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6-12 23:26:2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十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十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二班、四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业。在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习 ———— 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2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4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5


国庆假期



6


数学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



7-9


三、表内乘法(一)



10-11


四、表内除法(一)



12-15


五、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16-19


六、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20


七、观察物体



21-22


八、期末复习



23


期末考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nbs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习迎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关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六、课时安排:

  1、连加、连减………………………………………………1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3、练习一……………………………………………………1课时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1课时

  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1课时

  6、练习二……………………………………………………1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01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30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0-1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6-06

二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3-18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8-21

数学上册教学总结03-17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教学反思02-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05-0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数学07-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十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十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二班、四班的数学,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业。在购物的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习 ———— 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进度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2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4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5


国庆假期



6


数学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



7-9


三、表内乘法(一)



10-11


四、表内除法(一)



12-15


五、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16-19


六、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20


七、观察物体



21-22


八、期末复习



23


期末考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12课时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nbs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人教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习迎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关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六、课时安排:

  1、连加、连减………………………………………………1课时

  2、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3、练习一……………………………………………………1课时

  4、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1课时

  5、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1课时

  6、练习二……………………………………………………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