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26 10:30:38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七单元统计

  八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段数=路长+株距;路长=株距×段数)

  两端都栽:棵数=段数+1;段数=棵数-1

  两端不栽:棵数=段数-1;段数=棵数+1

  只栽一端:棵数=段数;

  (二)锯木问题:

  次数=段数-1段数=次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正方形)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观察物体

  1.一般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

  2.给出一个方向看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有多种摆法。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原图,只有一种摆法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3.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的倍数一定是偶数。

  168 1+6+8=15 15能够被3整除,所以168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4.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2.4.6.15.49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其中:偶数一定是合数,但合数不一定是偶数。质数一定是奇数,但奇数不一定是质数。】

  ☆质数+质数=合数

  合数+合数=合数

  质数×质数=合数

  合数×合数=合数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棱长和

  长方体所有棱长之和=长x4+宽x4+高x4=(长+宽+高)×4

  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棱长×12

  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长度单位进率: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dm=10cm=100mm 1cm=10mm

  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上下面面积:长×宽

  左右面面积:高×宽

  前后面面积:长×高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左右面面积+前后面面积

  =长×宽×2+高×宽×2+长×高×2=(长×宽+高×宽+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任一个面面积×6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

  平方米m2 、公顷、平方千米km2

  面积单位进率:1km2=100公顷

  公顷=m2 1m2=100dm2=cm2

  1dm2=100cm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补充:【平方:12=1 22=4 32=9

  42=16 52=25 62=36 72=49 82=64

  92=81 102=100】

  4.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横截面面积×长

  长方体(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叫做横截面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体积单位的进率为:1m?=1000dm?=00cm3

  1dm?=1000cm?

  补充:【立方: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103=1000】

  5.容积和容积单位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L=1dm? 1L=1000mL=1000cm3

  1mL=1cm? 1m3=1000L

  补充: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进率

  四单元数学分数的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和质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把分数化为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应用了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质。

  =======

  ===25=75==。

  2、分数的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1L=1000ml1L=1000立方厘米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六、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1.因为2×6=12,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2.求一个数的因数,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3.求一个数的倍数,用一个数去乘1、乘2、乘3、乘4……

  4.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偶数。

  7.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8.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类:1,质数,合数。整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类:奇数,偶数

  13.将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把36分解质因数是?

  1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最小奇数是1,最小偶数是0,同时是2,5,3倍数的最小数是30,最小三位数是120

  15.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16.a是c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b的和是c的倍数,c是a+b和的因数,a-b的差是c的倍数,c是a-b差的因数。

  1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特征: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19.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完全相同)。

  20.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三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21.长方体有8个顶点。

  2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3.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24.长方体棱长之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25.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

  26.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2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2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30.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31.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a×a×aa3表示3个a相乘

  3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升和毫升

  33.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5.米表示

  (1)把5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米,算式:5÷8=(米)

  (2)把1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米,算式:1÷8=(米),5个米就是米

  36.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的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在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不能为0)区别: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3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38.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部分和分母相乘再加分子所得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39.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4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大公因数。

  42.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两个质数;1和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4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把每个数分解质因数,把它们所有的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4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叫做通分。

  4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求出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再与第三个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7.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48.如果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49.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的几种特殊情况:1和其他自然数,相邻两个自然数,两个质数。

  50.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最简分数。

  (1)15=()+()

  (2)16=()+()=()+()

  (3)24=()+()=()+()=()+()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2、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3、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4、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的偶数是:0;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1、

  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16的因数有:1、16、2、8、4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16的倍数有:16、32、48、最小公倍数是48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2×2×3×2×2=48(相同乘×不同乘)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

  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相同点长方体面不同点棱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都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正方体

  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高=体积÷长÷宽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L=1dm31ml=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V现在-V原来也可以V物体=S×(h现在-h原来)V物体=S×h升高× 进率

  8、【体积单位换算】大单位小单位

  ÷进率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进率

  【单位换算】大单位小单位÷进率小单位大单位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数单位是。

  5145的分

  4、分数与除法A÷B=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

  310=0.3=

  53610=0.6

  14=

  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

  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如:2

  310=2+0.3=2.3

  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18=0.5

  3814=0.25=0.75=0.2=0.4=0.6

  455558312345=0.8

  =0.125=0.375=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约分及其方法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

  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3、六统计与数学广角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统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

  121-12

  1612-13

  11213-14

  1201 -15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②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③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

  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七数学广角

  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2345次数

  33×33×3×33×3×3×33×3×3×3×3

  392781243次品个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一、三种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翻折

  三种运动都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在运动前后的图形中,对应角和对应线段相等。

  平移中,对应点的距离相等,并且就是图形的'平移距离。

  旋转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翻折中,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三种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都是指一个图形的性质。

  旋转对称图形的最小旋转角和旋转角的区别。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几种特殊图形

  ①正多边形:正多边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最小旋转角是360/n

  偶数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奇数边正多边形不是。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就是边数。

  ②圆形是旋转对称图形,没有最小旋转角,有无数个旋转角。

  圆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圆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

  ③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④线段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其中垂线,另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四、两种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都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两个图形关于某个点(对称中心)中心对称。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轴对称。

  五、作图

  辅助线用虚线,其余用实线。

  中心对称图形或两图形中心对称,任何一组对称点的中点就是对称中心。或者任意两组对称点的交点也是对称中心。

  轴对称图形或两图形轴对称,任何一组对称点的中垂线就是对称轴。或者任意两组对称点连线段的中点的连线就是对称轴。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习难点:

  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小学数学知识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小学数学知识点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表示的3倍是多少或3个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一个因数是,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6、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17、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8、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9、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特别地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20、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1、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2.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5、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6、公式: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正=aXa=a2;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S长=aXb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求宽;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S平=aXh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h=S平÷a;

  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X宽高÷2;

  S三=aXh÷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三X2÷a

  梯形:

  梯形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S梯=(a+b)X2

  已知:梯形的面积与上下底之和,求高

  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

  组合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两种或三种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进行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面积减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27、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0、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8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考查的比较多内容是画出三个方向的观察图或者是根据三视图判断出来原题什么样形状。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有些难以理解。质数合数考查的比较多,如何找因数和如何找倍数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考查比较多的是棱长、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一定要灵活运用公式,选择合适的变形式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内容是最多的、也是最难的部分。真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都是经常考的内容,约分、通分、分数小数的互化是期末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中考查的'最多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混合运算,一定要加强孩子的约分能力。

  第七八单元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找次品时候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2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12-23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03-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结通用12-2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05-13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2-22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总结03-06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24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0-2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