物,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人手一套1-10的实物卡,每桌一份江湖

  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1-10的序数,知道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在幼儿掌握序数的基础上,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引起幼儿兴趣,学习1-10的序数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熊)小熊是森林里的邮递员,最近森林里造了一批新房子,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邮递员小熊不知道小动物们的新家地址了,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我们来看看这座新房子一共有几间房?每间房里有一只小动物让我们来告诉小熊:

  小兔住在第几间房?

  小羊住在第几间房?

  小猪,小狗,小马,小刺猬,小青蛙,小猫,小鸡,小老鼠

  2(1).师:哟,小熊今天包里的信还没送呢,你们愿意帮它来送吗?

  (出示信,请个别幼儿上前来送信,要求边送边说:“**的信送到第几扇门里”)

  (2).“好了,小熊口袋里的信全都送完了,让我们来看看第几扇门里的小动物没收到信?”

  (3).“好,让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们在送信路上发现石子路是通向第几扇门的?”

  3.幼儿操作

  师:小熊今天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是粗心的小熊漏发了,有些小动物没有收到,我想小朋友找一找第几间房里的小动物没有收到,然后请你从箩筐里找出来涂上胶水,给它们送去,好吗?

  4.评价

  让小熊来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帮它把水果和蔬菜送到了小动物的家

  5.师:好了,小朋友帮助小熊也累了,让我们到森林里去玩吧,玩的时候请你看一看,森林里哪些花和树不见了,请你找到它,把它种好好吗?

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5名学生,男19、女16名。其中有17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教育,在家很懒散,课堂自律性差,导致学习不大好。虽然学生小,但是通过教育能克服一些不足。70%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30%的学生没有自学的主动性,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学习,其中10%的学生基础差,不会学习。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来看,平均分为75.3分,只要通过努力,成绩上升的空间很大。

  二、教材内容:

  (1)、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

  (4)、知道千米,认识毫米。

  (5)、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6)、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

  (8)、总复习。

  三、目的要求

  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

  难点:

  (1)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进行简单的千米、毫米的换算;

  (5)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6)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抓好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小,自律性差。从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选用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理解能力弱的学生。

  3、结合教育局的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的要求,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动口、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家长辅导孩子的积极性,每天在家长群里对作业做得好的,背诵及时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丰富的口头表扬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坚持课前3―5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情景,调动他们解决问题兴趣,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

  1、第1~3周:万以内数的认识11课时

  2、第3~4周:认识图形7课时

  3、第5~9周:三位数的加减法20课时

  4、第10~11周: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千米毫米7课时

  5、第12周: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

  6、第13~14周:时分秒6课时

  7、第15~16周:统计6课时

  8、第17周:总复习5课时

  9、第18~19周: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7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4

  一、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年级共有学生29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在上期末的考试中有20余人不及格。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的理解:

  第一单元:百分数

  重点:理解百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难点: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关键: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难点: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关键:能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使学生会进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第五单元:圆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关键: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五单元:

  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难点: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关键:能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6、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7、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学措施: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注:因为本学期时间长,在完成本册教学任务后预计剩余时间为两到三周。为了不浪费这段教学时间,同时给第十二册的总复习更加充足的时间,我们决定把第十二册的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提前到本学期上。

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课堂中,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积极贯彻“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理念,走上了教研之路,并努力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常常延续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既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无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培养。另外,在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课程增多、学习内容变多的适应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精力分散,课堂效率下降。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听力的指导和培养。学习离不开思维,良好的思维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活跃和高效。然而,七年级的学生常常执着于小学时期的思维模式,思路狭窄、呆板,这不利于后续学习的发展。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解题和书写过程中往往存在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书写方式的指导和培养。最后,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他们的学业成绩有很大关系。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他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多地依赖机械记忆,而理解记忆相对较少。这种情况无法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了解有理数的含义,并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同时,通过数轴的帮助,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并且能够求出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中不包含字母)。另外,还能够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可以体会到从数学和图形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是由基本运算符(加法、减法、乘法)连接的一系列代数项组成的代数表达式。每个代数项由一个系数和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乘积构成。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变量幂次的代数项。例如,在多项式3x^2 + 5x + 2中,3x^2、5x和2就是三个同类项,因为它们的变量幂次都为1或0。整式是一个或多个同类项的代数表达式的和或差。例如,在多项式3x^2 + 5x + 2和2x^2 4x中,3x^2 + 5x + 2是一个整式,而2x^2 4x也是一个整式。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运用整式的加减法非常重要。在进行整式的加减法时,只需相加或相减同类项的系数,并保持变量幂次不变。通过熟练运用整式的加减法,可以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这些问题可以是物理、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中的实际情境。然而,当我们面临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进行求解。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有序的思维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并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然后,我们要识别出问题中涉及到的变量,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将这些关系转化为数学方程,以便我们可以应用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某种规律或关系。这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解决它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方程。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础的一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涉及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与问题相关的数学难题。从算式到方程的转变可以说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进步。在算式中,我们通常只关注计算具体数值的结果。而通过引入方程,我们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数值问题,还能够分析和探索问题背后的规律和关系。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我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形状和几何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和球等。通过这些实践,我们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几何体,并初步了解如何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此外,还能够深入探索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加深我们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2、本节课将会学习不同角度观察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所形成的平面图形;我们将了解并绘制直棱柱、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并能够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对应的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和体,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将初步构建空间观念,并培养几何直觉的发展。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了解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描述角:一种是用顶点字母加两边上的点来表示,比如∠ABC;另一种是用数值来表示,比如角ABC的度数为60°。这些表示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性质。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通过估计角的大小来判断。例如,如果一个角接近直角(90°),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大约为90°的角。这种估计使我们能够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对角的大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我们还可以计算角的和与差。角的和是指将两个角相加得到的新角。例如,如果∠ABC = 30°,∠CBD = 40°,那么∠ABD = ∠ABC + ∠CBD = 30° + 40° = 70°。角的差则是指将两个角相减得到的新角。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也可以使用度、分和秒来表示。度是一个完整的圆周被分成36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度。分是度的60等分,秒是分的60等分。例如,一个角的度数为45°15'30'',意味着它是45度、15分、30秒。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角的射线。这个概念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此外,还有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余角是指与已知角相加等于90°的角,补角是指与已知角相加等于180°的角。有一个性质是“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最后,我们还可以使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出与已知角相等的角。这在几何学中是一项基本技能。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活动来初步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我们致力于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的核心,将课标理念落实到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和归纳等方法,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物原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初步认识的相关内容。通过展示多样化的几何世界,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来认识不同的图形,并逐渐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学习来加深理解。同时,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几何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几何概念。善于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数学教学计划6

  本班人数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景,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经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我于本学期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资料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至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

  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资料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资料和我班的实验情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至20各数。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明白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明白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经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3)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本事。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数,感受0至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能按必须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按照自我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经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经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3)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本事和创新意识。经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能用0至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本事和创新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结合教学资料,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提高快。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学堂五年级是原学堂五年级和马邓五年级、木厂五年级的混合班级,学生来源很广,包括学堂、马灯和木厂三个村的学生,是新组建的学习班级。五三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人,少数民族25人,而且学生大多年龄偏小,只年满10周岁的占全班的30%。四年级数学期末成绩为:及格率61.3%,优秀率19.3%,三十多分及以下者9人,占本班学生人数的29%。从成绩来看,后进生是该班学生最为严峻的问题。

  二、本学期教学思路

  针对学生情况分析,我认为本学期要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方面

  本学期所教学的教材是新课程教材,对于我来说还是还是一个新领域,所以:

  1、认真备课、研究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工作;

  2、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用理念指导行动。如,多阅读有关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借鉴专家优秀教师的教法;

  3、与有经验的本校或其他学校教师交流,争取多方面的帮助;

  4、多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教学业务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参照,不断审视,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5、由于本学年接的是一个新的班级,学生情况还很陌生,所以熟悉学生还是我的一个工作重点。新学期伊始,经过接触,已经多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但还不是那么全面。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还是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和熟悉。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行为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等诸方面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通过对上学年的学生成绩分析,也通过我开学以来教学感觉,本班学生不乏有头脑灵活,基础扎实,勤奋好学的,如刘晓芳、张希成、付平等几个同学,他们对课堂上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知识稍点即通。另外学习习惯养成较好,如作业整洁、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不懂就问等。这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是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让他们去带动全班。

  但也凸显让我头痛的几个方面。差生占的比例过大,几乎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中主要问题是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弱。而且行为习惯也不行。如,杨正芬、杨正仙、李奇鸿、王琼、张万星和王有琼几个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能熟练背下来,更不要说应用。所以就连整数乘法都没掌握,在没基础或基础弱的情况下学习新的知识,无疑难上加难。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那么多后进生,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付过来,所以还要调动本班可以调动的力量,让好的指导帮助差的。除为后进生进行知识补课以外,还要对其进行思想补课,多查找差的原因,从思想上给与鼓励,行为上给与指导,知识上给与辅导,用一切可以提高数学基础的方法促其进步。

  由于学生层次分明,本学期教学进度难免造成一定的影响,既不能推优生,又要拉差生,所以教学进度也要分层次进行,让优生多一些自主学习,可以按正常教学进度或稍为加快学习进度,教师给与鼓励,还要适当进行大纲要求以外的能力训练,教师连扶带放,让其充分发展。而后进生,我们要放慢教学进度,放低要求,让其力所能及,教师不急于求成。课堂与课后,多关注,多辅导,多鼓励。

  三、本学期目标

  对于本学期我只要求我的教学会有些许收获,在我和我的学生的努力下,使我班的.数学成绩迈进一小步。看能不能实现,实现不了以后继续努力。我们的目标为:到本学期末数学甲等生达9人,丙等及以上学生达22人,消除20分记录。

  给自己的话:不管遇到什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请你燃起你的热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

  四、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包括的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

  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和交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8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少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和解决分数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

  体会整数运算规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正确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解决问题和交流减少错误的好方法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四单元“百分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正确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会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结合现实情境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4、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会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集合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过程,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图形形状确定立体图形的样子。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照片或画面,借助画图、操作等活动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积累观察物体经验。在观察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出有据等良好品质。

  (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经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过程;会读懂经过数据分组整理后的统计图表所蕴含的信息,会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好玩”,本内容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试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经历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一个整理复习和一个总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五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1、整理复习部分

  “我学到了什么”对前面四个单元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回顾和交流,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理解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我的成长足迹”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学生生活中的收获和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四个学生分别从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给学生以提示。

  “我提出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生发新的想法,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学习后要回顾反思自己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引发的新的需要思考和继续探究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好习惯。

  “我的数学日记”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目的是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思。

  “巩固应用”这一板块全面再现这四个单元的重要知识,以教科书中呈现的题目为线索,将分散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水平,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

  2、总复习

  经历对本学期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转化。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和按比分配的含义;能进行分数混合运算(两步不超过三步);能解决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问题。进一步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不同以及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和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巩固测量和计算圆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扇形统计图等,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6、通过单元检测掌握学生巩固知识的情况,若发现缺漏现象及时补救,课外作业做到精心设计,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改正。

  7、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及步骤1、要求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双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备课组员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4)、“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安排顺序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每月一次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活动人员:王海燕张荣波王洪娟邹会霞李果玲仲春艳及学校主抓教育的领导

  主备教师安排:

  九月份:王海燕张荣波

  十月份:王洪娟邹会霞

  十一月份:李果玲仲春艳

  十二月份:待定

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基本信息

  我们三年级(3)班有39名学生,包括19名男生和20名女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了扎实的掌握,大部分思维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有些学生比较懒,接受能力弱,成绩不理想。这学期在进一步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后进生。

  二、教材浅析

  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数、公斤、克的识别、加减法、24小时记数法、矩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可能性、分数的识别。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

  2、认数就是在学生知道1000以内的数,能算出整百加或减整百,整百加整十以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生知道10000以内的数。

  3、公斤和克先教对公斤的理解,再教对克的理解,然后安排练习巩固对公斤和克的理解。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

  4、加减法是在学生熟练计算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正确计算出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授口算和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5、24小时计时法主要有两个部分:知道24小时计时法和简单计算经过时间。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自己的特点、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主要包括:整百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为零的乘法,两步倍数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是让学生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初步认识到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不同。

  10、识别分数以学生对万以内整数的理解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通过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部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分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数字和代数:

  知道“一万”,知道一万就是一万,知道一万以内数字的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字的含义,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掌握特定情况下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

  它可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加整百及相应的减法,整千加减整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可以整除),整百乘以一位数。

  可以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数是几十,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你可以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并且知道0乘以一位数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内容

  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倍数和因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研究专题与教学措施

  1、研究课题:体验感悟式自主探索性研究

  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⑴ 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⑵ 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补差工作。

  ⑶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⑷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相互合作。

  ⑸ 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⑹ 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⑺ 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数学教学计划12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三,学生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今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完成九年级下册的内容

  1.掌握圆的概念,圆的基本知识,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用逻辑推理的思想来证明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

  3.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4、通过关於图形和证明的教学,进一步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

  二、本学期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采取的措施

  1、中考复习前,认真研读中考说明,理解本学科考试水平要求层次的内涵,与新课程标准相联系,以总复习书为依据,制定复习计划。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标精神和课改方向。

  2、研究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研究中考复习策略。平时考试中,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力争每周一个知识点,周末检测。每次测完后及时批阅,争取放假前发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及时做总结(学生将错题改在作业本上),周一师生共同检查总结效果。教师要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细致地分层教学,利用成绩追踪档案,加强对边缘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要把知识归类、方法归类。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要以题代点,课堂上选取的例题力争体现本节课复习要点,特别是概念性的练习要练透练全,避免混淆。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复习阶段的每节课容量都很大,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他们的动向,多鼓励,多关注,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具体安排

  1周.圆及证明回顾.

  2周.总体与样本

  3周.复习数与式

  4周.复习方程与不等式

  5周.复习函数

  6周.复习函数

  7周.复习图形的认识

  8周.复习图形与变换

  9周.复习图形与坐标

  10周.复习概率与统计

  11周.复习课题学习

  12周.专题复习

  13周.专题

  14周.重要知识点的再梳理

  15周.一些常见题的训练

  16—19周.做往年的中考题

  20周.考试方法和考试心理的辅导.

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幼儿已经度过一年的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常规,可是还有一部分幼儿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对这些不是很掌握,对于一日生活常规比较混乱,不能与同伴友好交往,我们针对幼儿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实现对幼儿社会情感、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饿异同。

  2、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3、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社区设施,初步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或承认交往时,学习使用准确的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和他人合作,初步学会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鼓励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学会克服困难,鼓励幼儿坚持有始有终的做一件事。

  10、引导幼儿初步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并勇于承认错误、改正缺点。

  11、引导幼儿初步养成诚实、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1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我国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精品。

  三、教育措施

  1、关注在生活中的学习原则,通过现实生活开展教育活动,在生活中渗透各领域的教育。从特定的幼儿园实际出发,努力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相适应。

  2、社会领域与其他课程领域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尤其是要从幼儿认识发展的特点出发,保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四、教学进度

  1.我升中班了2.我也想….

  3.快乐时光 4.能干的我

  5.我为祖国过生日 6.香香的月饼

  7.我的家乡 8.合作会更好

  9。关心帮助别人 10。同伴生病了

  11.谁对谁不对 12.你谦我让

  13.草原来客14.诚实的孩子

  15.有趣的标志 16.买菜

  17.超市真方便 18.属相的故事

  19。新年真快乐

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 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 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5.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辗转相除法

  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二步: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三步: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

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2 认位数、认数

  3 认数

  4 认数、认物体

  5 ~6 、分与合(国庆节)

  7~9 、加和减(1)

  10 期中考试 3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11期末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划02-07

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的教学计划06-30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1-16

数学教学计划【优选】04-22

【荐】数学教学计划06-12

【精】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教学计划【荐】06-13

数学教学计划【推荐】06-13

数学教学计划【热】06-1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