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时间:2024-06-27 15:21:0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1

  一、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就是习惯的教育,加强和完善养成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还是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养成教育是有关祖国、民族前途的大事,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良好的养成教育,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不会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众多的具有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理想追求的人,它将失去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将会被他族异化、融化,甚至淘汰的危险。可见,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关系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其次、养成教育有关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能在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的人。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着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人”教育,就是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一个真正的人、有良好道德的人、能承担责任的人,这样,不管将来他的情况怎样,都能度过很有意义的一生;反之,其生命也将毫无意义,甚至会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和社会。

  再次、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认识较为肤浅,只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所以我们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践和养成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我国古代就有“蒙以养正”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德育教育思想,是指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对儿童实施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1、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关于小学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主要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相关规定和平时养成教育实践的经验初步总结出适合儿童需要的十种道德行为习惯: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七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为人正直、宽容律己、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针对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要求,小学生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呢?我根据前辈同行的经验和自己实践中的观察、分析、总结,将每一做和自动去做。我根据这三个标准要求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合作。在养成教育实施中,学校和家庭发挥不同的作用。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日常行为,实施评价;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着重强调氛围熏陶,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潜移默化之效。所以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校结合,互相补充,发挥合力。学校一家庭相结合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

  3、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训练。开学第一周进行常规养成教育宣传,把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风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检查评价制度,通过不断的检查,督促学习自觉规范日常行为,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自我体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实践的反复练习、锻炼,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稳定的、自觉地习惯,再加上小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有计划地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喜欢的英雄、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能为学生创造德育实践的机会,创造了熏陶的氛围。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2

  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古人也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由此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因为更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们更多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大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民族的不幸。一个个高学历者犯罪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深思,托管教育作为民办教育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担忧,我们民族未来的兴衰掌握在下一代孩子身上,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我们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人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好习惯,每个人也都明白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简单。美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要21天,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贵在主动、坚持,还要有人监督。特别是小孩子的习惯养成,更需要一个监督者。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孩子经常丢三落四,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孩子的坐姿不正,为什么孩子书写不整洁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都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托管教育主抓孩子的每个细节,让孩子的习惯从小事做起。我们从接送孩子、就餐、午间管理、习惯养成课、课业辅导等每个环节都在训练孩子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比一切都重要。

  特别是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步入了高幸福指数的年代,对孩子也过于溺爱,同时网络时代下孩子每天对不良信息的接触等诸多原因造成孩子某些不好的习惯。面对现状,在公司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托管教育专注自己的教育特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多方面、抓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针对一系列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好的习惯,托管中心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和小朋友及家长一起找到孩子身上需要改正的坏习惯,然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制定好习惯养成的计划并实施。老师每天都会监督孩子去完成,表现好的给予奖励,没完成的加以鼓励,另一方面回家后家长也配合监督,直到一个好习惯真正养成为止,再接着培养另一个好习惯。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公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然后我们老师加以监督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4―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整体习惯素养还都在形成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托管教育在教育中心支持下,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习惯养成五步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步:入学习惯测试――科学发现孩子的习惯特点。

  第二步:每月主题渗透――让孩子清楚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

  第三步:每周习惯监督――围绕月主题,每周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奖惩。

  第四步:每日习惯规范――细致入微的指导,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第五步:每月习惯汇演――让每位学生结合本月习惯主题,结合自身转变,进行相关汇演。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3

  前言

  20xx年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的新规。此征求意见稿一,立即引起社会热议。热议焦点就是减负之后,质量怎么评价?教师怎么操作?家长怎么配合?减负之后,学生的多出来的时间怎么有效利用?这里有一个并不新鲜的概念―养成教育。也许它是解决上述疑惑的较佳策略,同时也是我们的具体的教育目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小学当过多年校长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我们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家长要培养我们的小学生养成哪些方面的良好习惯呢?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教育要预防和克服小学生骂人、说脏话,预防和克服小学生贪小便宜心理,预防和克服小学生乱花钱、摆阔气,预防和克服小学生无理取闹顶撞家长不良习气;培养小学生认真办事、孝敬父母、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小学生待客热情、起立迎送的习惯,培养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的习惯;培养小学生不打扰老师、家长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的习惯,自觉使用文明用语、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与老师谈话时自觉起立、向老师和长辈送东西用双手的习惯,尊敬师长,见面行礼、问好的习惯;培养小学生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的习惯,培养他们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队礼注目礼的习惯,还有认真值日、自觉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借他人东西及时归还,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的习惯。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教育要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衣服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乱放,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外出向家人打招呼、按时归来的习惯,经常跟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方面情况的习惯,培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按规定按要求购票、刷卡,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不乱写乱刻的良好习惯和教养,观看演出适时鼓掌的习惯,尊重外地人的习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惯,尊重他人隐私,尊重他人私人空间,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的习惯,在特定场所如飞机场、超市的遵守一米线间距、乘滚梯靠右站等习惯。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防和克服小学生马虎、磨蹭、不专心、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认真履行计划、自觉学习的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绿色上网搜寻整理信息的习惯,按时到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不临时手慌脚乱找东西的习惯,不在教室和楼道推搡、拥挤、吵闹、喧哗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科学用脑、科学用眼、正确握笔写字,正确的坐姿、站姿、讲姿,有规律的作息、提前预习功课的习惯,仔细审题、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乐于研讨的习惯,博览群书,趣味背诵,勤于动笔,勤查工具,及时复习,及时总结的习惯,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讲求效率的习惯,培养勤奋学习、虚心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养成教育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探索的习惯,敢于质疑教材、质疑老师、质疑权威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学习做事之后善于反思、做事之前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培养他们创新求异,不墨守成规,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能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换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冒险的习惯、在不违背常识的前提下展开幻想的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支出在中小学要大力推行养成教育。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在《叶圣陶教育全集》中阐述:“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在20世纪40年代他还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文章。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是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作业习惯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巩固、内化知识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之一。

  一、明理教育

  明理教育可以按“认知践行反思”的序列地进行教育,达到目标的强化。对作业习惯养成的认知是对习惯情感的激发,作业习惯行为实践是对习惯情感的内化,通过反思外化习惯情感的巩固。具体操作:

  (一)认知明理

  教师通过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作业习惯养成有一定的认识。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介绍古今中外认真学习、认真做作业的故事;利用晨会表扬昨天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利用班队活动表演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习惯的事迹等。

  (二)行为实践

  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需要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形成,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每个学期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如利用网络,在校园网的班级网页上开展“先做作业后玩,还是先玩后做作业”为主题的讨论;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良好作业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调查报告等。

  (三)总结反思

  要使作业习惯得到巩固,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作业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如小组合作刊出一期介介绍认真做作业,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和体会的手抄报;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进行作业行为评价等。通过明理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所学知识用之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只有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人,学习成绩才会优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二、明确要求

  适度、适量的作业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作业中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反馈,能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习惯养成。

  三、改革作业

  思想决定行为,习惯源于态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我们清楚地知道对学生一味地要求是不行的,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困难,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这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前提和保证。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是养成学生作业习惯的必要前提。

  (一)减少作业负担

  随着考试的.指挥棒,小学作业偏多是普遍现象。教师行内一句话: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向1小时课外作业要成绩。因而,这一学科布置1小时作业,那一学科布置1小时作业,压的学生直不起腰来。因此,适当布置作业,设立“无作业日”,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等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必能有效培养学生作业良好习惯。

  (二)变换作业形式

  很多老师布置作业不经过深思熟虑,随口一说,要么背诵,要么抄写,形式单调,十分乏味,使学生讨厌。作业改革研究表明,改变作业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兴趣,这对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有较大帮助。

  (三)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对作业的需求也各异。因此,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把握,合理调剂,分层“布置”。这样有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他们做作业津津有味,快快乐乐。

  四、激励评价

  对孩子作业进行多种多样的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作业动机的行之有效的好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有效策略之一。正面激励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兴趣,提高克服困难勇气。如布置自选作业,假如教师对多做题进行加分或什么小红花奖励,那学生就会把奖励转化为完成作业的动力,达到“我要做”的境界。

  五、家校联手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仅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动家长,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教师的工作责任。教师应通过召开家长会、网络上交流、家访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明确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具体做法,并动员积极参与。只有家校联手,才能提高教育合力,取得理想的结果。

  (一)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作业环境

  有些家长为了监督孩子作业,但又不让自己闲着,因而让孩子在客厅做作业,自己看或电视、或打扑克、或搓麻将、或聊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能做出满意的作业呢?因此,教师要建议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其他的一切应“请勿打扰”,即给孩子营造出一个适合其专心作业的氛围。要真正“请勿打扰”,家长还要向孩子问这问那,什么饿不饿?什么要不要?以影响孩子专心作业。

  (二)建议家长与孩子制定做作业协议

  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不能处处迁就,必须无条件按照家长指令去执行。但实际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三)建议家长学会运用“加减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日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建议家长要学会运用“加减法”。“加”就是家长对学生的做作业要求要逐步提高,对良好作业习惯养成要逐步增加;“减”就是对已经形成的作业不良习惯要逐一减少。

  总之,训练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命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很重要,他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重要习惯培养孩子,让孩子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5

  1、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在自卑的阴影中,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我否定。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学生平时自由散漫,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来读大学主要就是混文凭。

  2、养成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差造成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什么样的教育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2.1、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思想行为的引导与训练,也包括不良思想行为的制止与根除。

  2.2、养成教育的最低目标与终极目标

  2.2.1、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习惯使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状况,从而使大脑得以解放出来,最终激发大脑的潜能。

  2.2.2、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3、养成教育的核心

  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成长。学生有成长,有进步才是教育的成果,作为教育执行者,不要一味的追求学生达到某种统一标准,更要看到学生在为了达到某个阶段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和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3、习惯养成的过程

  要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了解人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四个层次,依次为被动、自发、自觉和自动。这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实际上也揭示了习惯养成的四个阶段,到最后一个行为层次即自动阶段时,也就是养成习惯了。

  4、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当然,高职学生有着独立的思想,同时更有着多年固化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者精心设计教育环节,让学生们在思想上产生触动,触动转化为行为,通过对行为的训练和校正,让好的行为形成习惯、避免不良行为的重复,这样训练、触动、总结、分享,再实践再提高,形成一个知行合一的循环,就能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设计并实施有方向、有标准、有载体、有参照、有激励的学生管理机制。

  4.1、确定养成教育的主体

  坚持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置,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动力。

  4.2、确定养成教育的标准

  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如下的方面。

  1)近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2)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3)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总之,在给学生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用学生身边的事来指导学生,用学生能听的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透,用学生自己的'闪光点来点亮学生。

  4.3、养成教育的载体设计

  精心设计并努力创造能够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载体(环境),不给不良行为重复的机会,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需要训练,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是实现转化的关键。有意识的设计学生习惯养成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在有目标的重复训练中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的坚持下去。

  (1)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形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

  (3)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

  (4)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不能高估学生的自觉性,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必要的纪律制约是很重要的。争取家长、老师、同学的真诚监督和帮助,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

  (5)在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和好习惯的益处。

  根除坏习惯必须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可以适度的用归谬法来让学生在可控的环境中亲身经历坏习惯对自己的危害,从而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运用各种活动,利用行为延缓坏习惯的出现,通过合理奖惩的办法,培养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4.4、建立相对客观的量化检查、考核、激励机制

  学生的成长如同一棵小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除了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的是有人剪枝,一个人的成长更需要一套系统严格的监督,干预,激励机制,这体现在高职层次的学生中就更需要有系统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可以对不良行为的重复的进行有效制止,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而对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及时激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会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激发他能更主动的重复良好行为,从而形成好习惯。

  4.5、建立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和挫折,给学生以成长的包容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信的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6、搭建剖析,总结,分享的平台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6

  《市中小学生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各中小学深入研究、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措施方法不得力、各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推进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质量有效提升,现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四章第八条,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什么,这四句话道出了真谛,指明了方向,而其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又是根本的目标和归宿,因为它是学习、健体及做人做事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良好习惯作支撑,一切都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习惯养成是我们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具有根本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工作。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负责,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良好习惯抓起,这是一个有思想的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的。从小处来讲,抓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行,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一味靠题海战和死拼硬擂来强迫学生学习和成绩提高是徒劳无益的,这是一个明智的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和校长应该清楚的`。

  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也正是从教育规律出发,确立的德育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各校对此务必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实贯彻落实,决不可偏废。为此对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出十项要求,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总体思路、做好工作计划、细化活动内容、突出教育重点、开展课题研究、完善规章制度、营造文化氛围、注重阶段小结、保证教育效果。各校校长要围绕上述要求,切实担负责任,亲自研究部署,定期督促检查,做到一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评估,确保十项要求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将对照十项要求对各校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其结果作为教育质量评价中德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方面,并实行一票否决,养成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取消一切质量评价表彰奖励。

  二、进一步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前,各校均提出了习惯养成的基本目标和具体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学校提出了数十条甚至上百条习惯养成的具体内容和条款,貌似全面科学,实则是不假思索的罗列和堆砌,研究不深,取舍不当,显得繁杂和累赘。各校应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认识规律出发,遵照循序渐进和阶梯式训练的原则,分学年学段提出习惯养成的目标和内容。目标要适中,达到度相对较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基本能够实现;内容要具体、精要、简洁,最好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诵。在总结部分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十个良好学习习惯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供各校选择和参考。

  (一)十个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学会倾听的习惯;

  2、善于思考的习惯;

  3、良好的表达习惯;

  4、良好的观察习惯;

  5、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7、自主阅读的习惯;

  8、总结反思的习惯;

  9、动手操作的习惯;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

  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4)惜时守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各校要对上述十个良好学习习惯和十个良好行为习惯认真研究,合理选用,拟订出最精当的、最有效的、最管用的、最符合实际的、最易让学生接受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进一步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不能一味说教和灌输,也不能总是提醒或批评,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良好机制认真落实和实施,否则就是盲目和随意的。根据我市目前德育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要求:

  1、将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相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月制度。

  目前各校正在深入开展“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研究”的省级课题实验,大力实施德育主题活动,因此,各校要统筹德育主题活动和习惯养成教育两个重点,协调一致抓落实。习惯养成教育和德育活动课程不是途径上的交叉,不是内容上的重复,而是途径和内容的统一。德育主题活动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我市德育工作的一个大的框架,是属于形式范畴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众多德育内容中的一项,是用来填充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是属于内容范畴的。为此我们要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月制度,以活动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各校“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安排一定要认真,全学期有总体计划,每个月形成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具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效果明显。各校要把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活动有氛围,让学生有感应。

  2、将习惯养成教育与评价矫正相结合,实行学生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制度。

  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正面教育,离不开活动引导,也离不开评价、矫正和惩戒。各校要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建立学生养成教育台账和评价手册,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找准学生得失,以周为单位及时展开矫正,从而切实增强养成教育的过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创新评价形式,可尝试建立学生习惯养成卡,通过习惯养成达标活动获得养成教育银卡、金卡和钻石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要在评价中发挥家长的作用,赢得家长的支持,让不良习惯矫正“周周清”落实在家庭,体现在社会,真正使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不让学校教育的成果被家庭社会所淹没。要将习惯养成评价与学校开展的星级学生评价、各类优秀学生表彰相结合,将习惯养成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7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小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印有“时代特点”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自制力差,随意性大,易受一些不良习气的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就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实在是受益终生。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因此由强调个性教育向养成和谐健康的行为习惯转移,完成由重知识技能向“行为习惯与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转换,可以使教育关注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养成教育的意义和饮食行为的影响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是培养习惯的P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二、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现在,学生营养有部分学生中午吃营养餐的时候,没有好好吃饭。甚至有挑食,浪费粮食现象。每次看到学生倒在大缸里的剩饭剩菜,我感到很心疼。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很好,许多学生家里建起3层新楼房,在家里吃大鱼大肉多了,早上又拿许多膨化食品来学校,加上有些学生看到饭菜不合口味,吃了两口饭菜就不吃了,直接倒掉。这样行为也跟家长溺爱孩子有关,家长很担心孩子饿着,每天在孩子的书包塞满零食。或者孩子自己去买一些零食。造成有些学生营养跟不上,因为孩子没有好好吃饭,其实营养餐是国家跟孩子的身体生长需要量身定做。保证煮熟,又有营养,又合口味。对这种情况,经过老师教导下,才能使学生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长成栋梁之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是解决“培养什么习惯”、“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创新之处在于如何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健康和谐自主发展的个性人格。

  三、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制定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道德认识大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道德认识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学校都要对自己的学校的学生做出科学的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督促学生时刻按照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去做,做到知行合一,避免脱离实际。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方略

  1、从氛围熏染入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每一个学生在良好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缺少恒心、耐心,而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的训练。当学生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反馈,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激发其上进心及时改正。及时反省,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评价鼓励法。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

  (1)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2)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

  (3)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

  (4)教育形式,切忌单调。

  (三)构建主动发展与外部促进的多元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平台

  现在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子女宠爱有加,大多数孩子都养成了娇气、放纵、没规矩、不懂礼貌的习惯。在学校接受集体教育时,怎么才能给小学生较好的`展开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呢?

  1、增强小学生自我发展意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和说教去激励学生,而且还要用自身人格和自己的亲力亲为去影响学生,不仅仅是因为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而且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鼓励封闭的过程,而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形成的,当然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我们要多制造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

  四、总结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基础教育,贵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良习惯,是育人之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学校要对小学生科学制定出序列化的养成教育内容,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最终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落到实处,做到知行统一。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4-1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5-14

小学生养成教育总结02-04

小学生习惯养成总结09-20

小学生习惯培养总结12-21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2-04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总结10-28

大班养成教育总结11-12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09-0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