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时间:2024-11-18 07:36:5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1

  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

  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 选题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 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 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行幼儿、小学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缺失人文素养的问题:

  2、国学经典正式列入课程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问题;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

  4、以儿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带动家长、影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普及的问题。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 课题界定:

  1、国学的含义。国学范围甚广,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我们要从国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作为教材,由语文教师根据国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实施引导。

  2、国学启蒙的含义。启蒙,启,有开导、启发之意。蒙,昏昧无知的意思。启蒙是开发蒙昧,教育童蒙的意思。国学启蒙之含义:其一,以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来启发蒙童;其二,仅对儿童进行国学的初步发蒙,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基础的国学方面的入门知识、修养、能力。

  (二) 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育界前辈张志公经典教育的理论观点:

  2、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经典启蒙教育的理论观点:

  3、王财贵《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其中关于国学启蒙的理论,阶梯、实践等等都说得很详实;

  4、明末教育家、理学家陆桴亭的记性、悟性非同步发展的理论;

  5、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早期识字教育理论。

  六、选题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 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国学启蒙》教材使用的家长调查问卷(原总人数:99人)交卷总人数:79人,占总人数的79.8%。其中,能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的所占比例:30.3%:偶尔读过的占比例:33.3%:但是在“您认为小孩从小学习国学有必要吗?”在“很有必要”的选项中所占比例:72.7%。这些现象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本次研究的成败,因为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也有本身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是需要反复记忆和诵读的,这都需要由家长在家中督促解决。

  (二)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尤其中高年级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教材知识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到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难度。

  (三) 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要学习国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一个繁琐反复并且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学习国学的兴趣上不断地狠下功夫,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 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很少,只有那么五六篇小文章,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任何一个教师,凭借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也能基本上对付得了,因此,他们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正是这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虽然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一) 研究内容设计:

  一年《弟子规》、二年《三字经》、三年《千字文》、四年《大学》、

  五年《孝经》、六年《论语》

  (二) 对教材教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读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开展课题教材教法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2)本着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诗意体悟”则做了一些调整,本着浅显易懂,浅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时也只是点到为止,理解即可。

  (三) 国学启蒙学习中的评价:

  我们遵循尽量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诵读和体悟,进行随即的评价,用活动展示在生活中的体悟和运用评价,提倡师生同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亲子共评等多元形式,以达到学以致用。

  八、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国学启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以童心、童趣、童乐学国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国学启蒙》只是个引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寓教于乐、兴趣教学、游戏引学、以玩带学、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5、模糊性原则。《国学启蒙》仅以启蒙为主,引导学生初知文字内容即可。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国学进课堂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国学进课堂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4)调查家长、社区居民对国学的认识、了解和接受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新的调整。

  3.实验观察研究法: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在实验发展的契机中推动自身质的发展。通过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九、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1、xx年8月:前期准备。主要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撰写课题方案。

  2、xx年9月——xx年7月,开展第一阶段研究。进行中期小结。

  3、xx年9月——xx年7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调整。

  4、xx年9月——xx年12月,结题。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案例。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十、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以学生集体或个体朗读背诵以及吟唱国学经典为主要形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技能书法、绘画、手抄报、作文、练习本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为依据;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池海波校长?课题行政负责人:全盘负责协调整体实验推动工作:

  副组长:张艳副校长?课题常务负责人;撰写课题方案,指导课题正常进行:

  副组长:王丽主任?课题常务负责人:指导课题正常进行,撰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负责指导老师实验等;

  组员:教导处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十二、保证措施:

  (一) 学校科研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室一教导处一教研组一课题组一实验人员”协同攻关的教科研课题实施网络。

  (二) 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拔出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2

  引言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要保证信息技术是服务于实际教学内容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声、形、色多方面的展现能力创设相应的情景,渲染并深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能够全方面理解教学内容,强化并吸收所学的重难点。

  一、要强调直观理解,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人格,对于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完全是直观的认识,只有直观的兴趣才能使其保证较长时间的关注度。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从直观兴趣入手,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寻找合适的时机实现直观兴趣到间接兴趣的转化。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就是最好的引起直观兴趣的方法,它能够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开散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增加课堂信息包含量,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时候,我会用多媒体展示飘飘洒洒的大雪,然后展示雪停后地面上铺满积雪的画面,在学生感受了银装素裹之美的同时,播放人们脚印踩在雪地上的印记,引领同学们想象不同的小动物踩在雪地上形成不同足迹所展示出来的一幅幅漂亮的图画。然后进一步深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引领同学们关注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实感受

  首先是利用图片影像创设情境。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也很多,有很多课文中涉及的事物都是小学生没有听说过的。比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个地方,不能够凭借想象感受出它的自然和美,于是就利用多媒体图片配合画外解说向同学们介绍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在看过西沙群岛很多精美的图片之后,就萌发出了想要深入了解的意向,所以一堂课就这样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开始了。图片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其次是音乐环境的创设。在讲解《大海的歌》的时候,先带领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大海的声音。在上课之前教师选择并选取适合文章使用的海浪声音,在播放的时候要配合文章中大海时而奔腾、时而宁静的自然声音,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着大海的声音,想想这文章中描写的“往来穿梭的鸟”和“绽开万朵浪花”的美感,这样能够更深入的欣赏文章描绘的画面,体味作者的情感。

  三、运用网络信息,增加教学容量

  现在的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书本内容的讲解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量的,这时候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就能发挥它的优势,能够将多样化的语文学习资源收集并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将课堂和诸多网络知识相结合,加大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可以将更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另外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对课堂外环境的认识。这样大量的课外信息的加入,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见识,还能够激发起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利用新知识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可以站在新的教学角度提升教学效果。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几乎就是教师完全讲解,学生以老师为中心展开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将多媒体合理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完善,是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到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正确合理的利用,要保留传统课堂中不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替代的内容,包括一些朗诵、背诵的内容,是要坚持过去的方式方法的。多媒体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要和实际教学状况与教师教学经验结合使用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完善自身的知识构建,加强自身创造教学的能力,要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详略得当的讲解,并且配合板书和实际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结论

  经过实际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理解的内容,能够将难于理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表达变得简单,帮助学生吸收。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技术,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教师的知识储备量、教学能力表现、课堂组织能力、课件制作能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具备并不断提升方面,这些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完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10-19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总结02-24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8-25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08-31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3-08

小学素质教育总结03-12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3-03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15篇07-24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总结08-05

小学班主任经验总结03-1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