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1 10:40: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

  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巩固练习: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学生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一下子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时我接着说:“我们来一场老师、学生打擂台怎么样?看谁说的3的倍数的数最多,我们看谁能考倒老师。”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题来考老师。

  生:42

  师:111

  生:78

  师:57

  生:81

  师:20xx

  生:6891

  …………

  这时师故意出错:369041

  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师问:“你能不能改一改其中的某个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生:“可以将1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8。”

  生:“可以将4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8”

  学生回答完后,我及时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改其中的3、6、9和0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因为0、6、3、9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改4和1这两个数就行了。”这时我及时指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用筛选法来判断,在各数位的数字中先筛去3的倍数或和为3的`倍数的数字,若余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原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这时我逐渐地出示下列这组数要求学生马上判断是否3的倍数。

  56

  561

  5617

  56178

  561784

  5617849

  …………

  这个巩固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起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带来了内心的满足感。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2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学生发现这些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数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

  《3的倍数特征》进行了两次教学授课,第一次是新授,第二次是录课重复授课。下面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进行如下反思:第一次上课,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提前给学生编号,根据编号做游戏。由于每个学生的编号不一样,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游戏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复习2或5倍数的特征,同时,对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产生求知欲。接下来是采用提出猜想,举出个例否定猜想来过渡。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依据2或5的倍数特征的思想已经行不通了,从而开始新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独立地圈出3的倍数,圈完后互相交流3的倍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再次否定了之前的思维定式。由于个位上没有特点,所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学生能想到横着观察、竖着观察,但对于斜着观察不能很好的发现,所以本节课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思考困境,引导学生从斜着观察的角度思考探索。当学生斜着观察时能发现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加1,适时提出“什么是没有变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没有变!顺其自然的知道了3的倍数具有这样规律。经过研究每一斜行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不变,都是3的倍数。知道了这个规律后,下面开始延伸这个规律。一方面:验证百数表内其他不是3的倍数是否具有这个规律?另一方面:比100大的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是否具有这个规律?通过两方面的验证,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这时3的倍数特征已经归结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练习的设计是三道题,这三道题设计为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是拔高题,第三题是解决问题。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本节课掌握得不错。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延伸,通过出示课本第13页“你知道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2或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就可以了,而3的倍数特征需要看所有数位。从而达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较好的达成。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上的过渡应该更加的自然。另外,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多关注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指导。基于第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第二次的授课即录课。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过本节课,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是旧知识。要把旧知识重新来讲,如果照搬之前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如何更改,这给我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为此,这节课我做了适当的调整。本节课我更多关注的是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其中体现在:

  1、学生在举例验证猜想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反例的作用,如果有一个反例的存在,就说明猜想的结论是错误的。

  2、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对于100以内3的倍数,应如何着手验证,怎么选取数来验证,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研究规律的时候,优先选择数比较多的这一组,让学生明白如果有规律更容易探索和发现。

  3、在拓展规律的时候,采用举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规律的普遍存在,让学生体会规律的适用范围。

  4、在做练习的时候,第2小题,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是否全面,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5、练习的第3小题,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通过让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之后,再思考。这一道题学生展示了多种的做题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本节课中的不足,练习中第3题学生的做法没有完全的在黑板上板书,另外,本节课中学生会超前说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得教师略显失措,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备学生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自己的不足。我将更深入地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出学生更能接受和喜欢的课。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4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 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

  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习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希望以后自己的教学会更扎实起来。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

  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像

  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学生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学生发现也不是很难。教材中有提示,学生回家预习后也会清楚叙述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始我们先采用课本上百数表来研究,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数太多,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果,很多同学找了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东西,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又讨论是不是找一些数代表百数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观察这些数,这些数的个位分别从0到9都有,让学生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没有关系,然后从中又把像45和54,75和57,123和321等特殊的数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结果我又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比上节课要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6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学生两人去再说一说刚才那个学生的发现,加以理解,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学生,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察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老师不要着急,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多放手,相信学生。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7

  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但针对这样的环节,也有老师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正迁移,还要防止负迁移的产生,要能正确地预见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达到所谓“防微杜渐”的目的;他们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但是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正式因为如此,我们的新课堂也呼唤“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误。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海纳百川的境界和从容应变的机智,给学生一个出错的机会和权利。

  其次,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就是5的倍数。而3的倍数特征则不然,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它所有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在教学中,我和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更多的是关注两者的不同,注重让学生对两种特征进行区分,因此,教学中往往刻意对比强化,凸显这种差异。但这样的处理很明显在数论的角度上割裂了两者的共同点。实际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独特特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归纳2、3、5倍数特征的共同点。别小看这寥寥数言的引导,实质它蕴藏着深意。因为从数论角度讲一个数能否被2、3、5乃至被其它数整除,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即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被某数除,所得的余数的和能够被某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一定能被某数整除。当然,小学生由于知识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还不可能从数论的高度去建构与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可以作相应的渗透。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点拨:“其实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其实有一点还是很像的,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学生才可能从2、3、5倍数特征孤立、割裂、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表象中跳离出来,朦胧地感受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2、3、5倍数特征可以看作是一样的,都是看它是不是谁的倍数,只不过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2、5的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要看它所有数位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8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习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而我从孩子们的学号为入重点,让孩子们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是3的`倍数,并再次探究3的倍数特征,并且发现3的倍数和数字排列顺序的有关系。但和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关。使之所探究的问题是渐渐完整而清晰,而后我又组织孩子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和验证,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3、课后反思使之完美。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点选了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老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9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效果一般。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0

  “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确立了基本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2、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只有摆正了师生关系,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本节课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一是从师生活动的时间分配上,二是从分层探究、有针对性的适当引导上。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气氛始终处在民主、和谐之中,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探究方式,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1

  在执教《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知识,知识衔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内容让学生学懂,首先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始安排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

  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后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

  三、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示未体现立体式。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学生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高,通过展示,发现学生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示环节,学生讲的、板书的相互干扰,于是,我临时安排按先后顺序进行,没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2

  3的倍数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让孩子们提前进行了预习,通过授课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汇报时能够圈出3的倍数,而且非常准确,在汇报3的倍数的方法时,他们大多数是借助结论得出来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研究的过程。因此,我在课上进行了及时的指导,把孩子们需要汇报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立刻进行了新的分工。第一位同学汇报了他们找到的3的倍数,并介绍的找3的倍数的方法即,用这个数除以3,看商是不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接下来汇报百数表中前十个3的倍数,让大家观察个位上的数字,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是0-9的任意一个数,不能像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的特殊数就行了。因此只看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

  由于孩子们有了提前的预习,孩子们心目中已经有了结论。因此在这个时候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不够,没有理解教材的意图。教师把教材的意图有意识地进行了渗透,让学生驻足片刻,把握课堂的结构。

  第三个环节,孩子们发现斜着看每个数的各位逐渐加一,十位逐渐减一,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不变,而且都是3的倍数。让孩子试着总结结论: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第四个环节,其实并不是把3的倍数特征总结出来了就完成任务了。这个结论只是通过观察百数表得出的关于两位数的`结论,两位数满足这个特征,是不是所有的数都适用呢?于是让孩子试着写一个三位数、四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然后用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孩子们先试着写几个3的倍数,老师罗列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用用各个数位之和相加的方法和除以3是否有余数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是肯定的,因此得出的结论适合所有的数。

  到这里孩子们对于3的倍数特征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了,做起练习来也显得得心应手。孩子体验了结论得出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他的意图,在每个环节孩子都有思考,有思维的碰撞,这才是教材的意图,才是真正的数学课。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3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旧知: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能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与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等等,学生能想到这几点是非常不错的。

  学生进行猜想后,我并没有判断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出现了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所有的3的倍数,让学生从表中发现3 的倍数的特征,把自己发现的在小组间交流。此时,我还是没有判断学生的发现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学,从课本中找3的倍数的特征,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我们可以向课本求助。然后问学生“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举例说说。”接下来将数扩到百以上,通过各种方式举正反例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最后比较验证之前的猜想与发现。当我们向课本找到结论时,我们也要质疑,通过举例来验证。鼓励学生对知识要敢于质疑,敢于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我能有效获取课堂生成资源,同时也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同桌举例验证时,涉及到了“123456”是否是3的倍数,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后问: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有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3法”能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方便。还有在方框里填数等。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与课堂驾驭能力,如:在百数表圈3的倍数时,我的课件中有个数“99”忘记没有圈好,学生发现了这问题。在这里,我是表扬了发现此问题的学生,老师故意说:我是特意没有圈的,看我们的学生观察是否仔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把原本的错误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练习的设计业很有层次与梯度,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百数表中的数据太多,部分学生的发现是乱七八糟的;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还不够,学生亲自从算中去体会更好;总结不太及时,从及时总结中提炼、提升会更好。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我还是先让学生写出50以内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何特征,大部分同学找不着规律,个别同学可能是受上节课的影响,说出了: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数就是3的倍数,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推翻了。

  然后我就出示计数器,依次拨出3的倍数,让学生观察一共用了几颗珠子,让学生体会到有几颗珠子就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发现珠子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也就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说实话,学生对于这一规律,不是很容易接受,在后来的练习中,才慢慢体会到。

  “想想做做”的五道题设计得比较好,体现了分层,特别是最后一道,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后,得出了先选数后组数的思路,练习的效果比较好。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5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的方向,让学生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实验,发现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学生中已经有一些议论,他们都有了发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出其中的神奇,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可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诉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整节课只能说顺利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01-15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04-07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4-11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1-09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16

《因数与倍数》数学教学反思08-11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04-11

五年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01-15

五年级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03-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