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田间学校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1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xx年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 的农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xx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 实际和产业分布,在 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农民田间学校。 高级农艺师 和 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为田间学校学员。在 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 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 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 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学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田间学校的开展。
(四)集思广益,创新培训
在田间学校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县外观摩、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开展培训手段创新活动。一是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问题以及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培训内容。二是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四是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参与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利用传媒,创新服务
在田间学校开展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指导学员,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QQ”网络视频、专家语音系统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的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间。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送网络,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直供到户,加快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
(六)整合资源,促进开展
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平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积极取得各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使农民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
三、培训效果
(一)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学习科技的主动性和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防效率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
农民田间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环节,都需要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通和辅导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农技推广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实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二是产业效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30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100多亩。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试验示范展示田应用了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示范试验,每亩共节本增效35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它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菜大户纷纷效仿,邻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八里营乡刘苑村已筹备建立了60亩连片的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缺乏办学经验,一切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有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程度不统一。
3、由于农户田间种植作物多、面积大,忙于耕作,学习交流机会少。
4、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
二0一x年十一月三日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2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3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7、8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种植户共25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展教育培训。
3、田间学校的进行与各涉及部门的配合相结合。结合农业技术项目的支持,如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及粮食高产创建等,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并积极取得各涉农部门、各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田间学校开办与作物生产农时相结合。田间学校的开办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需求为主要内容,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开展培训,按照不同的、适宜农民学习的农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活动规划,以保证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5、田间学校开办与基层农技推广相结合。在田间学校建设中,建设立贯通区、乡、村的区级农技辅导员——乡级技术辅导员——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师资链条,实施区乡村联动机制和辅导员与学员包村入户机制,在各个生产环节均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了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效果
1、农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学习应用能力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和谐进步。
2、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田间学校开展的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防效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另外,经辅导员指导,学员们在西瓜拉秧后期又套种了白菜,套种的白菜每亩可收入XX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位瓜农说:“以住也常听姚老师讲课,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以前也听过姚老师讲怎么防,但每当用时却想不起来。现在这种学习方式就不一样了,现场实际操作,眼见、耳听、脑思考、手操作,印象深,一学就会。”
3、培养了一批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在开办田间学校学员中,涌现出一批优秀辅导员、优秀农民学员、科技示范户,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姚淑珍同志是北林区近效经作区域站站长,一名基层的农技指导员,同时又是农民田间学校的一名辅导员。为了确保开办效果,在开班前,她积极调研,深入了解了广大学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所需、所盼、所想,结合实际制定了丰富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田间学校办好,取得实效,在田间学校开班的每次教学,她都选择农闲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与辅导。尤其是西瓜种植户都较忙,很难有时间坐在一起探讨学习,辅导员姚淑珍就选择雨天,瓜农不下地的时间开班学习,工作非常辛苦,但也锻炼了一批技术指导员。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办学实现了农民素质有所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尚缺乏办学经验,发现很多问题: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接受程度不统一,忙于耕作,难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缺少工作经费,没有专用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作不能保障顺利实施等等。
下一步工作打算: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争取财政投入保障,健全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的运行机制。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4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特别是红旗的7、8组多年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业,近些年在科技示范户朱树林的.带动下,在近郊经作区域站的指导下,种植西瓜的面积逐年增加,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但是,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基于这一情况我们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主导产业——西瓜产业的发展,计划在此建立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为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种植户共25人。这些被选上的学员都是勤奋好学,有一定的思想,属于进步农民,同时他们在西瓜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
(三)多方结合,确保农民田间学校顺利开展
1、田间学校的开展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相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面实行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公益性职能,工作有了规章保障。农技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示范县项目培训工作,我区在技术推广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全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这一方式方法,农技指导员培训工作正逐步向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方向转变。
2、田间学校的学习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全区的农技干部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坚持方便工作开展的原则,重点选择了近郊瓜菜分布相对集中的东兴办事处,对主导产业西瓜户开展教育培训。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田间学校工作总结4篇01-06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02-22
田间乐园作文05-04
田间劳作作文08-24
田间的小路作文07-31
田间之乐作文08-25
田间秋色作文05-17
田间小景作文03-03
田间小路作文8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