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16 12:47:5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师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在本册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很多的'实验和制作,要继续学习对比实验的技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生物。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在更高水平上增强环保意识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获得美的体验,感受到建筑的形状结构之美,地球家园生物多样性之美。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习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具体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具体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教学要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

  (1)《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

  (2)《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3)《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

  (5)《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我今年担任五年级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触科学课,对学生对教材都不熟悉。学生近三百余名,生源复杂,遍及全县许多城镇。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学生有些习惯并未养成,如认真观察、调查研究等,有待我继续努力。

  二、教育教学内容: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基本实验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奋斗目标: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材与实施: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平衡)的生活习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以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冷和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平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习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平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方式及关系。

  第六单元,环境保护。是全册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平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培优补差:

  学困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学困生主要表现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优生培养措施:给优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调查研究所得介绍给同学们,给优生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担任小组长,给他们布置一些周期较长的观察、调查作业等,带领全班共同前进。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1)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2)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材内容

  2.12―2.

  始业教育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19--2.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2.26--3.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3.5―3.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3.12―3.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热起来了

  3.19―3.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

  3.26--4.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4.2 ―4.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

  4.9―4.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

  4.16―4.期中考试1.时间在流逝;

  4.23―4.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

  4.30―5.5、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

  5.7―5.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5.14―5.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昼夜交替现象;

  5.21―5.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证明地球在自转;

  5.28―6.4、谁先迎来黎明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4―6.6、地球在公转吗6.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6.11--6.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6.18--6.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6.25--7.总复习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 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己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7

  本学期科学学科教研工作,围绕大面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以“做中学”研究为契机, 以教师队伍建设抓手,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研措施,努力探索现代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围绕研究主题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层次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本学期将重点围绕“如何使科学课简约有效”进行研讨,同时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总结融合一体,努力提高学习的成效,以此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以推动、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学研究的主题,本学期继续深化研究 “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推广“动脑动手做科学”的科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科学教学实际,探寻使科学课简约有效的途径,以提高日常课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程研讨,提高教研质量。

  1、系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学期,将有计划、有选择地对部分重点章节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

  2、参加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科学学科将继续围绕“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进行研究,围绕专题,参加相应的理论学习、课堂观摩、沙龙研讨等活动。

  3、加强校本研修。建立科学学科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并努力做到务实有效。本学期安排4次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4、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深化科学课程的改革。本校是“做中学”研究项目,要积极开展实验,定时向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放,引导教师用“做中学”理念深化当前科学课程的`改革。

  三、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学科教学,推进学科发展。

  1、加强学科教学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不挤占、不挪用,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深入开展科学学科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继续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着眼于充分、全面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

  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我校科学教学教研的实际,本学期将重点对以下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的研究。

  2、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做中学”相关研究。

  4、“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

  5、小学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各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科研实际情况,选择课题。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8

  一、基本状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状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明白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透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善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资料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明白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此刻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构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资料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取)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不见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构成自然选取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资料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靠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资料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资料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能量;第二部分,说明能量能够进行转换;第三部分,介绍能源。第四部分,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主要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的要求来建构的。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此刻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此刻的各种成长数据。

  2、能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生长过程中现象作出解释。

  4、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5、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6、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7、制作化石模型。

  8、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9、观察校园或者自己居住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10、收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及其相关资料。

  1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

  12、会做叶子制氧、茎输送水份,根吸水的实验。

  13、能够进行生物食物链的模拟活动。

  14、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15、能够制作火箭用其发射器等能量置换玩具等装置。

  16、能够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有关能量的知识。

  17、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对能量的研究过程的结果。

  18、能够用可待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能源问题。

  19、对提出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

  20、能够就问题提出方案。

  21、能够依据方案收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2、能分析和调整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说明调整的好处。

  23、能够表达、交流、评价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1、明白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明白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明白生物是不断进行的。

  7、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8、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9、明白化石的成因。

  10、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必须的了解。

  11、明白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2、了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

  13、了解辽西古生物学新发现。

  14、意识到生物依靠环境生存,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带给必要的条件。

  15、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组成。

  16、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17、明白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8、明白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19、明白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0、明白有些能源可再生的,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21、明白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22、明白怎样节约能源。

  23、认识几种新能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

  3、珍爱生命。

  4、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6、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7、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搞笑问题。

  8、体会到生命进化的艰难与辉煌,进一步加深珍爱生命的情感。

  9、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和解释的重性。

  10、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11、呵护生物的家园,能自觉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12、能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靠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13、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14、关注与能源有关的社会问题。

  15、意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参与生活,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17、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四、方法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齐探究,实施真正好处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资料分析:

  “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在“微小世界”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集中研究的资料首先是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他们将观察昆虫身体构造的细节部分,如口器、触角和翅膀,还将观察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还将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并使用它展开一个观察、研究身边生命的活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更大兴趣。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思考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是从研究垃圾问题开始的,试图透过调查垃圾来源、组成及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身体力行,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活动,继垃圾问题之后,教材又引导学生们透过搜集资料,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构成、日食和月食构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带给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仅明白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明白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盼着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信息”单元的指向不是通常好处上的通讯、传播、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资料,而是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教材试图用这样一种设计使学生们对四年来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梳理,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参与一些生动搞笑的活动,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体验要准确获得一个事实,除认真观察外,还须将想像、推理与事实区别开来,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和准确表达。

  三、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潜力。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明白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明白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明白垃圾怎样分类,每类包括哪些,明白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4、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职责感,用心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

  5、了解宇宙方面的关于夜晚、星空的一些知识,了解有关月球、日食和月食、太阳系等相关的宇宙天体知识。

  6、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习从身边获得各种各样信息的方法,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状况分析

  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而且素养培养得十分赞,好奇心极强,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课程难度值增加之后,也能够十分认真的学习,科学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学科。

  我所任教的二个班大多数学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课后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一部分学生思维有些局限。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还应个性注意培养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潜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资料分析

  本册资料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透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期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透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必须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透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资料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透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透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透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构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持续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个性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个性是学困生,师生都要个性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状况和作业完成的状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取“小老师”,让他们在群众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用心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科学教师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科学教师学期教学计划04-04

科学教师学期教学计划02-28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计划02-10

科学的教学计划02-13

科学教学计划05-10

科学教学计划【精】03-29

【精】科学教学计划03-26

【推荐】科学教学计划03-24

科学教学计划【推荐】03-2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