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9 03:18: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习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习《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2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们所要学的是对倍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把“求倍数”作为除法运算的一种应用。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倍”的含义,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用圆圈代替动物,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1份,因为6里面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计算。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练习以及后面几节课的巩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几个别学生还需要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xx。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投影挂图,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什么地方 都有谁 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 然后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①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② 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①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

  ②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①组织学生互动说说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课时练习

  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2,3题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在设计教学时,用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比赛不公平,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猴数3、小鸭数6,想出公平的方法比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就知道数量要一样多才会公平,就分成3只一个队,小猴有6只就可以分成两队,让学生圈一圈,很容易看出6里面有2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也许是我引得多,小朋友很快理解了。能看图示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接着通过故事情节学习了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完成松鼠和鸭子相比时,又是3个圈一组,不懂得松鼠有2只,就要2只分一组,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多描述题意,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三、课堂评价。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8

  “快乐的动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我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认为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较好,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教师能为课后的练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 业的方式。

  2我意识到了在练习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对除法也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利用教材给出的主题图,创设小动物们聚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比较小猴和小鸭的只数,引导学生意识到除了对他们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即把小猴的只数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特别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等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本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用“谁是谁的几倍”来表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0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在学习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结合《快乐的动物》一课,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意义:

  1、注重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充分利用教材中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受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以色彩斑谰、符合小学生口味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他们,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淘气提出的数学问题中,独立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展示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2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动手实践操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最后安排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实践操作,让课内与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中,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了“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设计较好, “快乐的动物”开运动会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教师意识到了在练习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倍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的特色是:

  1、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多样化。利用小鸟飞进小组所在的大树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促进个体竞赛意识和提高整体竞争意识的目的。

  2、“倍”是生活用语,整堂课力求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时,先利用拍手游戏来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然后在学生掌握“倍”的知识后又安排了增加难度的拍手游戏,不仅是为了首尾呼应,也是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3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倍”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平均分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倍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倍的认识”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倍的含义,既学会了画图表征,又学会了用算式解决问题,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以故事引入,创设了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有一座美丽的动物学校,学校里的小动物正在快乐的学习,这时学生都被吸引,带着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和快乐的动物中进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难点呢?

  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小鸭和小猴的只数,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引导学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表示出两份(圈一圈),圈完后说6里面有( )个3,也就是说6是3的2倍,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画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还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主题图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方法会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接着,在教学完倍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看图画,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新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又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注重教学练习的设计。

  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去兴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题,帮动物王国里的小猫蜻蜓等动物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二题先猜一猜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接着又做拍手游戏,并设计猜一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的游戏环节。最后给出12÷3=4这个式子,让学生自己编和倍有关的故事。

  当然,这节课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教案中的设计没有落实到位。如。

  1、倍的概念教学层次性不够分明,应从动手操作——————过渡思维(想甲里有几个乙)————数学计算(如甲/乙)三个层次展开

  2、标准量强调不够

  例:甲是乙的几倍≠甲是丙的几倍

  3、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在引导学生圈一圈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达到加强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4、虽有较强的引导意识,但给学生的要求和引导还不够明确。

  5、小组合作提问问题还可以拓宽些,课堂提问的语句还可以再精炼些,语速还要再慢些。

  以上这些,不仅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我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我一定会好好总结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大提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4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开课前复习了“比多”“比少”的减法比较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区分知识。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倍”的意义,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倍”含义。

  首先:初步体会“倍”含义。为了让孩子感知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6÷3=2,6里面有2个3,因此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鸭子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其次:加深对“倍”的认识。通过小鸭子与小松鼠比,进一步认识“倍”。鸭子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鸭子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鸭子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通过小鸭子与小孔雀比,进一步明确“倍”。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同样都是小鸭子跟它们比,为什么3倍、2倍、6倍都不一样呀?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标准不一样,倍的关系就不一样。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 “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学生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物的运动教学反思04-08

可爱的动物教学反思04-11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04-05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12-11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07-05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04-06

《动物的卵》教学反思04-09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04-09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04-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的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让学生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更容易一些。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必然会受到这种定向思维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探究和学习新知识(“倍”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同时进行“分一分”的等分活动,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后,让学生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的关系,而且除了用图形表示,还可以用除法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和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看它们吗?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对动物的喜爱来学习《快乐的动物》。(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出示“快乐的动物”的主题图,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森林,看,这里真热闹!瞧,小动物们正在开联欢会呢!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他们吗?(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师: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的小动物,数一下小动物的只数,并把它们填在方格里。

  生1:小鸟12只,小猴3只。

  生2:孔雀1只,松鼠2只,小鸭6只。

  生3:小鸡8只

  师:让我们先看看小猴的只数和小鸭的只数吧!

  师:小猴几只?小鸭几只?请你用学具小棒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上摆一摆。注意:一个小棒代表一只小动物,小猴和小鸭各占一排。摆的时候上下图片对齐,有几只就用几个小棒来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摆了3个小棒代表小猴的只数,再摆6个小棒代表小鸭的只数。

  (指几名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图片)

  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帮帮我,在小鸭的只数中圈出和小猴只数同样多的部分。

  生:在6个小棒中3个3个分为一组。

  师:这样分完之后,我们发现小猴的.只数有几组,小鸭的只数有几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小猴的只数有1组,小鸭的只数有2组。

  生2:小鸭的只数有两个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小猴的只数是1个3,小鸭的只数是2个3。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6÷3=2来表示(板书)

  请你当小老师,来说一说,在这个算式中6、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小鸭的只数,3表示小猴的只数,2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也就是小鸭的只数有2组小猴的只数那么多)

  师: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几倍其实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2后面不写倍字。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小鸡和小松鼠看到你们那么爱学习他们也来凑热闹了,你能用画一画和列式的方式来求一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只数的几倍吗?(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 )倍。)(自己画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松鼠这一栏画几个圆,小鸡这一栏画了几个圆?几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什么?算式是?

  生汇报:2个圆,8个圆,2个圆圈分在一起,表示8里面有4个2,小鸡是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师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最关键的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实际上也就是看多的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少的那个数。

  师:看着这些动物的只数,你还能出哪些倍数问题呢?

  生1:有2只松鼠,有6只小鸭,小鸭是松鼠的几倍?

  师:会解决吗?

  生:算式是:6÷2=3 小鸭是松鼠的3倍。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问题?

  生2: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鸟是小猴的几倍?

  师问:会解决吗?

  生2:算式是:12÷3=4, 小鸟数是小猴的4倍。

  师:还有吗?(很多生开始举手,想要回答)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说一说,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倍”,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三、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考一考:请你用倍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1>第一行有三只小猫,第二行有八只小老鼠

  蜻蜓是蝴蝶的( )倍。

  <3>出现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图)

  师:谁知道这三个标志分别表示什么吗?在这张统计图的右侧有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在原来我们等分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来计算,以后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2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们所要学的是对倍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动物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把“倍”作为学生的.生活概念,没有下“倍”的一般定义,而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例,体会“倍”的含义,把“求倍数”作为除法运算的一种应用。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感受“倍”的含义,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圈一圈,用圆圈代替动物,如果把3只小猴看作1份,那么鸭子的只数里有2个这样的1份,因为6里面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再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计算。此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练习以及后面几节课的巩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几个别学生还需要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结合我校灵动课堂的模式,本节课我们开展了独学、对学、群学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园一角,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学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得到了倍数关系,通过圈一圈理解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学生展示汇报,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对学交流部分让学生参考第一部分内容与对学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除法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xx。不足之处是小组评价不明显,给小组加分时没有大声宣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改正,根据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应更及时、更明显,让学生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榜样性。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投影挂图,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什么地方 都有谁 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 然后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①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② 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①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

  ②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①组织学生互动说说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课时练习

  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2,3题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在设计教学时,用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比赛不公平,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猴数3、小鸭数6,想出公平的方法比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就知道数量要一样多才会公平,就分成3只一个队,小猴有6只就可以分成两队,让学生圈一圈,很容易看出6里面有2个3。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也许是我引得多,小朋友很快理解了。能看图示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接着通过故事情节学习了小鸭数是小松鼠的3倍和小猴数是孔雀的3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完成松鼠和鸭子相比时,又是3个圈一组,不懂得松鼠有2只,就要2只分一组,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多描述题意,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三、课堂评价。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8

  “快乐的动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我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认为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的问题设计较好,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等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教师能为课后的练习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希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 业的方式。

  2我意识到了在练习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对除法也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利用教材给出的主题图,创设小动物们聚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比较小猴和小鸭的只数,引导学生意识到除了对他们的多少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即把小猴的只数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特别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全班汇报等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本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用“谁是谁的几倍”来表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0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

  在学习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结合《快乐的动物》一课,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倍”的意义:

  1、注重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充分利用教材中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受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以色彩斑谰、符合小学生口味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他们,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收集数学信息,解决淘气提出的数学问题中,独立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集体反馈展示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

  2 、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动手实践操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最后安排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实践操作,让课内与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中,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理解了“倍”的含义,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本节课设计较好, “快乐的动物”开运动会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快乐、融洽的课堂氛围,可爱的小动物们增加了学生注意听讲、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倍”的含义;让学生多说想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他们学会了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而且还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

  1.当学生通过图形直观体会“鸭的只数是猴的2倍”的含义,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师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画图或列式去探究“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教材第46页“说一说”的问题,让个别学生发言之前,也要让每个学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总之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防止集体作业的方式。

  2.教师意识到了在练习时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个别作业的机会,但这个思想贯彻得不到位。表现在:(1)不给学生独自解读、理解题意的机会。实际上不理解题意的.学生是有的,但需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主动去问老师或伙伴,这么做可以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2)不让学生独立接受思维的挑战,大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化解难点。事实上,学生没有遇到思维障碍,没有克服障碍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题操练,后者无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倍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的特色是:

  1、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多样化。利用小鸟飞进小组所在的大树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促进个体竞赛意识和提高整体竞争意识的目的。

  2、“倍”是生活用语,整堂课力求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时,先利用拍手游戏来让学生建立“倍”的表象,然后在学生掌握“倍”的知识后又安排了增加难度的拍手游戏,不仅是为了首尾呼应,也是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3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倍”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平均分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倍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倍的认识”是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设计: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倍的含义,既学会了画图表征,又学会了用算式解决问题,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以故事引入,创设了在一片绿色的森林里,有一座美丽的动物学校,学校里的小动物正在快乐的学习,这时学生都被吸引,带着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和快乐的动物中进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难点呢?

  在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小鸭和小猴的只数,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接着引导学生把3只小猴看作1份,小鸭就有这样的几份,表示出两份(圈一圈),圈完后说6里面有( )个3,也就是说6是3的2倍,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最后列出算式计算。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画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而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还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观察主题图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用学过的方法会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接着,在教学完倍的知识后,让学生再看图画,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新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又促使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注重教学练习的设计。

  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身是很枯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去兴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巧下了一番功夫,如第一题,帮动物王国里的小猫蜻蜓等动物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二题先猜一猜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几倍,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接着又做拍手游戏,并设计猜一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学问题的游戏环节。最后给出12÷3=4这个式子,让学生自己编和倍有关的故事。

  当然,这节课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教案中的设计没有落实到位。如。

  1、倍的概念教学层次性不够分明,应从动手操作——————过渡思维(想甲里有几个乙)————数学计算(如甲/乙)三个层次展开

  2、标准量强调不够

  例:甲是乙的几倍≠甲是丙的几倍

  3、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在引导学生圈一圈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达到加强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4、虽有较强的引导意识,但给学生的要求和引导还不够明确。

  5、小组合作提问问题还可以拓宽些,课堂提问的语句还可以再精炼些,语速还要再慢些。

  以上这些,不仅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我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我一定会好好总结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大提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4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开课前复习了“比多”“比少”的减法比较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区分知识。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倍”的意义,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倍”含义。

  首先:初步体会“倍”含义。为了让孩子感知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6÷3=2,6里面有2个3,因此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鸭子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其次:加深对“倍”的认识。通过小鸭子与小松鼠比,进一步认识“倍”。鸭子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鸭子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鸭子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通过小鸭子与小孔雀比,进一步明确“倍”。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同样都是小鸭子跟它们比,为什么3倍、2倍、6倍都不一样呀?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标准不一样,倍的关系就不一样。

《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及认识除法和乘法的互逆关系,初步理解与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涵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 “倍”的含义,体会除法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

  教学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学习“体验——理解——解决——应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及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玩耍的.情景创设,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学生开始自由摆小棒,摆后说一说,让学生初步体验“倍”的含义;接着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倍” 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知道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够了;然后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助淘气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做准备;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