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五、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从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老师一开始直接讲指法要点或指法摆放要求,学生不但很累,而且不愿意学,更加不能强迫其学习了。我的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游戏的引入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英文测试,中文测试等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认真练习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解释指法,学生就会学习的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就感到轻松自如,可以促使学生自觉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了。
二、我认为好的教学需要紧扣教材抓重点,突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及时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让学生演示讲解,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又对知识点有巩固提高的过程。信息技术知识点很多很细,有的还很抽象,由于学校每周只开一节信息课,所以有时会出现上个星期上完等了一个星期又忘了的情况,这就要求每节课结束之后,及时进行课堂练习,来巩固提高。每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组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串联起期末考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很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及时打出成绩告诉学生,同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也有成就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二)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
(三)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如创作美术作品;普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在保证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间。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完成部分课外实践,弥补学校课时的不足。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3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要想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培训教师是关键
我们认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既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应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教师下载优秀资源,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方面加强学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光彩。
二、资源积累很重要
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本校资源库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此外,我们要求认真做好对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三、学科整合是基础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5
努力地去学习。例如在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幻灯片的操作,在第一节课时,我就让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从单纯的文字、单纯的图片到复杂的图片与文字混合,从静态的单张到动态的多张幻灯片展示。学生刚开始看到时都很吃惊,一个个都发出“啊!哇!”的惊讶声。“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来吗?”这样激起学生心动,然后老师再开始讲授。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让学生的心动趋向于行动,而教师只要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鼓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急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上来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一、趣味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是我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我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电脑知识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之门课程。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让其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6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
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感悟到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只要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胜任这种动态探究性教学,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游戏入门,兴趣参与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也是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这一学情,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结合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指法练习时,一般学生会对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无味的,若教师直接讲解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学生不但会学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愿去学习,更不会主动去学习了。我在教学中就是用游戏介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游戏,分小组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这是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准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
这时老师可以再讲解指法要领,我相信这时学生会学得很认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这样学生就在游戏中完成了指法练习,掌握了指法要领。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记忆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征,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地讲解,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词而且要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来验证其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基本技能,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键他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双字符键的。还抓住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注意与DEL键的区别,这两上键的作用都是删除,而键是擦除光标前面的字符键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标后面的字符。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法,我们就变抽象为直观,变死板为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也不自觉中学习了新知识。
三、自主学习,协作创新。
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多学生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让其带着兴趣学习计算机的新知识,在渴望中学习到新知识中,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学生已能够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几个过程,即让学生在开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师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必须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翻阅教材,然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这些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最后用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逐渐会形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所要完成的一个教学任务了。
这是我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得到一点体会,也就是说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放平心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多多思考,勤于实践,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不自知的学到一些知识,从而慢慢地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其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铺平了一块砖头。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7
让学生通过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新课程下的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我在这次课上把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的大胆尝试。通过本课让学生体会感恩、关爱他人,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最后,我用我最喜欢的沃德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与同行们共勉。
让新课程与我们同成长。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8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9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呢,通过我几年的教学,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广泛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在教学中走老路,以应用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下,受教育者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的软件使用方法为目标,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在逐渐淡化,甚而消亡。故而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一点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达成共识。我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去尝试用各种教学方法,下面把目前较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我个人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演示操作,学生模仿
这是一种在计算机课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能按着老师的演示操作较好地完成练习,使学生能很快掌握。但这种教学方法也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的探究性,学生被动地学习,只要模仿老师就可以了,虽然学生掌握地快,但不能深刻领会。
二、任务驱动,引导认知。
当前,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要充分体现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受教育者开展讨论、研究、探索,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解决问题,受教育者在自主设计探索、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制作电子作品的成就感又为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任务的设置是该种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如何把任务设置的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去做,这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备课,要把每节课需要落实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入任务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知识点,才使他们记得更牢,不容易忘记。
要求学生要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三、面对学生差异,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
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演示操作,然后跟着做一遍完事,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这些表现以及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学生层次确定后,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对他们采取第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操作)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可以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课堂练习上应精心备课,精心选择练习内容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上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0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实践课,它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任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根据《纲要》要求,教师应加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一谈自己的反思心得。
一、备课:(提前一周备课,重在备意图,每个教案一定要有教后反思记录)
1、备课参考资料: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案参考、教师用书、教材、活动手册,大家园丁以及网络等资源
2、备教材: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内容含量适合1课时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4、备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练习、课堂讨论、复习等方法。
5、任务的描述和问题的语句描述要具体明确
6、一节课要有一个设计的亮点
7、三维教学目标,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强调合作与交流(分组)
8、先了解大致要讲什么(粗的一个思路流程),然后细化下去(详细的教案),然后又回归到流程忘记教案。
二、上课
1、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简单清晰
2、抓住重点知识,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课的知识量不可以太多
3、过程要完整,条理清晰,生动的引入(情景导入),新知识点各环节,小结。
4、目标原则:(告之原则)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5、主体原则:(学生全体、全程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去发现和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比如10分钟讲解,10分钟练习,其它时间自由练习。
6、反馈原则:(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7、激励原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表扬的原则)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
8、语言要生动活泼、例子要学生感兴趣,这样课堂的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
三、反思
1、写心得体会: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案后面应该包含教学反思。
教学注意事项
一、基本功:
1、教态:微笑、要走下讲台、目光紧视学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比如有学生睡觉、讲话,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紧张、放得开。
2、板书:要有设计,多余的文字不要写;课件也一样,文字的表达一定要正确,没有错别字和多余的文字,表达要清晰。
3、语言:要有激情、高昂、流畅;咬字要清晰,语速要慢、注意停顿,不能太平淡象背书一样;重点的部分要用强调的语气。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体到界面上,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东西也应该在界面上说清楚;文字的表达一定要让人清晰。
5、软件使用熟练,有没有广播要注意。
二、一些想法:
1、语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语化,讲授法要生动,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实际例子具体话、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如下边的概念很难理解,一定要用具体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图片和表格等图示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概念。
2、组织课堂尽量让学生随和、有气氛,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3、不能频繁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次以内
4、习题或者任务:先引导给予适当的提示,再练习,叫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或者评价;要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课堂一定要有小结,可以让学生去小结。
6、出现的习题要先读一下,还要有简单的讲解,如果出现网站模式,还要先介绍一下网站的使用方法和栏目情况。
7、课前要写一个大致的课堂流程图(并标好时间),这样可以控制整个课堂环节
三、备课注意的东西
1、教材处理问题:(抓不住要点、知识点错误)
2、教学设计问题(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重视情景问题的设计、不重视问题与教材的结合、不规范、环节设计不合理)
3、教学理念问题(新理念新在什么地方:老师自己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应变与概括能力。只有花架子,不重实效,如合作、探究)
其它问题:
1、教学模式要在平时生成,形成一个套路
2、应用的材料要依据
3、情景问题与教材要紧扣
4、缺少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自信
5、书让学生读(看);话让学生讲(交流);练习让学生做;让学生点评让学生去做。总之,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信心、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
6、规范性的动作要在平时养成,重视教材的处理方法;新课和复习课的区别点。
教学网站模式:
1、开始的时候先介绍各个栏目,以及使用方法,有帮助文件的也要说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页上放一些提示:小组分组的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熟悉(介绍)栏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学习目标;也可以放任务的情景(用于创设情景)
3、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垃圾师生间的距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或者任务(同一个例子或线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任务活动要独立又要有串联的关系,最后要升华情感,点化。
4、任务或者知识点,分成三大模块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每个任务要相互独立,一个完成了之后在做下一个任务(做到条理清晰);任务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阅读材料或拓展任务(针对学优生设计)
5、任务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任务下发后,要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探究讨论等,练习后叫学生上来演示,学生评价,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或演示,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建构的知识系统化。
6、优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学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点,不会做的也可以叫上来,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7、帮助:可有可无,若有,设置一些简洁有效的提示性帮助。
8、小结:教师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讲,给提示。同时设置一些练习题,并根据情况做点评。
9、自我评价:教师知道学生评价。
10、课后拓展。
11、教学网站做好后要测试功能:链接正确、图片是不是正确显示。文字性的东西:语句描述要清楚,无错别字和病句。
1、导入:演示、问题、故事、游戏、视频、音乐等,5分钟以内使学生有兴趣热情学习。
2、课型的把握: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3、理论知识点:图示法、表格法、对比法、游戏法,生活中的例子结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语言要生动。
4、小组合作:2-4个人相临原则,叫组员上来连线,其他组员说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5、评价:多表扬鼓励,经常有过程性评价,结束时有评价(自评),形成多元评价。
6、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有效引导、评价策略的体现、落实指导意见、信息素养的落实。
7、课堂是最重要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要紧张、有序、高效。
8、常写反思或随笔。
9、探究时间长短要把握,做的时候不要讲,别频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课的深度,根据指导意见。
11、学情分析、预期目标的达成,学习任务单、教学引导问题的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12、“头脑风暴”是“英特尔未来教育”一种重要的学习研讨方式,它充分的让每一个成员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集所有成员的智慧于一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每一个成员的发散性思维。
13、通过理性建构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过程。
14、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
15、新课程体现三个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通过以上这些,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很快领会所学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课本的价值量低了些,学生计算机水平普遍都比较高,如果再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并提高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能设计出漂亮的游戏、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操作量大,一周仅有两次课,这就要求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多留些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改枯燥的课堂
新授课中,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十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WORD软件中绘制表格的第一课,教师可以拿出象棋棋盘图片,让学生数出棋盘的行与列,再介绍如何将单元格调整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来画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让学生完成棋盘表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画棋子很费时,这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再来演示如何“投机取巧”,此时学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师教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就必须充当好一个导学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因为老师的导向而埋没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知识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至用。作为专业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2
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进行以下的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根据微机室具体特点,我在课堂中进行了前后结合的形式组成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储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一的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这段时间以来,我总结出了学生的如下特点。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
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做好学科教学法制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在常规课堂中我还进行了法制教育,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进行了具体法律渗透,效果还是可观的。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3
三年级——《调整图形》和《组合图形》
本课是在上一课复制粘贴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盆花进行完善,所以开头先将一个画好的盆花给学生看,这里是利用光盘里现成的东西,只不过那个画的人不是完全照书上的画的,他画的只有四个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个例子进行演示,今天讲的东西不多,注意让学生自己练,在那盆花中,我复制粘贴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贴完花后,既将位置移到位,又将大小弄合适了,再将方向调整一下,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的过程,在后两个班,事先将原本挤在边上的花通过剪切与粘贴的手法移到中间,并且放大了些。另外,在做颜色的时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为下面也用了几次,所以作了介绍,在让学生进行了练习之后,再谈组合图形,也没有说太复杂,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另一幅图中的物体移到这幅图上来,只是过来后注意背景的问题,在本课,我先用画图程序打开光盘中的快乐家园的图,然后将图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并且用取色的方法将背景补好了,然后再将另一幅图中的花盆复制过来,最后也让学生把这个练习了一下。
四年级——《插入影片和声音》和《插入超链接》
由于电脑中没有合适的影片,所以主要内容放在声音上面,本课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一是普通的.插入声音,另一则是插入背景音乐,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接下来又把超链接谈了一下,谈到这一方面,先打开一个网页页面,让学生看看那里的超链接,重点提醒他们看鼠标的变化,看完后然后再了解幻灯片中如何设置趣超链接,我在这里用的是右击,因为在这种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链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游记的文字链接网上的小说名,还用图片、动作按钮做了其他链接,让学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五年级——《带参数的过程》
感觉上这一课有数学中函数的味道,在上课之始,先同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谈的编辑过程,通过edit命令让学生观看编辑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断画改变形状的图形,那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本课是为了方便编辑过程而来,接着在黑板上写了相关过程,这里可以让学生将前面的定义过程与这里带参数的过程进行比较,然后在电脑上演示,按书上的要求绘制了简单的图形,接下来谈第二步,就是对带参数的过程进行修改,如将四边形改成了八边形,这一修改我以前曾经设想过,只是没有去做,这里以参数的形式进行了修改,然后又画了一些图形,但书后的图没画出来。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年级讲授的幻灯片制作内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5
低年级的电脑绘画,这部分内容不仅适合低年段的学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本人也挺喜欢上的,总觉得这个模块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几个模块而言,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营造得热烈,有趣。不过,我也觉得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1、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重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在应用中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
3、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画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07-1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05-28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05-30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03-17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02-19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03-26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5篇02-20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15篇)03-13
信息技术课后总结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