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11-02 12:18:0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七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集合七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是两处中学合并的第一年,由于师资短缺,班级人数多达64人左右。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合并前某处中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每班及格的只有7、8个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况严重,纪律涣散,意志力薄弱,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我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要求:

  期中授完第九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

  教学起止时间

  章节

  1 —8周

  20xx.3.1—14.24

  第一章1.1—第三章3.6

  9周

  4.25—5.1

  期中考试

  10—17周

  5.2—6.26

  第十章10.1—第十二章12.3

  18—19周

  6.27—7.10

  期末复习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并会书写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钟面,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学具钟、实物展示平台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师:老师听说大家爱动脑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进一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㈠认识钟面

  ⒈观察钟面

  师:既然是交朋友,你想不想了解一下钟表家族有哪些成员呢?(课件出示各种钟表图)以上都是钟表家族的成员,漂亮吗?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钟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他的钟面上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呢?想知道吗?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相互说一说。

  2、认识钟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小闹表,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b、有从1到12共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师:怎样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呢?这三个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呢?

  生:按1、2、3、4、……12的顺序转动的。(教师出示转动的钟表)

  师:你想体验一下这几个指针是怎么转动的吗?请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你的小闹钟。

  [意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㈡认识钟面上整时

  1、师: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那我们到菲菲家看一看,现在是几时?钟面上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向数字几呢?

  生: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

  2、师: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我们再到菲菲家看看是什么时刻了?分针、时针各指向数字几呢?

  生: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

  师:8时了,菲菲还不起床,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提意见)

  3、巩固1:小朋友真能干,老师这里有几个时刻,(出91页的几个钟面),你能读出来吗?和你的`同桌说说。

  学生相互说说,汇报订正。

  师:像10时、3时、12时,这些都是整时,怎么表示这些整时的时刻呢?(教师示范其中的一个:几时就写数字“几”,后面在写汉字“时”)

  学生观察、体会写法,然后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剩下几个钟面的时刻,最后评一评。

  师:观察这几个整时时刻的钟面,你发现分针都指向数字几呢?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议一议,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说明: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

  4、巩固2:你会看整时了吗?老师考考你。

  师生一起活动,教师拨钟,学生说时刻。

  5、巩固3:你想不想亲自拨一拨小闹钟?

  教师拨时刻,学生拨钟。

  ㈢认识电子表上的整时

  师:大家学的真好!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表你见过吗?(课件出示)那就是电子表。课件出示7:00。生说出7时。你会看这样的表吗?生说出前面是7就是7时。师:对是7时,就写7。后面两个点,最后2个0。师生同说6、8时的写法。

  2、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你在哪里见过这种时间?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整时时刻的呢?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3、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其他时刻吗?

  师用91页的钟面图举例子写一个,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剩下的几个。几个学生板演,最后订正并评一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既然大家都认识整时了,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小东的一天吧!

  早晨刷牙7时,上课8时,做操10时,吃午饭12时,看电视6时,晚上睡觉9时。让生先做在课本上,然后再看课件回答。

  2、师:你们真是太能干了,老师决定要为难你们一下,看谁被老师难倒了!出示第一个图片,看一看时间,并说他们在做什么。

  再出示第二副图片说一说。最后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同学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同学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同学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同学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同学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同学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同学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同学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同学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同学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

  教学流程:

  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也来了,请看。(课件出示:我是小淘气,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你们愿意吗?出示第72页的图。)

  活动一:

  (1)小朋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老师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吗?你需要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价钱,并且注意指导他们对计算过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单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该怎样付钱呢?请小朋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钱来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3)小组内讨论,互相说说自己要什么东西,一共要用多少钱?并且付钱。

  (4)刚才在购物广场买东西的时候,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小淘气心里非常高兴,他现在给大家出了6道题想考考大家,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请打开课本第72页填一填。

  填空后大家对题,并且注意纠正错误。

  活动二:

  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淘气要到游乐场去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录像,内容是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的欢快场面。)

  碰碰车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飞人15元5角,抬花轿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做哪些游戏呢?你的钱够花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20元钱的.限度。)

  活动三:

  (1)小朋友们,小淘气有一个新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知道吗? 他想让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伙开一个百货店,你们愿意吗?那么要想开百货店都需要什么呢?

  请大家讨论一下,给自己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再选出一个售货员。

  咱们的货物就在课桌斗里,请你们拿出来吧。

  店名有了,售货员有了,货物也有了,万事俱备,咱们开张吧!请大家轮流当顾客,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售货员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钱对不对。

  (2)小朋友,我们到兰猫专卖店去看看吧,你买了什么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 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七、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内容

  18.25-9.2数一数比一比

  29.3-9.9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9.10-9.16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9.17-9.23认识物体和图形

  59.24-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10.1-10.7分类

  710.8—10.144的认识和加减法

  810.15-10.2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910.22-10.28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010.29-11.4期中复习以及期中测试

  1111.5-11.1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211.12-11.18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311.19-11.2511—20各数的认识

  1411.26-12.211—20各数的认识

  1512.3-12.9认识钟表

  1612.10-12.16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712.17-12.2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812.24-12.30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12.31-1.6期末复习

  201.7-1.13期末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衔接内容

  1、乘法公式:①两个数的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②两个数的和与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与十字相乘法,三种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绝对值不等式|a-b|c与|a-b|0,ab0)。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8课时。

  2、上述五个内容的要求,分别为对四个乘法公式不仅能认清它们的结构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三种因式分解法要重点突出公式法与十字相乘法能够灵活应用;对韦达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

  3、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为是提前教学内容,所以只需介绍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图。

  4、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时不要过多地与其它两个二次纠缠,更不要涉及参数问题!关于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以及含参问题到模块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点教学。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对于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难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义,不要求对集合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和特征进行讨论,不要求严格讨论是不是集合等理论较深的问题;②对较复杂的集合不要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两个集合相等③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给出的集合运算的最基本性质,不要求补充集合运算的其它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3、对于函数部分:①函数值域的讨论不宜过难,或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后续内容再逐步加难;

  ②本章函数的教学应基于具体的函数,有关抽象函数(指不给出具体的对应法则,只给出抽象的符号f(x)的函数)内容不宜引入;

  ③复合函数也不宜过多引申;

  ④对分段函数只是通过一些简单实例了解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即可;

  ⑤对有关求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数基本性质应局限于具体的简单的函数,不要求讨论有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⑦对,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证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有关根式的运算和化简不宜过繁过难。

  3、关于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分段函数问题的讨论不宜过繁过难。

  4、对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简单介绍指数与对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发现发展历史,提高对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解;

  6、可以简单讨论函数y=X+ 的一点性质,不要求系统讨论,主要是从中体验讨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幂函数上作引申推广。

  8、注意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数的演变过程,把握难度和标高,不要刻意追求讨论抽象的理论问题以及盲目引申过多过难的内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只要求直观理解和简单应用,不需要给出证明,但要告诉学生仅是直观理解而不是严格证明。

  3、在实际应用和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意识作为重点。

  4、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研究数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20课时。

  2、关于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习他们会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对弧长公式,也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进行求值计算,教学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补充。

  4、突出三角函数的工具性,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5、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异及课标内容的变化,突出函数味道

  6、注意重点解决好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性;

  二是利用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加强教学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四是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复杂的技巧性强的三角变换训练。

  (六)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向量的线性表示应控制在基本要求的范围内,不宜作太多的扩充。

  3、对于运算只要求会用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介绍证明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严格的证明。

  5、平面向量的应用主要在平面几何和简单的物理学这两个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准确把握教学尺度。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光线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义;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线法、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光线向量的含义,共线条件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向量垂直、平行的主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夹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实际背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强学生自觉应用向量意识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量的语言功能,二是向量的应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画物体位置、物理 量、几何图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刻画代数中量与量关系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几何,代数双重语言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在用向量解决实际问 题时,必须实现向量语言和其它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消除学生对向量语言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向量的应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决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问题,处理几何中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在立几中尤为广泛。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

  9、突出向量数形的双重性,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应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对性,能对角进行合理正确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难度。

  ③了解公式特点能进行逆用、变用、活用。

  ④了解变换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4、把握新老教材的异同。

  从知识内容看基本相同

  从数学变换角度看有同有异

  从思想方法层面看新教材更多体现多种思想方法

  从教学方式看新教材更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从顺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数,向量之后仍作为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关键点公式C-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不必增加立体情况下求解三角形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在立几学习中适当拓展,此时过早。

  3、应用问题应限制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上。

  4、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或繁锁。

  5、要注意体现例题的教学功能。

  6、要突出问题性和探究性。

  7、要重视实习作业。

  二、高一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教学内容与建议

  (一)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6课时

  2、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数列前n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习题不必太难。

  4、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应重点加强。

  5、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推导方法,能利用这些公式以及求证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列的前n项和。

  6、理解Sn与an的关系,会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

  7、重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重视探究题、练习题、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的学习。

  9、重视纵横联系,既突出数列的个性特点,又要体现数列的函数特征。

  10、控制难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加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加强从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内容。

  4、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性。

  ①本章内容虽在代数变换上的要求有所减弱,也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过多展开,但在知识的联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较多的加强。

  ②突出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强调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续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中不断推进与加深,因此,本模块对不等式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不高,有关含参问题,不要过分展开,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证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号成立条件等细节上过分纠缠。

  6、有关线性规划的教学要求

  ①了解抽象模型的过程,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要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有关概念:线性约来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边界的概念及实路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平面区域。

  ④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抽象模型画可行域数学化解析化具体化图解法

  ⑤不必将后续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提前。

  7、关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此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

  (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

  《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

  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③线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习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培优工作计划06-28

数学教学下册工作计划03-0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27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热】03-12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12

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计划03-15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03-3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24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7-0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