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

时间:2024-09-07 17:18:3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课程建设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建设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建设总结

课程建设总结1

  金岸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及成果奖励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广大教师加强教育与教学研究活动,规范我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促进我校教科研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更好地发挥教科研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是本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课题。

  第三条: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重视实践性,注重成果性。强调研究课题必须与教育教学第一线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在实践中检查验证,以教育教学实际成效大小作为衡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对我校、区、市、省乃至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第五条: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立论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步骤可行,有一定的创新与与特色。

  第六条: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针对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

  第七条: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并在该课题领域已进行过前期研究,具备按计划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第三章课题的组织管理

  第八条:校长室统一负责课题的规划、评审、立项、督导、鉴定和评奖等工作。学校教务处(教研室)负责其日常工作。

  第九条:立项课题由省、市、区教科研主管部门和申报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管理。日常研究工作在本单位进行管理。

  第十条:课题承担者负责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管理。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分类

  第十一条:依据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研究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性课题。依据研究课题的研究时限,研究课题分为:规划课题和年度课题。依据研究课题的领域,研究课题分为:学科教学研究,课程研究,评价研究,教学管理研究,教研工作研究,教学理论研究。

  第十二条:重点课题主要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的课题。一般性课题主要是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局部的教育改革能起到推进和促进作用的课题。

  第十三条:规划课题主要是指具有较长的研究周期(2年以上),具有较强计划性和前瞻性的课题。年度课题主要是指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的课题。

  第十四条:学科教学研究主要是指各学科开展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研究主要是指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研究,以及课程管理研究。评价研究主要是指针对学科或综合性教学质量评估开展的理论、方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教学管理研究主要是指教学业务管理、教师培养、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研究。教研工作研究主要是针对教研室工作的性质与职责,从提高工作效益与工作水平出发而开展的自身建设方面的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主要是指学科或综合性理论研究。

  第五章申报和申报人

  第十五条:课题申报原则上实行限时受理、定期评议的办法。校级课题一般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为每年9月份。

  第十六条:学校教务处(教研室)负责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受理,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第十七条:申报个人或单位须填写统一制定的《申报表》。《申报表》须经所属年级组和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明确意见。学校申报课题原则上先报送区教研室,个人申报由各教研组上报校教研室。

  第十八条:重点课题或规划课题的申报人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第十九条:同一时间内同一申报者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第二十条:没有充足理由未完成所负责课题者,2年内不得申报新课题。

  第六章规划、评审与立项

  第二十一条:依据我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研究课题指南》,供研究选题参考。申报者也可自定其它课题。

  第二十二条:申报课题由学校组织评审。经评审通过的,由学校下达《立项通知书》。

  第七章课题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立项课题由教研室和课题负责人共同管理。

  第二十四条:对所有立项课题,教务处将采用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研究情况。每年的1月和6月底之前,每个立项课题必须向教务处提交学期内课题阶段性小结报告(内容包括阶段研究成果,实验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等)。

  第二十五条:立项课题在研究时,应建立必要的`档案和记录,以备查阅。

  第二十六条:课题研究中,课题申报人应维护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对“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如需作重大改变,则须书面报告,经课题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七条: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主动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向教科室提交报告,阐明理由,并提出终止要求。

  第二十八条:出现以下情况的课题将作中止研究处理。中止研究的课题按本规定第十九条处理:

  1、课题立项后,无故不提交学期内课题阶段性小结报告。

  2、在规划到期后,没有形成成果,或者形成的成果与预期目标太远的。

  第八章课题的经费

  第二十九条:研究课题经费原则上由学校根据课题等级给予一定的数额,并分两次下发。立项时下发经费的30%,结题后下发经费的70%。

  第三十条:课题负责人应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精神,合理地编制研究经费的开支计划(经费预算)。经费开支范围限于该课题研究所必需的支出。

  第三十一条:在财政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课题负责人有权按照研究计划和研究经费预算支配经费。

  第三十二条:课题研究完成后,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并接受必要的财务审核。

  第三十三条:对于被撤销的课题,根据性质终止或追回课题经费。

  第九章课题结题与鉴定

  第三十四条:课题负责人应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完成了符合《申报表》中所承诺的课题成果,即可结题。每年的1月和6月为全校课题结题工作月,由教务处(教研室)统一安排结题工作。

  第三十五条:研究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应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写出结题报告。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课题负责人应向学校递交《课题研究记载册》,内附课题研究的主体报告和附件。附件包括主要研究成果、反映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包括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结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发给结题证书。

  第三十六条: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分为: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专着、教育产品(仪器、教具等)等。

  第三十七条:已立项的课题,到期因故不能完成,课题负责人应以书面的形式主动向学校提出延长课题研究的要求,经同意批准后方可延长。原则上延长时间不超过一年。未能按时(含延长期)结题的课题,将被撤销。

  第十章成果推广与评奖

  第三十八条:成果的推广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课题价值,产生出效益的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课题负责人应重视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确保研究课题的推广。

  第三十九条:对课题研究开展较好的以及成果推广比较好的,学校每年评选出教科研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金岸中学教务处

课程建设总结2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落脚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同时,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课程质量的高低就谈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那么,如何建设精品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成果呢?

  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精品课时应有不同的措施,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等,但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个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时他们遵循的理念是相同的。而相同之处不外两点: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建设

  我认为教学内容建设本身就涉及课程设置问题,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力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从设置什么课程,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的范畴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功亏一篑。当然这一操作步骤中要吸取各方面的建议,尤其是专家学者的建议,不能闭门造车。

  二、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强调的重点。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必然趋势,但要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等合理运用。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有效教学。

  科学的教学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才得以展现。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恰当教学方法,探索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谈到教学方法,我本人认为一线的教师也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中学教师,注意并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大学老师甚少,也许有很多原因,这里不再讨论。总之,我的观点是,我们的老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建设总结3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设计、嵌入程序设计等。该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巨大。针对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初步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MOODLE平台,该课程的知识学习可以在课前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1 、课程情况分析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开发过程;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能编写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以本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较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知识目标:掌握C语言程序的结构、函数的结构和程序开发过程;掌握算法的特性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能够使用流程图或N-S图来描述算法;熟练使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的.使用函数编写程序,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及参数的传递方式;能够使用数组编写程序,解决排序、查找等实际问;理解和掌握指针的概念、运算和使用方法,能利用指针编写应用程序;掌握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定义和使用,能利用结构体编写应用程序,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具有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程序设计能力;具有阅读、分析和设计算法的能力;具有解决分支结构应用问题程序设计能力;具有解决重复操作应用问题程序设计能力;具有解决综合应用问题程序设计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编码、调试、维护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的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培养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和良好的编码规范;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主要的教学观点有: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景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社会建构主义把上述的观点扩展到一个社群,该社群成员为彼此创造事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力建立一个共享成果的文化圈。当一个人融入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时,他将自始至终学习如何在各个用娉晌这个文化的一部分。社会建构论认为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个体不能独占知识,只能分享知识。因此教育要消除固定的权威;激活学习者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在实践中形成意义;倾听各个学习领域和各学习主体的声音。

  美国教授Robert 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部分。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作业练习;课中,学生先进行测试,再与老师或者同伴进行小组协作探讨;最后,作出总结和反馈。

  3、 MOODLE平台简介

  MOODLE平台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能够帮助教师高质量创建和管理的在线课程。Moodle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其设计基础,主要特色有:简单轻便,相容性高,技术门槛低;其在线教学模块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教师搭建在线课程时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在一个积极协作的在线环境中进行交流;在线活动记录能够详细呈现。

  作为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可以支持开设上千门的课程,平台支持无限制的课程目录创建。课程管理员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创建、移动、下载、修改课程;可将课程设置为激活或隐藏状态,同时可以设定课程的进度;可以为课程设置灵活的权限和等级以及是否允许学员注销课程等。作为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追踪到学习者进入课程学习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能以小组合计的方式显示时间、日期和频率信息;能对进入课程、讨论区、课程测试和作业的学习者的分别就进入次数,进入时间,日期,频率和IP地址进行记录、显示。

  4、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课前,学生先在MOODLE平台观看教学视频。与视频配套的小练习一般由四到五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组成。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练习结果不理想,学生可以回头来再学一遍。通过MOODLE平台,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

  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学习模式采用项目实践、分组讨论为主,注重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

  5 、考核方式

  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形成性考核的各项成绩组成,全面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理论和平时学习状况,具体分数比例为:综合素质评价20%,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30%。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项目实践、讨论、作业情况及学生的通用能力考核。过程性考核:根据MOODLE平台上每个章节提供的配套课堂资源的学习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成绩进行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终结性考核:学生进行期终考核,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建设总结4

  一堤都江堰,开启成都平原文明起点;一条江安河,润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就坐落在智慧武侯江安河畔。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20xx年建校,是一所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8.7亩,建筑面积50000m2。现有教师132名,初中学段三个年级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4人,今年9月刚开办的高中学段6个教学班,261名学生。

  建校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赓续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神血脉,传承川大附中“人文滋养,百年树人”教育情怀,确立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办学理念,本着“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愿景,构建和实践“全人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转变,着力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长于研究的人”。

  “全人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德育主题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健康生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六大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出台,课程理念的演化推进,学校全人课程项目推陈出新,总体架构持续升级完善。经过二次升级,全人课程体系从1.0版本“全人课程”上升到目前的2.0“1+N全人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和目标

  学校以“毓德立品 格物致知”为校训,以“既对学生现在成长负责,又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为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发挥每一个学生最佳的主体状态,突出课程育人。利用社会、家庭、学校资源,构建“1+N全人课程”校本体系,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掘学生个性特长,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培养“四会一长”时代新人。

  二、课程体系

  “五育融合”理念和学校培养“四会一长”学生的育人目标方向相同,愿景一致,所以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并不打算完全抛弃“文化基础课程、德育主题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健康生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六大领域的1.0课程体系版本,只是进一步强化和强调“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五育融合,把它单独作为“1课程”,即升级为“1+N全人课程”体系。整合并落实基础性学科,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整合,坚持“有融则融”“有需则融”“主动包融”的原则,实现“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超学科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实施

  (一)融合课程的“三个类别”

  1.学科内融合,主要指知识与知识的融合,分为课时内融合、单元内融合、跨单元融合。对国家基础性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以纵向或横向的逻辑呈现,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理解更深刻,掌握更扎实。如语文、音乐学科以大单元的方式组织学习,从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等四方面进行整合重组,进行学科内融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在具体章节的具体课时根据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比如七年级下册音乐课《沂蒙山小调》,就可以融合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地理,还可以在音乐试听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听觉画出音乐意境,从而融入美育的元素,在讲解歌词时可以借助语文“顶真”修辞手法来讲解咏叹的歌词特色等;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蝉》可以融入地理、生物、历史等知识。通过学科内和学科间融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2.活动融合,主要指主题式活动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在主题式活动课程中,把一个主题活动置于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老师和学生需要在多主体的协作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比如“球类活动月课程”,单单一场排球比赛,就需要体育老师、班主任、保健老师、学科老师等共同参与,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体育专业的知识、有德育礼仪的知识,有计分、积分的数学知识、有新闻宣传口号的语文知识、有海报宣传服饰的美术知识,还有场地布置、场地清洁劳动知识等,需要活动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校“新城农场”课程的`实施是德智体美劳融合式教育的学校现场。

  3.文化融合,主要指学校文化与学科融合、文化与领域的超学科融合。分为物质文化的融合、制度文化的融合和精神文化的融合。班级的文化墙,有“班名”“班徽”“班花”“班旗”“班歌”的解读,融合了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入学科知识、班级特色、班级公约,融入了对美的理解和呈现,融入班级精神的元素等,还有黑板报、年级文化、“敬善和真”廊道等,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会“说话”;校园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融通和相互滋养的,校园“处处皆教育”。

  学校自开办以来,着力把“三风一训融入学校文化营建”,通过“三堂四节”活动习养德行,通过“十心三廊”环境润养德性。为了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学校将升旗仪式课程化,在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都有一环节《经典传诵》,按学期和板块划分,学生人手一册,学生每天入校即读、入室即学;每到星期一升旗仪式,由推介人面对全校师生解读诗词,由传诵人朗诵或咏唱,再由全校师生一起诵读,从而传承文化、领悟精神。

  在升旗仪式上,值周总结固定有五个环节。一是上一周的德育、教学总结,二是“历史上的今天”,三是“国际风云”,四是“国内时事”,五是“新城快报”。学校致力于通过单课与群课的结合,文科与理科的融合,学校与社会的融合,让学生既有埋头读书的能力,也有抬头看路意识,还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感与胸怀。

  (二)融合课堂的四种形态

  1.创生式,主要应用于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创生”课堂范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分享学习单”为载体,以“对话”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以学生参与多种视域融合的“对话性讲解”代替教师独霸话语权的单向度“独白式讲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主题式,主要应用于德育课程、国际理解和健康生涯课程等活动课程中。把主题课程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隐含在主题背后的知识和能力,达成学习目标。例如礼仪仪式课程、缤纷新城艺术课程、活力新城体育课程、《以茶知礼,以劳育人》研学课程多安排为主题式的学习活动,围绕一个德育主题,带着任务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跨领域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式,主要应用于“1+N全人课程”中的“N课程”。因为我校88.2%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家长75%以上文化程度都在高中及其以下,所以希望学生在校外、在家庭进行五育融合教育的补充比较困难。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节90分钟长课,让全校学生进行“全面、全领域、全人”的混龄、自主、分层走班式拓展性学习,现目前学校开出的课程有40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跨学科融合,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青少年体育英语”“舌尖上的四川”“巧手等你来”等。

  4.项目式,主要应用于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自主评价自己在学习活动的成果。它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学中的短板,满足学优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例如创客课程,在STEAM课程,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教师通过展示真实情景,学生发现真实问题,学生探讨解释,推动学生实践与探究、合作与分享,利用程序和模拟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融合式课程实施的五个步骤

  1.文化基础“1课程”的五个步骤。一是班科老师个备,二是备课组集备,三是先行课多学科组听课、议课,四是学科内、跨学科融合优化,五是分科分班行课。通过“六课(新进教师入格课、全员教师达标课、创新教师先行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教学研讨提升教师课程融合水平。

  2.全人“N课程”的五个步骤。一是教师项目申报;二是课程管理中心审核调整;三是学生根据兴趣网上自主选课;四是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根据学期教学重点工作,统筹协调;五是选课走班实施全人课程。经过这五个步骤,完成分类分班,分班名单由年级组统筹教室和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行课,学生选课人数较多的课程开设平行班。行课期间,课程中心要对学生表现、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督导考核、展示和经验总结。

  四、课程评价

  (一)文化基础“1课程”评价

  评价导向教学。对“1课程”的评价,除了评价教师的教,也评价学生的学。学校为此制定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教学评价表(试行)》,努力在评价过程中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做到既关注知识的获得,更关注情感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全人“N课程”评价

  在“N全人课程”评价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评价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评

  为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鼓励学生把外在的评价转化为自我内在的一种反思、觉醒和改进。如在入学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或填写自评表格等,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以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小组互评

  小组同学的互评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分享—创生”课堂,采用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互相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同伴监督、评价、引领等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3.家长评价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家长评价能让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让评价维度更加全面。通过家校记录本、家校交流、映月讲堂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融合课程的评价中,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4.学校评价

  学校通过“作业展示”“小报评奖”“星级学生评选”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光荣榜”“文化墙”等墙面文化,通过《为了生命的成长》《青藤浅语》《三情十心》读本等校刊铭记学生成长足迹,定格学生奋斗荣誉。

  五、课程实施成效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五育融合课程实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体方面,20xx级谢昊业被评为20xx年度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20xx级徐李洋被推荐为20xx年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20xx级7班五名学生获得成都市第二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特等奖。20xx年度获得区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累计58人次、艺体类获奖728人次。团队方面,20xx年学校足球代表队共计获得市级一等奖3次,区级一等奖4次,向成都市初中女子最佳阵容输送2名优秀运动员。排球队在20xx年获得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女子(丙组)冠军。今年暑假组队代表成都市参加20xx年省运会女子乙组、丙组比赛,分别均获得全省“亚军”。下半年还将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体总杯”全国城市排球联赛。学业方面,20xx年在武侯区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中,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位居全区第二名和第一名,首届中考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近50%,录取率超过65%。20xx年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59%,在20xx—20xx学年度全区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中均获全区第一名。高中学段首次招生,录取分数线超出成都市重点线近40分,在成都市6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里面排名29名。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秉持“全员全程的校本教研”文化,围绕“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近一年来,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提升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能力。科研方面:目前1项省级课题结题;2项成都市专项课题获成都市二等奖,如今还有18项课题在研中。赛课情况:20xx年,15人次参加区级及以上课堂大赛,获得15个一等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名,市级一等奖2名。

  (三)促进学校品牌发展

  学校在五育融合课程建设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20xx年承办区级及以上研讨活动、国培项目6次,学校教师在区级及以上主题发言及公开课20人次。

  截止目前,学校先后成为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武侯区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校园特色学校”,“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共建单位”“四川省青少年女子足球共建单位”“成都市“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预备队”重点建设单位”等。

  六、反思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1.项目组对于五育融合课程建设还存在概念理解的不足和内涵认识的不够,所以顶层设计还需要得到专家指导和榜样引领。

  2.学校文化与制度没有形成上下一体、内外协同的五育融合价值系统。所以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

  3.教师习惯于传统课程执行的“舒适圈”,对传统分科课程存在“习惯”和“惰性”,对五育融合课程开发与实践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4.五育融合课程建设评价量规还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而完善。

  (二)下一步打算

  1.完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进一步思考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理念,以项目的形式,研究五育融合课程的开发流程、基本要素、具体方法及管理机制,形成由上到下的统一的课程建设方案。

  2.优化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

  在总结提炼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侧重探索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路径:着力学校整体布局,从学校文化制度融合、课程教学融合、劳动与实践活动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1+N全人课程”建设,探索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实施的保障机制。如师资培养、组织建构、资源整合、制度建构等。

  3.开发五育融合导向下的融合评价量规

  研究五育融合导向下的融合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构建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超学科融合评价量表,落实多元评价,实现评价的目标性、表现性和真实性。通过评价将原有传统分科课程导向为聚焦核心素养的五育融合课程。

  4.构建五育融合课程的资源库

  在课程推进中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利用好学校已搭建的校内外平台,组织教师进行五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由课程管理中心组织整理和收集各级各类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库。

  五育融合课程,将德智体美劳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深度融合,使得知识应用更具灵活性、迁移性,课程内容更具开放性、系统性,问题解决能力更具综合性、完整性,人才培养更具复合性、创新性。五育融合课程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深化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课程建设总结5

  校本课程建设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家长、社会热切的盼望,所以,校本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观摩学校学习

  5月28日下午,我们在临沂光耀实验学校“阳光小使者”的带领下,观摩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上课情况。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是一所融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于一体的国办综合型学校,学校建于20xx年9月,学校规模大,上档次,设备齐全,达到省规范学校标准。学校以“阳光办学”为办学宗旨,并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思路:走阳光办学的路子,开发阳光课程,构建阳光课堂,倡导阳光学习,实施阳光管理,落实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彰显阳光文化。学校开发了四大体系三十四门校本课程,有强身健美类、艺术审美类、实践技能类和趣味益智类。

  通过观摩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化,规范化。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有统一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有各自的课程纲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科学的评价和课程成果展示。

  2、种类多,兴趣广。光耀实验学校开发了四大体系三十四门校本课程,有强身健美类、艺术审美类、实践技能类和趣味益智类。

  3、类型多,很专业。光耀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小组开发、教师个人开发、校内外合作开发和师生合作开发。光耀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都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聘请了校外专家指导,特别是本校的陶艺课程,展示了其专业性。

  总之,临沂光耀实验学校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学生精彩展现,快乐成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生命成长;学校文化品位逐渐凸显。

  聆听专家报告

  5月29日聆听了张斌博士和杨璐博士两位专家的报告,特别是杨璐博士,她专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通过听两位专家的报告,整理如下:

  一、校本课程的误区:

  1、校本课程不是编教材。

  2、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

  3、校本课程不是社团活动。

  4、校本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5、校本课程不是学科延伸。

  6、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7、校本课程不是教学方案,不是安排知识的过程。

  8、校本课程不是学生和教师自己的事儿。

  二、校本课程的意义:

  1、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1)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于服从于上级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他们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参与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

  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在校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获得这种能力。

  (3)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

  (4)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们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3、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总之,校本课程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自我反思实践

  通过观摩光耀学校的校本课程和聆听专家的报告,我对校本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走出了以前对校本课程的误区,但是还缺乏对校本课程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此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步骤一:组织建立。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校本课程研究组三大组织。

  步骤二:需求评估。学校要对学生课程需求、学校硬件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资源进行调研评估。

  步骤三:目标拟定。校本课程开发要有总体目标,有了总体目标,才能根据目标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

  步骤四:方案编制。学校要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

  步骤五:解释与实施。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宣传和介绍,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施校本课程。

  步骤六: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了,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还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根据评价,随时进行微调,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设逐步完善和成熟。

  对我校校本课程开设的反思:

  反思1: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前,只是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评估,缺乏对教师和家长的调研评估。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去做。

  反思2:我校的校本课程还缺乏统一的课程规划方案,这个需要我们去认真编制课程规划方案。课程规划方案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重点考虑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做到课程内容分解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落实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检验课程目标。

  反思3: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反思4:我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还不够深入和具体,还缺乏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不利于校本课程的修订。

  反思5:我校的校本课程还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规范一点。

  总之, 校本课程是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追求和达成的结果,是学校的课程理念成为了课程的实践,是学校的现实资源转化成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校本课程的真正形成,有赖于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只要开始建设了就有了校本课程。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建设校本课程,但真正形成校本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这不是说校本课程高不可就,而是说明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

课程建设总结6

  为期四天的“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了解了中央电大的发展历程,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经验,同时还与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得到了许多启示。在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

  在本次培训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对远程教育中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充分体会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都要提前谋划、进行设计。在远程教育中,更需要充分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陈丽老师在培训中提到,教学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相关人员均应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教学设计包含8个环节,也就是2个分析和6个设计:

  1、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包含许多因素,不仅要分析其年龄、工作情况、知识背景、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等基本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需求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学习者个人或社会)所期望的状况(学习者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学习者分析,才能找到切入点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媒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课程资源分析

  在进行学习者分析后,需针对学生特点对课程现有资源进行分析,课程资源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支持分析、和课程资源分析。通过课程资源分析了解目前课程已有哪些资源,是否适用于现在的教学,是否需重建新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后,有助于下一步进行课程的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

  3、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关于学生学习完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它不仅包括认知目标,还包括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避免出现抽象术语,应给出学生更易理解的具体要求。

  4、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确定内容结构、确定章节单元内容及确定章节和单元的学习时间。通过我们在web2。0试点项目中的经验,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提供了两种学习内容的学习路径供学生选择,一种是将学习内容按章节予以展现,一种是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予以拆分,方便学生可以利用点滴时间来进行学习。

  5、学习活动设计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丰富生动,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具体,最好明确到每个步骤如何操作。

  6、媒体组合方案设计

  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媒体资源。各媒体资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补充,而不是资源的.重复呈现,除非是必要的重复。

  7、学习评价方案设计

  学习评价的设计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课前如何激励学生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批改等。在评价中要注意多主体参与评价,我们在web2。0试点项目中,在离散数学课程的评价方案中进行了“学生互评价”的尝试,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8、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设计

  在进行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困难,尤其是要重视远程学习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的培养。利用多种支持服务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各种支持服务环节之间要互相支撑。

  以上即为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培训中的收获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要感谢为我们这次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紧张的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继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为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程建设总结7

  第一天:暴雨兼程红螺园,临时会议明理念

  7月21日,这个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日子,却因为北京市60年不遇的大雨而不再寻常,就是在这一天,参加小学部暑期课程研讨会的全体老师冒着60年不遇的大雨由海淀来到怀柔红螺园。瞬间的暴雨使得积水没过马路,沿途看到了很多因积水而停滞的汽车,强烈的暴雨甚至把我们所乘车的雨刷器冲掉,司机只得冒着没有雨刷器的危险继续赶路。由于暴雨的原因使得原本1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了3个小时。

  顺利到达红螺园后,我们没有休息就召集了第一次会议,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于校长也冒雨来到了红螺园,而且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当晚还要赶回去,明天参加稻香湖的研讨。当我们拿到于校长写的《关于我校启动全面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考》和东北师大附小的案例材料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于校长的良苦用心。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于校长从生活品质到课程品质,从教师的独立备课到打破学科界限的思考,从每个学科都有育人价值到聚合各科的育人效力的整体构想,最终使我们明确了小学课程的定位就是“综合性,打基础,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的理念,而且使我们明确了我校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综合改革、整体架构、凝聚各科课程育人的效力”。

  第二、三天:分组交流议课程,忙里偷闲赏荷花

  7月22日上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会议,会上我们首先分享了三位老师参加课程项目组后的感受。王晓英老师写到“参加课程项目组后才体会到了‘无中生有’的本真含义,这是一种创造,需要担当、需要付出、需要智慧、需要分享”;刘燕老师写到“课程项目是我、是很多老师再次蜕变的契机”;王璐老师通过参加项目组“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念”。同时在会上9位课程项目组的牵头人根据之前在小学老师中广泛收集上来的课程意见进行了汇报。这次的交流非常有必要,使得之前没有参加小学课程项目组的老师清晰地了解到课程项目组的进展情况和收集到的建议,为这次的具体细化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在明确了各个课程的任务后,各位课程负责人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带领着各组成员开始了具体课程方案研讨和撰写工作。有的组是整体交流后明确分工,分头撰写,再整体汇总;有的组是整体交流讨论,一人负责记录撰写;有的组在露台上激励的讨论;有的组在荷塘边窃窃私语;有的组在房间里高声阔论;总之,每一位老师都在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自己的思考,凝练课程方案。

  一天的激烈讨论,不知不觉已暮色西沉,大家不得不因为晚饭时间到了而打断了各组的研讨,大家也才有了心思细细品味山水间的红螺园。为何是山水间呢?因为红螺园毗邻红螺湖,背靠红螺山。尽管红螺湖有围栏相隔,但是七月的红螺园最美乃荷花,红螺园内的一池荷花成为了老师纳凉最爱,青青荷塘,碧叶连天;蜻蜓嬉荷,蛙声一片。

  有了昨日满满一天的分组研讨构思,有的组理出了一些眉目,已开始进入撰写阶段;有的组本来目标很明确,可说着说着又把先前的构思推翻,改弦更张重新开始……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闭门造车,第三天一大早,杨校长便召集了各组牵头人的交流,原本定的是半个小时的交流,可是大家一说就收不住了,大家不仅介绍本组的进展,还认真听取其他组的情况,热心地为其他组提供建议;有的牵头人从其他组的方案中获得灵感,当场构思思路,虚心征求他人意见,不知不觉竟然过去了2个小时,大家又带着思考和收获回到各组继续战斗,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时的交流和分享使我们的脚步走得更稳。

  第四天:所长亲临听汇报,建议中肯思路妙

  尽管于校长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就说过本次小学的课程改革不请专家指导,要让老师们在本次课程改革的研讨摸索中成为专家,但是毕竟本次的课程方案将直接指导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于校长还是请来了海淀教科所的.吴颖惠所长听了我们的初步的方案汇报。吴所长指导过多所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她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学科的设置经验。

  首先,她谈到了海淀从20xx年开始的课改十年遇到的问题:教材、课程之间没有整合,重复知识过多;小学的课程设置中,不同学科都按自己学科角度认识世界,分科过早;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不够。所以,她认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为:整个学校以整合为思路;学科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学科内部要整合、拓展,学科间要进行整合。

  第二、在明确了整合思路后,吴所长针对小学主要课程方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针对老师们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答。

  在这次会议上,于校长对全体老师也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时刻谨记育英学校的育人目标“热爱学习,行为规范,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我们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实现我校育人目标服务的;

  第二、小学阶段的培养重点是“培养习惯,激发兴趣,夯实基础”;

  第三、小学阶段需要重视几个关键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

  第四、育英学校的综合课程能否定为“思考课程”,即通过我们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智慧的人。最后,于校长也展望了未来两年的课程改革,他说:“两到三年后,我校的课程改革将进行到高原期,那时候将举步维艰,我们要且行且思。”

  第五天:学科方案加减法,沟通共享无组别

  在听了吴所长及于校长的中肯建议后,各个学科开始针对方案进行加减法调整,因为之前各个学科的方案都在努力突出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增加了不少能够突显本学科特色的内容,但是学生还是那个学生,如果各科都做加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无法实现“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的目标。

  虽然老师们各有归属的小组和任务,但是却没有阻碍相互之间的沟通:国学组制定方案后,就来到语文组驻地征求意见;棋类组的老师经常会被拉到其他组出谋划策;评价小组的老师分别深入到各组蹲点,征求对评价方案的意见;杨校长和各位主任则忙里偷闲到各个学科进行了解、沟通和指导;人力资源部的袁主任在学科课程小组困惑迷茫时,总是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尽管面临着方案的修改,但是老师们都是欣喜的接受。

  在各个学科组进行减法的同时,而小学英语组面临着一定要做加法的现实问题,因为通过和中学老师的沟通,中学老师们普遍认为小学《新起点英语》教材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而且《新起点英语》这套教材确实存在着知识偏难,和中学的《新目标英语》不能很好衔接的现状,于是中学老师建议以《典范英语》做为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打造我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于是小学英语组结合《新起点英语》教材实际和各年级段的课时实际,首先确定了各年级段的级段目标,在整合了新起点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加入《典范英语》,我们制定了两套典范英语实施方案,但是在已有教材和课时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小学六年级完成5级,这就存在了与中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于是小学英语组提前一天回学校,带着自己的典范实施方案第二天前往稻香湖和八年级老师进行《典范英语》衔接方案的讨论,由于小学英语客观存在的每个班级课时少,每个教师所教班级多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新一年级可以以《典范英语》取代《新起点教材》,而其他年级先按方案进行实验一年。

  第六、七天:学科汇报真精彩,红螺寺里山水情

  红螺园六天的暑期课程研讨,使得各个学科的老师们利用一切机会交流、沟通,使老师们了解了各个学科的任务、目标,理解了各学科老师的不易,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感情。同时,红螺园的六天研讨,也使得每一个老师都有了综合的意识,聚合各个学科的育人效力的意识。

  在离开的前一天下午,各个课程组进行了课程方案的汇报,每个学科围绕课程设置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学科活动和学科评价进行汇报。通过本次汇报,各个学科组在汇报自己方案和聆听其他方案的同时,又激发了很多灵感,同时也面临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在这短短的封闭时间里,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任务的结果,还有感动:英语组的老师们为了方案的完善工作到深夜;陈艳丽、仇玉春老师拖着受伤的身体坚持战斗在封闭第一线;为了完成科学课程方案,王娜的父母带着她的小女儿随我们一同封闭,以保证哺乳;魏姗的儿子在721大雨中摔伤,缝了7针,但她却顾不得回家看看;杨睿老师儿子、蔡茜的女儿都是在初一分班和中考录取的关键点,为了不影响工作硬是让爱人调了班,用电话进行指导调度;郝红霞老师在放假前就给儿子报了班,学校的封闭安排定下来以后,二话没说把儿子的班调在了八月份;刘雅丽手指受伤需要拆线,任永红老师的女儿出国演出要送机场,可她们都是在完成当天的任务之后,才匆匆赶回家,当晚又匆忙赶了回来;贺爱兵老师的母亲住院,作为女儿心中无比牵挂,一直等到封闭结束才回到床前尽孝;还有很多老师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爱人照顾;还有我们会务组的王晓英老师,为了老师到达后能够及时入住,提前自己开车到了驻地,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老师们,她们以学校工作为重的责任心,着实令人感动。

  参加暑期研讨的老师们有幸在最后一天上午亲临红螺寺,领略佛教圣地的古韵。红螺寺背倚红螺山,南照红楼湖,山环水绕,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有着1600多年的佛教文化底蕴。本次红螺寺之行,对我校国学课程的老师们是一次难得的实际考察机会。

  结束语:7月27日预报的中到大雨没能如期而至,我想这是北京市的幸运,也是小学部全体老师的幸运;一路欢歌,一路畅聊,小学部的暑期课程研讨顺利结束;尽管我们的方案还要经历反复的修改完善,但是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勇敢的走下去。

课程建设总结8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和特色

  1、学科地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实现算法,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和二叉树,图、检索和排序等,并对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等知识。它是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计算机其他相关课程的必备条件。因此,该课程在专业建设的地位十分重要。

  2、课程特色

  根据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我系实际,我们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开展讨论,并就实验、图书资料等方面进行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课程建设“五个一”的要求,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采用国内经典教材,结合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科研动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运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价值。

  采用课堂教学与大作业相结合,社会实践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师队伍建设

  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是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培养。在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5名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其中35-55岁教师3人,35岁以下教师2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互相听课,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方式,经常交流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以吕文志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研究梯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昂的教学热情,同时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教学梯队成员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申报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课题,并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学历与引进高学历教师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学科梯队。

  我们还注重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的引进,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中一位在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位教师在天津大学访问求学。

  三、教学内容、教材建设

  1、理论环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首,作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应于学科中问题求解的理论、抽象和设计的方法论,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分为概念表述、构建数据模型、设计算法三个层面,突出数据组织方法与处理技术,贯穿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新思想和新观点。采用面向对象和抽象数据类型(ADT)观点介绍数据结构技术,集中体现了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蔽基本原则,抽象数据类型是中枢,展示了信息结构转换的三个重要阶段:数学模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与算法。以构造性思维训练为重点,培养数据抽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3),线性表(9),栈和队列(7),串(4),数组与广义表(7),树(10),图(10),查找技术(9),内部排序技术(9),外部排序技术(4)。

  2、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在基本的课程实习基础上,自20xx年起已连续4次开设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使课程的`实践环节总学时数增加到54学时。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系统化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与实现,为后续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与进行编写大型程序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动态更新、完善):算术表达式求值;航空客运订票系统;电梯模拟;简单行编辑程序;多维数组;校园导游程序;教学计划编制问题;全国交通咨询模拟;银行业务活动的模拟;程序分析;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要求用B树建立书号索引)

  在完成个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两个题目,在36个学时内完成。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惯算法构造思维方法。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

  馈”教学法。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两个环节来实现实践过程,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采用全程化、立体化、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技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体讲解时,采用了以下方法:

  (1)首先引入直观具体的例子,然后给出用C语言实现的方法,最后详细展开相应数据结构及操作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2)一题多解,如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参数传递方法和结果返回方法实现,对比讲解。

  (3)难点分散,如将栈与非递归处理技术分别在栈、二叉树非递归算法、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的非递归算法等多处讲解。

  (4)大量采用准确形象的图示讲解,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算法的执行过程。

  该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年,我们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多次讨论修订符合我校实际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贯彻落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精神入手,充分体现了该门课程的特点,并注重积极吸收本学科前沿知识,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考研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该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明确,并对每章的内容也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适合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际。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发展需要,我们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教授等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为教材,该教材曾多次获奖,是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本书内容丰富、体系结构严谨、概念清晰、易学易懂,也是多所院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完全适合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需要。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我们编写了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设计了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CAI课件,编写了教学辅导材料,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造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讲课、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并用,以科学、生动灵活的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认真组织课堂讲授,注意各环节正常运行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做到课程内容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学内容灵活,既有必讲的内容,也有针对不同专业需要和特点选讲的内容。

  课程的讲授我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上采用电子教案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随时发现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课上讨论,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并定期开展课外专题讨论,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学习论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我们在选择习题时,一方面注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知识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既锻炼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两周安排一次习题课,由指导教师集中解决同学课上课下遇到的问题。

  另外,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好的满足了学生时间学习的要求。

  2、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和教学软件,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侧重于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五、教学条件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我们优选严蔚敏等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数据结构及配套实验教材作为主讲教材。并且近年来教学团队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认真组织适合我系学生的教学内容。

  在硬件方面,我们有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配有微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验环境,我们还有校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立项以来取得的成果

  1、教学论文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福建电脑,20xx.6期

  2)关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xx.5

  3)一种新的三叉哈夫曼树生成算法,福建电脑,20xx.7

  4)用VBA修改日期数据,中国科技信息,20xx.4

  5)具有优先级的指派问题数学模型及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5

  6)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电脑,20xx.7

  7)可信操作系统的模型设计研究,福建电脑,20xx.7

  8)具有优先级的指派问题数学模型及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5

  9)求最短路径的新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xx.2

  10)二叉树遍历的通用非递归算法,福建电脑,20xx.6

  11)Huffman编码的唯一确定途径,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

  12)所有最短路径的求解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xx.12

  13)《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改革探析,福建电脑,20xx.12

  14)《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时代,20xx.3

  15)求赫夫曼编码的改进算法,德州学院学报,20xx.2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福建电脑,20xx.3

  17)离散数学实验教学探讨,计算机时代,20xx.2

  18)C语言中指针循序渐进教学法,计算机教育(C类),20xx.12

  2、教研课题

  1)指派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德州学院科研处,20xx.1-20xx.12

  2)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应用研究,德州市科技局,20xx.4-20xx.12

  3)数据挖掘在教学中的应用,德州学院,在研。

  4)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研究,德州学院,在研。

  5)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编译原理》综合教学改革,德州学院教改课题,20xx.1-20xx.12,已经结项。

  6)编译原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德州学院教改课题,在研7)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已结项)

  3、教学获奖

  1)《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第三位)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德州学院教学改革一等奖、德州市科协三等奖。

  2)《面向素质教育的微机原理CAI课件的开发》(第三位)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德州市科协三等奖。

  3)德州学院20xx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证书编号:20xx-037)

  4)德州学院20xx年度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三等奖(证书编号:20xx-2-25)

  5)德州学院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第1位)(证书编号:20xx-0305-1)

  6)06年获德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二等奖

  7)20xx年主编教材《离散数学及其应用》优秀教材一等奖

  8)20xx年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9)20xx年课堂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10)20xx年获得青年教师教学“新星奖”。并被评为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11)20xx年获得德州学院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

  12)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及应用性

  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本课题组建立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教学环境。修订了教学大纲,选择合适教材;编制和完善了一套教学辅导课件;创建了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同时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取了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并配合传统的黑板书写,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将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梯队的教学水平。

  成果应用情况:

  1)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思想已经融入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学生的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

  2)对教学内容中一些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二叉树遍历通用算法、哈夫曼编码算法的给出了新的思想,并应用于教学中。

  3)构建了编译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资源上网。

  4)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数据结构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抽象的原理变得容易理解。

  八、经验体会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系开设多年,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课题组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中强调理论、技术的紧密结合,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效果良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有:应该努力开设数据结构的大型实验课程,深入探讨如何使学生理解数据结构解决问题的算法精髓,进一步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宽国内外教学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课程建设总结9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根据江北教育处建设创新型学校精神及国家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开发的乒乓球、空竹、轮滑、红歌演唱及古诗精典、课前三分钟、书法等校本课程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快校本课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音、体学科成立了以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20xx年将轮滑引入体育课,经过研究与探索,“轮滑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体育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体育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体育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

  同时,领导小组结合我校校外资料合合优势新开发了乒乓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乒乓球”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科研、总务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

  我校体育教师李秀英、王东海、刘平平等体育教师速滑特长突出,曾经参加过省市竞赛,并指导学生参加省市速滑比赛取得成绩。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将轮滑作为校本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校长与在我校搞乒乓球侯教师联系,由侯老师组成教师团体,自带四名乒乓球教师为我校一年到五年级学生免费开设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把乒乓球运动带入校园,开设了校本课程。

  学校利用音乐美术教师特长,成立“红歌戏曲演唱”“线描画”校本课程,并纳入到校课表之中。校语文教师集体开发编写了《古诗经典》《课前三分钟》课程。

  (二)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吉化九小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

  (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口琴专家、体育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要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

  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

  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区内外做教学汇报与展示。

  (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教学生活。

  我们把轮滑、乒乓球、音乐歌唱、美术线描画等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与国家课程一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有领导专门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领导经常跟踪听课、评课,并采用师生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方面对校本课程内容及教法、活动形式、效果等反应。通过了解情况,领导和教师共同研讨、商议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当代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上课、辅导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要求其求实创新,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注意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同样注重人文管理。经常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交流沟通,让人文思想与理念融入课程资源之中,使校园更具艺术与人文气息。

  四、提升校本课程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我们把轮滑和乒乓球、线描画、课前三分钟、古诗精典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利用我们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课堂教学活动

  乒乓球教学得到保障。我们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乒乓球教师,有一名专职教练负责承担乒乓球校本课程,其余三位教师根据教材把乒乓球的学习实践运用到乒乓球课的训练学习之中。如今全校学生人人一支乒乓球拍,做到人人会打乒乓球,同学们更是对着小巧的球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每节乒乓球课都兴致盎然地要求教师教他们新的技能方法,并在比赛中一决高低。

  轮滑的课程也是如此,在每年的四至九月份主教校本,其余时间进行正规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生正常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又多掌握多项锻炼身体的技能,提高体能素质。

  (二)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2:304: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把机器人活动兴趣小组规模扩大到校机器人竞赛队,并每年组队参加国家及省市的机器人竞赛,皆取得优秀成绩。

  (三)参加竞赛活动

  多年来,学校重视组织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各级各类竞赛,在校园组织各项校本课程活动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舞台,如在运动会上把乒乓球、轮滑纳入比赛项目,在各个节日中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百米长卷绘画比赛,图书节诵读、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四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与专家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展示空间。今天我们的校本特色教育已经得以延伸,在轮滑队、机器人竞赛队之后我们又相继成立了绘画团队、健美操队(64)。学生们爱上了轮滑,爱上了乒乓球课,喜欢上机器课,爱上了京剧演唱和线描绘画,爱诵读唐诗宋词,在古韵中寻找中华文化的印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品牌的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拥有一支过得硬的音乐体育学科教师队伍,名个学科中,虽然多年没有补充年轻血液,但老师们依然忘我的工作着,不为年龄所困,其中15名为市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在近两年的市“学苑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多名教师获奖,每个人的个人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颇丰。20xx年,我校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组织单位,音乐、美术教师代表江北教育处参加市级竞赛。

  “小球推动大球”、“轮滑强健我体魄”、“悠扬的歌声”“朗朗的古诗背诵”是我们的发展验证,而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将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根开花。

课程建设总结10

  我校的独特课程是在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充分发展农村学校特色课程的特殊教育职能,加强特色课程设备配置、制度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工作,成功完成了农村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

  1、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活动项目

  学校特色课程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和设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班。我们为学生提供舞蹈、乐器演奏、绘画、手工制作、剪纸、书法、经典诵读、体育运动等项目,让他们在校园里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积极满足周边乡村学生的需求,致力于推广这些特色课程。我们组织精心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学校成立了乡村学校特色课程管理办公室,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具体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全体辅导教师负责乡村学校特色课程项目活动的实施。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乡村特色课程管理制度,包括:活动器材管理制度、活动场所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采购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主任、副主任、校内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了特色课程的'规范运行。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将教师在“乡村学校特色课程”的兼职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教师外出学习、评先选优以及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评选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发教师参与特色课程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特长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师的作用,根据现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安排在校教师担任“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兼职辅导员,现有24名教师担任特色课程兼职辅导员,大多数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二是学校通过为现有辅导员教师提供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他们在指导活动中的能力水平。目前,学校已经成功构建了一支业务熟练、热衷于少儿教育事业的辅导员队伍。

  三是聘请热心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如本学期我校聘请管弦乐班、舞蹈班、葫芦丝班、美术班共9位辅导教师,对少年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器乐兴趣小组活动。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严格遵循上级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计划,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特色课程修缮以及活动项目开展。我们坚持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对教学设施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改造和整合。目前,学校拥有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10个乒乓球台和1条20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运动场地。此外,我们还添置了足球等相关体育运动器材。图书室内藏书数量为11340册,我们新增了20xx册图书,并举办了“图书漂流活动”,进一步扩充了图书资源,增加了超过3000册的藏书量。音乐教室购置了管弦乐和合唱凳,美术教室购置了素描石膏像。目前,学校已经拥有的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5、着力抓好管理,确保特色课程活动质量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我校开设了各类特色课程活动班队共计17个,学生们对此热情高涨。全体学生百分之百参与特色课程活动,为他们培养和发展兴趣特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天下午,各兴趣小组都会进行一次集中活动,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同时,我们还实施了月度展示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建设总结11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其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建筑工程领域的敲门砖。通过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建筑工程相关概念,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也在同步进行。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我系该课程已基本具备院精品课程的要求,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教学大纲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及适用性,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实用性为主

  本课程大纲紧紧抓住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这条主线,从认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开始,拓展到建设设计原理及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建筑物构造做法、细部做法的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能够进行简单建筑物建筑设计的能力。紧密结合现行的行业法规,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使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2.注重技能教学

  为突出高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践达6学时,课程设计2周。在课堂讲述的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楼或宿舍楼的一些实物构造,增加学生学习的感官性,从而加深理解。课程设计周里带领学生参观教学搂、办公楼及住宅小区等,扩大学生的眼界,领悟建筑设计真谛,从而应用到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

  二、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革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由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之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我系对《房屋建筑学》课程采用了一系列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

  1.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加强应用技术能力的锻炼,并注

  意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精减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新技术和建筑发展前沿性知识,如建筑节能等,实施有机整合,剔除重复内容,进行内容重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经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内容为主,强调“黑板”教学,学生表面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往往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量大图多。传统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料(主要是图片资料)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支撑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可随时再现建筑设计过程和建筑构造施工过程等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我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然后给出结论。再告诉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去找答案,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

  4、对学生作业和课程设计实行分阶段讲评制度

  对于学生的作业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课程设计,除了个别答疑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外,还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实施面上情况的分阶段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发动学生介绍和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活跃思维的作用,有利于知识点的交叉和衔接。

  三、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强调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理论以够用为度。通风这些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其教学时间分配如下:

  四、考核方式

  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本课程对学生考核方式有如下改革:

  1.平时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的作业和平时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来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30%。

  2.卷面考试

  考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因此考题尽量排除需要死记硬背的部分,代之以相对灵活的内容,其中某些试题没有所谓标准的答案,可以由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应对和发挥,这样可以做到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建设总结12

  经过多年对广告学概论的学习,我对广告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是一种促销活动。的确,广告主首先要付出一笔费用做广告给予广告公司,但广告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广告主原先付给广告经营者和媒体的钱就会得到补偿。大多数情况下,绝不仅仅是补偿,广告主会得到巨大利润。对广告经营者、制作者和媒体来说,他们通过为广告主提供设计、制作和传播服务,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广告就是他们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广告的意义是什么呢?广告既不是一种促销活动,也不是我们挣钱的手段。广告的意义是:为我们提供产品的信息,诸如现在都有什么产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到哪去购买,它们便宜吗等等。在这么多的商品中,购买时我们通常需要作出一种选择,而广告就是我们选择商品的向导。广告对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更新我们的消费观念。比如,以往我们认为花钱锻炼身体或购买健身器材是不值得的,但今天,我们则认为:花钱买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除了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大量的健身器材广告、公益体育广告对改变我们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在学广告之前,我对广告是不重视的。无论是电视上,网上,大街上,报纸上看到的一系列广告,我都是一扫而过,根本不注意,更别提分析它其中的奥妙与悬机了。自从学了广告学,每每我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关注着周围的广告。在这个处处繁华的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竟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我观赏着,沉思着,臆想着,广告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激发人的灵感,挑战人的创意,不仅让他人从中得到信息,还诱发了人的幻想,愉悦了心情,丰富了社会色彩。经过多年的学习,掌握到了很多关于广告方面的分析思考,此外我想给老师提几个建议。现在学生中普遍都特别反感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上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但是一旦老师放广告的DV,同学们一下子就兴致勃勃的。建议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广告作品当中供同学们赏析,那样在同学们专注于广告作品的同时,也吸取了知识。广告作品不限于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最好能给同学们多一点机会进行赏析,然后将自己的对广告的看法发表出来。老师可以纠正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广告赏析,从哪一方面先入手,能够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广告。另外,广告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如何激发创意,扩大传播力,暂时是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对于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同学,怎样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广告产生兴趣,实现自己广告的最终目的,的确比较有难度。总的来说,广告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艺术,无论是对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此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面向消费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作者将一定的情绪,感受渗入其中,经过联想,夸大,扭曲和变形,转化为意象,展示给大众,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既享受,又震撼,广告,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课程建设总结13

  课程的性质

  《电机及拖动》作为电气,自动化,机电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起下的作用。明确它在专业中的性质,地位,正确处理它与先行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是搞好该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与它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基础,它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工厂供电,PLC控制,自动控制与系统等课程。因而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机电类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性课程。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

  2,熟悉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交,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及应用。

  3,熟悉控制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二)加强和改进电机与拖动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电机与拖动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我们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的实验和设计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因而,我们在规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将其分成基本模块和创新模块两部分。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进行适当的变革,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电机与拖动开放式实验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开放,电机与拖动实验,所涉及的内容,知识多,实验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应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开放;二是内容上的开放,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自主式操作环境,注意电机控制系统的开放式设计和模块化结构。向学生提出要求或课题后,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任务,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质量的考核,评价采用学分制,根据其查阅资料能力,设计方案拟定,设计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该课程以强电实验为主,实验安全要求较高,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3、评价体系的改革

  该课程的整体评价不仅仅是理论考核,还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考核。对于实验部分考核方式宜逐个或分组进行,采取抽签的形式。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实验考核情况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三)结合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机与拖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理论讲授部分也不能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讲课方式,讲课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又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可受到良好效果。对有一些难点则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或用实验的方法,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等定会受到很好效果。总之,教无定法,应因材施教。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电机及拖动》课程资源是依据《电机及拖动》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电机及拖动》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合场所。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实验室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以及与课程相关学习组织。

  (一)文字教学资源

  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相关的科技图书等。

  (二)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在平时应积极挑选和收集一些优秀的电机与电气控制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作。

  (三)《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深入渗透,应用已很广泛。依赖学校的校园网,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电机与拖动教学网站。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网站能以其独特的优点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内容比较全面综合性的课堂。

  (四)《电机及拖动》实验室资源

  电机与拖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实验室是《电机及拖动》教学资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它不仅为学生验证课本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还能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场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报刊杂志,公共图书馆,工厂,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讲座,互连网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和场所,并且这些教育资源经常能提供一些学校不容易提供的知识。学校应努力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

  三、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由于专业基础课教材和课堂教学存在的特点,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色,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目的,搞好专业课学生学习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新的课程体系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相适应。

课程建设总结14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原则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先进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内部构成不同内容的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项或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采用单独完成、二人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每次上课时把项目任务书或资料带到课堂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教师讲课时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实际项目融入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书中布置的任务

  2、六步教学法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同时涵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效果亦由每一个完整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习过程来体现。

  课堂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各组作出决策:确定监理规划方案,明确格式要求。教师布置任务,发放相关资料表格,提供工程实例。师生集体讨论,编写中的经验与不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每组按工作任务制定本组工作计划。②决策①资讯③计划六步教学法④实施⑥评价⑤检查检查编写质量和编写进度。编制监理规划。

  3.模拟演示教学法

  在实训环节,采用模拟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小组模拟投标方,分别制作以评标的方式决定各小组的成绩。借助模拟法,将学生置于一个接近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情境之中,在此情境中他能够积极地,自行组织地学习技能并加以训练,对知识,决策和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可以体验在时间压力下如何进行工作,同时积累经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

  开标模拟会

  4.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采用大量生产一线典型案例、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利用施工监理案例,锻炼学习综合分析能力;将理论内容和具体实践行动紧密联系。

  例:某工程监理准备阶段工作

  以某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和教师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了解信息----了解本工程的项目信息,如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资金来源、出资比例、资金落实情况、计划工期、质量要求等。

  (2)确定工作内容----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内容,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内容,组织协调的内容。

  (3)确定组织结构形式----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设计,职能部门确定,职责、制度。

  (4)编制工作流程、信息流程。

  三、满足需要的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的师资队伍。三名主讲教师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且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副教授一人,讲师两名,双师比例达到100%。课程组积极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教学。

  2.教学硬件

  (1)环境条件:采集、编辑工程实例,丰富教学资源库,并不断更新。(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设有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山东齐鲁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济宁东方监理公司、济宁明正监理公司、济宁兴业监理公司。

课程建设总结15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重要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训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训的总结与回顾,以及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的分享,旨在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2.1 深入研究创新创业领域,设立专业课程

  在创新创业领域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了解行业动态与市场需求,设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除了专业课程的设置,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科研团队或创业孵化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参与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3. 教学实训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

  3.1 教学实训的重要性

  教学实训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巧。实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2 具体举措

  为了有效开展教学实训,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3.2.1 指导学生选题并组建团队,激发创新激情

  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选题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感兴趣、有实践意义的项目。通过组建团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3.2.2 教师参与,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估

  在教学实训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估。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建议。

  3.2.3 实训环境优化,提供支持与保障

  高校应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包括实验室设施、创业资源和经费支持等。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实践资源,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4.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训的观点和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中,观点和理解如下:

  4.1 创新创业教育应关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得到锻炼和提升。

  4.2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社会联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和社会的联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和创业环境,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提高创新创业的实际效果。

  5. 总结与回顾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训的总结与回顾,我们深入探讨了该主题的多个方面。我们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分享了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认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以及与企业的合作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持续关注创新创业领域的新动态和新需求,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入实际案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高校应该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成功经验。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2. 加强创新创业与跨学科的融合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与融合。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创业团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这样既能够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和实效,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创新创业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和需求。高校应积极拓展与海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经验。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全球市场的认知。

  4. 培养创新创业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支持,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导向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且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和合作。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5.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联动共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机会。高校也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可持续提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关乎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国际化合作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建设,高校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也需要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铺平道路,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课程建设总结】相关文章:

课程建设情况总结06-15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10-24

课程的总结05-01

课程总结06-03

课程的总结07-12

课程总结范文10-23

课程学习总结03-15

心理课程总结04-04

wincc课程总结07-0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