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2-26 06:54:1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1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其成功奠定基础,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架。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又必须具备稳定的构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构架是“所在二级学院主管、团队负责人总管、团队责任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

  二级学院负责从体制与机制上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是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而不是发号令者。

  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管团队的各项事务,在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订、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在团队领导上,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对建设好团队十分重要。团队负责人应善于开拓创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沟通、协调与尊重的基础上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与服务。

  根据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学团队对各门核心课程均应设置一个责任教师岗位,下设2~3个中青年主讲教师岗位,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可兼任。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形成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力、中青年教师为重心、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团队结构。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电气类企业有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团队中来,作为团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践行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和项目课程,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养方案中。

  (二)以实行教学实施大纲为契机,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以前实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被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文件。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不能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概貌,不能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进度,这导致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与学生学习脱节。

  而课程实施大纲详细地描述相关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求团队教师必须撰写所上课程的教学实施大纲,在撰写过程中对课程整体进行一次再把握,对整个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关重难点能思虑透彻。为了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用作参考和做上课准备,教师需要将电子课程实施大纲,上传到教学资料共享平台,与学生共享。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组织教学,每一轮授课结束以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订更新,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综合,正确思辨,勤于实践。

  (三)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学方面,团队应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团队工作的议事日程,围绕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措施。让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协助指导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全部实践内容,增加实践指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要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全程授课,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定期旁听和评议,了解他们的课堂授课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提出建议和意见。

  在科研方面,教学团队要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从各方面,如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论文指导等,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

  (四)坚持“工学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专业特点,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高级人才的需求,坚持工程应用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与生产实践一线的结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在学校多项措施与政策的帮助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积极联系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根据企业生产的最新需求,设计和引进包括供电、测量、微机保护屏、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建设和完善校内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学生可在这个实验平台上充分动手实践,模拟工业现场运行,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教学实验与工业现场的高度逼真,弥补生产现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和安装接线的缺陷,使学生达到解决教学实验问题如同处理工程问题一样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和教改能力,促进教改和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依托硕士点、省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以科研促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内容开展相关教学项目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等,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以申报部级、省级、院级教改项目为契机,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及课改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科研课题、质量工程等科研项目,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以科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根据教学和课程建设需要,为各位教师量体裁衣,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将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联系起来,积极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去国内外培训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将获得团队经费奖励等,有效调动团队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团队定期教学活动制度。为了加强团队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活动制度定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

  3、建立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两位以上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每门课程都应有集体备课教案,各授课教师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成个人备课教案。

  4、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制度上确保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电气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团队建设要依据电气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从团队的框架结构、教育理念、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大纲撰写与执行以及运作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电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构想和建议。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2

  一、概述

  攀枝花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要负责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学以及相关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它是我校的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和研究组织,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关系到本专业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本专业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的成果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总计8人,其士1名,硕士学位的6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专业教师中硕士比例为89%。近几年来,在院系领导的热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学生技能培养、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和时代气息

  每年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都要召开若干次专题讨论,分析以往教学计划,发现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在制定新计划中予以及时调整,同时,根据专业不断发展的特点,适时的用最新的课程替代陈旧课程,如近几年陆续开出的《遥控遥测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等课程,都能切实体现了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2、认真落实教学任务,尤为注重实践环节

  教研室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落实完成教学任务,从未出现过这方面的差错。对于课时弹性较大、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研室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如积极与校外企业保持联络,带领学生到对口企业参加认识实习;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穿插带领学生参观对口企业等单位,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的就业起到很好的牵线搭桥的作用。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指导学生的电子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省级三等奖、二等奖xx多次,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全部过级。

  3、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

  教研室能够按照学校和院部年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室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基本能保证每学期xx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新开课程研讨、教学大纲讨论、教学计划讨论、专业建设等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切实落实“教书育人”

  结合学校开展的育人活动,加强对教研室老师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个老师参与到诸如新生专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参观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就业的推荐指导等多种活动中去,使老师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此外,教研室也配合院系,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管理,配合院部做好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上报院部。开学初认真分析有关课程的合格率,在期中、期末等阶段,教研室参与到系部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对教研室的要求和看法,并将之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5、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内容,结合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中,形成了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课题,如《随机共振理论及其在生物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极低频电磁场诱导HSP70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等。此外,教研室教师能积极申报校内外教学和科学研究课题,其中教研室老师主研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共计8项,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厅级科研课题4项,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研室教师共完成科研论文xx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20多篇,核心期刊30多篇。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3

  1、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保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制图、机械基础、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八个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单元,高级工完成前六个单元,技师完成全部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里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既是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焊接教研组应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职业技能为主干,制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明确每课题教学内容及课时多少,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大纲应确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2、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技工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教材,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教研组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在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中,不考虑各学科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将焊条电弧焊单元分为平焊、角焊、立焊、管焊四个课题或模块,在每一课题或模块中都以操作技能为先导,焊前准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质量检查,然后展开焊接安全常识,焊接工艺理论,金属工艺理论,以及相关铆工知识、电工知识的入门、理解、掌握;把典型钢结构的焊接单元,分成容器的焊接、梁柱的焊接等模块,而在容器的焊接模块中以容器的焊前准备和焊接装配工艺为先导,展开相关的铆工板金知识,如放样、展开、下料、变形等;焊接检验知识,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等。并用这些原理、理论去解释相关问题和概念,然后通过所学到的理论去控制、指导焊接操作实践,最终实现技能目标,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明白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焊接理论,成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3、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是焊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有的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教师”,是学生更好掌握焊接技能的保证,在欧洲有焊条电弧焊教师、二氧化碳焊教师、氩弧焊教师等。

  焊接教师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专业化的焊接教师是在一体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对某种焊接方法有更加精湛的技术,是“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训练过程中,能对某种焊接方法,更好地更全面地指导和传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某种焊接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4、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会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的特征,教学过程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同时,应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考虑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能为重点,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了解焊接岗位所需技能。对于先进的焊接设备方法如带极埋弧焊、搅拌磨擦焊,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录制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是最合适的方法。

  专业化是指某种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无疑,“双师型专业化”教师不是一种称呼,而需要超高的技能和精湛的理论。

  5、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总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技能操作为先导,通过“双师型专业化”教师的综合化的教学指导过程,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也需要教师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4

  一、概述

  攀枝花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要负责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学以及相关专业相近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它是我校的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和研究组织,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关系到本专业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本专业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的成果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总计8人,其士1名,硕士学位的6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专业教师中硕士比例为89%。近几年来,在院系领导的热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学生技能培养、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和时代气息每年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都要召开若干次专题讨论,分析以往教学计划,发现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在制定新计划中予以及时调整,同时,根据专业不断发展的特点,适时的用最新的课程替代陈旧课程,如近几年陆续开出的《遥控遥测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采集技术》等课程,都能切实体现了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

  2、认真落实教学任务,尤为注重实践环节教研室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落实完成教学任务,从未出现过这方面的差错。对于课时弹性较大、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研室倾注了更多的心血,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如积极与校外企业保持联络,带领学生到对口企业参加认识实习;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穿插带领学生参观对口企业等单位,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的就业起到很好的牵线搭桥的作用。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指导学生的电子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省级三等奖、二等奖xx多次,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全部过级。

  3、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教研室能够按照学校和院部年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室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基本能保证每学期xx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新开课程研讨、教学大纲讨论、教学计划讨论、专业建设等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切实落实“教书育人”结合学校开展的育人活动,加强对教研室老师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个老师参与到诸如新生专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参观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就业的推荐指导等多种活动中去,使老师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此外,教研室也配合院系,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管理,配合院部做好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上报院部。开学初认真分析有关课程的合格率,在期中、期末等阶段,教研室参与到系部召集的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对教研室的'要求和看法,并将之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5、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内容,结合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中,形成了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课题,如《随机共振理论及其在生物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极低频电磁场诱导HSP70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等。此外,教研室教师能积极申报校内外教学和科学研究课题,其中教研室老师主研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共计8项,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厅级科研课题4项,主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研室教师共完成科研论文xx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20多篇,核心期刊30多篇。

  6、认真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每一门教学大纲都按照攀学院文件《攀枝花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及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使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了时代要求且与时俱进,突出了学校教学型、应用型、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特色,突出体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使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了教学计划整体优化要求,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设计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各教学环节安排,注意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避免课程的重复和遗漏;使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及内容应当与指导性格式统一,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

  7、认真开展听课评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体现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5次。

  8、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指导制、安排在职攻读学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兼备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

  三、创新点

  1、坚持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根据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以21世纪人才需求为导向,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了以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资源;强化了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化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

  2、踏实工作,努力创建优秀教研室。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5

  一、构建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各行各业中都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着重研究在软件环境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我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使用软件Win7+Office20xx来进行教学。本课程原对应的教学大纲(WinXP+Office20xx)及计算机实训室所用软件均改至配套Win7+Office20xx。在新的教学大纲下,我院原计算机精品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拟研究如何构建新系统环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新大纲下教师上课的需求,并更好的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把教学内容数字化处理,把教学设计思想与考试大纲融合,设计成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电子化教学资源。

  二、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内容

  (一)创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摸索、总结一套适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实现和新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Win7+Office20xx)结合,在新的系统环境和应用软件版本中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将资源库应用于教学,争取我院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合格率达到90%。

  (二)研究内容

  包括在教学大纲更新、软件环境升级至Windows7及Office20xx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新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使教师能够互动式教学,并在乐学的基础上实现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缝对接。在提高学生通过率的时候,避免形成应试教育,通过考试的同时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对各个软件的熟练操作。

  结合本课程各模块的特点及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中应包含各模块的所有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资源库中呈现现有的知识点:

  表1各模块知识点在教学库中的表现形式

  序号知识点媒体形式

  1、计算机概论文字、网页、教学录像

  2、Windows7操作系统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3、计算机网络基础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4、文字处理Word20xx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5、电子表格Excel20xx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6、演示文稿PowerPoint20xx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课程每一章节配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程中的所有实训配备使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的实训视频;课程部分授课章节进行教学录像;将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使其他教师在教学需要时,随时可从素材库查询下载。

  (三)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能够实现互动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在课外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实现分模块强化练习。通过互动教学的方法,将原有实训内容提炼成教学资源库,围绕模块设计,“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通过考试。

  在应用旧的教学大纲(WinXp+Office20xx)时本门课程已有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并已挂上网站,但缺乏教学录像及实训视频。现大纲更新至Win7+Office20xx后,教材已及时更新,但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同时学生操作实训也进行了更新,根据所做更新,拟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及实训内容,完善素材库及课件库,补充重点章节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教学所用南软极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制,完成实训视频的制作,使学生在课后亦能完成自学。

  三、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步骤

  (一)拟采取的基本步骤

  结合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下述方式开展研究:

  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课题组牵头,计算机教研室共同探讨,并查阅收集资料,确定新考试大纲下教学资源库应包含的模块,拟定出课题计划,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分工。

  实施第二阶段:建库。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构建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总体结构。包括:课程资料库、试题与习题库、课件库、素材库、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架构好的总体结构,明确分工。进一步根据总体结构及其下设子模块,整理收集新大纲及新系统环境下的资料,对原有精品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块收集资料入库。对新考试大纲下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做匹配更改;对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课件及时更新;对新设计的17个实训,利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可将整个实训在电脑屏幕操作过程中录制下来;对新考试大纲下教师的授课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像。

  将整理好的资源库到网站。可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造,将新的.内容完善至网站,在教学中推广教学资源库的应用,鼓励学生课外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更多互动效果。

  实施第三阶段:应用及总结。推广应用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授课及学生使用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功能性评价与改进,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新的技术评估。根据交流汇总,形成研究报告。

  (二)现阶段实施成果

  已构建了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库,包含课程性质、课程评价、教学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等;试题与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上机实训题、理论模拟题、上机模拟题、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课件库,包括包含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素材库,包括教学录像、实训操作视频、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网络学习平台,包含在线实训、在线模拟测试及交流平台等模块。

  四、构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色

  实践性操作强。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软件南软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资源库的创建,该软件是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教学软件,可以利用其屏幕录制及试卷编辑等功能,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大纲进行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视频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操作性。

  资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资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服务,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来源广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

  具有共享性。利用搭建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6

  一、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背景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改政策文件,也强调了高校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20xx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而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教育规划纲要》第2条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第32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中多处提到要因材施教,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这就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潜能,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按个性发展选择专业;引导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发展个体专长;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电子通信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电子通信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持续走高且相对高薪的背景下,地方工科毕业生仍就业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工科院校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特殊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

  1、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目前的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属于“大一统”的固定模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挖掘被忽略,使得厌学、被迫教育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逃课、迟到、早退、开小差情况频频出现。此外,由于没有社会行业专家参与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使得高校人才输出与行业需求及社会能动适应能力不符。

  2、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跟踪监督不科学。由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环节未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兴趣取向进行设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对校方、行业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训练缺乏全程跟踪指导与评价,使得学生参与工程创新实践训练的真实度不够,导致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大打折扣。

  3、传统教学法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被讲台拉开距离。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或催眠曲,学生讲台下“做飞机”或“梦游”,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努力制造互动,同一方法难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差异化的个性需求,加之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一,兴趣和求知欲不一,课堂互动效果不佳。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又缺乏学习的内驱力,传统的大一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目标,抹杀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

  三、基于微笑曲线的电子通信专业人才个性化柔性培养与创新

  电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急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微笑曲线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导向,设计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传授工程基础知识及组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综合实践的个性化柔性培养模式,从而构建基于微笑曲线的开放、兼容、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打造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企业需求的电子通信工程师。

  1、电子通信专业人才个性化柔性培养方案的设计。凸显个性化、兴趣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电子通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模式;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类型1、学生类型2……学生类型n,从工程知识及工程创新实践训练设计电子通信类人才柔性培养方案1、方案2……方案n,实现不同接受能力、不同需求爱好的.学生实现差异化的基础知识、工程创新实践学习,同时实现学生、教师、行业、企业协同发展。

  2、电子通信专业人才个性化柔性培养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将电子通信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初级课程、高级课程和探索课程,每个层次应包含哪些课程以供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选择。在充分调研区域市场及兵工领域或其他特殊行业领域对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基础上,研究如何根据企业的项目生产开发流程,以真实工程项目任务为“内驱力”,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校、企、政、行等多方共同开发工程实践创新人才柔性培养全流程的预警、退出机制。

  3、探寻凸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路径。针对学生的多样化特点和兴趣取向,研究校、企、政、行多元参与的凸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综合训练路径。面向不同的特殊行业、针对不同个性和兴趣特点的电子通信专业学生类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体验工程项目的每个流程为主线,按照工程项目开发实施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从一项实际的电子通信项目开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兴趣,探索模块化的项目运作机制,校方、企业导师采取分类引导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学生根据预警退出机制,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转向实践泳道。

  四、结束语

  本文在微笑曲线理论的指导下,引入个性化培养理念,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电子通信专业人才个性化柔性培养方案、开发个性化柔性培养课程、探寻凸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电子通信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路径,满足当前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诉求,从而提高电子通信专业人才输出质量。

【电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03-04

初级电工教学计划02-02

电工培训教学计划09-05

电工培训教学计划[通用]11-04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7篇03-30

初中思想和品德学科教学计划03-25

电工培训总结02-04

电工实验心得05-02

电工实习总结10-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