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2-02 19:12:2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

  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

  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第5周

  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

  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

  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第9周

  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

  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

  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

  第13周

  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

  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

  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

  17—20周

  复习

  1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六年级









9.1--9.7




1








9.8--9.14




2








9.15--9.21




3-4








9.22--9.27




5








9.28--10.12




6








10.13--10.19




7-8








10.20--10.26




9








10.27--11.2




10








11.3--11.9




11-12








11.10--11.16




13





十一




11.17--11.23




14





十二




11.24--11.30




15





十三




12.1--12.7




16





十四




12.8--12.14




17





十五




12.15--12.21




18





十六




12.22--12.28




19





十七




12.29--元.4




20





十八




元.5--元.11




21





十九




元.12--元.18




22-23





二十




元.19--元.25




24-25





二十一




元.26--2.1




研究与实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8课时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8课时

  第三单元

  能量

  8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8课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和“能量”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知之甚少的微小物体。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并让学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个单元虽以观察为主,但同时有机融人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对比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

  “地球的运动”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因为学生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球运动,所以本单元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系统而深人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建构模型等多种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改自己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学生最终将认识到地球有规律地运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四季更替等现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较大的尺度上认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借助推理、想象和模型认识地球上一些现象的成因,与“微小世界”单元形成良好的结构互动,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世界。

  有了“微小世界”单元中学生对多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认识,“工具与技术”单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有基础。本单元希望学生对“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主要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为此,教科书选择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几种工具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等进行测试,使用剪刀、活字印刷、书本、电脑等工具和技术完成特定任务,从而深刻感悟到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发生巨大的变化,利用工具和技术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量”单元围绕“能量守恒和转换”这个大概念来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设计,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并没有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而是从引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人手,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电和磁为主要探究对象,深人浅出地展开对能量的形式与转换的探究认识。此外,教科书联系生活实际,对新能源开发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时,每课一课时。

  xx年x月x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

课题所需器材
声音的产生烧杯、水槽、气球、玻璃棒、鼓、音叉
谁能传播声音水槽、塑料袋、闹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

  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

  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

  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

  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

  1、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

  3、充分反映我国小学自然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说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全册教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03-9.07

  始业教育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3

  2

  9.10-9.14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

  复习

  3

  3

  9.17-9.21

  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练习

  3

  4

  9.24-9.28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习

  3

  5

  10.01-10.06

  国庆假期

  6

  10.08-10.12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3

  7

  10.15-10.19

  4、找拱形练习课外延伸

  3

  8

  10.22-10.26

  5、做框架6、建高塔

  3

  9

  10.29-11.02

  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

  复习第二单元

  3

  10

  11.05-11.09

  期中复习知识回顾期中检测机动1课时

  3

  11

  11.12-11.16

  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

  3

  12

  11.19-11.23

  4、电磁铁的磁力(二)练习

  5、神奇的小电动机

  3

  13

  11.26-11.30

  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3

  14

  12.03-12.07

  练习复习第三单元1、校园生物大搜索

  3

  15

  12.10-12.14

  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练习

  3

  16

  12.17-12.21

  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练习

  3

  17

  12.24-12.28

  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

  18

  12.31-1.04

  复习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测试概念梳理

  3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测试复习第二单元

  3

  20

  1.14-1.18

  第二单元测试复习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测试

  3

  21

  1.21-1.25

  总复习

  3

  22

  1.28-2.01

  期末测试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两个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三单元能量 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三、教育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2.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一)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三)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一月:期末考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1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一、课程标准要求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学科培养目标的变化。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学科的这一变化趋势。

  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动植物、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无处不在的能量”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太阳家族”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编写特点

  1.活动过程的设计

  活动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

  (2)以某一探究的环节为主分层设计。

  (3)按照逻辑思维的过程进行设计。

  2.活动内容的设计。

  (1)给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2)活动内容的设计更具有综合性

  (3)活动内容的设计更具有开放性。

  四、学情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五、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六、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内容

  课时安排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

  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

  2、立足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开辟科教天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

  3、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

  通过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但学生间发展不大平衡,部分学生学习热情欠佳,三动能力较弱。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知识,重点复习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巩固观察、操作实验的成果,认真做好评价本学期自拟的要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学习小组时注重优差搭配,特别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三、复习内容

  六年级上下册两册内容,以下册为重点。

  四、目标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本次复习具体分为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四大板块。通过二份试卷体现,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

  以下是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学困生:通过科学的复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等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优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1、微小世界单元:认识放大镜、显微镜的特点。

  2、物质单元: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能区别两者的不同,能判断各种物质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3、宇宙单元:认识月相的`变化,了解几种星座及其中的星星。

  4、环境和我们单元: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及垃圾的分类,知道当今社会的几种环境问题。

  六、方法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对平时缺课未作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以单元为知识体系,把知识细化、网络化。科学教材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化,因此,在复习时,我准备以单元为载体,把相关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先细化,然后再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整体。

  6、重视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探究的思想方法。科学教材中实验非常多,其中主要以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为主,所以我准备让学生先把所有实验找出来,然后再把实验进行分类,找出每类实验的特点,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掌握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的复学,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技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1)(2)

  2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

  4

  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单元小结

  5

  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

  6

  光是怎样传播;光的反射;光和热

  7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热;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单元小结

  9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0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

  11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13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

  14

  象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

  15

  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运动与设计

  16

  设计小赛车

  17

  复习

  18

  期末考查

  19

  成绩登记汇总;撰写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4

  教学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爱、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特拟此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培优补差

  1、培优对象 名单略

  2、补差对象 名单略

  3、培优补差措施

  (1)课堂上创造机会,要多鼓励、多启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或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多赏识少批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课前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采用一优生带辅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4)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学规程》,按照《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 “让我们一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打造“导学型”高效课堂,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弘扬孝德文化,扎实开展学校文化和“三风”建设工作,做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四、教学基本目标

  ㈠科学探究

  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㈡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㈢科学知识

  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教学措施

  ㈠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㈡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㈢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㈣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㈤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㈥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㈦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㈧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㈩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07-24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2-07

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09-08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9-08

科学上册个人教学计划08-17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2-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03-0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5篇03-07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5篇)02-2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