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今天带着孩子们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十几减9。
在课堂上,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破十法、连减。孩子们能够知道:可以先从一捆里面取走九个,再把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15-9等于几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几个,之后再从一捆里面取走,也能够知道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可以操作的这么巧妙,许多孩子都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这一点我是非常惊喜的,为孩子们的机智点赞。
但是让孩子们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说话不是特别流利,许多孩子能够操作出来,把自己摆小棒的过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当让他们张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间断,不是特别流畅,这也就说明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加强。这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让他们张开嘴巴去描述的`时间比较少,可能这就导致这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自己想法的孩子没有几个,以后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时间。
这一节课,我们还用了圈一圈的办法。上学期我们已经强调过,表示去掉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用斜线画掉。于是乎,这一节课我就有点想当然,想着孩子们还记得,就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们可以用虚线圈起来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么圈,重点放在了破十的过程上,但是忘记强调要用虚线了。后来我发现有一些孩子圈的时候用的是实线,是我考虑不够周全,没有突出强调,等到明天课堂上要再跟孩子们说说着点。
整堂课下来,其实是比较流畅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们的表现也非常活跃,希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够成长一点点,进步一点点。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新课标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教学这一内容的前几天,我们一年级进行了口算达标测试比赛,在试卷中出现了十几减9的题目,而这一内容之前还没学过。有部分学生在家中已接触过这类题目,所以能正确计算。而有些学生是瞎写一个答案,更有几个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干脆空在那里。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解时,我提醒大家今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可以想加法来算……
于是乎,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都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只有一个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算法的多样化已无从谈起……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是不是教师急于奖励学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还有,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最后,在练习设计上,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过于花俏,没有达到真正巩固的目的.
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是否要求学生要学会规范地表达?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这是第二学期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新知与上学期知识能够很好的衔接,在开始我就出了一些复习题: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可以分成几和几?9+4=()。然后出示书的.情境图,让学生用三句话描述图的意思: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桃?学生能列出算式:13-9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交流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算出来的。有的说:先从盒子里拿出9个,再把盒子里剩下的一个和外面的合起来就是4个。有的说:先减去外面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就是4个了。至于书上提到的第一、四两种方法,没有学生提到。第一种方法是从13里一个一个地减。第四种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早就接触到,解决十几减9已不是难事,所以第一种方法没有被学生提到,而第四种方法相对其他几种方法来说较容易计算,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想到。我在课堂上提示后,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课后的练习当中,在学生顺利完成1-4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了第5题。第5题将十几减9的算式按照顺序全部给出,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灵活算法。这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不少帮助。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
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
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
2、一次减9: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
3、慢慢减: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计算是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活泼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兴趣。所以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发展数学意识。
在教学《十几减9》导入时创设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边摆了个水果摊。”出示动画ppt,老师接着叙述故事:“由于他笑脸迎人,生意一直不错。这不,没几天货架上的水果就没了,猴哥心里盘算着:看着这时节,桃应该也熟了,去摘几个桃子吧!”,老师激趣到:“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猴哥摘几个桃子吗?”,孩子们兴趣马上提上来了,很自然的进入对旧知的复习,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摘桃情节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在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开心。
在教学计算时,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实际生活情境,相对低年级来说,创设一些有趣的、动画的情境,会直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培养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数学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增强计算的兴趣。
二、 加强学习活动,深化算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计算方法。同时知识的德掌握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使学社对算理不断加深。为了使一年级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较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课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学生都知道13-9=4,这时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提供让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一盒桃10个和外面的3个)自由、独立地去探索,尝试计算,找到解题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师生交流,寻找不同算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难点的破十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不用急于板书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把计算思路说清楚,继续追问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师及时小结,用课件演示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板书计算过程。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说-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 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自己的方法。
教师找准了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各自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计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十几减9》在新授的时候应该多呈现不同的方法,有一个一个减的方法、先减3再减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减”等方法,在呈现了不同算法以后教师再着重介绍“破十法” 、“想加做减”。在不断训练和相互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应用这些算法时,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在教学“凑十法”时,个别基础薄弱数感不强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给大数凑十能过关,遇到6、7这样的数反应就不快了,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数”方法也是不错的。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创造意识的形成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样化,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而强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多种算法。那些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学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四、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并能灵活运用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在呈现算法多样化后,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孩子慢慢能从自己的计算经验中体会出最优的方法来,教师有必要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到最优化,或者得到调整和修改,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如,须借助直观进行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低于用“做减想加”来计算的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
五、练习有针对性,提高计算能力。
《十几减9》的练习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出示两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困难的孩子可以借助小棒计算,再指名汇报。培养学生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的同时,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能从交流中获益。第二层出示4题加减法对比练习,让孩子计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运用观察法这种题用“想加做减”比较简单。第三层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四层列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引导孩子思考“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个1从哪儿来的?”从而巩固“破十法”的计算,在随后的计算中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计算速度明显增强。通过这四个层次的练习, 孩子们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孩子们说到:“一个一个数简单,但是没有图,没有小棒就不能计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简单,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个位的数就可以了”“想加做减的时候要细心,要把9的加法记牢固,不然就会想错做错”……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教学建议:
1、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部分应该设计做一做第2题的形式,借助直观的水果图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计算十几减9的表象。
2、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3、从学生后期计算来看,想加做减在十几减9时孩子们应用较多,但是十几减几很多孩子还是选择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们上学期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不够熟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时间长,生疏了,建议开学初或者在第一单元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进位加法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创造性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资料,巧妙使用学具。如教学例1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是一盒桃(10个)和3个,小棒是10根蓝色和3根红色。当学生要计算出13-9的结果时,自然想到用10来减9。通过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特点的、能帮助学生解题的学具,使学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并能应用它来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 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本课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9”。
先进行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计算1+5=6”“因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计算1+5=6;想加算减法,因为 9+6=15,所以15-9=6。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十几减9》教学反思04-03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02-28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13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04-03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04-03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6-12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3-06
十几减8、7教学反思04-12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15篇03-17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精选16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