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6 19:54: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能学以致用,现学现用。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在教学三年级《心中的110》一课前,我就觉得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课,110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经常看到,经常听到,可是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怎样上这节课呢?在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又精心设计,一节课下来,让我感触很多。

  一、在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贴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心中的110》课本上的内容是一个案例:一个人贩子在校园里设计诱骗拐卖一位小姑娘的事。这个案例选择很典型,但离我们好像很远。这里我处理的是用了一个陌生人来接三年学生的事例。课前我选择了我们自己学校门口,拍摄了一段有陌生人、学生和老师的录像。上课时,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妈妈单位吃饭的'画面,接着出示老师出现打电话的画面,然后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带走了,看完三幅画面,让学生尽情的想象,画面上得人物都会说些什么,最后让学生看视频,想象人物说的话和他们想的一样不一样?视频一播放,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看了三幅画面,立刻勾起了学生想知道故事情节的兴趣。在看视频时,他们一下子就发现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口啊,兴趣就更浓了。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关心,所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们的品德课就是要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为素材,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联系了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机。

  二、联系身边的小事,解决问题。

  如何独自一个人面对陌生人?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是选择了4个活动场景,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分别是独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门,陌生人向你问路,陌生人向你推销饮料,遇到陌生人抢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说,让每个人都有说得机会,大胆的在小组里讨论。在汇报讨论的过程中让大家知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特别是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的形式,学生们很有兴趣,同时也鼓励其他小组补充,让真理越辨越明,学生的记忆深刻。

  三、理的培养,爱的渗透。

  在教学如何面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出示了下关区一小学生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车,而遭手机被抢劫。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白面对陌生人,时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啊!

  然而,在人们过度防范,保护自我的同时,居然遇到这样的一画面:一位老人跌倒受伤了,而路过老人身边的人很多,居然没有人去扶他。为什么人们会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如此冷漠吗?这里我们提醒学生如何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情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真实体验。

  那么,紧紧学习课堂上的例子,还是很少的,我又设计了“锦囊妙计”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妙计来应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学生对锦囊很感兴趣,都想知道锦囊里装得是什么东西?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当学生拿到一条条“妙计”时,都很认真地阅读。这里集中交给了学生一些处理的妙计,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很快就记住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有了真正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能用到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那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2

  “诚实行为能带来朋友、信任……”儿童对诚实行为的认识虽然稚嫩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发自他们的内心,因为这种认识来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诚实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例给这些稚嫩的心灵直接的触动,人们对诚实与不诚实的态度活生生的`摆在了儿童的面前,在无形中对儿童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避免简单的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是该活动成功的地方。另外,该活动侧重于“夸”,教师、学生能共同形成一种浓烈的夸奖氛围。在教学之初,考虑到学生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能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资源,课前引导学生大量收集书中、身边有关诚实的故事,了解说谎带来的危害。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诚实行为卡、绘画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当学生制作出一张张漂亮的卡片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现场直播――实话实说中,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全面了解学生说谎行为背后常见的原因,导致教育不够深入,课堂教学节奏太快。我想,如果在课后让每一位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诚实故事或者说谎的行为及原因,我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教育将更具实效性。而且“评”还不够,尤其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地分析诚实行为,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舆论监督的氛围还未形成,因此在表扬的同时还要引导儿童看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地确定进步的目标,把“夸”化成诚实行为的动力。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3

  自从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结缘以来,我就发现要上好品生(品社)课确实不容易。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活动的设计非常多样,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太多……虽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学中,但是总感觉自己犹如初学游泳的孩子,也就刚刚学会了划水而已,并无畅游的技能。

  在用心参与“山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过程中,我收获着,也困惑着。准确地说,每听一节课,我的困惑都会接踵而来。或许我的认识有些偏颇,但是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字里行间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应成为水中捞月

  品生(品社)教学不仅要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我想每一个品生(品社)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走进教师的课堂,我却遗憾地发现,不少环节看似用心良苦,实则并不切合实际。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快乐的六一》中设计了如下环节:“了解战争及贫困地区儿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对不幸的儿童表达关爱之情”。在展示交流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白鸽,让学生把作品贴在上面。

  乍一看,这一环节处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静心琢磨你就会发现问题。一则,战争及贫困地区的儿童距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不如教师在课中提到的“汶川灾区的孩子”来得真实。二则,学生用心表达的祝愿只是贴在了和平鸽上,课后教师将如何处置这只和平鸽并不知晓。假如,这只和平鸽就此遗弃,那么“服务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类似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这样才不会给人水中捞月的虚无感受。

  二、“探究性”不应成为走马观花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并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冷眼看我们的品社课堂,你会发现,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战争的资料。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提问就是学生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某个例证。试问,这样的课堂,探究表现在哪儿?这样乏味的课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电视里看世界》时,设计了《制作电视菜单》的环节。因为不少学生并没有准确掌握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所以制作时,内容大多雷同,并没有凸显学生自身的个性,当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又要做到巧妙点拨、收放自如。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真正了解学情,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马观花。

  三、信息技术不应狂轰滥炸

  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确能让教学情境生动具体,让课堂教学动感十足。但是如果视频资料和音乐渲染太多,就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就多次播放视频。为了让学生体验“耳朵失聪的人”的感受,教师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视频。在“关爱残疾人”环节中,她播放了《最可爱的女交警》的视频。在“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环节中,她播放了残疾人舞蹈家马丽的故事。应该说,整节课,大量的视频资料、音乐、图片等充斥着学生的视线,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视频、音乐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实效。否则一味狂轰滥炸,学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学,确实会发现不少瑕疵。人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在解读这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我成长得脚步会迈得更坚实!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4

  新理念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教学场所。在《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中,我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和美化自己成长的空间,我先让学生说说教室里哪些地方让你喜欢,接着再找找教室不够理想的地方,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让他们为改善教室环境出主意,并引导他们说说谁的主意妙,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不如意的地方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室的美容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打扮教室,在实践中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最后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畅谈感受,体验自主改造环境的.快乐,感悟教室的良好环境对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环境宽松、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很好。

  我想,有了情感在品德课堂的介入,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情感碰撞的场所,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率。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5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干》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自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立意识与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意识,使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本节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成情境导入新课。

  我走进课堂时师生互相问好,由此提问学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学,请举手;能自觉学习的同学请举手”而导入新课,紧扣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要求每个小组学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现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写完后,随机抽几名把学生自己的自立表现说出来,大家一起评),同时也展示本班学生的`几幅“自立风采”。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情。学生觉得有话说,也非常感兴趣,都纷纷发言,气氛非常活跃。

  三、进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让四位学生分两组上台表演补纽扣。(道具:两小块布、针、线、几个纽扣,要求:分两组比赛,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是否正确并点评)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自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构清晰。

  从教学过程来看,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这些问题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育教学效果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五、结束新课让全班齐读陶行知的名言: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上下衔接不够好,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应该多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活动的创设能力还不够。也许是缺乏课堂经验,这堂课显得有些前紧后松,课堂气氛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前半堂课,我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取的仍是比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例如,在“什么是自立”这一教学环节,我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2、课堂中的评价语言有待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有些时候不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以评价或者赞赏。这堂课中,对“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因势利导的将课堂进行延伸、扩展,学生不容易理解。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6

  引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生活的大空间中自主地协调地发展。

  背景:匆匆的,又快到期末了。给二年级上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也已经讲完了,剩下的课时讲点什么内容呢?平时的课堂上,我已经对教材的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而且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再增加些什么,既能被学生接受,又让学生喜爱,还能落实《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要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翻了翻教材,看到了“读书”这部分内容,思前想后,觉得这里还可以拓展很多活动,比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等。因为开个故事会既是课程内容最直接的拓展,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我先选择了开故事会。

  带着自己设计好的方案,我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像一群觅食的小鸟一样,风一样的围了过来,都张着小嘴在不停地问:“老师,今天讲什么呀?”“品德老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活动?”……看着他们迫不及待的神情,我也没卖关子,高声说:“开个故事会怎么样?”小鸟们叫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很高兴,说自己很会讲故事;有的很无奈,说自己没有准备;还有的已经回位开始翻童话书了……小宇琦一动没动,眨着大眼睛问我:“下节课干什么呢,老师?”我说:“你想上什么内容呢?”她狡黠地看着我说:“老师,可不可以看影碟?”我便问到:“你为什么想看影碟呢?想看什么样的影碟?它跟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又有什么联系?”听着我连环炮似的问题,小宇琦并没有紧张,她微笑着说:“我觉得有很多影碟也能增长知识,比如《蓝猫3000问》就讲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而且跟我们的生活也都有关系啊。”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暗想:这小家伙,说得还挺有道理。于是,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就在同学们中做了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看影碟,但喜欢的内容有所不同,有的喜欢《奥特曼》,有的喜欢《海尔兄弟》,还有的喜欢《猫和老鼠》《玩具总动员》《宠物小精灵》等等,虽然大家喜欢的种类五花八门,但说起自己喜欢它们的理由却是一样的头头是道。

  子超说:“我喜欢奥特曼,因为他很勇敢,每次跟怪兽作战,他都不害怕困难,而且它还是保护我们的地球的战士。”

  美静说:“我喜欢看《海尔兄弟》,因为这个动画片里的内容讲了很多科技知识,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了解。”

  俊庭说:“我也喜欢《奥特曼》,他是地球勇士。”

  “我喜欢五更龙。”

  “我喜欢天线宝宝。”

  “灌篮高手。”

  ……

  话匣子被打开了,这些小家伙们就止不住了,生怕别人听不到自己的想法,前前后后议论得热火朝天。虽然是普普通通卡通故事中的人物,却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他们这么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不得不佩服动画片的威力。

  看着他们,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聪明的一休啊,齐天大圣啊……于是,我决定了,下节课我们就看影碟。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础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以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程非常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还可以使学生从直接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中享受到影像动画带来的快乐。生活中,为师者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实践。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7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突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在我国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学习节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因此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品尝海水的苦涩、感受淡水的缺乏、体会鱼儿对水的渴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低,对相关水资源的数据还不能理解、没有相应的概念,因此我把数据转换成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并把相关的水量,不以升、毫升的数字出现,而是转换成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可乐瓶,如每人每月大约用水3吨,约3000瓶水。在观看完蓝色地球图片后,我让学生品尝海水、观察河水,从而知道能被直接利用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水的对比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

  做选择,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懂得节水是利人利己、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径,因而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节水,为课后自觉节水、宣传节水作准备。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三、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

  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 情感态度:

  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

  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

  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

  价值观与行为:

  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的宣传。

  过程与方法:

  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参与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 课始创设情境

  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70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天)”

  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

  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

  (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3吨,3000瓶。每个家庭约10000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吨,350000瓶。)我们北京市每月用多少水?(几千亿瓶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5)出示课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大部分是海水。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

  (6)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7)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

  (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8)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

  如果你是这条小金鱼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它们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有一点水,但大家都口渴了,咱们是自己喝还是拿来拯救这些可怜的金鱼?好,那

  我们就来行动吧!

  (2)我们虽然能够拯救我们面前的这条幸运的金鱼,但由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现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植物都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们怎样才能帮帮它们呢?(节约用水)下面谁能想出节水的好方法,我们就奖励给他水(小组讨论、组长负责)。

  (3)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绍节水的小窍门

  (4)我们知道节约用水,可还有人在浪费水,来看看他们的行为,咱们怎样才能帮帮他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出示课件。学生讨论、发言。

  4、巩固学习成果

  一水多用节水游戏,让学生看到节水的收获、体验节水的乐趣、增长节水知识。并通过节水游戏,让学生进行节水的思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宣传。

  感受水的重要 —— 了解水资源匮乏 —— 体验缺水的痛苦——形成节水意识 —— 探讨节水方法 —— 自愿参与节水行为——主动宣传节水知识

  五、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一课,从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入手:第一环节,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缺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说,自我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8

  摘要: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景物,再现日常的生活经历,利用搜集的图片文字,开展真实的游戏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体验、实践中,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师的启迪、影响下,学生进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获取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世界。

  一、变“虚”为“实”,活用教材,贴近儿童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材是很难实现的。虽然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敢于跳出课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东人民版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故事》一课的“家乡山水美如画”小节中,教材提供的是济南、沂蒙山等地的图片和故事,离我们威海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不熟悉,就很难有深刻的爱家乡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乡的美丽可爱,从而生出一种由衷的热爱家乡的感情呢?我决定用我们的家乡——威海的一些真实资料打动学生的心。于是,课前,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图片、录象,比如仙姑顶、海水浴场、正棋山等;汇总了威海获得的种种美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等等。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因为年龄的局限,学生的交流终究不够全面,我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也搜集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些资料,想看吗?”学生兴奋地大喊“想”,当他们在课堂上亲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图片和录象时,开心地喊着“海水浴场”“古陌岭”时,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已经溢于言表。此时,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咱们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后获得多项美誉,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喊出来!”学生的放声齐呼中洋溢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此时,我问学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么感觉?”“幸福!”学生脱口而出的话里饱含真情实感。

  熟悉的景物,恰当地出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看起来“虚”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实”处。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撞击中实现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到活动中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切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1、快乐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说服教育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不断到位、升华。

  例如,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上册《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我故意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游戏的情境:一上课,我就宣布做个游戏。尽管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学生还是欢呼起来。于是我边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玩具,边宣布游戏规则:“北边一排(共14人)为1组,传这个大熊;南边2排(共28人)为2组,传这个小狗。看谁先传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给了2组,等2组传了一会,才把大熊给了1组。结果,还是1组先传完,于是我就宣布:“获胜组是1组!”1组的学生兴奋地欢呼起来,可是2组的学生群情激奋,大喊:“不公平!”我没有批评压抑他们,顺势利导,“怎么不公平?说出理由来!”“我们这组人数多!”“那你们还先开始传的呢!”两组争论起来。

  待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摆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态:“好了,看来是老师的错,老师刚才制定规则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全。那么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把规则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为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和争论,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同时开始,人数相等,不准站起来,传递的东西要一样”等细致的规则。

  按照学生制定的规则,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这个游戏,这次,输的小组也服气了。这时,我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谈谈对“规则”的认识,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出了“遵守规则很重要”“规则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当有效的成果。

  在亲身参与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合理公正的规则的重要性;修订规则这一个活动,既为下面的活动——为自己的游戏制定规则做了铺垫,又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规则要周密,细致。游戏,使品德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的认识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和技能的培养,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个单元可以构成一个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一山一水一圣人》单元中,我采取了单元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和技能。

  执教“泰山的自然景观”小节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搜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集图片、音乐、录象、动画、配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壮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泰山荣膺五岳之首,不仅是因为他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因为他深厚的文化遗产。咱们五年级同学已经非常熟悉实践活动了,课后,就请大家自由结合小组,选择古建筑、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任意一种泰山文化研究,广泛搜集,进行整理,准备汇报,下节课,我们看哪个小组的汇报最吸引我们。”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几个信息技术“高手”,更是得意地东张西望,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

  第二节的展示交流课上,只有几个小组拿出了几张打印下来的枯燥的文字。面对这意料之中的结局,我没有过多地责备,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出了“分工要细致,落实要到位,搜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汇报形式要灵活有趣吸引人”等实践探索中的注意事项,孩子们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动开始了。

  第二周的展示交流课上,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有的小组编排了一个小品,用“导游”的嘴把自己搜集到的文化资料展现出来;有的小组自编自演双簧,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装模作样地介绍,另一个则在讲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读;有的小组举行了图片展览,将家长协助打印出来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一个大刊板,给大家介绍;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动画,形式新颖,内容还很丰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评为一等奖。

  活动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小组活动中的教训和经验。“大家想不想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呢?”学生异口同声,“想!”“那么,本课余下的内容——我国其他名山,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来到黄河岸边》和《寻迹孔子故里》,咱们仍然开展实践活动,各小组任意选择一个主题,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课时,我当学生,你们是老师,看哪个小组老师的讲解更吸引人。”就在这种反复的亲身实践中,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实践探索合作竞争等诸方面的能力,树立了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珍惜劳动果实》一课时,针对城市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知节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通过文字、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影响、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了自己调查的浪费现象之后,我说:“课前,老师也进行了调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食堂、饭店里浪费粮食、剩菜剩饭等的照片,学生深受触动,默默无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将数字变成红色放大,请学生重读这些红色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约有8.5亿人缺少粮食,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学生读着,表情惊讶着,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数字竟然这么庞大!

  接下来,我逐张出示自己精心挑选的一组非洲儿童骨瘦如柴、濒临死亡、饿死人骨堆积的图片,伴随着低缓的音乐,语气沉重地介绍:“这是一个饿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后一粒粮食。这是一个因为饥饿濒临死亡马上要落入鹰口的儿童。地上到处堆满了因饥饿而死的人的骨头!”教室里安静、沉重,学生惊讶、悲伤、自责。

  几幅图片,几串数字,几句话语,几段音乐,渲染出的气氛和情境足以令学生终身难忘。节约,应该成为他们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字。

  三、变“小”为“大”,走进社会,实践成长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道德人格《在生活实践中放飞心灵》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的形成是靠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来中实现的,因此,我非常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让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参观食品加工厂》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食品加工有初步了解,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月饼加工厂参观。学生看到了月饼制作的流程——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师傅艰苦的劳动环境,领教了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欣赏到了一个个刚出炉的精致可爱的月饼。

  课堂上,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参观收获。学生七嘴八舌,畅谈感受,有的谈面包的制作流程,有的谈对工人师傅的同情和理解,还有的对师傅们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参观,多重收获,社会实践,育人无痕。

  教学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为了地球的明天》一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后认真填写。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发现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想说:

  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又设计了体验活动——铲除小广告,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不少学生在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创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长,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丰满,心灵自由翱翔。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9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对

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怎样做讲卫生的好孩子”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懂得哪些是讲卫生的行为习惯,树立起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但他们也是一群活泼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语言自然流畅。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给每个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举起,跃跃欲试,让我感到他们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据统计,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率达95%以上。对于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给了这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更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夸奖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及时用自制的“蛋蛋书签”予以奖励,同时提出对每个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学生在赞扬声中树立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愿望。

  3、教与学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引下,本课的学文明理,我让学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大胆地帮助蛋蛋改正不卫生的习惯,这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帮助的目的。辨析导行中,让学生进行自夸和自我批评,树立榜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本课教学分为“看故事导入——明理导行——评价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如形象生动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轻快活泼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明确了讲卫生的内涵,逐渐树立起讲卫生的愿望,使思品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同时也看到,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思品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这些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

  总之,这节思品课,既有体现思品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师。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0

  一、指导思想

  节约水电、节约能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短缺的现实、感受水的宝贵,从而使学生从小形成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是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品德与生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突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在我们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学习节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生活在乡村里的学生,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

  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

  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北京市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 情感态度:

  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

  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

  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

  价值观与行为:

  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的宣传。

  过程与方法:

  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参与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

  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 课始创设情境

  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70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天)”

  评析: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

  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

  (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3吨,3000瓶。每个家庭约10000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吨,350000瓶。)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4)出示课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

  (5)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6)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

  (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课件

  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评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做选择,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

  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1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这里提出我对小学思品教学的一点想法:

  1、利用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我喜欢的动植物》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公园组织学生采集、讨论、交流;《秋天的节日》一课,要求学生知道秋天节日的由来,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进行寻找秋天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敬老爱老”、“关心家人”的教育。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展开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绘画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2

  通过教学《班级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始终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后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尤其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我的几点反思: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应该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这些仅仅是我的愚见,都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3

  《我们的国庆节》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祖国形象的基础上,感受人们欢度国庆节的喜悦心情。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对品德与生活的喜欢已初步体现出个性,但收集资料的能力不强。

  新课标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紧扣这一特点,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学开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用多媒体播放生日图片,很快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以录像播放的形式把庆祝国庆的场面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祖国有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跳、写、画等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对同学的作品做出适当的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并注重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不足:在教学中没有把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完全讲透,学生对于祖国的生日的由来还没有明白,为什么每年把十月一日这一天定为祖国的生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课程标准,才能有效的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下面是我对《你帮我、我帮你》一课的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板块一。活动感悟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评一评看谁的桌面最整洁?

  希望我们每天都能这样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蒙眼取书”(游戏结束后)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被梦上眼睛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那我们再玩一次好不好?这次老师要给你们增加一些难度了(教师边说边布置场地设障碍物)

  3.(游戏前)请你们再来猜一猜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请你们小组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4.师采访生谈感受

  板块二.寻找“小榜样”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帮助人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助人为了的小榜样”为他颁发小榜样标签。

  2.颁发小榜样标签

  3.别人帮助了你,你是怎么做的?

  4.当你得到别人帮助时,应该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谢。

  板块三.情境测试

  1.现在老师用一个办法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请你制作一颗心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2.学生制作(每组相应的都缺少一样用具)

  3.刚才再制作心的过程中你得到谁的帮助谁是主动帮助别人的?

  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如果你经常留心别人有了困难并主动帮助他,你帮我,我帮你,那我们就会感到很快乐,为了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同学也记住那些经常帮助别人的同学老师做了一个“助人为乐榜样箱”把那些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投进箱里我们每个月评选一次为他颁发奖章。

  反思:

  通过《你帮我、我帮你》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而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正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本课教学中重要的体现了三精、三思。

  一精: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学生充分的参与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的心理特征,我在导入新课时安排了游戏一次简单,一次有难度的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轻松地把他们引入课堂中,通过不同程度的两次游戏,让学生亲自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自悟懂得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需要互相帮助。

  二精:教学内容选取贴进生活,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应该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特点。在设计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取材。本课内容的选取就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

  三精:活动的.的阶梯性强,本课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两次不同程度的游戏、寻找小榜样活动、制作“爱心”活动的反馈、以及课后的延伸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思:在教学的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孩子她猜到她们组参赛的队员会想:虽然前面有障碍物但我也一定会成功。这时我没有抓住这一情感态度的激发点没有及时的进行点评,我应及时的抓住这一点说:她说的好不好?我想你一定会有信心对吗?如果及时的抓住这一点,我想情感态度价值一定会体现的更加明显。

  二思:注意照顾到全体,在高难度游戏进行时,我应对下边“观战”的同学要求要明确,如:下面的同学认真听,仔细看,一会你将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采访,如果这样对学生进行要求的话,就不会有个别的学生“溜号”了,课堂气氛会热烈。

  三思:在两次游戏结束后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对参赛的队员和辅助队员和下边的同学分别进行了采访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让下边的同学都去采访的话那学生的积极性又会大大的增加。

  《品德与生活》活动体验式教学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爱,更重要的是填满了孩子知行脱节的鸿沟,促进了知行统一,一系列的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带来了教学的勃勃生机。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5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通过执教《坐立走有精神》这一主题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要富于创造。然而我们的新课程实验教村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运用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在导入新课时,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用“快乐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孩子们带入生活情境,学习欣赏“身边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的“文明礼仪星”王昕莹并向她学习。在欣赏和交流一些生活当中优美的姿势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猫来揭秘。此时,课堂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课中通过欣赏、情境悄悄话、情境大比拼,让每们学生选择参与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竞赛。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愿学、乐学、活学。

  二、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体验。

  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质或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可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我在课前搜集、拍摄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门口值日的师生”、“奎文的首届体育节开幕入场式”、“国旗班行走姿势”等,在课堂回放再现,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坐立走姿势是应时应而变化的,学生也应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进入不同情境,在小组中边学边练,体验坐立走的正确姿势,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这样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使他们在生活中加深了体验,学握了合适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参与

  心理学家皮灭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亲自体验,让他们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坐立走有精神》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坐、立、走比赛”活动,此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活动环节“T形舞台”。学生分参赛两队。比赛开如,随着音乐,每队一组分别登台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完成坐、立、行、读书、写字等各种姿势,展示完后,评委亮分、点评。因为组与组间要开展各种竞赛,学生练习得特别投入,同学间也能想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活动环节“想像剧场”。剧名“后悔莫名”,剧情是一个小朋友从小没有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长大后碰到种种困难和不便……他后悔极了。故事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出尽可能的各种困难。第三活动环节“评选、颁奖”。评选出班内“坐、立、走”“8班文明礼仪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学生人人都参与这一活动,他们知道:“坐、立、走”并非小事一桩,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尊重别人,有利健康。最后师生共同决定,定期进行坐立走文明行为评比,看谁最有精神。

  四、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开放拓展教学时空。在本课教学前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进行观察,调查,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鼓励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带进课堂中进行讨论、思考。教学后,设计一份简明的反馈表,在表中记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姿势的自我评价,以及相关人员的评价,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习惯的养成。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思品教学反思07-23

小学的思品教学计划04-06

思品教学总结05-21

思品教学计划10-30

八年级思品教学反思04-05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02-13

思品教学学期总结06-20

《静夜思》教学反思04-02

静夜思教学反思04-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能学以致用,现学现用。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在教学三年级《心中的110》一课前,我就觉得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课,110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经常看到,经常听到,可是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怎样上这节课呢?在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又精心设计,一节课下来,让我感触很多。

  一、在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贴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心中的110》课本上的内容是一个案例:一个人贩子在校园里设计诱骗拐卖一位小姑娘的事。这个案例选择很典型,但离我们好像很远。这里我处理的是用了一个陌生人来接三年学生的事例。课前我选择了我们自己学校门口,拍摄了一段有陌生人、学生和老师的录像。上课时,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妈妈单位吃饭的'画面,接着出示老师出现打电话的画面,然后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带走了,看完三幅画面,让学生尽情的想象,画面上得人物都会说些什么,最后让学生看视频,想象人物说的话和他们想的一样不一样?视频一播放,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看了三幅画面,立刻勾起了学生想知道故事情节的兴趣。在看视频时,他们一下子就发现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口啊,兴趣就更浓了。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关心,所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们的品德课就是要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为素材,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联系了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机。

  二、联系身边的小事,解决问题。

  如何独自一个人面对陌生人?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是选择了4个活动场景,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分别是独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门,陌生人向你问路,陌生人向你推销饮料,遇到陌生人抢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说,让每个人都有说得机会,大胆的在小组里讨论。在汇报讨论的过程中让大家知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特别是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的形式,学生们很有兴趣,同时也鼓励其他小组补充,让真理越辨越明,学生的记忆深刻。

  三、理的培养,爱的渗透。

  在教学如何面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出示了下关区一小学生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车,而遭手机被抢劫。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白面对陌生人,时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啊!

  然而,在人们过度防范,保护自我的同时,居然遇到这样的一画面:一位老人跌倒受伤了,而路过老人身边的人很多,居然没有人去扶他。为什么人们会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如此冷漠吗?这里我们提醒学生如何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情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真实体验。

  那么,紧紧学习课堂上的例子,还是很少的,我又设计了“锦囊妙计”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妙计来应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学生对锦囊很感兴趣,都想知道锦囊里装得是什么东西?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当学生拿到一条条“妙计”时,都很认真地阅读。这里集中交给了学生一些处理的妙计,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很快就记住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有了真正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能用到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那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2

  “诚实行为能带来朋友、信任……”儿童对诚实行为的认识虽然稚嫩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发自他们的内心,因为这种认识来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诚实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例给这些稚嫩的心灵直接的触动,人们对诚实与不诚实的态度活生生的`摆在了儿童的面前,在无形中对儿童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避免简单的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是该活动成功的地方。另外,该活动侧重于“夸”,教师、学生能共同形成一种浓烈的夸奖氛围。在教学之初,考虑到学生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能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资源,课前引导学生大量收集书中、身边有关诚实的故事,了解说谎带来的危害。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诚实行为卡、绘画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当学生制作出一张张漂亮的卡片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现场直播――实话实说中,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全面了解学生说谎行为背后常见的原因,导致教育不够深入,课堂教学节奏太快。我想,如果在课后让每一位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诚实故事或者说谎的行为及原因,我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教育将更具实效性。而且“评”还不够,尤其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地分析诚实行为,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舆论监督的氛围还未形成,因此在表扬的同时还要引导儿童看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地确定进步的目标,把“夸”化成诚实行为的动力。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3

  自从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结缘以来,我就发现要上好品生(品社)课确实不容易。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活动的设计非常多样,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太多……虽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学中,但是总感觉自己犹如初学游泳的孩子,也就刚刚学会了划水而已,并无畅游的技能。

  在用心参与“山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过程中,我收获着,也困惑着。准确地说,每听一节课,我的困惑都会接踵而来。或许我的认识有些偏颇,但是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字里行间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应成为水中捞月

  品生(品社)教学不仅要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我想每一个品生(品社)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走进教师的课堂,我却遗憾地发现,不少环节看似用心良苦,实则并不切合实际。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快乐的六一》中设计了如下环节:“了解战争及贫困地区儿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对不幸的儿童表达关爱之情”。在展示交流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白鸽,让学生把作品贴在上面。

  乍一看,这一环节处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静心琢磨你就会发现问题。一则,战争及贫困地区的儿童距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不如教师在课中提到的“汶川灾区的孩子”来得真实。二则,学生用心表达的祝愿只是贴在了和平鸽上,课后教师将如何处置这只和平鸽并不知晓。假如,这只和平鸽就此遗弃,那么“服务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类似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这样才不会给人水中捞月的虚无感受。

  二、“探究性”不应成为走马观花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并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冷眼看我们的品社课堂,你会发现,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战争的资料。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提问就是学生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某个例证。试问,这样的课堂,探究表现在哪儿?这样乏味的课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电视里看世界》时,设计了《制作电视菜单》的环节。因为不少学生并没有准确掌握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所以制作时,内容大多雷同,并没有凸显学生自身的个性,当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又要做到巧妙点拨、收放自如。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真正了解学情,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马观花。

  三、信息技术不应狂轰滥炸

  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确能让教学情境生动具体,让课堂教学动感十足。但是如果视频资料和音乐渲染太多,就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就多次播放视频。为了让学生体验“耳朵失聪的人”的感受,教师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视频。在“关爱残疾人”环节中,她播放了《最可爱的女交警》的视频。在“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环节中,她播放了残疾人舞蹈家马丽的故事。应该说,整节课,大量的视频资料、音乐、图片等充斥着学生的视线,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视频、音乐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实效。否则一味狂轰滥炸,学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学,确实会发现不少瑕疵。人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在解读这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我成长得脚步会迈得更坚实!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4

  新理念的思品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教学场所。在《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中,我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和美化自己成长的空间,我先让学生说说教室里哪些地方让你喜欢,接着再找找教室不够理想的地方,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让他们为改善教室环境出主意,并引导他们说说谁的主意妙,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不如意的地方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室的美容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打扮教室,在实践中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最后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畅谈感受,体验自主改造环境的.快乐,感悟教室的良好环境对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环境宽松、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很好。

  我想,有了情感在品德课堂的介入,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情感碰撞的场所,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率。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5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干》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自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立意识与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意识,使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本节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成情境导入新课。

  我走进课堂时师生互相问好,由此提问学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学,请举手;能自觉学习的同学请举手”而导入新课,紧扣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要求每个小组学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现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写完后,随机抽几名把学生自己的自立表现说出来,大家一起评),同时也展示本班学生的`几幅“自立风采”。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情。学生觉得有话说,也非常感兴趣,都纷纷发言,气氛非常活跃。

  三、进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让四位学生分两组上台表演补纽扣。(道具:两小块布、针、线、几个纽扣,要求:分两组比赛,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是否正确并点评)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自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构清晰。

  从教学过程来看,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这些问题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育教学效果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五、结束新课让全班齐读陶行知的名言: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上下衔接不够好,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应该多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活动的创设能力还不够。也许是缺乏课堂经验,这堂课显得有些前紧后松,课堂气氛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前半堂课,我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取的仍是比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例如,在“什么是自立”这一教学环节,我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2、课堂中的评价语言有待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有些时候不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以评价或者赞赏。这堂课中,对“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因势利导的将课堂进行延伸、扩展,学生不容易理解。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6

  引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生活的大空间中自主地协调地发展。

  背景:匆匆的,又快到期末了。给二年级上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也已经讲完了,剩下的课时讲点什么内容呢?平时的课堂上,我已经对教材的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而且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再增加些什么,既能被学生接受,又让学生喜爱,还能落实《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要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翻了翻教材,看到了“读书”这部分内容,思前想后,觉得这里还可以拓展很多活动,比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等。因为开个故事会既是课程内容最直接的拓展,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我先选择了开故事会。

  带着自己设计好的方案,我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像一群觅食的小鸟一样,风一样的围了过来,都张着小嘴在不停地问:“老师,今天讲什么呀?”“品德老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活动?”……看着他们迫不及待的神情,我也没卖关子,高声说:“开个故事会怎么样?”小鸟们叫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很高兴,说自己很会讲故事;有的很无奈,说自己没有准备;还有的已经回位开始翻童话书了……小宇琦一动没动,眨着大眼睛问我:“下节课干什么呢,老师?”我说:“你想上什么内容呢?”她狡黠地看着我说:“老师,可不可以看影碟?”我便问到:“你为什么想看影碟呢?想看什么样的影碟?它跟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又有什么联系?”听着我连环炮似的问题,小宇琦并没有紧张,她微笑着说:“我觉得有很多影碟也能增长知识,比如《蓝猫3000问》就讲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而且跟我们的生活也都有关系啊。”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暗想:这小家伙,说得还挺有道理。于是,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就在同学们中做了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看影碟,但喜欢的内容有所不同,有的喜欢《奥特曼》,有的喜欢《海尔兄弟》,还有的喜欢《猫和老鼠》《玩具总动员》《宠物小精灵》等等,虽然大家喜欢的种类五花八门,但说起自己喜欢它们的理由却是一样的头头是道。

  子超说:“我喜欢奥特曼,因为他很勇敢,每次跟怪兽作战,他都不害怕困难,而且它还是保护我们的地球的战士。”

  美静说:“我喜欢看《海尔兄弟》,因为这个动画片里的内容讲了很多科技知识,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了解。”

  俊庭说:“我也喜欢《奥特曼》,他是地球勇士。”

  “我喜欢五更龙。”

  “我喜欢天线宝宝。”

  “灌篮高手。”

  ……

  话匣子被打开了,这些小家伙们就止不住了,生怕别人听不到自己的想法,前前后后议论得热火朝天。虽然是普普通通卡通故事中的人物,却给孩子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他们这么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不得不佩服动画片的威力。

  看着他们,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聪明的一休啊,齐天大圣啊……于是,我决定了,下节课我们就看影碟。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础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以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程非常重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还可以使学生从直接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中享受到影像动画带来的快乐。生活中,为师者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实践。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7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突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在我国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学习节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因此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品尝海水的苦涩、感受淡水的缺乏、体会鱼儿对水的渴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低,对相关水资源的数据还不能理解、没有相应的概念,因此我把数据转换成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并把相关的水量,不以升、毫升的数字出现,而是转换成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可乐瓶,如每人每月大约用水3吨,约3000瓶水。在观看完蓝色地球图片后,我让学生品尝海水、观察河水,从而知道能被直接利用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水的对比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

  做选择,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懂得节水是利人利己、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径,因而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节水,为课后自觉节水、宣传节水作准备。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三、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

  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 情感态度:

  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

  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

  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

  价值观与行为:

  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的宣传。

  过程与方法:

  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参与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 课始创设情境

  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70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天)”

  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

  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

  (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3吨,3000瓶。每个家庭约10000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吨,350000瓶。)我们北京市每月用多少水?(几千亿瓶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5)出示课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大部分是海水。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

  (6)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7)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

  (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8)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

  如果你是这条小金鱼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它们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有一点水,但大家都口渴了,咱们是自己喝还是拿来拯救这些可怜的金鱼?好,那

  我们就来行动吧!

  (2)我们虽然能够拯救我们面前的这条幸运的金鱼,但由于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现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植物都因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们怎样才能帮帮它们呢?(节约用水)下面谁能想出节水的好方法,我们就奖励给他水(小组讨论、组长负责)。

  (3)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绍节水的小窍门

  (4)我们知道节约用水,可还有人在浪费水,来看看他们的行为,咱们怎样才能帮帮他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浪费水的行为?出示课件。学生讨论、发言。

  4、巩固学习成果

  一水多用节水游戏,让学生看到节水的收获、体验节水的乐趣、增长节水知识。并通过节水游戏,让学生进行节水的思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宣传。

  感受水的重要 —— 了解水资源匮乏 —— 体验缺水的痛苦——形成节水意识 —— 探讨节水方法 —— 自愿参与节水行为——主动宣传节水知识

  五、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一课,从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入手:第一环节,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缺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说,自我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8

  摘要: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景物,再现日常的生活经历,利用搜集的图片文字,开展真实的游戏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体验、实践中,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师的启迪、影响下,学生进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获取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世界。

  一、变“虚”为“实”,活用教材,贴近儿童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教材是很难实现的。虽然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敢于跳出课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东人民版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故事》一课的“家乡山水美如画”小节中,教材提供的是济南、沂蒙山等地的图片和故事,离我们威海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不熟悉,就很难有深刻的爱家乡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乡的美丽可爱,从而生出一种由衷的热爱家乡的感情呢?我决定用我们的家乡——威海的一些真实资料打动学生的心。于是,课前,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图片、录象,比如仙姑顶、海水浴场、正棋山等;汇总了威海获得的种种美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等等。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因为年龄的局限,学生的交流终究不够全面,我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也搜集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些资料,想看吗?”学生兴奋地大喊“想”,当他们在课堂上亲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图片和录象时,开心地喊着“海水浴场”“古陌岭”时,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已经溢于言表。此时,我引导学生:“正是因为咱们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后获得多项美誉,让我们一起看着屏幕喊出来!”学生的放声齐呼中洋溢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此时,我问学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么感觉?”“幸福!”学生脱口而出的话里饱含真情实感。

  熟悉的景物,恰当地出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看起来“虚”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实”处。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变“静”为“动”,创设活动,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撞击中实现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到活动中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切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1、快乐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说服教育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不断到位、升华。

  例如,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上册《做守规则的小学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我故意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游戏的情境:一上课,我就宣布做个游戏。尽管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学生还是欢呼起来。于是我边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玩具,边宣布游戏规则:“北边一排(共14人)为1组,传这个大熊;南边2排(共28人)为2组,传这个小狗。看谁先传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给了2组,等2组传了一会,才把大熊给了1组。结果,还是1组先传完,于是我就宣布:“获胜组是1组!”1组的学生兴奋地欢呼起来,可是2组的学生群情激奋,大喊:“不公平!”我没有批评压抑他们,顺势利导,“怎么不公平?说出理由来!”“我们这组人数多!”“那你们还先开始传的呢!”两组争论起来。

  待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摆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态:“好了,看来是老师的错,老师刚才制定规则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全。那么大家能不能帮助老师把规则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为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和争论,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同时开始,人数相等,不准站起来,传递的东西要一样”等细致的规则。

  按照学生制定的规则,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这个游戏,这次,输的小组也服气了。这时,我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谈谈对“规则”的认识,学生就深有感触地说出了“遵守规则很重要”“规则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当有效的成果。

  在亲身参与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合理公正的规则的重要性;修订规则这一个活动,既为下面的活动——为自己的游戏制定规则做了铺垫,又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规则要周密,细致。游戏,使品德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的认识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注重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和技能的培养,追求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要尽可能的给学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便让学生参与其中,每一个单元可以构成一个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一山一水一圣人》单元中,我采取了单元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和技能。

  执教“泰山的自然景观”小节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搜集了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集图片、音乐、录象、动画、配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壮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势利导:“同学们,泰山荣膺五岳之首,不仅是因为他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因为他深厚的文化遗产。咱们五年级同学已经非常熟悉实践活动了,课后,就请大家自由结合小组,选择古建筑、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任意一种泰山文化研究,广泛搜集,进行整理,准备汇报,下节课,我们看哪个小组的汇报最吸引我们。”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几个信息技术“高手”,更是得意地东张西望,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

  第二节的展示交流课上,只有几个小组拿出了几张打印下来的枯燥的文字。面对这意料之中的结局,我没有过多地责备,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总结出了“分工要细致,落实要到位,搜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汇报形式要灵活有趣吸引人”等实践探索中的注意事项,孩子们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动开始了。

  第二周的展示交流课上,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有的小组编排了一个小品,用“导游”的嘴把自己搜集到的文化资料展现出来;有的小组自编自演双簧,一个同学在讲台上装模作样地介绍,另一个则在讲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读;有的小组举行了图片展览,将家长协助打印出来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一个大刊板,给大家介绍;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动画,形式新颖,内容还很丰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评为一等奖。

  活动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小组活动中的教训和经验。“大家想不想继续进行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呢?”学生异口同声,“想!”“那么,本课余下的内容——我国其他名山,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来到黄河岸边》和《寻迹孔子故里》,咱们仍然开展实践活动,各小组任意选择一个主题,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课时,我当学生,你们是老师,看哪个小组老师的讲解更吸引人。”就在这种反复的亲身实践中,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实践探索合作竞争等诸方面的能力,树立了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珍惜劳动果实》一课时,针对城市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知节约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通过文字、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影响、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了自己调查的浪费现象之后,我说:“课前,老师也进行了调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食堂、饭店里浪费粮食、剩菜剩饭等的照片,学生深受触动,默默无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将数字变成红色放大,请学生重读这些红色的数字:“目前,世界上约有8.5亿人缺少粮食,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七分之一!”学生读着,表情惊讶着,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个数字竟然这么庞大!

  接下来,我逐张出示自己精心挑选的一组非洲儿童骨瘦如柴、濒临死亡、饿死人骨堆积的图片,伴随着低缓的音乐,语气沉重地介绍:“这是一个饿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后一粒粮食。这是一个因为饥饿濒临死亡马上要落入鹰口的儿童。地上到处堆满了因饥饿而死的人的骨头!”教室里安静、沉重,学生惊讶、悲伤、自责。

  几幅图片,几串数字,几句话语,几段音乐,渲染出的气氛和情境足以令学生终身难忘。节约,应该成为他们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字。

  三、变“小”为“大”,走进社会,实践成长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道德人格《在生活实践中放飞心灵》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的形成是靠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来中实现的,因此,我非常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让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参观食品加工厂》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食品加工有初步了解,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月饼加工厂参观。学生看到了月饼制作的流程——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师傅艰苦的劳动环境,领教了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欣赏到了一个个刚出炉的精致可爱的月饼。

  课堂上,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参观收获。学生七嘴八舌,畅谈感受,有的谈面包的制作流程,有的谈对工人师傅的同情和理解,还有的对师傅们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参观,多重收获,社会实践,育人无痕。

  教学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为了地球的明天》一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后认真填写。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发现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想说:

  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又设计了体验活动——铲除小广告,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不少学生在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创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长,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丰满,心灵自由翱翔。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9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对

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怎样做讲卫生的好孩子”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懂得哪些是讲卫生的行为习惯,树立起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但他们也是一群活泼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语言自然流畅。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给每个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举起,跃跃欲试,让我感到他们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据统计,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率达95%以上。对于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给了这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更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夸奖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及时用自制的“蛋蛋书签”予以奖励,同时提出对每个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学生在赞扬声中树立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愿望。

  3、教与学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引下,本课的学文明理,我让学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大胆地帮助蛋蛋改正不卫生的习惯,这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帮助的目的。辨析导行中,让学生进行自夸和自我批评,树立榜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本课教学分为“看故事导入——明理导行——评价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如形象生动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轻快活泼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明确了讲卫生的内涵,逐渐树立起讲卫生的愿望,使思品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同时也看到,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思品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这些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

  总之,这节思品课,既有体现思品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师。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0

  一、指导思想

  节约水电、节约能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短缺的现实、感受水的宝贵,从而使学生从小形成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是我们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品德与生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性、突出教学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去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的匮乏,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节约水和电是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在我们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这一主题主要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缺水的现状,学习节水的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生活在乡村里的学生,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和年龄低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我以

  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水资源匮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懂得节水的重要,激发学生自觉节水的行为。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提前了解水资源相关知识,收集一些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和节水方法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2)了解本年级学生对水的了解程度,及学生中易出现的浪费水的现象。

  (3)准备海水、河水、糖、金鱼、纸杯、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应该说早以有了一些节水的知识,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认识的了解,使教学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问卷的过程其时就是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我想,这应该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

  节水调查问卷

  (1)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水的用途及浪费水的现象?

  (2)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3)请你写一句或几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离不开水。

  2.知道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北京市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了解常用的节水手段与方法。 情感态度:

  1.能自觉、自愿节约用水。

  2.对浪费水的现象不满。

  因此我让他们吃糖口渴、然后在仅有一点点水的情况下在自己喝水解渴与救因缺

  价值观与行为:

  1.在思想上知道节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2.养成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3.见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加以劝阻,并进行节水的宣传。

  过程与方法:

  1、 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围绕水有用、缺水、节水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 教学主要以运用课件、演示、亲自体验、游戏等形式、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参与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共同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

  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而言,从课前的参与过程中就开始有了情感体验。

  2、 课始创设情境

  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天吃几顿饭?你们知道连续多少天不吃东西人会失去生命?(70天)那你们知道人连续多少天不喝水会失去生命?(7天)”

  评析:问题由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水比食物还要重要。

  3、 了解水的用处与水资源的匮乏

  (1)全班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能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看谁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从工业、农业、生活几方面谈,教师作补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励学生并且让学生口渴)

  (2)咱们日常用的水绝大部分是自来水,你们知道自来水是从哪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自来水厂示意图。

  (3)我们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约3吨,3000瓶。每个家庭约10000瓶。)我们学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吨,350000瓶。)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每时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们地球上的水多吗?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多、也可能说少)

  (4)出示课件(地球的全景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虽然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儿以上的面积覆盖着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们来尝尝海水是什么味道,海水能为人们做刚才咱们说的那些事情吗?

  (5)你们来猜猜假如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还觉得可用的水多吗?

  (6)以你的经验,你认为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吗?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吗?

  (学生可能出现说不缺的)(分组讨论)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们中国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个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这样少,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淡水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课件

  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评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淡水资源的匮乏。学生们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鱼之间做选择,让学生深刻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并激发学生内心的“我”与“鱼”之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斗争,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的重要与水资源又匮乏之间的矛盾。

  4、感受水资源短缺、探讨节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鱼

  (1)老师这里有一缸漂亮的金鱼,因为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现在每个小组可以领养一条。(只给一点水)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金鱼。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1

  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这里提出我对小学思品教学的一点想法:

  1、利用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我喜欢的动植物》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公园组织学生采集、讨论、交流;《秋天的节日》一课,要求学生知道秋天节日的由来,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进行寻找秋天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敬老爱老”、“关心家人”的教育。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取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展开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绘画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2

  通过教学《班级规则在哪里》,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始终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常见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原因,找到解决这些课堂现象的办法,力争让学生改掉这些不应有的行为,更好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们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课堂常规制度,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后找他谈话,帮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尤其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鼓励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要大胆说,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要力求完整。

  我的几点反思:

  1、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应该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

  2、以学生为本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快乐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这些仅仅是我的愚见,都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3

  《我们的国庆节》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祖国形象的基础上,感受人们欢度国庆节的喜悦心情。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对品德与生活的喜欢已初步体现出个性,但收集资料的能力不强。

  新课标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紧扣这一特点,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学开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用多媒体播放生日图片,很快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以录像播放的形式把庆祝国庆的场面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祖国有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跳、写、画等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对同学的作品做出适当的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并注重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不足:在教学中没有把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完全讲透,学生对于祖国的生日的由来还没有明白,为什么每年把十月一日这一天定为祖国的生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课程标准,才能有效的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下面是我对《你帮我、我帮你》一课的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板块一。活动感悟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评一评看谁的桌面最整洁?

  希望我们每天都能这样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蒙眼取书”(游戏结束后)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被梦上眼睛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那我们再玩一次好不好?这次老师要给你们增加一些难度了(教师边说边布置场地设障碍物)

  3.(游戏前)请你们再来猜一猜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请你们小组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4.师采访生谈感受

  板块二.寻找“小榜样”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帮助人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助人为了的小榜样”为他颁发小榜样标签。

  2.颁发小榜样标签

  3.别人帮助了你,你是怎么做的?

  4.当你得到别人帮助时,应该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谢。

  板块三.情境测试

  1.现在老师用一个办法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请你制作一颗心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2.学生制作(每组相应的都缺少一样用具)

  3.刚才再制作心的过程中你得到谁的帮助谁是主动帮助别人的?

  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如果你经常留心别人有了困难并主动帮助他,你帮我,我帮你,那我们就会感到很快乐,为了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同学也记住那些经常帮助别人的同学老师做了一个“助人为乐榜样箱”把那些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投进箱里我们每个月评选一次为他颁发奖章。

  反思:

  通过《你帮我、我帮你》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而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正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在本课教学中重要的体现了三精、三思。

  一精: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学生充分的参与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的心理特征,我在导入新课时安排了游戏一次简单,一次有难度的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轻松地把他们引入课堂中,通过不同程度的两次游戏,让学生亲自尝试、体验、感悟,从而自悟懂得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需要互相帮助。

  二精:教学内容选取贴进生活,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应该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特点。在设计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取材。本课内容的选取就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

  三精:活动的.的阶梯性强,本课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两次不同程度的游戏、寻找小榜样活动、制作“爱心”活动的反馈、以及课后的延伸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思:在教学的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孩子她猜到她们组参赛的队员会想:虽然前面有障碍物但我也一定会成功。这时我没有抓住这一情感态度的激发点没有及时的进行点评,我应及时的抓住这一点说:她说的好不好?我想你一定会有信心对吗?如果及时的抓住这一点,我想情感态度价值一定会体现的更加明显。

  二思:注意照顾到全体,在高难度游戏进行时,我应对下边“观战”的同学要求要明确,如:下面的同学认真听,仔细看,一会你将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采访,如果这样对学生进行要求的话,就不会有个别的学生“溜号”了,课堂气氛会热烈。

  三思:在两次游戏结束后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对参赛的队员和辅助队员和下边的同学分别进行了采访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让下边的同学都去采访的话那学生的积极性又会大大的增加。

  《品德与生活》活动体验式教学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爱,更重要的是填满了孩子知行脱节的鸿沟,促进了知行统一,一系列的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带来了教学的勃勃生机。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15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通过执教《坐立走有精神》这一主题的教学,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要富于创造。然而我们的新课程实验教村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运用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在导入新课时,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用“快乐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孩子们带入生活情境,学习欣赏“身边的榜样”——孩子们都喜欢的“文明礼仪星”王昕莹并向她学习。在欣赏和交流一些生活当中优美的姿势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猫来揭秘。此时,课堂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课中通过欣赏、情境悄悄话、情境大比拼,让每们学生选择参与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竞赛。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愿学、乐学、活学。

  二、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体验。

  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质或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可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我在课前搜集、拍摄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门口值日的师生”、“奎文的首届体育节开幕入场式”、“国旗班行走姿势”等,在课堂回放再现,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坐立走姿势是应时应而变化的,学生也应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进入不同情境,在小组中边学边练,体验坐立走的正确姿势,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这样让真实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使他们在生活中加深了体验,学握了合适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参与

  心理学家皮灭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亲自体验,让他们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坐立走有精神》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坐、立、走比赛”活动,此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活动环节“T形舞台”。学生分参赛两队。比赛开如,随着音乐,每队一组分别登台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完成坐、立、行、读书、写字等各种姿势,展示完后,评委亮分、点评。因为组与组间要开展各种竞赛,学生练习得特别投入,同学间也能想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活动环节“想像剧场”。剧名“后悔莫名”,剧情是一个小朋友从小没有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长大后碰到种种困难和不便……他后悔极了。故事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出尽可能的各种困难。第三活动环节“评选、颁奖”。评选出班内“坐、立、走”“8班文明礼仪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学生人人都参与这一活动,他们知道:“坐、立、走”并非小事一桩,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尊重别人,有利健康。最后师生共同决定,定期进行坐立走文明行为评比,看谁最有精神。

  四、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开放拓展教学时空。在本课教学前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进行观察,调查,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鼓励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带进课堂中进行讨论、思考。教学后,设计一份简明的反馈表,在表中记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姿势的自我评价,以及相关人员的评价,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