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学习历史总结

学习历史总结

时间:2023-09-03 07:04:4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历史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历史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历史总结

学习历史总结1

  这次第二期远程培训研修时间虽短,但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许多历史教与学新观念,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专题研修,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而且在与各校老师的研究、讨论中,我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如《高效课堂之探讨历史材料题的有效解法》有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十天的.学习将要结束,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等,

  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学习历史总结2

  20xx年3月12日即第四周星期三,我们历史科组一行3人来到了卧龙北校进行交流学习,受到了卧龙北校领导和历史科组老师们的热情接待。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过程:

  第一:我们在历史科组长韩老师的带领下听了第一节初三的历史复习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从这节课里面我们看到了上课老师的激情和基本功的.扎实,看到了学生们的纯朴、认真;在上课期间,我们偶尔把学生的课本看了一下,我们看到的是密密麻麻而且非常认真的笔记,上课老师思路非常清晰,能结合课标、考纲进行授课,但在讲练结合上可能要再下点功夫,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相当多,有时不敢放手。

  第二:听完课,我们在对方校领导校长和教务主任、历史科组长的陪同下对校园进行参观,了解校园文化。

  第三:参观完,一起到了小会议室进行了评课和交流活动,双方就这节复习课、相关的教学管理、科组教研、集体备课等进行了相关的交流,从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怀集一中的人性化管理,领导干事的亲力亲为(他们副校长是兼级长),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校领导积极追求上进的决心,教师们的乐于教学,这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感触良多。

  第四:我们进行深入交谈,内容涉及到考试的设计、学生答题方法的交流、复习课如何上等。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对方要上课),我们互相留下联系电话,再约下次交流时间。

  总之,卧龙北校交流之行相当有收获,感谢学校给了我们科组这个机会。

  二、反思和感受:

  真正地落实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不要搞那么多的形式,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学习历史总结3

  这次我参加了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学习历史总结4

  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入,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必须的'到挖掘。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参加此次培训,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和文字图片资料,同时还可以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此文园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学习历史总结5

  一、知识笔记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记笔记,对老师讲课的思路进行整理,同时结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把学过的内容整理出来。笔记整理好了,复习的时候就更方便了,可以随时拿出来进行复习,复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笔记在整理的时候要注意思路清晰、问题明确、字迹工整,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否则不利于以后进行复习。笔记不能只整理,整理好之后要进行记忆,对于不完整的内容还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让笔记更加完整。笔记法进行学习,要能够长期坚持,注重不断积累,以后在考试的时候就有了第一手复习资料,有助于更好复习教材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法

  教材知识点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制作或利用好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自己制作,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据教材的核心关键词,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整理出来。制作思维导图要注意仔细阅读课本,善于总结教材内容,把课本的主要知识点都能够整理到思维导图上,这样就有助于形象记忆教材内容,也可以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思维导图也可以利用别人制作的.,可以选择资料上的、老师上课的板书、同学写的思维导图,只要思维导图比较好,都可以借鉴和使用。

  三、同学互助法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有时候可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做同一道题,然后分别讲解自己的审题过程和解题的方法,每个人的方法尽量能够不同,看谁的方法更好。通过相互讨论,发现各自答题的优点,相互借鉴,就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合作学习,也是我们平时上课经常使用的,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让我们去讨论问题,合作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提高。学习不能光靠一个人进行独来独往,要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善于借鉴别人有益的答题思路,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和进步。

学习历史总结7

  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每一堂历史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感悟、体验,在形成其自己知识体系、学法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自己的道德认知体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通过一堂堂具体的课形成的,学科教学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其首要任务都应是人格教育,每一门学科教学都不能孤立的进行,需要全部学科教师的共同配合。学校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即学校教师肩负的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还应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的同时,也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适时的,适地的实现着学习主导与学习主体身份的转化。即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是以主导为基础的发展变化性角色,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自身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课堂教学不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让学生在个体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应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如何“会学”上。智学博士的“教师专业成长”,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历程,审视中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到底在何方?是否做到了“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理想,用智慧开启家长的希望”;刘凤华老师的“家庭教育”,告诉我教师的另一种责任——家庭教育我还没做到。等等、等等,每一堂课都让我在反思中成熟,从困惑中寻找到光明。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成长中的我还要继续以理论反思行动,以结果反思行动,以行动反思理论,最终实现自我的教育思想体系和行动体系。

  10天的学习,10天的反思,10天的总结。听过每一堂讲课,收获每一点启迪,心中的窃喜就越来越多,渴望越来越大,胃口随之膨胀。我不再简单追求上课的技巧,因为我知道教无定法,无招胜有招,剑已在我心中,那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史魂”!我不再刻意分析各家之言的差异,寻求所谓的真谛,因为我知道,不同的`大家之言,其实就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个性,我的追求已确定,那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我不再在各类眼花缭乱的教法中迷茫,不再感觉在各家思想中的徘徊,也不会再无选择的累加,因为学习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在专家的思想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必须时刻注意把每一点所感所想,及时的做一总结,让总结促进我反思,让总结促进我一步步成长。

  总之,经过10天的系统研修学习,我思想有了新的进步,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从而指导我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法有了新的理解,对未来有了更新的展望。

学习历史总结8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在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均衡,历史老师奇缺,学校的历史课没有老师上课,为使学校正常开班上课而接受学校安排转上历史课。也许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总不那么热烈、浓厚,还存在冷场现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历史学习认识不足,兴趣不高,有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较落后,往往多媒体教学也受到限制。省初中历史教师专业适岗培训如及时雨,可谓雪中送炭,让我领略了王双怀、顾明远等专家学者们精辟独到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讲解,使我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层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教学观念也得到更新,开阔了我的视野,但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适岗培训,与一些同行学习、交流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远程教育让教师意识转变,观念更新

  研修前,我认真阅读《关于组织开展初中教师专业适岗培训的通知》(湘教通〔20xx〕519号)文件,彻底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这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偏难、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考核严格。如何才能把握并运用好这个机遇,让它真正为农村教育发挥推动力量呢,我认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接受培训回校后,要把研修所学充分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来,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这次学习,给我们培训的王双怀、李亚平、杨春茂等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无可挑剔的。听了他们的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在学习中,各学员之间平等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大家在同一个学习平台上共同进步,一人有教学疑问,大家共想办法帮助解决,彼此毫不保留,将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与自己的学友交流,共同分享着教育中的喜怒哀乐。

  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都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传统的历史课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往往只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在个体思维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的添鸭式教育不仅只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而且还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对教师所讲是“听而不闻,学而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则是:死记硬背硬后的生搬硬套,最终的结果则是学生对本科目从没有兴趣到厌恶。

  改变过去教师为主,学生主辅的添鸭式教学。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知识。

  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治史的相关理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基本史学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形成等过程,培养学生读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电影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小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性

  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的一切活动以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新时期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立现代历史教育观,追踪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深化和拓宽学科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所以历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着眼社会,把历史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用时代观念来理解历史。如介绍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不仅要说明危机和美国证券市场的关系,更要联系今天美国的证券交易情况,从而使学生认识市场经济下,国家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规范证券市场。讲到“罗斯福新政”时应该介绍新政举办大规模公共工程,从而推动经济复兴,其经验告诉学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方法,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带动原材料、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社会消费需要,又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借鉴;新政通过重建金融秩序和金融体制,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刺激经济复兴的做法启示我们,建立稳健、有序的金融体制尤为重要,它将大大加强抵抗经济危机的能力,就我国目前来讲,金融市场还不发达,更要加强立法和规范。讲到“垄断”这一概念时,学生往往与现在的微软公司涉嫌行业垄断相联系,教师有必要作客观的解释。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不仅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包含人们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通过着眼于社会的历史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古鉴今,洋为中用,认识现实能力。

  五、历史教学

  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历史内容离学生很遥远,学生学习不感兴趣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故事化、通俗化、系统化,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善学、乐学。

学习历史总结9

  近日,我参加了在昌乐一中举行的历史教研会,听了一中历史老师的的一节示范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听了李老师对今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和对今后我们历史教学的建议,虽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时间,对我今后的教学却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此,我说说我的心得和收获。

  一、关于听课的收获:

  1、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如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时,教师让所有的学生都自学讨论,然后个别质疑,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总结,整个流程带动了很多学生的的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

  2、教师要有较强的基本素质。在此次听课过程中,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这一节课,教师采用了视频导入《英国王室威廉的世纪婚礼》,让学生从感觉上认识英国王室的重要性,以此来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例如在处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老师设计了一副从1640年1683年期间所有的国王图片,给学生一直观的感受。另外,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二、今年历史中考试题分析的收获

  今年的中考试题大多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入手,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图表、数字、漫画、图片等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选择、辨识、理解、说明能力及其探究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感受时代变化,积极参与祖国的各项建设,树立责任意识,培育优秀品质。听了李老师多次的中考试题分析,每一次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实例,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要力争做到三点:

  第一,关注时政热点,紧扣中考考点。我们要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实地观看等形式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运用所学教材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解读,从而深层次把握中考考点。

  第二,积极参与,提升学科素养。有关时政热点的试题多以活动探究试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参与,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去感知,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道德品质,从而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第三,收集研究有关时政热点的中考试题。我们应多渠道收集有关时政热点的中考试题,了解有关时政热点的中考题的特点及其未来命题趋势,同时要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试题的解法,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参加本次历史学习教研会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在此,运用李老师的一句名言:“教育因生命而美丽,课堂因激情而精彩”。

学习历史总结10

  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掌握好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心学习,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历史并不难。同时,应当注意阅读每个单元的前言,了解每个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问题和重要学习提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其次,必须注意课文的学习导言,虽然短,但内容却是课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还必须认真思考课文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越多,越会引发我们思考更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休息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拿着卷子、书、资料什么的互相问答,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学习历史总结11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高中历史学习总结。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体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

  像这样的线索和时代特征,就需要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及时予以总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理论性,因此,在学完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时,一定要及时将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知识由点到线构建成一完整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注意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阶段面貌、历史趋势、经验教训,使繁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学好高中历史,还需要一定历史理论的学习。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史理论。与高中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历史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主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学习历史总结12

  今年,我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开发课堂资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以后的教学将会有更大的帮助。下面将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下总结。

  (一)备课中的问题

  1、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

  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

  二是使用“演绎法”。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理论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践行。

学习历史总结13

  本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认识的不足同时也积极要求自己要与时俱进,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努力进步。

  首先要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总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树立让学生学真、学善、学美、学成人、学成材的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想我们应努力做到:

  (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总之,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

学习历史总结14

  通过这次培训,感觉受益匪浅,使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无论是专家的精彩报告,还是一线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以及同伴的热烈争鸣讨论,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熟悉了新课标的理念

  历史课标,以前只是觉得泛泛而谈,没有深究,研读尚浅,觉得没用,经过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条分缕析,娓娓而谈,我顿觉以前是井底之蛙或作茧自缚,无法领略到多少位专家呕心沥血制定的新课标的神韵。专家或高屋建瓴,或深挖细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先进的理念:如文明史范式、全球史或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等,让我摒弃了以前只是庸俗的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史只是革命史和现代史的范式。那些课标修改的前前后后,不同与原因,专家都深入浅出地一一释读,让人拍手称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通过拜读和欣赏优秀教师的授课,使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终于从书纸上从容走下,为我研究和模仿提供了绝佳的样板。如在理念上明确了教学设计要教给学生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怎样去教等看似简单,但却需要终生去努力。这次培训,使我领会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启示,无理念的指引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二、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培训,我带着迷茫和困惑来,收获希望归。培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是

  心灵的一次炼狱,虽不能达到脱胎换骨的地步,但足以摆脱一些匠气,依稀看到了学者型、研究型历史教师的路标。我懂得了教师的学识和素养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与视野至关重要,我感到历史课堂就应该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让历史和现实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扉;我特别欣赏赵亚夫教授关于历史教学要培养现代公民的观点,廓清了我对历史授课的知识迷雾,深入检讨自己一味灌输知识与既定评价的浅薄与庸俗;历史如对历史课标的深入把握上,授课能力上,包括使用多媒体技术上,都有欠缺,甚至于差距很大。优秀学员的授课激情,让我摆脱了迷茫,重新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各位学员同仁和参观的一些讲优质课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无论是年长的师哥还是刚上讲台的师弟,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甘地曾说:“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苦练基本功,刻苦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研读专著,拜师学艺,观摩优秀选手的课例,深研现代教学技术,广结学友,多订阅历史专业杂志,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三、坚定了进行校本教研的'研修模式

  身处乡下中学,面对不才的学生和落后的物质条件与待遇,守望着由于择校而日渐萧索的课堂,是调离岗位孔雀东南飞还欧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我们也许在心里无数次地拷问自己。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国家对农村中学老师的重视,看到了学生对成才的渴望目光,看到了农村中学崛起的希望,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我就更坚定了校本教研的决心。

  自己水平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专家引领,不是吗,国培的辅导教师与授课教师都在时时刻刻监督我们,催我们奋进,使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同伴的互助、激辩、分享,每一次都是我们前进的鞭策与激励;反思自己的经验教训,反思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反思会伴我们走向希望的远方。

  数天的火热生活,震撼了我麻木已久的心灵。真的很感慨,红尘陌上,独自行走,你我皆平凡,大可不必“身在路上”,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所累,何不让“心在路上”,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秀出真实的自己,释放自己的别样美丽。

  不想说再见,还得说再见,不忍看别离,还得看执手看泪眼。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如兄弟般的抵足而眠,我们纵谈教学,分享经验,在观摩中分享,在分享中学习。大家敞开胸襟,毫无顾忌,笑谈人生,激扬文字,令人几度心潮澎湃。这次培训学员宛如大家庭,使我们忘记了冬日的寒霜,而宛如春天的灿烂阳光,共享着家庭的温暖。快乐,我们共同分享;痛楚,我们一起承担。这将成为我一生中的永不枯竭的财富,友谊并不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永无止境的延伸。探索的脚步不会止住,这次相聚不是结束,而是我们共同探索教改的开始。感谢石家庄学院武老师和鲍老师等专家们的热情招待,辛勤辅导,感谢兄弟姐妹的帮助,愿兄弟姐妹们都带着自信阔步前行,摆脱匠气,超越自我,快乐地走向远方。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