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12-20 07:37:0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1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

  发达国家早

  (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

  趋缓(停滞)

  高

  高(70%以上)

  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发展中国家晚

  (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2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5、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6、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3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

  区位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变化因素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3、泰国美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地区泰国美南河平原澳大利亚南部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与小麦种植和放牧

  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冲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生产状况

  农业景观水田广布牧场和麦地广阔

  农业结构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大规模家庭农产

  产品用途自己农业商品农业

  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

  如何提高高一地理成绩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06-14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24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06-01

有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03-0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2-29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03-22

高一地理总结11-08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06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点总结12-01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05-0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