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时间:2024-12-02 12:18:1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1

  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五是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2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

  一、问题存在

  目前,尽管医疗服务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医患沟通不畅、医疗资源不均衡、待遇差异等。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作为主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二、加强医患沟通

  1. 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医生应该学习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包括倾听和表达技巧。此外,医院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组织培训,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沟通能力。

  2. 优化医患沟通渠道:医院可以建立在线平台,使患者可以随时与医生沟通,解答疑惑。此外,医院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电话咨询,方便患者解答查房、预约等问题。

  三、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配

  1. 引导: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

  2. 加强医院之间的合作:医院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建立转诊机制,使患者可以在不同医院享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还可以共享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平衡医疗待遇差异

  1. 加强医疗待遇规范化:医院应该建立规范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医务人员。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处理和纠正医疗服务中的违规行为,保障患者的利益。

  2. 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干劲。此外,医院还可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五、加大宣传力度

  1. 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医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患者普及医疗知识,提高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认知水平。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患者提供咨询和服务。

  2. 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医院可以通过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途径,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院和科室就医,减少患者因为就医选择不当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离不开医患沟通的加强、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医疗待遇的平衡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只有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够增强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3

  根据市卫生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市卫计[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xx年3月9日医院召开了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编写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 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 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4

  根据市卫生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市卫计[20xx] 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20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xx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医学专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5

  根据我院《xx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自20xx年6月1日,全院进入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现就20xx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我院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提前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预约诊疗率及复诊预约率均为100%。

  2、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就诊病种排序(内科)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专门开展针对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的检验小组。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住。

  3、将院外术前检查、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今年,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医院感染检查各10次,通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考试、“三基”培训及考核、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处方点评等活动,使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治疗好转率、出院病人临床路径比例、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设备检查准确率大大提高,急诊平均留观时间、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现患率稳步降低,并早已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院互认平台。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不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使医院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药事服务。

  医院现有专职药师人数14人,每月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每名医师进行处方点评:有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同时医院还开展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和处方、病例质量点评工作,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新台阶。

  六、妥善化解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案件管理制度》、《医疗处理程序》及《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xxxx),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xxxx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七、存在的`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目前无自助查询服务。

  2、门诊缴费渠道单一,门诊一站式服务尚待完善。

  3、与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却未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开展日间手术。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添置自助查询、挂号、缴费设备,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

  2、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3、立即召开相关科室会议,讨论研究日间手术的病种及流程,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对照《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信息表》(医疗机构),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计划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6

  一、改善诊疗环境方面:

  就诊区域均有建筑平面图、楼层分布图,方便患者就诊;院内张贴禁止吸烟标识,并设置了吸烟区;病区卫生有专人巡查保洁;放射科设置有放射源标识;为就诊患者提供了自助预约、纸、笔、饮水、轮椅等便民设施。

  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开展了门诊、住院患者电话预约诊疗、住院工作。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各专业科室均设置有门诊,由高年资医师常年坐诊,科主任、院内专家定期出诊;制定了急救绿色通道制度,保障急救绿色通道通畅,确保急诊患者、“三无”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分区救治;加强急诊科、ICU 建设,医师、护理队伍人员固定。

  三、信息化建设工作:

  全院门诊、病区均实现了电子化办公,电子病历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检验结果自助查询、打印服务;开设了医院网站,加强对医院建设、医疗就诊信息的宣传;下一步准备开展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慢管理工作。

  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工作: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住院告知、探视陪护告知签字;对危重患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均有医护人员、护工护送陪检;转院、转科患者均有信息登记、交接;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听取患者意见建议。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全院病区均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并已通过验收。

  六、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腕带,利于身份识别;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必需进行手术部位标记,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安全四步核查;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100%;在全院开展了2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运用的'管理,各种使用指标均符合要求。利于院内LED电子显示屏进行药价及各种医疗收费价格公示,接收患者。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者工作:

  全院医护人员均挂牌上岗;病房床单元之间设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八、妥善化解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院内有专人受理投诉,有医疗防范处置流程,并有专人处理医疗;加强与门的联系,在院内开展群防群治志愿者活动。

  存在问题:

  1、因病房条件限制,我院内科系列、儿科住院病房较为紧张,增加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2、医师队伍人才紧缺,限制了业务发展。

  3、临床路径管理率偏低。

  4、只开展了电话预约,导致预约率偏低。

  5、门诊病历仍为手工书写,尚未电子化。

  6、尚无条件开展社工及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工作。

  7、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将门诊病历电子化;利用网站、微信等形式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预约率,并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工作;

  2、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率。

  3、加强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4、逐步开展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总结05-15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总结范文10-19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总结8篇[合集]05-16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07-11

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总结12-14

营养改善工作总结06-11

改善环境的工作总结06-10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01-01

医疗服务不正之风总结02-2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