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

时间:2024-07-12 11:00:2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培养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1

  在20xx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估评中,我系在学院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全系六个专业的剖析和其他评估任务,评估专家对被本系被抽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给予好评,该专业的说课获得较好成绩。为巩固“迎评”成果,贸易系进行了评估整改,组织全系教师认真学习《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并根据学院的总体部署,结合本系的具体情况和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方案,认真总结和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评估整改工作。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保障评估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贸易系成立了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给予保证。该小组负责贸易系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协调、监控、管理。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罗明

  副组长:杨现华、赵磊

  成员:陈迪平、孙北平、王慧琳、罗、刘颖、黄雁雁、柳春、毛小玲、朱小艳、杨森、平萍

  全体专业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在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根据人才水平评估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整改的措施和确定努力方向,并组织实施。

  二、分析现状与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今年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学院提出了“以重点解决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整改意见为主线,以巩固评建工作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发展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责任,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指导思想,分析全系和各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分布和结构不尽人意

  贸易系现有国际贸易和建筑专业群,分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6个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现有教师31名中,教授职称的教师为3人,占%,副高职称的教师为6人,占%,讲师及中级职称教师19人,占%,助教3人,占%,双师型教师15人,占%,研究生19人,占%,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2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占61%以上。但从总体看,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较少,国际贸易和建筑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分布和结构比例尚不平衡,高级职称在专业群分布上不合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措施不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

  贸易系现有国际贸易综合、国际贸易单证、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识图、工程造价预算等实训室,在办学理念上强调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注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但是,与兄弟系相比,人才培养模式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一些课程还未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仍与高职教育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校企合作工作须有突破

  校企合作尽管已经起步,浙江同创化工有限公司、郝氏管理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我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一些合作项基本上属松散型、合作的范围偏小、合作层次较浅。

  (四)科研项目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贸易系在科研项目上已有一个适用新型专利,一个横向项目、三个学院项目结题;一个省级项目正在进行,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多;已参与多本规划教材、高职教材、校本教材;在为社会服务上,主要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会议服务,但从整体科研水平来看,成果发表层次较低,数量偏少,特色不足;在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上;在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三、整改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组织学习,增强教师理论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评估后,根据学院统一部署,贸易系制定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同时,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院发展愿景、专业发展愿景相融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主要学习内容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贸易系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和《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学习,全系教师能把学习与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校园稳定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自身的利益置于学校的总体改革发展之中,纷纷表示要为学院的评估整改出谋划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系还以各教研室为基本的教学研究单位,组织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我系申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已获批准;专业特色进一步确立,专业群建设得到彰显。贸易系确定的专业群发展思路是:

  国际贸易专业群,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建设与地区经济结合,服务中小民营企业;按照行业职业标准(职业岗位和商务外语)增强核心职业能力;增强信息化运用能力为特色的专业群,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专业群,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紧密联系行业实际,紧跟行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建筑企业基层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施跨学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大建筑专业群。

  2、课程建设与改革更加深入

  在《单证实务》和《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带动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报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建筑概预算》、《经济法基础》等课程,授课教师采取课程组教师合作,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探究式学习、英国BTEC、案例法、工学交替等教学方法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提交过程考试改革方案。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行业、企业合作有所突破

  通过对浙江同创化工有限公司、郝氏管理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总结,贸易系又与5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与进行与对中国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和中小外贸企业洽谈,拟建立“长三角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国际电子贸易外包基地”,使贸易系行业、企业合作获得质的飞跃。

  4、教师科研热情得到焕发

  近几年,贸易系骨干教师得到培养,科研热情不断提高,通过评估,找到差距,教师科研热情得进一步焕发,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一项省级成果进行了结题,申报了一项省级自然基金课题,两项省教育规划课题,十多项经济学院课题。拟报国家规划教材3本,计划20xx—1011学年EI和一级级别论文5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有所突破。

  (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

  根据学院党委评估整改的要求,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

  1、思想政治工作

  (1)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观念

  在党总支的组织下,全体教师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培养社会主义“四有”的合格人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破除计划经济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居高临下”的统帅观念,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主动“服从”、“服务”于市场经济,配合教学部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品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增强其走向社会的竞争力。

  (2)树立团结凝聚、人格带动、典型示范的新观念。

  党总支书记和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的组织下,党团员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榜样示范作用强化育人成果,破除思想政治工作“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教化型观念,注重“德”的内化,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从现实的情况看,学生思想的热点以及最大的切身利益,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学生管理工作

  (1)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对新生的影响具有”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日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败。

  (2)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职业道德的优劣,必然对高职毕业生能否更好地服务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基石。当前,加强积极落实双证制度,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意识。

  (3)做好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教室、宿舍内的学生教育管理,已经延伸成为从课内到课外的全过程教育管理。贸易系大力加强学风建设,通过规范班级考核方式,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修养,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可以较好的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思想困惑。而严格的管理,不仅能较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保证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还有利于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实践中自觉践行职业能力。

  (4)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与职业指导教育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模拟经营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业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放矢地完善自我,不断提升参与竞争的实力,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还是解决高职学生毕业时面临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要坚持把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加强综合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总结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及产业居于主导性地位,信息产品的开发及利用能力高低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软件与服务站世界版图的2.5%左右,在全球居于第24位,在中国软件企业中,年销售额超出10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软件产业规模较小,软件企业正规化程度也比较低。为了更好的克服“软件危机”,我们必须将“软件工程”纳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之中,软件工程课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软件工程特点与发展趋势

  传统程序设计技术主要是小型程序设计,其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复杂性,所谓复杂性一方面指软件构件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是基于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等不确定性而言的。同时软件需求经常发生变化,设计初期由于开发及使用人员在交流上存在问题,或者使用人员根本不明确软件需求,因此软件需求不断发生变更,使得软件开发周期被延迟,此外,软件开发效率也十分关键,由于软件市场需求较大,随着无效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软件供应却非常落后。

  软件工程发展主要朝着开放计算、模块化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主要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以及开放标准的一系列内容,后者则主要是软件行业环境面临着不尽的复杂性,企业必须更多创新并在业务流程上寻求突破,为了更好的缩短开发周期,同时实现体系结构与软件代码级复用,应用模块化思想可以非常好的帮助企业解决该问题。

  二、新形势下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人才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首先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最好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形式,在教学中融入现代企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结合明确的教学目的制定出具有多元化、个性式的教学策略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构建新型培养体系

  师范院校应结合国际软件大背景,根据我国软件需求构建其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该教学体系应包含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等内容,学校应结合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的新型培养体系才能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教学体系。

  (3)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软件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授课内容与授课方法选择是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软件教学质量。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在原有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利用实验、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原来的教学推广到社会层面上,在社会标杆的见证之下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合理选择考核与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教学事业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选择合理考核方式,以代替传统考核办法,利用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师也都是一些非专业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对软件工程有一定了解,但是教学体系始终不健全,从整体上来看教学能力较低,缺少系统的软件知识培训,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结合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趋势,针对新时期如何进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这对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多角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并且充分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使该学科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总结3

  在20xx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估评中,我系在学院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全系六个专业的剖析和其他评估任务,评估专家对被本系被抽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给予好评,该专业的说课获得较好成绩。为巩固“迎评”成果,贸易系进行了评估整改,组织全系教师认真学习《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并根据学院的总体部署,结合本系的具体状况和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方案,认真总结和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评估整改工作。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保障评估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贸易系成立了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给予保证。该小组负责贸易系教学水平评估整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协调、监控、管理。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全体专业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在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根据人才水平评估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状况,针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整改的措施和确定努力方向,并组织实施。

  二、分析现状与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今年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学院提出了“以重点解决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整改意见为主线,以巩固评建工作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园发展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职责,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指导思想,分析全系和各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分布和结构不尽人意

  贸易系现有国际贸易和建筑专业群,分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6个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基本构成,现有教师31名中,教授职称的教师为3人,占68%,副高职称的教师为6人,占135%,讲师及中级职称教师19人,占629%,助教3人,占68%,双师型教师15人,占439%,研究生19人,占629%,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2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占61%以上。但从总体看,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园担任兼职教师较少,国际贸易和建筑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分布和结构比例尚不平衡,高级职称在专业群分布上不合理。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措施不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

  贸易系现有国际贸易综合、国际贸易单证、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识图、工程造价预算等实训室,在办学理念上强调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注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但是,与兄弟系相比,人才培养模式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一些课程还未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潜力的培养等方面仍与高职教育要求有必须距离。

  (三)校企合作工作须有突破

  校企合作尽管已经起步,浙江同创化工有限公司、郝氏管理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我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一些合作项基本上属松散型、合作的范围偏小、合作层次较浅。

  (四)科研项目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贸易系在科研项目上已有一个适用新型专利,一个横向项目、三个学院项目结题;一个省级项目正在进行,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多;已参与多本规划教材、高职教材、校本教材;在为社会服务上,主要为社会成员带给继续教育服务,会议服务,但从整体科研水平来看,成果发表层次较低,数量偏少,特色不足;在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上;在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社会服务潜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三、整改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组织学习,增强教师理论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评估后,根据学院统一部署,贸易系制定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同时,根据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院发展愿景、专业发展愿景相融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职责心。主要学习资料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贸易系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务资格条件》和《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学习,全系教师能把学习与促进校园教育改革、发展和校园稳定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校园的总体改革发展之中,纷纷表示要为学院的评估整改出谋划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系还以各教研室为基本的教学研究单位,组织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带给人力资源保障。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潜力的培养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我系申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已获批准;专业特色进一步确立,专业群建设得到彰显。贸易系确定的专业群发展思路是

  国际贸易专业群,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建设与地区经济结合,服务中小民营企业;按照行业职业标准(职业岗位和商务外语)增强核心职业潜力;增强信息化运用潜力为特色的专业群,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专业群,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紧密联系行业实际,紧跟行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职业潜力培养,培养建筑企业基层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施跨学科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大建筑专业群。

  2、课程建设与改革更加深入

  在《单证实务》和《国际经济合作》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带动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报关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建筑概预算》、《经济法基础》等课程,授课教师采取课程组教师合作,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探究式学习、英国BTEC、案例法、工学交替等教学方法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提交过程考试改革方案。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潜力的培养。

  3、行业、企业合作有所突破

  通过对浙江同创化工有限公司、郝氏管理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总结,贸易系又与5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目前,与进行与对中国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和中小外贸企业洽谈,拟建立“长三角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国际电子贸易外包基地”,使贸易系行业、企业合作获得质的飞跃。

  4、教师科研热情得到焕发

  近几年,贸易系骨干教师得到培养,科研热情不断提高,通过评估,找到差距,教师科研热情得进一步焕发,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一项省级成果进行了结题,申报了一项省级自然基金课题,两项省教育规划课题,十多项经济学院课题。拟报国家规划教材3本,计划20xx-1011学年EI和一级级别论文5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有所突破。

  (三)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

  根据学院党委评估整改的要求,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

  1、思想政治工作

  (1)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观念

  在党总支的组织下,全体教师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培养社会主义“四有”的合格人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破除计划经济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居高临下”的统帅观念,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主动“服从”、“服务”于市场经济,配合教学部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品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增强其走向社会的竞争力。

  (2)树立团结凝聚、人格带动、典型示范的新观念。

  党总支书记和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的组织下,党团员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榜样示范作用强化育人成果,破除思想政治工作“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教化型观念,注重“德”的内化,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从现实的状况看,学生思想的热点以及最大的切身利益,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发展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潜力。

  2、学生管理工作

  (1)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对新生的影响具有”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日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败。

  (2)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职业道德的优劣,必然对高职毕业生能否更好地服务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这个好处上说,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基石。当前,加强积极落实双证制度,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意识。

  (3)做好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料,不仅仅是教室、宿舍内的学生教育管理,已经延伸成为从课内到课外的全过程教育管理。贸易系大力加强学风建设,通过规范班级考核方式,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修养,注重学生兴趣培养,促使良好学风的构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能够较好的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帮忙学生解决面临的思想困惑。而严格的管理,不仅仅能较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保证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还有利于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实践中自觉践行职业潜力。

  (4)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与职业指导教育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模拟经营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引导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业的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的放矢地完善自我,不断提升参与竞争的实力,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还是解决高职学生毕业时面临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要坚持把创新意识和职业潜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加强综合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潜力。

人才培养总结4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狠抓文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证。

  一是建立了详实的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将全市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系,建立了详实的全市文化人才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文化种类、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域单位,将全市文化人才的详细资料登记造册。全市共有5000余名各类文化人才的详实信息入库建档。

  二是理清了文化人才工作思路,落实了文化人才发展计划。制订并下发了临文广新[2009]62号《临海市文广新局2009—2013年人才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实施“文化人才123工程”。力争到2013年,培养10名在省内外富有影响、专业水平较高的文化拔尖人才,200名专业优秀、有一定创作、表演能力、在台州文化领域享有知名度的优秀文化人才,3000名热爱文化事业,对文艺创作、表演、管理有浓厚兴趣,愿为文化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文化后备人才与文化志愿者队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是每年选拔一类重点培养对象50名,年龄在35—50周岁,建立培养、激励与考评机制,为他们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条件成熟的还将为他们建立专门的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文化主力军作用与文艺传、帮、带作用,带动第二类文化人才快速成长;二是每年选拔二类培养对象400名,年龄在25—40周岁,建立培养、激励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组织文艺采风活动与召开文艺研讨会等形式,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三是圈定4000余名年龄在18—35周岁、对文化工作有兴趣、对文艺创作表演有基础的第三类文化后备人才与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培养机制,跟踪他们的成长,使之尽快向二类文化人才过渡,形成我市文化人才源源不断、梯次有序发展格局。

  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人才。一是依托戏曲舞蹈学校,充分发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做好“普及”工作,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业务培训。二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重点地选送了40余名有发展前途的业务干部到浙江艺术学校、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学习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导演、灯光、音响、文物鉴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聘请了4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到临海排演重大剧目、讲学、座谈指导,提升本系统文化业务干部的专业水平。三是通过举办、观摩重大艺术赛事、艺术活动,并派人外出参与考古、鉴定、图书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增加了本系统业务干部的专业水平。四是建立了文化后备干部队伍。对年青干部,通过挂职锻炼、轮岗等形式,促使人才尽快成长。一年来,我局结合基层班子的年终考核、届满考核,要求各单位推荐年青干部,并在班子考核中掌握情况,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也有重点地安排后备干部参加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强化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五是大胆使用人才。对年青干部能够做到大胆使用,严格管理。针对文化系统专业性强,艺术、文博、图书等各个专业差别较大,领导干部交流难等特点,加大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力度,公开选拔机关中层干部和局属各单位的.班子成员。一年来,在局系统,先后有9名年轻后备干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独当一面开展日常工作。

  四是采取“刚、柔”结合的方式引进人才。一年来,结合局系统对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局党组采取“刚、柔”结合的办法,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对于文艺编导、创作等领域的重点人才,主要采取“柔性引进”方式,即采取短期聘用的方式,通过签订短期合同,引进智力型人才5名;而对于定编定岗的专业人才,则主要采取“刚性引进”的方式,从应届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中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了2名图书与文博管理专业的人才。

  五是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艺术活动,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专业艺术人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临海江南长城节》开幕式晚会、《2009年临海市农民文化节》、《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合唱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浙江省艺术节、台州市农民文化节、台州市第四届艺术节等活动,多项作品获奖。全年获省级金奖4项、银奖2项,台州市级金奖3项、银奖12项、铜奖8项的良好成绩。临海艺术人才队伍得到了一次检阅,临海举办大规模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文艺作品的创作、编排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小品《冬日车站》几经加工,获省小品大赛表演金奖、创作金奖和最佳女演员奖,2010年将冲击全国群星奖,这是我市小品创作与表演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排舞《美国摇滚乐》也获得省排舞大赛金奖,林慧俊油画作品《大家一起来》入选《璀璨山河——浙江省油画大展》等等,文艺创作呈现良好态势。

  六是重视并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今年第八届江南长城节期间,我们邀请了韩国横城郡御使梅艺术团、朝鲜牡丹峰杂技团等国外文艺团体来临海表演。通过与他们同台协作,增进了我市艺术表演人才与两国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开拓了艺术视野。同时,我局组织的2批次、32人次的“文化艺术交流考察团”也赴省内部分县、市、区进行了较好的文化艺术交流与考察。考察团在全面了解当前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引起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市进一步推进文化交流提供了决策参考。此外,省内外来我局考察学习的团体也日益增多,今年,先后来访的省内外文化团队共有6批次、130余人次。

人才培养总结5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有过辉煌的成就,直到1978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到20xx年,东北三省的GDP总和只达到广东一省的75.95%,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第8、14和22位。从前一度繁荣的老工业基地却由于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等因素使其丧失了领先于其他区域的地位,并逐步老化和相对衰退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洼地”。

  如何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优势发挥问题成为重要议题。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素质人才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技术的改造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都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目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障碍。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上看,中专以上学历者占人才总量的1.2%,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人才总量的0.4%,大学本科学历者占人才总量的42.3%,研究生学历者仅占人才总量的9.8%,还有4.4%是无学历或其他学历者。人才学历由低到高呈橄榄状态,与理想的柱状分布相差甚远,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学历层次偏低,整体创新能力后劲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要求。

  从黑龙江省人才状况来看,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不甚理想。由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已有人才专业知识老化,而且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意识不强,对国际惯例、世贸组织规则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应变、决策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不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导致黑龙江省人才总量较大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部分学科、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新的产业优势,专业人才培养相对完备的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壮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优势。

  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良好的综合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面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工程素质不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更要把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应用教育的生命。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程知识的传授,但这种知识传授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亲身感受和内化的过程。从国际竞争来看,实践与创新才是根本。实践教育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转贴于

  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使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较差。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各高校对此做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归纳起来总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既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关系。

  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它既区别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服务于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实用型人才,又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人才。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上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三者的关系。在处理三者的关系时,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统一、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针对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性特色,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上应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一种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同时也为终身教育做准备、打基础。这是因为,应用型人才应该既要具备知识基础,又要培养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突出特点,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避免知识面过窄,又要防止出现一味地追求厚基础,而忽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因此,为了达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核心,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系列课程建设为基础,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创建为重点,以教学评价和调控为手段,充分发挥教学基层和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新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工程。

  三、搭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平台

  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把面向行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始终坚持人才培养面向现实需求,不为理论而理论,从实践中找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使高等院校更好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企业生产、社会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比尔·盖茨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预言:“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具有决定意义的。”近些年来,对人才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企业对引进人才和已有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人才为对象的合作也成为发达地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内容,从而使以人才交流和人才培训为内容的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

人才培养总结6

  20xx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高职教育实施院校合作办学,是以医院、社区等卫生服务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从20xx年开始实施“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现传统教学法不能适应甚至制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20xx年我院与东台市人民医院合作,在院校合作办学的班级中采取P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一、PBL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1.PBL教学法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倡导教师讲学生听,实施满堂“填鸭式”灌输。学生在理论考试中,往往通过“死记”课本或题库答案取得好成绩,在操作考核中通过熟练模仿教师的“标准”动作得到高分。这种被动式学习的结果是将学生培养成简单的操作工,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法,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力本位的教学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入护理教育,目前已广泛用于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PBL教学法在国内尚未有报道。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法将学生置于临床情境中,将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护理高职教育中改变传统教学法,开展PBL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2.院校合作办学为PBL的实施提供临床资源。PBL教学法实施的背景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在学校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模拟临床情境,编制病例,提出问题。此方法由于受人员、用物、资源以及环境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往往达不到甚至偏离教学预期目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PBL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设置一系列情景问题。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病人、真实的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通过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小组汇报本组成果,其他组成员讨论或提出补充意见,在讨论和争议中,又会出现新的质疑、新的问题,使护生不断深入研讨,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各组护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评价。这种教学法直接将课堂搬到临床,将标准病人变成真实患者,将护生变成“护士”,促进临床与教学的零距离。因此,在院校合作办学中开展PBL有先天的背景优势。

  二、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应用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我院邀请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与盐城市3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护士长、护理骨干人员以及行业专家,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参照职业能力标准,共同讨论和制定PBL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临床护理岗位主要包括五大岗位群,即门诊岗位群、病区岗位群、手术室岗位群、产科及产房岗位群、急诊中心及ICU岗位群。教学内容宜选取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由于临床病种受时间、地区、气候、环境、种族、性别、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制订计划时需结合医院的实际病种发病率选择教学内容。为制订出适应临床背景的PBL教学法的教学计划,需将原有授课顺序予以重新规划,使之最终形成与护理工作岗位配套的模块实施授课。为使计划的可操作性强,应将措施细化到每天,以“外科护理”骨科病人护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临床现有骨科常见病类型,确定护生见习和跟踪的病例;第1天,教师介绍骨科护理岗位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围绕病例,提出情景问题;第2~4天,护生5人/组,每组跟踪一个病例,组长分工,完成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等,准备汇报;第5天,各组汇报,组间提问、讨论,根据汇报和讨论结果布置第二次见习要求和问题;第6~7天,第二次见习,在上一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等,准备第二次汇报;第8天,第二次汇报、讨论,教师总结补充。

  2.保障软硬件投入,完善教学条件。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场地和设备的支持。提出问题后,护生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医院和学校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保证护生信息的通畅。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畅通的网络环境、便利的文献检索、配备有多媒体的教室、必要的教学器具和实验设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实施PBL教学法对医院的要求较高,最好为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学校与医院共同成立院校合作办公室,构建学院职能部门与医院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PBL教学法虽然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及临床教学中已有开展,如万盈璐等将PBL教学法应用本科临床护理查房,李立新等在本院实习护生的护理临床教学中研究和实践PBL教学法,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广泛实施PBL尚未有报道。工学结合的教学主要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其均为一线骨干护士或专科护士,工龄在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带教经验,但她们自身受传统教学影响,对PBL教学法尚无认识,因此实施教学前应对临床兼职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启发式教学。一方面,我院教学督导室和高教研究所安排影响专家对校内教师、临床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组织观看PBL常见问题处理技巧的示范录像或观摩资深导师的`PBL教学过程等形式帮助导师提升控制PBL过程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建立教学办公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4.以“学生为本”,正确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PBL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传统教学,改变教学法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一方面,在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针对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如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咨询等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在行动上预演PBL教学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PBL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了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后,新教学法才更加可行,更易被学生接受。

  5.建立客观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更科学、更全面、更及时便捷地评价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我们分别采用3份自制量表对小组成员、组间、临床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临床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仪表、文明礼貌、学习态度、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是由临床兼职教师填写,考核学生个体临床学习情况。临床课程“PCMC+PBL”模式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认真度、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感染力、合作性、参与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用于学生组间评价,考核小组团队学习情况,由其他小组填写。临床指导教师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感染力、启发性、评价反馈、创新性、全面性、严谨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由学生填写,考核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能力。3张表格中各条目均按照优、良、中、较差、差5个等级评分,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0、8、6、4、2分。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为合格,低于60为不合格。

  三、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专用的教材。虽然在我国PBL教学法已经在护理专业各层次的教育中开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PBL教学法专用的教材,高水平、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PBL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医院的教学资源丰富且复杂,教师应用背景资料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引出问题,因此,建议在没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学校和医院可组成编写团队,集思广益,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题。

  2.缺乏全面、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PBL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传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形式单一且不能达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还在研究中。

  3.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工学结合下的PBL教学法,由于以医院真实情境为背景,受医院收治病种的限制,有些疾病临床可能没有,这部分内容就需要采取传统教学法来补充。所以,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单一使用PBL教学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法,不同教学法之间取长补短。

人才培养总结7

  一、20xx年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总结

  20xx年,市委宣传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人才工作文件精神,紧紧围绕20xx年全市人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宣传文化系统的实际,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全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总体实力显著提升。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市委宣传部始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越强多次召开部务会议研究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的人才工作,并在年初的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市级新闻媒体充大力宣传省、市有关人才工作文件精神,宣传我市人才强市战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全市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努力在全市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紧密结合根据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积极探索构建宣传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拓展宣传文化人才来源渠道努力优化人员结构。20xx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通过各种方式招聘选录引进优秀人才9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0人;市委党校重点引进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行政管理等专业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市文化局既组织人员赴外地招聘高校毕业生,也把眼光瞄准本地,注意加强与市级机关、县(市、区)兄弟单位的人员交流,采取公开遴选、公开选拔等形式吸收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到文化系统工作。

  嘉报集团面向全国招聘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新闻人队伍。二是创新宣传文化人才选聘机制。扎实开展了第二批嘉兴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选拔、表彰工作。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选拔表彰了20名在社科理论、文化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新闻出版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认真做好了全市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的挖掘、选拔工作。全市有82名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并受到省委宣传部表彰和奖励。细致做好全市宣传文化系统20xx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推荐选拔工作,经过磷选,有2名人选入选申报省委宣传部。积极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干部竞岗选聘工作,让有能力的宣传文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年来共新提任中层干部24人,其中正职12人。三是完善育人体系提升人才素质。积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短期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学术交流、学历提升等方式,助推宣传文化人才成长和能力提升。20xx年举办了全市镇(街道)党委委员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和文化产业专题培训班,全市300名宣传文化干部参加了培训。嘉报集团继续通过举办文化素质提升大讲堂、与高校合作点评、组织培训和异地采访等活动,提高采编人员和文化产业经营骨干业务素质。嘉广集团通过“以评带训”及“请进来”、“送出去”等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形式多样,抓好人才培训。市文化局对全市现有的镇(社区)专职宣传文化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培训人员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全年共举办队伍培训1100次,参加人数6367人次。

  3、树立大宣传理念,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工作。坚持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作精品力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与加强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宣传文化人才培养的同时,兼顾高级人才推荐工作,倾力打造适应我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一是做好高级政工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根据省里文件,在全市开展选拔推荐报名工作,指导好有关人选的材料准备,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的人选进行认真的评审,今年有9名同志被省委宣传部评为高级政工师。二是做好新闻人才的选拔工作。扎实在全市宣传系统开展新闻职称评审工作,举办好新闻人才培训班,有120名新闻人参加了培训,组织专家评委对今年申报的.110人新闻专业人才进行认真的评审,有108人通过了评审。三是做好政工人才的选拔工作。在全市从事政治工作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全市共有78人申报了政工职称,有72人通过了严格的评审。

  二、20xx年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思路

  1、壮大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人才,组织实施好“嘉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奖项的评选推荐工作,加大对文化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努力形成发现一批、培养一批、评选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格局。加快引进人才,坚持多渠道多领域多方式引进人才,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着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宣传文化人才,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引进和培养,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

  2、提高人才质量。抓好领军人才培养,通过业务研修、资助专著出版、举办作品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对骨干人才进行超常规培养,提升领军人才创新创作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抓好青年英才培养,通过给项目、配导师、搭平台,每年重点扶持一批青年英才。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人才扎根人民群众,坚守职业道德,追求德艺双馨。

  3、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优秀文化企业家培养力度,依靠他们的引领,把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一支既熟悉文化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大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新型专门人才和政治过硬、外语娴熟、懂国际宣传规则的对外宣传文化人才。

  4、落实人才待遇。充分用好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嘉委[20xx]34号《关于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细化考核奖励办法,完善文化扶持政策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文艺创作,促进精品生产。利用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嘉兴市文化发展工程重点特色项目扶持资金等政府奖项,加大对文艺人才、文艺创作和文化特色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发挥专业技术带头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市“十佳文艺工作者”等人才选拔平台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提升广大文化工作者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营造文化业务工作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4、夯实人才基础。牢牢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有利契机,把强化镇(街道)、村(社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配齐配全专兼职宣传干部队伍,确保宣传文化工作在基层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无盲区。倡导和支持名家名师通过组建工作室、举办培训班、拜师收徒等,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广泛开展文化创意团队创建活动,积极抢救高龄民间文化传承人,充分发挥文化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人才培养总结8

  一、人才保障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建立一套涵盖选、用、育、留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保障体系,打造一支中层管理人员水平高、一般管理人员能力强、生产一线人员技能佳、班组长素质优、新进员工成长快、专家人才业务精的优秀人才队伍。

  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主要举措

  1. 建设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体系

  (1)素质需求预测模型。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进行分析,构建素质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人才选择的针对性。

  (2)结构需求预测模型。按照人员配置率、专业紧缺指数、核心人才储备等因素,构建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合理分析下属单位人才需求。

  (3)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根据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结合自然减员、人才流失、新增设备人员需求情况,构建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人才需求总量。

  2.打造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1)中层管理人员。以更加新颖、高效的培训形式,培养能力素质,更新管理观念、拓宽管理思路、提升管理能力;加强对参培率的管理,开展效果评估与跟踪,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2)青年后备干部。突出实践锻炼和岗位培训,为其提供锻炼能力和发挥作用的实践岗位,使其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综合素养。

  (3)一般管理人员。对能力弱项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总结,建立能力模型,制定专项计划,以情景模拟为教学模式,以案例演练为评估手段,着力提升综合能力。

  (4)班组长。根据年龄、任职年限等设置差异化课程,以2年为周期,实施管理技能轮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5)班组青年骨干。制定并实施“常青藤”培养计划,遴选班组青年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纳入班组长后备人才储备,定期考核,滚动调整。

  (6)生产一线人员。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将实际工作作为培训项目;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的“传帮带”作用,推广班组技术讲座;开展岗位规范考试与技能人员动态考核,予以奖惩,促进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7)新进员工。利用“师带徒”培训和外送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给任务、加担子,实施五年系统培养,引导、督促新进员工尽快成才。

  (8)专家人才。选拔管理、技术、技能类专家,对其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项进行培训,通过对贡献指数的考核,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能力,培养更多人才。

  3.设立规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1)细化评价指标。针对各类人才,区分职位特点,突出专业类别,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内容,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2)量化评价标准。在量化评价指标、明确指标权重的前提下,将评价指标与人才的实际作用结果联系起来,按照设定的公式,制定完全量化的评价标准。

  (3)改进评价方法。引入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采用人才测评、人机对话、情景模拟、心理素质测评等现代方法实施评价。

  (4)规范评价程序。评前准备阶段,成立评价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确定评价对象,制定评价方案;评价实施阶段,对各评价项目进行打分,按照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再结合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并予以公示;评后管理阶段,反馈评价信息,总结评价经验,兑现评价结果。

  4.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激励体系

  (1)任职激励。优化配置各层次人才,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来促进各层次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

  (2)分配激励。全面完善薪酬体系,通过优化奖酬分配形式,采用复合型激励手段,适当提高人才的保险、福利待遇水平。

  (3)绩效激励。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让人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绩效状态,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有效关联。

  (4)培训激励。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方针,开展培训,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实现“学以致用”。

  (5)环境激励。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规章,营造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人才工作效率。

人才培养总结9

  1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增强管理能力

  1.1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理论素养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目的的过程,它包括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教育管理[1]。在行政管理中,人是决定因素,应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这就是管理人本性,也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业务管理是以保持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进行的业务技术管理活动,包括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的管理,新业务的开展和推广,护理科研的组织领导。教育管理是为了提高护士人员的素质与业务水平而采取的培训活动的管理过程,包括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的培训。因此,对于军队疗养院,护士长在管理模式上要针对疗养院自身特点,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参加新护士长培训班、相关学术经验交流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以提高自身管理理论水平。

  1.2锐意进取,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正人先正己,要想让别人做到,首先自己能够做到。所以护士长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军事素质,具有积极进取的意志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强烈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苦练本领。无论在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上都能拿得起来,在护士中发挥表率作用。同时,护士长要具备前瞻性,要多读书,多了解本专业技术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和新动态。带头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科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把自己练就成为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管理者。

  2讲究管理方法,注重实效

  2.1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军队疗养院有别于其他医院,是以特勤疗养和老干部疗养为服务对象,以疗养服务为中心,以疗养接站、健康体检、疾病矫治、康复疗养和景观疗养等为主要服务方式。因此,要制定出一套与这些服务方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为疗养员服务为中心工作的管理思想贯穿于整个管理实际工作中去。

  2.2注重人才培养与使用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疗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和服务性的统一,必须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护士长要根据军队疗养院和本科疗养工作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对各类人才的需要、素质要求等进行规划,制定出培养计划,使人才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才的培养方法:首先,进行基础训练,抓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可以通过本科人员互相讲课,参加院内组织的学习;其次,及时更新知识,主要以现代护理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习重点,选派培养对象,参加培训班、外出进修、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学习深造。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每个人的素质,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保证本科护理人才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2.3注重用“人本性”和“伦理学”理念进行管理人本性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而伦理学是讲究道德伦理的科学。人本性观点认为,护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即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军队疗养院不是创收单位而是纯服务性单位,精神动力显得格外重要。精神动力不仅可以弥补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对人的行为起到巨大振奋和激励作用[2]。因此,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新护士,适时地进行职业理想和伦理道德(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不能单纯在物质的驱动下去工作,一个先进集体为着共同荣誉而团结奋斗;一些科学家不慕富贵,甚至不怕迫害,执著地进行研究发明。这些都是精神动力的典范,同时,也是伦理学中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护士长应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护理有奖活动,以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要求护士要做到:热爱专业,热情体贴,认真负责,互尊互重,团结协作。所以,作为护士长首先要豁达大度,要有容人的气度,有关心下属的风度,以赢得大家的尊重,使团队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

  2.4要确保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和社会人群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是护理人员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规则。护理规章制度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此外,还可以有结合疗养院和本科工作特点的疗养员接送站制度、健康体检制度等。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协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衔接性和连接性,以实现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优质的目标,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去做,从而避免因无据可循而造成护理工作混乱和人际关系紧张,确保疗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3善于处理与协调内外关系

  军队疗养院是个特殊的单位,服务对象有特勤疗养员,有离退休老干部等。上下级之间,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护士、护士与疗养员之间等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集行政、业务、科室事务管理于一身,是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枢纽,必须具备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使护理工作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时,人际关系是工作环境的一部分,成功处理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个人职业成长的关键。护士长应处理好与护理人员的关系,多与她们进行交流沟通,关心她们的生活,了解她们的疾苦。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管理。因此,护士长在管理中应建立起良好的内外人际关系。

  总之,护理管理必将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放在首位,进行护理模式改革,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知识,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发展现代护理管理科学,并应用于护理管理实践中,做到以疗养员为中心,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以基础护理为重点,以提高技术整体功能为前提,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为先导,以提高护理综合素质,对提高疗养服务质量,满足疗养员需要,确保疗养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总结10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7。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5%;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7.5%。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3.5%;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7%。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xx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xx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xx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10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xx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2.53万公顷,养鹅达到302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110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103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xx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8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xx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150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3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189个行政村中有31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63%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160人,平均每个乡镇61人,每个村只有6人。

  3、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水平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4、农村人才队伍管理仍不规范。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从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总体素质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在大力发展主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其它行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确保多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依据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明确分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在培训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2、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内容,关系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的高低。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每年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左右;培养20xx名农民致富骨干;为农村中小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人左右。根据培养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章可循,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培训内容服务,不走过场。

人才培养总结11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实习工作,护理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更是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攒实践经验,能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医院护理工作做出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断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总结

  护理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对实践性要求也较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累计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注重珍惜实践的机会,才能够不断的将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在步入工作后更加贴近临床护理服务。

人才培养总结12

  20xx年,学生管理团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认真落实学院党委、行政工作部署,紧密围绕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学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处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评估专家的好评,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全方位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引导和发动学管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全面开展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扎实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与学院各项工作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同心协力,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以礼貌的校园,优良的学风,昂扬的'精神面貌迎

  接教育部教育专家对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我们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以高度的主人翁职责感和力争学生工作取得“优秀等级”的决心,扎实高效地贯彻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在全体学生中构成“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检查资料,处处都是考察场所”的良好氛围。、

  我们动员全体学生以“我为评估作贡献”,争做“迎评促建”主人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学管工作会议,根据迎评工作任务计划安排,认真检查落实,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评估手册,利用网络、橱窗、广播、学生工作简报为载体,做好宣传、教育、发动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以争做雷锋传人,弘扬礼貌新风,开展校园“十不”专项治理为主题,以小宿舍构筑学生素质提升大平台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七进”宿舍,以“四改”为主要资料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的模式,努力打造“德育为先,潜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亮点。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抓落实年初,学院评督处向我们下达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任务书。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体要求,我们组织召开学管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认真组织开展“我为评估作贡献,我为学院添光彩”的专题学习讨论,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评估工作任务。

  学生处根据学院评估工作任务书,将条目逐条细化分解,进行具体分工,各施其职,认真落实。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晚上时间加班之外,还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加班,个性是学生处谢陈芳、邹欣云、伍俐霖等同志,他们任劳任怨,废寝忘食,扎实工作,成绩突出。在学院的自评检查中,学生处的各项资料规范,贴合要求,获教育部、教育厅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三、争分夺秒,加压增负,日常工作与评估工作两不误

  学生处的日常管理、教育、服务工作既多又杂,几乎每一天都应接不暇,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懈怠“评估”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团队精神培养,提高执行力;全面动员,加深认识,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职责到人,狠抓质量;认真开展“自评”与整改,寻找差距,增强紧迫感,切实做到日常工作和评估工作两不误。

  四、规范秩序,整肃校风,营造文化氛围

  根据学院工作要求,我们坚持开展校园“十不”专项治理,成立校园“十不”治理纠察组,明确了职责人,全年制止学生违犯“十不”行为1800余人次,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纠正,陋习得以收敛,效果较为明显。

  我们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广播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军训汇报表演、大合唱比赛、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龙队表演、心理健康活动月、“勿忘国耻,理性爱国”签名启动仪式、青年志愿者、义务献血、勤工俭学、应征入伍、红色旅游、寝室文化艺术节、爱心捐款、学生代表大会、社团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资料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寓教于乐。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真正树立教育、服务、管理、育人的良好氛围,构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尽全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通过我们一年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教育部、教育厅专家组莅临我校评估检查中,整个学生工作得到评估专家们的好评和认可。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将学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人才培养总结13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卫生院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使医务人员的业务综合素质有大的提高,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争取所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标准,特制定本制度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目的,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训方式:

  1.积极参加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2.选送医务人员到各级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学习。

  3.利用网络系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4.鼓励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5.医院举办业务学习讲座。

  6.订阅相关医疗专业知识的杂志。

  三.培训要求:

  要围绕教育、培训、准入、稳定等环节,探索建立卫生

  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统筹安排人才培养工作。强化能力培养,使医务人员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

  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建立定期进修学习制度。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把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全科医学人才。

  要把适宜技术推广与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将适宜卫生技术作为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技术推得开、有人用、留得住、起作用。

  四.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原则

  1.严格人才培训选拔标准,坚持德、智、体、技、能各个方面的要求。在选拔培训人员时,一定要选择政治素质高、品德优秀、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水平,并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参加进修培训学习。

  2.对外出进修培训学习人员的选派,应结合职工民主推荐、医院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选拔符合标准的人员。

  3.坚持医院技术梯队结构合理。在培训科室带头人或后备技术人才时,标准及起点要高,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各专业岗位人才合理搭配培训,老、中、青技术人才结构合理,逐步做到整个医院技术力量结构合理,为使医院均衡发展提供人才力量。

  4.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吸引人才应创造条件,使本单位象磁铁一样把人才吸住、引来。医院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自身后备人才的培养,使医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人才施展才华的基地。

  5.加大乡村医生的培训,每月召集乡村医生到医院进行集中培训,使乡村医生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常见急诊疾病的抢救技术,临床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防疫妇幼相关知识等,使乡村技术力量有很大的提高。

  五.人才培训的考核

  对选送到省市县等地举办的培训班人员,在单位工作中进行相关培训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考核,是否将所学技术掌握,是否取得了实际效果,并纳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并将所学知识利用医院业务讲座时间对单位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授课讲座,将所学知识普及应用推广。

  对选送医务人员到各级医院进行进修培训学习的人员,进修期间暂发放70%工资用于进修学习。进修学习结束时,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进修人员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为期半年的不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余30%工资的发放和相关费用的报销,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对医务人员平时参加的网络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医院的业务讲座、报刊杂志等途径所学业务知识,医院结合“三基”考核训练对医务人员进行平时业务技能知识考核,使之所学有用,对平时学习长抓不懈,创造医院良好的学习氛围。

人才培养总结14

  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关于制(修)订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豫城院文[20xx]119号),结合环境设计教研室专业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说明如下: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并对我系的环境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制定了有关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如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实施性方案的制定说明

  根据我系目前的专业结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情况,在艺术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上制定了环境设计教研室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按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目录和院课程改革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原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总结,对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解和整合,在制定过程和实施中作出了如下的调整:

  (1) 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 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4)专业课程在课程名称及学期安排方面,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三、对培养计划制定说明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x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人才培养总结15

  民办护理院校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探讨改良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的方法,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度不高,亦缺少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w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文献回顾发现,较于公立护理学校,国外民办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部分学者指出,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学者尝试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有学者对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的方面:

  (1)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

  (2)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

  (4)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5)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2:1 知识培养板块: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将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2 技能培养板块: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可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通过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同时强调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可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

  其次,民办护理院校应努力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人文素养培养板块: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邀请优秀护士进行讲座、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意义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的、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并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人才培养总结】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总结03-22

人才培养总结【优选】12-11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5-19

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5-20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05-15

人才培养的工作计划01-09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1-11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03-09

人才培养方案心得体会05-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