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11-20 12:22:5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

  愉快的暑假生活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将开启,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苦,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xx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人是为家乡做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二、教学资源分析

  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有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五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小学生处于敏感素质发展即将交替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阶段快要过去,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敏感期即将到来。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大小肌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五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大。

  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参加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喜欢的活动都愿意参加。特是集体活动,非常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德育渗透

  ㈠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在生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高度综合,将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手工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项教育内容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从目标看:关注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重目标。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并在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各项教育内容和多重目标的综合。

  ㈡培养目标

  充分体现教材的范例性,新教材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不再是以“告诉”的方式,而是以范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情景,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情景去感悟。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和对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1、以时间和儿童成长的需要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本册教材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主线,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为线索,整体呈现儿童的生活,从而引发儿童综合的学习和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在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

  突出养成教育,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学习特点。

  通过精心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现实状况,活动方法简便易行,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点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活动、感悟、实践、指导。

  4、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教材以图的形式,用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教材画面有利于儿童全面把握图像所表示的内容,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运用教科书兼备的表征功能、想象功能、审美功能和价值功能。

  5、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㈢措施方法

  1、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利用现代化教具,努力投身于课改当中,响应区局“全员磨练合格课”的号召,认真锤炼合格课堂。

  2、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

  3、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教育。

  4、重点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在集体活动多给优生及学困生开小灶,使优的更优,差的赶中赶优,达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丰收,全面提升。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话,不断了解学生的动态,随时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便对学生进行督促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三3—7班均为理基班,生源基础较差,加之政治课课时量偏少,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较差。从生源实际情况来看,高考最有希望的增长点确实文理基。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程度较差的科目有效增加分值,在高考中尽量多得分数,是理基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内容

  进行两轮复习

  1、第一轮: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以单元为单位,以每课为一个课节单元。

  要求:知识要点化、系统化、逻辑化。

  要点化(符合考纲要求以08年的为依据)

  系统化(进行知识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便于记忆和理解)

  逻辑化(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要点化的知识丰富而生动)

  每周一节课,复习课,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结合练习);而在紧接下来的一周则以练习为主,并适时进行讲评,以最基础的知识为复习主线,尤其强调对基础知识要点的把握和理解。

  2、第二轮:约在三月初开始,本轮以结合本年度内所发生的国际内外重大时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适应性训练。

  从三月初到五月初大约月左右的时间,以完成此项内容为重的专项适应性训练,在此期间,学生应完成大量与之相关的练习。对教师要求每次作业(练习)要全批全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在五月初到六月初的一个月时间当中,我们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查漏补缺,对复习中未重点强调的知识要点根据本年度的备考形势要求,进行重点“回炉”,同时针对与本年度时政热点相关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再次的训练,另外,可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单个的“补火”,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教学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多做交考试题,多研究交考,特别是广东近两年的高考,模索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出来;

  2、提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讲练结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的达成程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3、提炼出解题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的作业练习,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4、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促进发展——备课组、教研组内相互多听课、多研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共享;同时多走出去,向内外、市内外的同事多学习、多取经;

  5、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及时了解和把握高考相关信息,使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6、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抓好学生的学习管理;

  7、特别强调认真做好本周集体备课工作,倡导先听后教,先管后教,抓住课堂为中心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新环境,适应新课程,迎接新起点,享受学习,发现并正确的认识自己,形成较清晰的自我形象,做更好的自己。

  学会自己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关心和尊重他人,善择友,选良师益友,与同学之间培养深厚的友谊并且使之变为自己的财富。使学生更快的更好的融入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培养与人沟通、善于表达的能力,让友谊之树常青。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情感态度,走近老师,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促进学业和情感上的交流。正确理解家的概念,养成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爱护父母,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家人的不易与艰辛,学会感恩家人,让家更美好。

  正确认识生命,并且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学会面对学业上的挫折,败不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生命的韧性,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了解并感受生命的意义,学会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活出年轻生命的非凡精彩。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册教材由《思想品德》改版成《道德与法治》,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它们分别是: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在不断的深入生活中汲取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亲密友好关系的养分。

  2、鼓励初中学生学习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促进学生社会化。

  3、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积极看待生命,并且珍惜享受生命,活出精彩人生。

  三、教学重点

  1、走进新时代中学时代

  2、学习的重要性

  3、发现自己和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4、如何探寻友谊的真谛,缔结真挚的友情

  5、如何与朋友良好相处,呵护友谊

  6、把握网上交友的适度的正确方法

  7、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怎样的态度

  8、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做哪些努力

  9、了解家的概念,懂得孝道

  10、用心感受家的温暖,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父母家人

  11、认真思考生命,寻找生命的的意义何在

  12、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态度

  13、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四、教学难点

  1、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努力提高学业

  2、发现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

  3、如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

  4、懂得如何尊重老师,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5、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态度

  6、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

  7、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相对集中,作业任务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也有少数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不注意听讲,作业任务不能及时很好的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六、实施目标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探索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实践中体悟道理。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含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法治理解,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根本。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检验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4

  单位

  姓名

  XX年X月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xx年x—xx学年度______年___月___日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XX年X月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同时,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学生XX人。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也影响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了影响。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通信与生活、让诚信永相伴、我们的民主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通信与生活、让诚信永相伴、我们的民主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6.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7.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8.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四、教学策略

  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启蒙阶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

  在这个学期里,我继续承担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继续发挥上学期的教学优势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人们所讲的“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的合作学习。事实上,自主学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于德育课程而言,自主的道德学习也非常重要。因为,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的问题,“是对道德学习的引导、辅助、支持,那么德育课程与教材也应该据此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帮助学生自主‘学德’的角度去实现自己的功能”。因此,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2.以生活的逻辑建构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需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特性。一方面,儿童生活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性是指儿童生活蕴含着多重因素,包括儿童多重的生活空间(如家庭、学校、社区),儿童多重的生活角色(家庭的成员、学校中的学生、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文化与历史的建构者等),以及儿童多种角色的冲突(规则的遵循者与建构者之间的冲突等)。因此,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儿童生活的多重性,使教材真正回归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儿童生活是不断扩展的,具有动态性。因此,教材的结构也是多维度、多层次不断递进和拓展的。教材的内容是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建构起相互关联的主题域,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儿童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可能导致的教材内容松散、琐碎的问题,使儿童生活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整合起来,同时也将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以系统的、隐性的方式渗透在教材之中,从而使教材既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系统要求,又将儿童生活完整地显现出来,真正使儿童通过生活本身获得道德发展。

  3.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同时注重人类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人的道德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自身的道德学习,取决于人自身的道德自主建构的能力。因此,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自主建构的能力。通过多种生活事件、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其面对的道德问题,反思其无意识接受的道德观念,通过独立的道德判断,自主地作出道德决定,并进一步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决定。同时,儿童这种道德自主建构能力并非在头脑中自然产生的,也并非在孤立的、狭窄的自我生活圈中就能得到的,必须积极地与人类已有的道德生活经验相连接。

  二、常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知道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懂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作用;知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2.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使学生懂得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友善;自觉养成善良的品质,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友善待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友善待人;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相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积极参加友爱的公益行动。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伟大贡献;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对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本册教材涉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三个内容领域。本册教材从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家庭生活、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等内容,突出生活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注重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相结合,学生发展的共性需求与地区差异特点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突出参与、责任、民主协商意识和行为的引导,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国情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教材从小事件、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小见大,表现时代的变迁,突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再如,在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那段屈辱历史的同时,也在教材中呈现香港回归的内容,展开今昔对比,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有清醒的认识,继承先辈们敢于坚持、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第一单元选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家庭生活中的沟通与交流、责任分担和民主协商、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弘扬。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3.第二单元聚焦公共生活,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具备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4.第三单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线,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本单元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等内容,引导儿童思考和体验先辈们走出苦难,复兴中华的艰难历程,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5.本册教材根据“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三个学习主题,设计了“我们一家人”“公共生活靠大家”“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三个单元十二课内容。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包括《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等内容。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包括《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等内容;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包括《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等内容。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活跃,团结上进、活泼诚实,有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教学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每一课的编写意图、体现的课程标准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理解每个活动所蕴含的知识点和价值观。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写,选择具有典型性、教育性的素材,设计学生活动的范例,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的活动范例,准确地把握每一课的目标。

  2.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原点和起点。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主题,围绕本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困惑是什么,道德矛盾或道德冲突是什么。

  3.教师需要读懂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理解教材所预设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事实上,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较为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活动,比如,编者统一使用了活动园、阅读角等图标指示。此外,编者还结合每课的特殊情况,个性化地使用某些活动提示,比如,“找一找”“想一想”等。

  4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班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这个主题上的兴奋点和困惑点,调整教材中相应的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比如,五年级下册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中,由于我校属于乡镇学校,农村儿童要承担很多家务活,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自理自立问题,还要面对父母外出工作的生活情况,长时间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如何理解、支持家人并尽快适应这种变化的问题,教学重点就要放在这个部分。

  5.教学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以此实现品德的综合发展、生活的整体建构。比如,不要都是语言交流类的活动,或者都是动手类的活动,而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类型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减负提质

  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

  一方面,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将法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日常德育活动相结合,深化或拓展本课的教学。

  另一方面,利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逻辑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让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为课堂教学储备丰富的教学基础。比如在学校开放日时,可以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将家长请进课堂共同开展-次有关“相互理解”“主动交流沟通”内容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互相倾听彼此的想法、心声,面对面沟通,这样的教学活动如果开展好,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自我提高

  1.教师也是道德学习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实现道德成长。本门课作为综合性课程,包含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需要任课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学习,更新道德观念,不断增进对儿童生活的理解,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道德发展。

  2教师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引路人、同行者,只有教师作为道德学习者,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儿童一道对生活进行省察,对道德进行探究,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道德学习。教师作为道德学习者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就本门课程而言,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到生活本身,教师不仅有教学生活,也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因此,教师个体的生活阅历、道德经验都强烈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解读。因此,教师只有作为道德学习者,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应有充分的道德学习动机,有提升自己道德水平的意愿,知道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自身的道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作为道德学习者,教师应具有特殊的精神气质。这些精神气质包括以下几点。

  (1)教师具有自省的习惯,愿意不断省察自己的教育生活。

  (2)教师追求自己的教育幸福,并把学生的道德成长视为自己教育幸福的题中之义。

  (3)教师具有一颗爱智、求真的心,能够独立思考教材内容,不满足于简单地灌输和告知学生教材内容,能把教学引向理性的深处,真正启蒙学生的理性思维。

  (4)教师要严肃对待学生的灵魂成长,不轻视灵魂之事、道德之事,不因学生年幼无知而将严肃的道德之事变为娱乐之事,使学生能够严肃对待自己的道德成长。

  (5)教师要知道学生的道德成长很重要。因此,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是以负责的精神持久地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敦促学生关心自己的道德发展。具备了上述道德学习的动机,以及作为道德学习者应有的精神气质,教师作为道德学习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家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改革实施设想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七、培优补差安排

  1、学困生指导: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的品质。

  2、优生指导:指导其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2.25-3.1

  1、我是独特的

  二

  3.4-3.8

  2、不一样的你我他

  三

  3.11-3.15

  3、我很诚实

  四

  3.18-3.22

  4、同学相伴

  五

  3.25-3.29

  5、我的家在这里

  六

  4.1-4.5

  6、我家的好邻居

  清明节

  七

  4.8-4.12

  7请到我的家乡来

  八

  4.15-4.19

  8、大家的“朋友”

  九

  4.22-4.26

  期中回顾小结

  十

  4.29-5.3

  期中考试

  劳动节

  十一

  5.6-5.10

  9、生活离不开规则

  十二

  5.13-5.17

  10、爱心的传递者

  十三

  5.20-5.24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十四

  5.27-5.31

  12、慧眼看交通

  十五

  6.3-6.7

  13、万里一线牵

  端午节

  十六

  6.10-6.14

  学期复习巩固

  十七

  6.17-6.21

  学期复习巩固

  十八

  6.24-6.28

  期末测试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7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教材分析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三、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二)能力: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三)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策略

  (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三)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四)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毕业班,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让学生顺利地通过中考进入高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本学年的最重要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切以服务中考为导向,深入研究中考,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本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高效组织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得到均衡发展。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又是整个初中三年知识难度大、涉及考点多的重点考查对象。其主要内容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种的五个方面,及五大建设。具体包括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政治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富裕),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美德、精神、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另外还要了解民族团结教育及民族常识的相关内容,最终落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需要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树立国家情怀,提高开放意识,树立全球观念,这是学好本册书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三、学情分析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学生眼中的副科,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受学生的重视,这也是各个阶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从初中一入学开始,学生就没有在本学科上投入很大的精力,这种状态在七八年级时一直都存在。从而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加之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八年级上半学期几乎没有上课,耽误了很长时间的课程,这也为九年级的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要在一年的时间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且补齐之前学生的短板,难度可想而知。网课期间,学生在家上课,自律性不高,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学习效果较差,可想而知,学生入学后肯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学校正常的上课节奏,这将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所有这些都是以后正式上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奋斗目标

  围绕学校“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再创辉煌,再造巅峰”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班的老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势必要奋发有为、力争上游,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自己所带领的班级打造成全校最优秀的班级队伍的一员,不为班级拖后腿,不为级部拖后腿。在全校40个班级当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所带领的班级都进入班级前十名的行列,对每个班的60多个孩子负责。争取在每次考试中,让我的学科成绩全员及格,良好率达到60%以上,优秀率达到30%以上,历次考试中各项指标都不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最终在xx年的中考中再创佳绩,成就每一个学生,同时也成就自己。

  五、方法措施

  立志不难,口号谁都会喊,但关键在落实。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的默默付出。除此之外,更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为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我的目标。

  1.研究中考,尤其是命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研究教材,归纳基础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3.精选习题,题不在多而在,让学生从精练经典习题中学会运用知识。

  4.注重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关注每个学生。

  5.充分备课,充分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不能简单依赖经验。

  6.注重反馈,让学生时刻重视老师的每一项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新学期的开始又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新的面孔,新的班级,但不变的是奋斗的目标及常规的任务。只要我的教学工作始终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最终的胜利。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与班级共成长”、“为父母分担”、“信息万花筒”、“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通过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0

  学生知识基础现状分析:

  经过又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道德认知和践行;初步树立法律意识,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法律。尽管当前青少年学生已普遍形成了对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基础法律常识的整体认知,但在知识结构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缺乏对法律精神的整体认知,对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理解不清晰。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公民意识与国家意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教材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两课。教材第一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开篇,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教材第二、第三单元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展开,第二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四单元,在前面以知识(宪法规范)为载体进行渗透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追求,引领学生尊崇法治价值、崇尚法治精神。这是对宪法精神的扩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进行有效备课,理清脉络,建构体系,把握主旨。

  2、精选事例创设情境,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3、课前进行新闻播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进度:

  预备周:制定计划,分配备课任务

  第一周: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周: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三周:第三课公民权利

  第四周:第四课公民义务

  第五周:单元检测、清明假期

  第六周: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第七周: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课堂扩展活动

  第八周:第六课我国的国家机构(权力机关)期中考试阶段复习

  第九周:期中考试阶段复习、五一假期

  第十周:期中考试及讲评

  第十一周第六课我国的国家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第十二周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十三周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第十四周课堂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复习

  第十五周中考高考自由复习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端午假期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家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改革实施设想

  1.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七、培优补差安排

  1.学困生指导: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的品质。

  2.优生指导:指导其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一3.1--3.4 1、我是独特的

  二3.7-3.11 2、不一样的你我他

  三3.14-3.18 3、我很诚实

  四3.21-3.25 4、同学相伴

  五3.28-4.1 5、我的家在这里

  六4.4---4.8 6、我家的好邻居

  七4.11-4.15 7请到我的家乡来

  八4.18-4.22 8、大家的“朋友”

  九4.25-4.29期中回顾小结

  十5.2---5.6期中回顾小结劳动节

  十一5.9--5.13期中考试

  十二5.16-5.20 9、生活离不开规则

  十三5.23-5.27 10、爱心的传递者

  十四5.30--6.3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十五6.6--6.10 12、慧眼看交通

  十六6.13-6.17 13、万里一线牵

  十七6.20-6.24学期复习巩固

  十八6.27-7.1期末测试

  十九7.4--7.8学期复习巩固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作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发展学生,提高学生”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和凝聚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问题,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由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第7课《可爱的动物》、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四课组成。本单元利用这一学期主要处于相对温暖的`春季,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包括亲近来自大自然的风、植物和动物,帮助他们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建构者。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由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第15课《分享真快乐》、第16课《大家一起来》和第17课《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五课组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同伴群体生活中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基本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解决与同伴相处的这些问题,从而形成和谐共进、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措施

  1、首先要理解教材,先备学生,根据单元或课文教学主题,了解学生思想脉搏,使教学有针对性。课前写教案,课后写随想反思,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懂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道德认识。

  5、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年龄小对有图像有声音的画面更感兴趣,用信息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

  七、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

  20xx年3月1日——20xx年7月2日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授课教师

  田艳延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3

  20xx学年下学期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一年级下册;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

  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彰显我们中国的甲骨文。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们的班集体

  1、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

  2、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

  第二单元:春姑娘来到我身边

  1、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2、认识常见的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第三单元:节约总动员

  1、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第四单元:我们长大了

  1、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建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

  2、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

  3、认识常见的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

  第五单元:夏天来了

  1、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4

  一、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新教材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心理品质知识和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比较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学年下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八年政治与法治上册的教材的内容,全书共有四单元、十课书。

  1、第一单元是走进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有两个内容,一是丰富的社会生活,二网络生活新空间。这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述“我与社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份子,获得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

  2、第二单元是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二是社会社会讲道德,三是做守法的公民,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3、第三单元是承担社会责任。本单元的内容五个,一是责任与角色同在,二是积极奉献社会,三是国家利益至上,四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五是建设美好家园。这单元的教育属于责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尊重他人,诚实手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整,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3、我们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与他人畅通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了解网络文化,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坚持

  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教学重点

  1、养成亲社会行为,合理利用网络。

  2、维护秩序需要规则

  3、做文明礼貌的人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5、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6正确认识国家利益

  7 实干创造未来。

  五 教学难点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维护改进规则

  3、践行诚信

  4、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5、如何关爱他人

  6、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六、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七、教研活动:

  1、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学校的科组活动。

  2、按教导处的要求互相听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3、不断提高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学会制作多煤体课件。

  4、注意总结、积累资料,争取写一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八、教学进度

  单元立意、内容结构与主要观点 2课时(第一周)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二-五周)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六--九周)

  期中复习和考试 (十周)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十一周)

  第三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十二--十八周)

  期末复习和考试 (十九-----二十周)

  教学工作计划具指导性外,在教学中还应随时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进行,非一成不变,持前面单元的课时分配。仅是一个大概,这是教学中的灵活性所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变通,创造地进行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1、2、3、4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基础不一,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所以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作为七年级下册起始单元,本单元奠定七下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内容主题聚焦“青春”,基于却不局限于“青春期”,视青春为人生经历的一段重要时光,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相呼应。着眼青春,不仅关注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更强调从“身体—心理—精神”的整体状态来看待青春成长;不仅关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更希望为人生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本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聚焦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情绪特点与广泛意义上的情感生活,从“情绪—情感—情操”的完整链条促进学生的品德心理学习,以及教学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的`引导。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对初中生而言,日常的学习小组、班级、社团、学校等都是能够带来归属感的“集体”,集体生活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园地,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的。本单元设计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同时重视集体中的民主与自治,发掘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强调集体对个性的丰富与完善,引导学生学会过集体生活,使集体主义教育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的方向拓展。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本单元作为法律版块的起始单元,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背景,带领学生了解社会的法治进程,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自身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责任感,学会依法办事,同时青少年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树立法律信仰,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就需要青少年不断学习、内化法律知识,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材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空间”活动,从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去维权等方面考查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拓展,又为后面各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起到统领法律版块学习的作用。

  三、教学措施:

  1、搞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总结。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习的接受性,强化学习的建构性,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

  3、注重互动合作。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开展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的讨论,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总结11-02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0-02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07-25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7-02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6-11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06-30

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08-08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7-08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6-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