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

时间:2024-09-06 09:04:0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1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要求

  为确保演练取得实效,切实抓好演练的各个环节,成立安全自救演练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演练方案,对演练的形式、演练的场地、险情信号、演练时间、参加人员、演练实施步骤等作周密安排,落实专人负责安全演练的具体工作,保障安全演练的顺利进行。

  三、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信号员:

  一楼楼梯口:

  二楼楼梯口:

  四、地震知识

  学习各班班主任对学生讲授应急避震与紧急疏散的相关知识。

  五、演练准备

  1、演练前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学校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六、演练程序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上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立即告知学生发生了地震,要求学生不要慌乱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并尽可能用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

  特别强调: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操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秩序地紧急疏散。

  (三)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2、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一楼各班直接出门到操场集中并蹲下;四年级及五年级依次从楼梯下到操场集中并蹲下。

  七、总指挥总结演练

  注:演练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在下楼梯时,不准学生在楼梯处和走廊相互拥挤,避免跌倒。

  (2)教师应在每层楼梯把守,指挥学生由秩序疏散。

  (3)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自行成队由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4)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以防被砸。

  (5)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点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2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发生了危害较大的22起校园踩踏事故,使60多名花样少年在猝不及防间永远离开了人间,300多名学生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我们作为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以这些生命的代价,换来更多生命的安全。

  一、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规律

  我们通过对以往的22起事故列表分析的方式,概括出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规律。

  第一,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共性,非常集中。

  时间:集中在课间、升旗仪式、课间操、放学的四个时间段;

  地点:集中在楼梯间,多发事故集中在一、二楼。

  第二,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三个原因缺一不可。

  直接原因:前面学生摔倒,后面学生停不住脚步,一个接一个不断地叠加摔倒或直接踩、踏到摔倒的学生身上。

  间接原因:造成第一个学生摔倒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雨天湿滑、停电看不清路、学生蹲下身来系鞋带不小心等导致同学摔倒,属于非故意行为;同时,也有由于个别学生推搡玩闹等行为导致的摔倒,当属于故意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导致踩踏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但如果非故意行为发生在前,故意行为紧随其后时,踩踏事故发生的后果最为严重(如果楼梯过于狭窄,则会加剧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危害性)。

  根本原因:同一时间段的学生活动人流量大,上下楼梯时,特别是下楼梯时,人流过于集中,往往造成拥挤,场面混乱。

  第三,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不是伤,就是亡。

  二、从心理的角度调查分析校园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

  为了使“预防校园踩踏教育”更具针对性,我们针对学生身边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精心设计了校园安全问题调查问卷,同时针对此问卷及调查方法请教了相关研究人员,反复研讨后得到认可。

  最终选取北京市某完全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四个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共有355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170人,占47.9%;女生185人,占52.1%;调查人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13.1%,占非毕业班人数20.1%。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造成校园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忽视、漠然和从众。具体表现为下列四点:

  1、鞋带松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也是最易被学生忽视的非故意行为

  如图一所示:45.4%的学生鞋带经常松散,这是踩踏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xx年11月20日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的一起事故,就是因初一年级晚自习下楼一学生弯腰系鞋带时被身后涌来的学生挤倒引发的'。

  2、课间滑楼梯扶手、追跑打闹取乐玩耍,是故意行为,是忽视校园安全的表现

  依然如图一所示:14.7%的学生在课间滑过楼梯扶手,4.8%的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追跑打闹,2.2%的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追跑打闹并且鞋带经常松散。另外,特别要强调的是,2.2%的学生曾经在楼道或者楼梯上被撞倒过。一旦遇上集中的人流,后果不堪设想。

  3、面对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漠然置之

  如图二所示,看到同学有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时,“不管走开”的学生最多,将近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甚至超过了“进行劝阻”的学生比例。这反映出半数学生的安全警惕性不高,处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状态。学生将管理不文明行为、不安全行为的责任全都寄托在教师身上,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但是,通常校园事故发生时,老师一般都不在现场,所以对不安全行为的视而不见,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漠然视之。

  4、从众心理

  如图三所示,“遇到集会或者上下操,在上下楼遇到拥挤,而且有时只开一扇门的情况下”,“随着大家一起走”的有将近2/3的人。从众的集体,夹裹着“边走边与同学打闹”,以及“着急往前赶的学生”,就成为安全的隐患。只有8%的学生能够选择“等待片刻再走”。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

  1、从忽视到重视,安全融于细微之处

  “鞋带松散”看似小事,却是踩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一定让学生从心理上首先重视起来。在大型集体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系紧鞋带,并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细微之处保障安全。

  2、从漠然到责任,安全在于信念之中

  “追跑打闹、拥挤推搡”“对不安全行为的漠然置之”都是造成踩踏事故的故意行为,因此要让学生知道其后果的严重性,让学生树立“我的行为关乎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信念,不仅杜绝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同时要制止他人的不安全行为,牢记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不要把责任推给教师和班干部等其他人。

  3、从从众到独立思考,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上操等人流集中时段,大部分学生随行前进,不是从众行为,但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地方,尤其是楼门有时开一扇门的情况下,依然不计后果继续随行就是从众了,我们应引导学生独立判断是否会有危险的发生,是否应该放缓脚步,或寻找其他的安全通道,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把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3

  一、地震应急避险疏散的组织保障

  (一)、成立紧急避险疏散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副组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纪检组长

  成员:局各部室负责人,及防空警报器管理人员、等同志为成员。

  (二)、领导小组责职分工

  1、组长:负责全局紧急避险疏散演练的总协调、总指挥。

  2、副组长:,负责指挥监督防空警报器管理人员按县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指挥部统一部署,按时拉响震情警报。

  3、副组长:,负责震后被压埋人员自救互救演练。

  4、副组长:,负责协调全局各部室人员的有序疏散。

  5、成员:各部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按指定时间、线路有序进行疏散。

  二、紧急避险疏散演练的`要求

  (一)紧急疏散线路

  由广电大楼前门出xx经xx至心工商银行门口集中。

  (二)演练程序

  1、局演练领导小组成员集中:5月12日上午8时50分00秒,组长,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在演练指挥中心三楼局长办公室集中。

  2、模拟地震发生时间:5月12日上午9时00分00秒。

  3、震情警报拉响:9时01分00秒,我局防空警报器管理人员、负责配合全县的地震应急演练,按要求拉响安装在我局的防空警报器。

  4、地震警报拉响的同时,全局干部职工果断就近避险一分钟(至9时02分00秒)。

  (1)、地震发生后,全局人员必须沉着冷静、果断快速避险,切忌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往外挤。

  (2)、室内避震时要迅速关闭电源,尔后在室内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脚等牢固物,保护头、颈部、眼睛,掩住口鼻。

  5、主震发生1分钟(至9时02分00秒)结束后,迅速组织参演干部职工按规定线路有序撤离。

  (1)、撤离时不能争先恐后一窝蜂往室外乱拥乱挤,要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距离,继续保护头部,以防砸伤。

  (2)、撤离时要按楼层从低到高,按过道从里(楼梯口)到外,按顺序撤离。

  (3)、下楼时各楼人员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摔跌、踩踏,撤出建筑物后不要东奔西走,排纵队按路线到达指定地点。

  6、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各部室负责人迅速清点人数,向单位总指挥报告。

  7、演练结束后,由局应急演练总指挥对我局演练情况进行现场总结。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4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全民应急和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实,持续推进“铸安”行动,聚焦改革发展、监管执法、事故预防和安全法规知识等内容,深入宣传严肃执法、整治隐患、防控风险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以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排除安全隐患为重点,面向广大师生,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全面构筑安全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

  二、时间

  活动时间为:20xx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工作领导,我校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王安乐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人方贤圣同志任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总务处,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我校“安全生产月”活动。

  四、活动内容

  1、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开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生产法》等文件活动。

  一是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二是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学习培训,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等安全法律法规,宣讲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培训安全防范标准和防范技能。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切实落实好安全教育课,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要通过看专题教育片、办讲座、开班会、办展板、出板报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防溺水、防踩踏、防交通事故、防雷电、防火、防震、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常识。6月份,要重点围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汛等安全工作,坚持做好每周一次专题教育、每日一次安全提醒以及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和发放一封致家长信等活动,让安全警钟时刻长鸣,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3、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大整改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我校要按照《寿县中小学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要求,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安全办和安全员的作用,坚持做到每日三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明确解决时限,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合力处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安全乘车问题,要作为一项重点排查内容,要准确掌握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做到底子清,台账全。

  4、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汛、防溺水、防火、防踩踏、防暴恐、防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要积极开展防汛、防溺水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要收集和保留演练过程中的相关影像资料,做好工作总结。

  5、开展“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活动。6月16日是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我校在校门口悬挂醒目的以“安全生产月”为主题的宣传横幅标语,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教育专栏,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学习、练习和竞赛形式,向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及家长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地震安全、防溺水、防踩踏、防暴恐、防性侵害、防诈骗等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师生及家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应急处置能力。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5

  一、活动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校园安全长城,护学校师生安全,使师生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活动安排

  1、演练时间:xx年5月12日星期四

  2、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3、演练内容:紧急疏散演练

  三、演练要求

  1、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应急避震,行动敏捷、规范,快速有序,防碰撞伤发生。

  3、按规定通道、线路有序疏散撤离,不得串线。禁止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伤、踩踏伤及摔伤事故发生。

  四、演练准备

  1、明确抗震应急演练的目的、工作岗位及注意事项等。

  2、演练前各班统一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开展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震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紧急疏散逃生的`正确方法,明确班级紧急疏散逃生线路、到达安全集中位置和相关纪律要求。

  五、演练程序

  1、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郑井连)发出“地震警报”信号(三声短哨声)

  (2)班主任(授课教师)立即停止上课,组织指挥学生抱头、闭眼、闭嘴,蹲到自己的课桌下或课桌旁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和颈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可面向墙,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靠在臂上,或用手扶书包保护头部,闭眼闭嘴,用鼻子呼吸,蹲在墙角。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警报”信号(连续长哨声)。也即为“紧急疏散”信号。

  地震报警信号要求:

  (1)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练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2)防震警报讯号:防震减灾警报(三声短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3)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撤离。

  应急避震注意事项:

  (1)班主任组织指挥指导学生应急避震时,应即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2)应急避震演练中如发生碰撞伤等意外事故时,及时做好应急处置。

  2、紧急疏散演练

  (1)“紧急疏散”信号发出后,班主任、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并指挥学生抬头、睁眼、起身,靠前后门的两位同学立即打开前后门,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分组分门有序撤离教室,按预定的疏散通道和线路,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位置。

  (2)各楼道楼层疏散人员与班主任(教师)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疏散撤离中楼道楼梯处的安全引导。

  (3)各班学生疏散撤离到操场“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班级安全疏散撤离人数,向谢长柱校长汇报。

  疏散撤离注意事项及防踩踏应急措施:

  (1)各班疏散撤离时,学生应以双手护头或以手扶书包、书本护头,成两路纵队靠右快速有序撤离,不得慌乱奔跑、喧哗,横冲直撞;

  (2)紧急疏散撤离过程中,各楼道楼层教师与班主任协同配合,合理调节班级学生疏散撤离进度与密度,按指定线路撤离,做好安全引导,禁止串线、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伤、踩踏伤及摔伤事故发生;

  (3)紧急疏散撤离中,班主任自始至终全程跟队,维护撤离纪律,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4)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同时以双手护头或以手扶书包、书本护头;

  (5)学生在疏散撤离中如发生跌伤、摔伤、撞伤、踩踏等突发、偶发意外非震伤害事件,班主任、楼道护导教师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六、演练总结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6

  一、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学校成立了演练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部署演练工作。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踩踏安全意识,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各班要层层落实,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精密,组织有序

  演练方案安全可行,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对演练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演练方案切实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各位教师的职责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防止两个极端。杜绝满不在乎。听到信号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疏散,不得拥挤、推搡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认真学习应急预防常识

  在安全演练的前一节课,各班班主任用班会课与学生认真学习在校学生预防和避免踩踏事故。要做到以下10点:

  (1)注重安全行为的培养,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形时,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防范能力。

  (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在人群骚动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7

  一、安全演练主题

  积极防御各类灾害、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二、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11月17日上午10.15。

  地点:教学楼各教室(起点)、学校大操场(疏散集合点)

  三、演练内容

  紧急安全疏散

  四、组织领导

  (略)

  五、演练现场组织

  (略)

  六、疏散演练步骤

  准备工作:

  (一)召开班主任会,做好布置、培训工作。

  (二)第一天德育课程时间,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作演练动员,讲解动作要领和疏散要求及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演练实施及要求:

  (一)上午10:15,紧急疏散警报。

  (二)学校在教学楼各层楼梯口安排疏导员,负责疏散指令的传递,并协助各班老师处置疏散过程中的突况。

  (三)听到紧急疏散警报后,每个教室前面四排同学,以靠门、靠窗各一组为序,同时迅速从前门离开教室;后三排的同学,也以靠门、靠窗各一组为序,同时迅速从后门离开教室。

  (四)每楼层西面五个教室(中间以正门位置为东西标准)从西面通道疏散,东面五个教室从东面通道疏散。

  (五)楼道右边教室学生出门后,靠楼道右侧有序撤离;楼道左边教室学生出门后,靠楼道左侧有序撤离。

  (六)在楼梯口,要按照疏散顺序,在楼道老师的指挥下,由各班老师组织学生有序疏散。楼道东面进入楼梯的`学生排成靠右的两路,楼道西面进入楼梯的学生排成靠左的两路,防止学生相互推挤、掉队和踩踏,防止出现摔倒和踩踏事故。

  (七)高年级学生要照顾低年级学生,男生要照顾女生;高楼层学生下楼时不要冲撞低楼层学生。所有师生离开教学楼之后,迅速到操场集中。

  (八)在操场建立临时疏散指挥部;各个班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按预案规定的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至操场指定区域。各班主任开始清点人数,清点结果由班主任向年级组长汇报,各年级汇总向指挥部汇报。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8

  大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风险也随之升高。在各类城市突发事件中,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管理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因人群密集而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屡见不鲜。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在举办迎春灯展期间,彩虹桥上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7人死亡、15人受伤的特大伤亡事故。2014年12月31日晚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广场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造成了36人死亡、49人受伤的惨剧。相类似的跨年活动踩踏事件在全世界也屡有发生,如2012年12月31日晚,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新年夜的烟花庆祝活动中发生严重踩踏事件,61人死亡,200余人受伤,死者中包括26名儿童、28名妇女;同日,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一座体育场在跨年夜也发生踩踏,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10人丧生、120人受伤。

  大型活动,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在提升国家或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追求不断提高,城市中大型群众活动不仅数量上大为增加,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今各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人群越来越拥挤,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大型城市中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高度交汇,众多子系统高度关联,它增加了事故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但现代信息流的使用也对灾前防治、灾时救援和灾后救援提供了新的手段。

  对突发事件管理,城市管理部门必须从提高灾害意识、落实灾害管理、加强技术保障和增加培训演练四个方面入手;对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要高度重视,科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加强培训演练,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

  一、城市大型群众活动的特点

  (一)风险因素多

  1、活动场地安全设计缺陷

  活动场所的防灾设计对保障人员安全十分重要,如果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埋下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隐患。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群众活动在临时搭建的场地中举行。例如同一个广场可被用作展览、展销、游园、招聘等多种用途,而同一个体育馆也会被改造为演唱会、音乐会、招聘会场地。在这种情形下,人员流量可能超过原有的设计承载能力,如果不能合理规划布置,对人员流动进行管理,那么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活动场地周边的交通环境以及交通疏导对保障群众活动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大型群众活动往往会大大增加举办地周边的交通压力,若发生交通堵塞,人群滞留,不仅影响了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可能因此引发一系列的例如人员对冲拥挤等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也无法快速到达事发地点。

  2、人员密集、组成复杂

  大型群众活动中人群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如果超过场地可承受范围,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在一些特殊区域内的人员分布可能会比其它区域更为密集,如展览会中的展台,游园活动中的特色园区,观景台的最佳位置处等。大型活动的进出口、上下楼梯处更是可能造成拥挤的危险区域,如果缺乏引导,形成不同方向人流对冲,极有可能发生踩踏安全事故。

  大型活动不仅人员密集,而且活动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职业、行为习惯等往往各有不同,人员的心理素质、安全意识、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身体体质等也参差不齐。复杂的人员组成使得大人流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不同群体或者个体之间可能产生摩擦冲突,再加上现场气氛与人群情绪的波动,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引发大范围的恐慌,继而酿成事故。

  3、客观环境因素

  自然条件、道路条件、治安条件等客观环境也存在潜在风险。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期间,有可能发生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如2002年9月14日上海旅游节开幕式当天,突如其来的大雨造成南京路步行街举办的开幕大狂欢电源总控制器短路,使全场灯光和音响不能使用,活动被迫延期举行,给主办方(黄浦区人民政府)和承办方(波兰商人马列克)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方面造成重大损失。[1]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周边道路、治安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质量。如果道路不通畅,出入口无法分置,在高密度人流区域,不易引导群众单向有序流动,潜在风险会增大。治安状况不好,有可能出现不法分子借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机会,实施偷盗、抢劫、蓄意滋事,出现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这将严重影响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目前,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愈演愈烈,大城市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高影响力更加容易被利用,实施报复性的恐怖活动,人员密集区域一旦发生恐怖活动,其混乱、拥挤状况及发生的事故灾难更会加剧。

  (二)群众活动的自发性逐渐增强

  以往的群众活动往往是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但随着时展,群众活动的自发性,尤其是人员流动的自发性逐渐增强。自媒体迅猛发展,“主流媒体”的声音有可能逐渐变弱,人们不再被动接受“统一的声音”,公民通过诸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BBS等网络工具,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这种传播,有时还快于正规媒体,传播范围也更广。

  2014年12月31日,主办方已经取消上海中心的跨年灯光秀,但官方停办灯光秀的消息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仍不断有大量人员涌向外滩,尤其在广场附近形成热点,后来不幸在该区域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灾害信息的传播便利、快速和多样化,致使灾害影响迅速扩大,有时这种传播给减灾救灾带来不利。

  (三)大型群众活动安全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要做到大型群众活动的科学管理,首先应掌握大型群众性活动中人员密集程度和集群行为的规律。主办方如果认识不足或者经验不够,就可能因人群过度密集或无序流动造成拥挤、踩踏事件。还有许多意外事故是由于管理疏忽或失误造成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对场地、设施、设备等要求很高,主办者不仅要确保场地满足活动本身的`需要,还要预留出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应急通道,某些管理细节的失误,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公共安全隐患。应急预案是群众活动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预先制订预案,进行必要的演练,可以察觉风险因素的存在,在事故还没有发生之前进行防控。

  二、大型群众活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制定的必要性

  为了有效应对近年来频发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从2003年起,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工作。国务院2007年颁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中,对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在安全管理方面予以规范,但对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自发性群体活动并未作规定,因此,容易被活动组织者疏忽。对于这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组织者事先应对大量人员聚集风险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体育比赛、演唱会、音乐会、展览、展销、游园、灯会、花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活动具有场所开放、规模大、人员多、流动性强等特点,如果规划组织不当,应急管理不善,防范处置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治安、拥挤踩踏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甚至带来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给和谐的社会秩序带来消极影响。

  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具有多部门合作的特点,不仅涉及公安机关内部的各警种,还要与社会上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尤其遇到严重恐怖、暴力案件时,动用警力数量大,时间极其紧迫,处置这类事件的行动方案,不可能在现场临时制定,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前有所准备,因而必须针对各类大型群众活动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事先充分评估潜在风险,规划群体活动进出、聚集、疏散场所、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掌握主动权,就可以使我们从容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处变不惊,临阵不乱,避免发生重大事故。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群体活动组织成功的案例。

  (二)大型群众活动应急预案的特点

  1、预案要有科学性

  预案制定,需要对预案的标的做深入调查,了解类似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充分评估各种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科学预测。预案不仅要进行群众活动的安全方面的可靠性分析,还要进行系统的各个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既要考虑系统内的物、场所因素,也要考虑人的因素。只有做好科学预测,才能有针对性的预案。[2]切不可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制定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这样的预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安全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2、预案要有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必须强调可操作性,必须针对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提出有效应对措施。预案以是否符合实战的要求为衡量标准,不具有实战操作性的方案毫无意义。处置事件的预案最终要落实到对现场情况的处置上,根据大型群众活动规划,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行动如何展开、警力如何布控、机动力量所处位置、何时参与行动和行动路径等,都是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

  (三)大型群众活动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的基本要素有: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技术保障要素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在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应急预案中应该特别强调安保人员的配备,安保人员要分为防御性安保和机动性安保力量。前者主要是维护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正常秩序,实行点线面的常态控制,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物、重点目标实行安保控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它的职责是阻挡、隔离、延迟。后者主要是在局部安保力量不足时进行增援,应对和防止突发事件向恶性方向发展。

  物的要素主要指各种物防、隔离设备等,它们是构建物理防范的基本条件。以设置应急通道为例,有研究认为,人群规模越大,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越高。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人群规模变大,人群从一个运动状态改变到另一个运动状态(例如从运动到静止、从静止到运动、改变方向等)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从人群中开始出现波动到恢复稳定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可以将游客最密集的区域划分为数个较小区块,减少人群规模;同时,采取硬隔离手段将排队观众隔离成条形等候队伍,顺次前行,避免发生互冲挤压;另外,还需要为救护、安保设置应急通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安保和救护人员能从通道赶到出事现场。

  技术保障要素是指各种防范设施和技术,包括风险评估预测技术、安全检查技术、防爆排爆技术、监视控制技术、证件检验技术等。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个方面:

  1、现场最大人流承载量预估及限流分流措施

  人群拥挤与踩踏事故的发生,与事发人群的密度和人群运动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群密度的升高会引起人流速度的下降甚至堵塞。国外学者Wertheimer[3]认为,人群的密度如果超过了某个临界值,那么危险就有可能发生。Still[4]认为,静止人群的临界密度为4.7人/m2;而运动人群的临界密度为4.0人/m2。根据大型群众活动的场所及周边状况,可以预估活动最大人流量,如果超出承载能力,则应采取限流及分流措施以避免人群的进一步聚集。

  2、人群分布实时监控及预警

  在大型群众活动中,应做好客流量高峰的预测预警。在大数据的时代,有很多途径可以预测客流量的高峰。例如根据百度大数据实验室BDL(Big Data Lab)的2014年12月31日外滩地图搜索与人群汇聚情况趋势图,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二者有极为一致的趋势。参见图1。

  另外,BDL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发掘,发现搜索量和人群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在1.5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这说明根据地图搜索的数据可以提前几十分钟对客流峰值预警。同样,如果能得到活动场所附近的旅馆预定信息、餐饮预定信息、旅行社接待游客信息、门票预售信息等,也都可用于对客流量进行更长时间的预报。媒体可以在重大活动前进行各大景区的客流预报,类似于天气预报,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避开热点区域,避免游客扎堆,有效缓解客流密度较大景区的压力,同时关闭附近公共交通系统或车站,密切监测活动区域游客。为了实时掌握景区的游客总量,在核心区域的主要路口可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游客流量。

  3、人群分流引导和疏散救援

  在活动场所还应事先设计好人群的进出场路线和行进路线,控制人群的行进方向,最好采取单向行进。单向行进不仅可以使人群的行进速度不受其他人群的影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更容易疏散救援。在广场或其它空旷区域,需用路障进行分割,避免线路交叉,尽量避免人群互冲拥挤造成挤压事件发生。

  预案应以人员疏散为中心,基于风险评估制定疏散路径、疏散场地、协调联动救援等具体措施。紧急疏散措施包括现场疏散的指挥、疏散人群区域的确定、各区域负责疏散的相关人员的分工、疏散出入口、疏散地点和疏散路线的选择等。救援措施包括现场指挥、救援人员组成、救护医院的选择、救援工作后勤保障、相关部门的职责等。

  4、完善信息传播渠道,保障信息畅通

  信息畅通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组织十分重要,主办方只有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信息,才能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对突发事件做出正确的应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一旦发生危险或感知到危险,人们容易慌不择路地逃离,会导致严重事故。组织管理者通过现场信息传播系统,可以及时向公众传达官方信息,减少人们的盲目行动,稳定现场秩序,引导公众有序分流和疏散,有效防止危害后果蔓延。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公众信息,阻止有害、失真信息的传播,主动与媒体合作,增加危机处理工作的透明度,缓和公众的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引导大家采取正确的行动。

  (四)大型群众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与技能培训

  大型群众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是提高整体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模拟演练要着眼于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演习和训练要从实际出发,明确演练就是为了实战。模拟演练的基本要求是:真实、踏实和实用、实际,不摆花架式,也不仅仅是为了验证预案。在演练时,要做到二个结合:一是把一般演练与特殊训练结合起来。一般演练就是按工作预案的常规训练;特殊训练是指在遇有特殊情况,如恶劣气候、突然停电、出现骚乱时的处置演练。二是把基础训练和应用训练结合起来。克服形式、内容、方法单一和简单的做法,提倡设置综合、复杂全面的演练。通过预案的模拟演练,及时修正、完善预案。

  大型群众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技能培训,首先应加强以急救知识为核心的应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急救专业资质人员比;其次应加强群众自身的防灾救灾能力,普及普通民众的急救知识,在突发事件中通过互救提高救助率。[5]在社区、企业、学校中应积极推进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增强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市民参与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共同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三、总结

  政府在防灾减灾中担任的重要责任不言而喻,对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于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管理,政府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构建相对统一、快速高效、强大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类应急处置预案,一旦事故发生,能够按照预案迅速、有序地组织应对,阻止损失和影响的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尽快让城市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大型群众活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以减少应急响应的反应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对于越来越频繁的大型群众活动,主办方与管理者应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应用各类科技信息手段,科学制定大型群众活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水平,培养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强化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从而降低大城市大型群众活动的突发事件风险,保障城市安全运营。

【防踩踏应急演练总结】相关文章:

防踩踏演练总结11-02

防震防踩踏演练总结03-31

防踩踏演练总结(15篇)03-22

防踩踏演练总结15篇11-02

幼儿园防踩踏演练总结02-19

校园防踩踏演练总结(精选8篇)03-16

学校防踩踏拥挤演练总结(精选8篇)10-20

幼儿园防踩踏事件演练总结03-17

小班防踩踏安全演练总结(通用9篇)10-1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