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专业建设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1
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xx年被列入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总体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土木工程学院按照申报书中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对照相关验收标准,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在学校和土木工程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建设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现将具体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建设方案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已全面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xx年已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2)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作相应的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自20xx年起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规范框架内,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修订并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08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训练,在知识体系方面,强调知识领域的系统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实践体系方面,强调实践领域与知识领域的衔接和支撑、实践单元和环节与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对应。目前已在08级学生中付诸实施。
(3)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三年通过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有了显著的加强,目前本专业教授有14人(原有9人),副教授有25人(原有1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7人(原有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2%(原有78%),获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水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
(4)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筹措
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20xx年~20xx年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245万、273万、293万。与立项前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通过积极成功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筹得建设经费近900万,对专业建设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5)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之机,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中以结构分析与施工技术为支撑点,积极开展力学、设计、施工等主要课程的建设,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批课程已分别被列入省级或学校级精品课程或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获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
(6)教学设施和环境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有1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建设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部分主干课程已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已有苏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苏州路达监理公司、苏州天狮监理公司等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8个,合作交流的内容有所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量有显著的增加;结构工程实验室已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已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院资料室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资料已达1500余种5000余册,满足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所需要资料要求。
(7)教学管理模式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规章和细则,明确各自的权力、职责和工作内容。
2、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
从20xx年,特别是自立项建设以来,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不足,重点抓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学科平台建设;重点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到目前已收到显著的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学校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土木工程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积极引进本专业和学科的专家、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博士学
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和二级学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拥有了一批不同层面和不同学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学科平台建设
有了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土木学院便积极着手营造适合专业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寻找和抓住各种机遇,组织人员分阶段、有重点地一一搭建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各种平台。通过积极成功申报3项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及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打造满足了教学、科研所需的硬件条件;通过参加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全方位促进了专业建设,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通过硕士点的增设(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学科的申报成功,提高了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在江苏省内的本一批次招生,保证了本专业的生源质量;通过加深与社会、企业的长期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面向。这些平台的构建,确保了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良性发展,更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继20xx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后,20xx年又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本专业教师获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支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3项市厅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25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5篇,三大检索论文108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市厅级奖励11项。
(3)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类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近三年,通过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调研,对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在制订的“土木工程专业规范”精神的领会和研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认真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并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08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我们的定位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所以08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优化了学时搭
配,压缩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供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搭建了许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在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安排上,充分体现满足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相关知识和实践领域、知识和实践单元以及知识和技能点的组织上,既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规范”的要求、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体现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形成总体方案后,我们根据总体要求全部重新制订了相关教学大纲,进一步从细节上明确和体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思路。通过征求部分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在08级学生中使用。
3、经费的投入及使用情况
学校在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的同时逐步加大了教学经费的投入,20xx年~20xx年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245万、273万、293万,此教学经费主要用于教学仪器购置、图书资料购置、教学仪器维修正常教学活动的维持费用。另外,自20xx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各类专项建设的立项经费和各类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经费以及政策匹配经费近900万元,这部分资金的引入改善和提高了教学、科研的硬件建设水平,改善了教学、科研环境,对本专业的建设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4、本专业特色优势
本专业以结构分析与施工技术为支撑点,坚持外语与计算机不断线。形成了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结合实践的特色,毕业生受到各地用人单位的好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学科已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继20xx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后,20xx年又成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以土木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为主线,并考虑到外语、计算机应用、实践环节等在四年教学中的连续性,对课程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较好地处理了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理论到专业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并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做到实践性环节不断线,
通过连续交互安排的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训练,加强学生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训练,全面培养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
(2)注重专业面拓宽,培养宽口径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的知识单元、知识点,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学科领域,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在本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我校原有专业特点和教学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二个专业课群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一个专业课群组,同时要求了解另一个课群组相关专业知识。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管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科普、卫生等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课外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和学生自主的科研、创新活动,这些均纳入到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问题。
师资队伍虽较以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加强,但在部分学科(道路与桥梁工程)目前还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还不高;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还应有所提高。这需要我们更应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放开政策,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水平。
新修订的08培养方案,实施只有两年,在制订中虽然已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在以后的执行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目前在新、老两个培养方案同时执行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中也存在如何衔接和过渡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细心梳理、精心准备,提前认真做好每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得以解决,保证08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2
近年来,北安市按照省及黑河市关于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注重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建设、管理和培养工作,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专业
技术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人员稳定、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共有学科梯队11支,队伍成员7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15人;本科学历53人,大专学历15人;35岁以下23人。为加速我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促进梯队人才讯速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梯队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逐步健全管理体系
我市各级领导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真正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梯队建设的良好环境。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梯队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放活、稳定现有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和目标,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成立组织。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梯队建设领导小组。人事局每年都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由人才中心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全市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各有关单位也成立了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建设工作领导组织。三是明确责任。每年年初我们都召开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省及黑河市人事局的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工作。各单位均能按照各自学科任务开展科研和创新工作,做好自检评估,并将自查的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人事局,人事局组成调查组进行检查汇总。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推进落实方案》、《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xx—20xx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晰了学科(专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使学科(专业)队伍成为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专业人才中的领军人物。
二、 着眼长远,拓宽渠道,壮大梯队人才后备力量
几年来,我们在实施“三支一扶”、招考本科毕业生等项工作方面,既坚持招录市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大原则,也兼顾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后备力量储备和培养建设的需要。xx年至20xx年招聘本科毕业生计35人,其中英语学科6人,汉语言学科6人,农学1人,卫生医疗1人,共计14人被吸收为学科梯队后备人员,占招聘人数的40%。三年来,共招募“三支一扶”毕业生27人,有7人被吸收为学科梯队后备人员,此举有效缓解了基层乡村学校师资匮乏的现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在注重后备力量接续培训的同时,我们积极做好二次人才开发和银色人才工作, 鼓励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返聘原岗位继续工作,发挥余热,实现以老带新。我市原卫生系统内科专家,学科带头人杨建道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医术,退休后返聘原单位工作,青年医生在他的带领下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每年我们还组织畜牧、农业、卫生等行业技术精湛、德高望重的退休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组建了“老科技志愿者服务团”,深入乡镇村屯、学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服务活动。在老科协的扶持下,我市分别成立了教育、卫生、农业系统老科协分会和有14个成员单位参加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联席会议制度。退休人员自管组织的逐渐增多,拓宽了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渠道。
三、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完善科研基础建设
按照省人事厅、黑河市人事局及我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每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都建立了人员人事档案,科研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人事局在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档案进行了检查、梳理,购置了3000余元的专属档案柜,重新归档立卷,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卫生部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所属七个学科(专业)开展课题研究购置了新设备和医疗仪器,五官医院两年来先后购置了“眼底莹光造影仪”、“泪道机光仪”、“同视机”等价值30余万元的仪器。一中的语文、英语两个学科也增添了教具,改善了办公条件。科研条件的明显改善,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提供了设施保证,促进了梯队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促进梯队人才成长
我们发挥人事部门优势,坚持多措并举,积极为学科(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一是媒体宣传造氛围。在《北安信息》、电视台、北安人事编制信息网等媒体开设了学科(专业)带头人风采录专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推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我们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教育、卫生中开展了“名医名师”评选活动,在优秀典型人才的周围产生了“磁场效应”,形成了一个个优秀人才群体。二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不断更新梯队成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我们积极为各学科梯队成员创造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科技动态,从而促进科研、教研活动的开展,使科研成果更快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几年来共有50余名梯队成员到省内外有关院校、医院、科研单位培训、进修和学习。三是落实政策待遇。为充分调动学科(专业)带头人的积极性,我们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他们提供科研保障,在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方面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连续多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他们兑现职称待遇和岗位津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主题,不仅仅是搞科研、搞项目,而是以人为本,结合民生,相互促进,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1个学科(专业)梯队边科研攻关、边加强学习实践、同时深入乡镇、社区,根据各自的专长为百姓服务。农学科带头人孙义春的《大豆45公分垄上双条播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已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分获省农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xx年在我市海星镇建立的1800亩大豆高产攻关示范区,应用该技术,平均单产达428斤,比全市大豆平均单产260斤亩增产168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五官医院眼科带头人李剑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此项手术结束了外伤后后囊破裂不能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外伤后视力无法恢复的缺点,挽救了一大批眼外伤患者的视力,减轻了患者精神负担,并填补了黑河市此项技术的空白;五官医院耳鼻喉科吕秀华的《鼻内窥镜下腮神经切断术,蝶窦肿物摘除术》达到了地区先进水平,此项手术无创伤,感染机会小、痛苦小、出血少,患者极易接受,为黑河市首创;北安一中赵静瑶的《“东北文化”样本课程的研究》;北安一中 李 君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等十个研究课题均取得了不同成果。使我市高考的语文、外语成绩名列全区前列。
我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与上级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梯队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在工作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上关心、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最大努力为其提供经费及后勤保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科梯队成员到对口院校、科研单位等进行学习或因地制宜进行培训。大力推广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项目,促进优质人力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柔性流动。通过项目牵动,使学科(专业)带头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科建设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通过项目研发,以学科带头人的使用和提高作为突破口,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作用显著的梯队建设的领军队伍,带出一批人,带动一批学科,从而促进人才高地的建设,促进学科的强势发展,促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3
长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总结报告专业技术人才、高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长兴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
一、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长兴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由乡政府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医生和其他类人员构成。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名,专业技术人员为14名,编制数与实有人数相等,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中专学历的有10人,高中以下学因的有4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6人,31至40岁的有8人,41岁至55岁的有6人,55岁以上的有1人,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人,初级职称的有8人。
非公经济领域人才总量较快增长,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较快,截至2011年10月份,全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00多人,比20xx年增长20%。对推动全乡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为长兴乡实施人才强乡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采用的方法措施
乡党委、政府通过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形成广阔的发展环境等措施,总体上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不断提升。苏凤山,作为一名农经战线上的老兵,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优良的敬业素质,满腔热情工作的态度,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评。20xx年被新兴区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曾被七台河市授予优秀党员。随着中央对“三农”政策的大力加强,作为农经站站长,他一方面做好防止和纠正以发展生产为由的各种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为民服务。注重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帮助农民增收。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全乡的财务管理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群众对村干部由过去的不信任变得信任,积极性也高了,全面反映了全乡民主化管理的丰硕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乡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是教师、医生和农技中心的技术员,其他从多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人。与发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地理分布不均。边远乡镇人才奇缺。如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些村居然找不到合格的执业医生,村卫生室都不能开办。教师都集中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致使这些
学校严重超编。二是行业分布不均,教育、卫生和党政群机关人才相对集中,文化、广播电视、质量监测、地质灾害预测、畜禽防疫、环境保护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等都十分缺乏。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很大一部分技术人才都是半路转行而来,没有专业技术培训,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需要。
4、人才流失严重,招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1、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
2、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
3、搞活人才流动机制,储备优秀年轻人才。
4、创新用人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落实用人单位职务自主聘任,实现职务能上能下。
5、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化。二是抓好教育和培训。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4
在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广大大力支持下。本常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特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开学初,我们成立了以中心校长为组长的评定领导小组,并通过召开小组会议。制定出了莲可行的培养活动实施方案,为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
2、 制定了大榆树中心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标准。此标准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规范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根据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素质规格要求而制定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标准。
1) 政治思想条件。
2) 业务能力条件。
3) 教育教学基本功方面。
4) 教育教学效果方面。
5)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方面。
6) 培养指导工作能力方面。
7) 在校内外的影响力。
3、评定、选拔骨干带头人。
开学初,教师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各教研组根据大榆树中心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定标准进行评议。推荐三个教研组各推荐两名教师作为首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张榜公示。
4、召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会议二次。二次会议的召开,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在学科教学,教改中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5、坚持以校本教研为重点的培训。
为培训骨干、带头人。实行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每周有300字个人自学笔记。还通过教学总结,教学安全反思,提升每们认识水平,教师每周交一次教学中的案例及由此案例引起的自我反思。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通过小问题来解决大问题。通过以上校本培训。转变了教育观念,使他们树立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提高了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育能力和水平。
6、通过承担公开课、示范课担为集体备课主讲人,提高教艺。
为磨炼培养对象,真正起到在学科教学、教改、教研中的示范作用。于十一月、四月组织两次示范课。全镇教师进行了听课,课后各校进行了评议。课上新课改体现充分。师生互动明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引进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培养对象还多次担当集体备课主讲人。在集体备课中与广大同交流合作,相互沟通,共同提高与发展。
7、为了引进源头活水,丰富培养对象的实践操作经验,我们多次组织他们走出云,向兄弟学校学习。到通辽市参加 “新课程改革研讨会”,到赤峰参加“自治区教学能手暨观摩研讨会”活动 ,之后我们召开了会议。讨论改革的思路,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转变观念。让外地经验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艺。
8、为了提高培养者的研修水平。我们从网上下载了《谈教学案例》《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组织他们利用考古时间学习。明白了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师写教学案例的意义,如何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研究有怎样的关系。什么是教育教学论文,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以此来推动单纯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以上所述是我们在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中的几占做法,如有问题,望领导指正。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生产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县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到农委登记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2个,成员数13715个,带动农户数22761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全省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会议后,我县紧抓机遇,认真贯彻省农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合〔20xx〕51号)文件精神和5月16日宁国启动会议精神,在全县组织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简述
㈠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会议结束后,我县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召开农委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贯彻省农委宁国启动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生产走向市场,将产品变为商品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步伐,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信息高速公路”,积极创建农产品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新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能力,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㈡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为加强此项工作领导,县农委于5月18日成立了“定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科,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根据省农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定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定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培训方案》、《定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文件,为实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㈢选择示范社,开展人员培训
为认真做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省农委的统一布署,我县采取合作社申报与组织筛选相结合办法,在全县选择了35个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我县20xx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示范合作社。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我县按计划组织了两期培训。第一期于7月1日-7日对22个合作社66名信息员等开展培训,培训时间7天,其中计算机及网络基本操作培训3天,省合作社网及信息平台应用培训4天。第二期于11月20日-24日对另13个合作社39名信息员等开展培训,培训时间5天,其中计算机及网络基本操作培训3天,省合作社网络及信息平台应用培训2天。两期共培训了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信息员105人。
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一是选择了全县师资实力较好的一家电脑培训学校(神洲电脑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二是统一了培训内容,两期培训全部采用省农委编制的培训教材,并邀请了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和省安泰克国际技术转移公司专家来我县授课;三是安排好了参加培训人员的食宿,培训和食宿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四是加强服务和管理,县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培训期间全程服务和管理,并安排学员每天三次签到,确保了学习效果。
㈣配备电脑硬件,建立个性化网站
为尽快搭建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通往信息网络的硬件平台,培训班结束后,我县按照省农委统一规定的型号,采取政府招标采购的形式,先后两次为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示范合作社,采购了电脑、打印一体机等硬件设备35台套。县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管县长亲自主持了9月8日上午我县举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示范合作社电脑、打印一体机发放仪式”,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目前,我县35台套电脑、打印一体机的发放、安装、调试和入网工作已全部到位。同时,按照“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建网站基础信息采集要求,我县对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站建设单位与各示范合作社的密切合作,全面采集了示范合作社的基本信息资料,完成了35个示范合作社个性化网站建设,并全部注册加入了“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二、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㈠取得的成效
⑴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今年我县被选择试点的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本来在我县同行业中相对基础较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通过参加信息化建设工程培训后,进一步拓展示范合作社利用网络平台寻找市场、推介产品的渠道,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并且,由于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将会影响和鼓励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
⑵培养了一批信息人才队伍。
通过两期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接受和利用信息的水平。
⑶“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目前,我县已有“宫集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5个合作社加入了“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另有“阜康养猪专业合作社”等15个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畜牧养殖协同管理平台”的先期应用工作,实现了“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㈡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网络平台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产品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不够及时;合作社与技术支持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较少;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现象,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20xx年工作计划
㈠继续做好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示范社的培训工作
20xx年,计划再选择一批示范合作社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培训一批信息员,认真做好示范合作社的“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使用和“畜牧养殖协同管理平台”应用工作。
㈡加大奖励扶持力度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力量。县政府每年安排部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农民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对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合作社,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没有达到示范合作社称号的,经审核符合支持条件的,给予奖励5000元。
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
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农产品生产、落实订单、衔接产销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企业领办、农民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引领农民参与现代流通的新型经营组织。
㈣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有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近段时间,我们将组织部分信息化建设示范合作社,到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较好的兄弟县、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全县选择5-7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规范化管理典型,抓好示范合作社的规范管理的试点示范工作,以促进和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工程示范合作社,在组织建设、财务管理和规范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㈤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市场竞争力
明年,我们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之外,更多的是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托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优势产品、实施企业化管理,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为加强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增强专业的办学活力,结合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20xx-20xx年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现将本年度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明确
坚持专业建设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走理论联系实践的实用型办学道路,结合我校的专业师资、教学设备等情况,加大了教改教研力度,形成了较好的办学模式和有特色的办学机制。
二、围绕目标己经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积极选用优秀教材,优化培养的条件:
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有好的教材,为此我校主要选用国家教委、电子专业出版社的教材,开设了《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课程。
同时我校还组织专业教师精心研究教材,编写了适合学校情况的`简编资料,突出实用性、地方性,作为专业实施、技能考核的参考。
2.大力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改成果显著:
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本年度中,我校从课程特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不断改革,进行了任务驱动法完成学生的专业实习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学习与交流,加大教研力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
本年度中,我们将电工电子教研组中的3名年青教师派到盐城二职中、金坛职中进行培训,同时利用节假日集中培训,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等级全部达到中级工以上。
4.进行教师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培训: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本年度,我校利用双休日、晚自修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到20xx年1月,所有专业教师都己取得计算机初、中级证书。
5.进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一方面把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利用学校板报、橱窗及文娱活动,邀请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进创业报告,使就业、创业教育卓有成效。
6.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井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依据行业、企业的具情况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
7.提炼和推广企业安全理念,张贴企业安全宣传标语,制定作业劳防用品视觉识别体系和使用规范,制定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和作业安全标准。
8.推行企业6S管理方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浪费、节约了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
9.实施产品质量管理,宣传“质量就是生命”的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7
本人于20xx年6月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后,通过不懈努力,在所从事的建筑项目咨询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参与和独立完成了近三十个建筑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建设方案,并在多个项目中担任负责人的职务,对于建筑项目前期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能力。现就这一阶段的专业技术工作做一小结:
一、思想积极、态度端正
任建设设计现职以来,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服从领导安排,忠于职守,团结同事。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我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小事做起。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在设计任务紧的情况下,能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按时按质的.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钻研业务、解决设计难题
本人从事设计工作以来,不断学习各项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接触新技术、新工艺,参加技术培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工作过程中,本人尽职尽责,一方面做到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做到发现问题积极提出处理方案和建议。
三、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从熟悉各种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入手,以确保工程项目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得到最大的保障。接着,我虚心向单位里资深的前辈请教学习,把心中的疑难问题一一解决。通过学习他人的编制构思,仔细研究揣摩,取长补短。最后,才根据项目的要求、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理念和思路在报告中体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同时,它也为我以后的设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完成新项目工作的同时,我还要开展许多保护的后续工作。比如要对报告的进一步修改及完善;在建筑类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业主在项目报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处理,并与相关主管部门协调沟通,以保证项目的建设顺利推进。整个项目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不影响正常运转,我不畏困难,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同事加强沟通、协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按质地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得到了领导、同事以及建设单位的赞扬和肯定。
四、学习和创新
战胜困难和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来自于不断地学习。
在学习方面,我相信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一直注重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且利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及加固自己专业技术知识,更充分了解和掌握多元化的专业理论,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8
本学期按照电算会计专业建设的计划要求,结合电算电算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在院、系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电算会计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电算会计专业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程设置建设日趋完善
电算会计专业在办学模式上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课程设置建设也形成了一套目趋完善的计划体系,本学期对我系电算会计专业实行了一整套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特别根据毕业生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了电算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大胆使用校本教材、自编的.实习指导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本学期电算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大胆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一系列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电算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先进的实验设施成为专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本学期我校先后在电算会计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学及实训设施的建设。建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并安装了教学所需的电算化等相应软件,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彭晓燕、刘丽等教师也为实验设施的顺利使用积极编写实训指导书,使软硬件有机结合。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果喜人
为改善师资队伍状况,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我校一直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电算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也在积极努力,争做双师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已有武冬铃师参加了全国经济师统一考试,另有张鲲鹏老师参加了20xx年全国会计师统一考试。通过学习,在本专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9
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xx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特色专业。一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专业设置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西地区经济的腾飞,给本专业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从南昌市及抚州市人才市场的招聘岗位来看,客户服务、市场推广、市场策划、采购专员、网络销售、网站的运营等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可以说电子商务专业是社会较热门专业之一。同时,我们在对江西地区人才市场调查过程中发现,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方面人才需求迫切,江西地区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高达10多万人,而我省现有就职于电子商务岗位的人才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并不能完全发挥电子商务应有的作用。
查
近年来,我们连续利用学生实习和寒暑假,通过招聘会、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等各种机会和方法,对在江西落户的部分500强企业、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一些市政部门等50多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先后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需求”、“网络营销专业需求”、“管理类专业需求”、等内容的广泛调查,涉及的行业有机械、电子电器、建筑、化工、通讯和医药等。
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了被调查企业的规模、类型、性质等情况,分析了目前江西各行业电商队伍在学历、专业、年龄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企业对电商人员素质的要求,分析了电商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与社会需求情况;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性别、年龄、学历、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意见,认真听取了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高职人才的培养建议,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结合江西地区乃至相邻省份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职业化、技术化的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市场对电商人员需求量是巨大的,但要求也是很高的。目前绝大部分兄弟院校都开有电子商务专业,而专业建设侧重点各有不同。我们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是我院新兴专业,我们力争办出专业的特色,打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品牌。
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更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
在专业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每年均要召开1-2次专业建设指导会、就业指导会议,对专业调研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经过专家充分的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专业设置及建设方案。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依据市场人才需求而设置,使得本专业建设在近年来显得生机勃勃。
1、深化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科学高职教育人才观
在学院与系部组织下,本专业经常开展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为地方和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基本思路。
2、以需求为导向,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充分市场调研与专家认证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力求准确、具体,我们树立了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专业改革方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的专业办学理念,确定了 “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措施科学、操作性强,成效显著
通过对江西地区乃至相邻省份企业的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于专业“如何办”、“怎样办好”的问题,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对师资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训室建设与经费投入等方面均制定科学、可操作的五年建设规划。近年来本专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xx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教改特色专业。
1、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教师职称结构趋向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36.8%,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本专业专任教师45周岁以下的11人,占93.5%,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格局,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整体而言,电子商务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2、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整体而言,该专业的教师不仅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10人双师或具有双师素质,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比为85%。教师从事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兼职,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院级优秀基层党支部”、“院级先单位”等荣誉称号。
首先,修订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调整了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选修课体系;其次,课程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2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及院级精品课程。
经管系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及教材选用制度,系部严格按照上述计划和制度进行教材方面的建设和管理,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本系所有课程均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并且大多都属于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这些教材能充分满足我系高职教育各个环节的要求和我系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及好评。
电子商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教学环境。几年来,经管系在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专业所需要的实训室及实习实训等设施进行设计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
建立了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保障充分
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已建立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内实训室,满足了本专业学生教学实训、考证培训等实践技能培训的需要。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实施办法》,依照法律规定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社的稳步发展。到XX年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70家,其中,XX年新成立的合作社30家,共有注册成员780人,共有入社社员近5000人,带动农户16821户,成员注册资金2958万元。向省专合办报送省级示范合作社项目申报书8个,农业部示范项目申报书1个,其中有河铺立新板专业合作社、三里畈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大崎秋艳甜柿专业合作社列入了项目,三里畈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列入农业部畜牧扶持项目。XX年是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快、注册最多、资金投放最多、争取项目最多的一年。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今年,我们继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免费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关于发展合作社的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以县委党校、农干校、农广校为阵地,先后培训乡(镇)、村、财经所干部及农产品产、加、销及农业经纪人400人次,培训县级骨干辅导员150人。
(二)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这个问题上,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而是在为农民群众牵线搭桥、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的基础上,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他们成立协会或合作社,走联合自强之路。我们将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件翻印到每个乡镇和重点村,将各级的政策交到群众手里。今年年初县政府印发了罗政办【XX】01号《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培育和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强化服务指导力度。
一是对去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进行完善。以制订章程和建立成员账户为重点,完善了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这些合作社的自主经营能力;重点培育了一批有产业基础、有经营管理人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使其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了同品种合作社的联合体系,如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围绕山羊养殖这一主导产业,联合其它养殖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养殖联合体,并在各乡镇建立分社。二是对新注册成立的合作社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从登记前的培育、项目的考察、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学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项不漏的搞好服务,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我县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这些合作社,从社员构成、股权结构、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要求,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运营良好。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县委、县政府领导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要抓手,在资金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尽管我县的财政非常困难,但对每年新注册的合作社都安排了专门的资金进行扶持,从XX年起,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每年安排适当工作经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在进行信贷评估调查的基础上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对具备法人资格、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用其房屋、机器设备和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对农民合作社的成员贷款,可根据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要优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需要。要拓宽融资渠道,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按章程和年度计划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三是实施项目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业开发项目、科技推广项目、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等,经筛选论证,符合国家项目政策的.,可优先纳入政府农业开发和科技开发项目计划,给予重点扶持。农业、林业、畜牧、水务以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工程项目,优先安排符合项目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办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认定为龙头企业。科技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的技术推广、科技三费项目优先立项。今年县政府将农业各项项目资金重点安排到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三里畈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骆驼坳海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华丽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隆鑫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共承担项目资金近1200万元,
(五)加大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力度。
全省通城合作社会议后,我县9月8日,我县在匡河召开了全县促进土地流转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县分管农业的领导、各乡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十二个乡镇财政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促进土地流转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的会议精神,推进我县农村土地健康有序集约化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壮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县合作社发展的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1051示范社”工程建设,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通过示范合作社的建设,促进我县合作社的发展上台阶。
为了将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全省的十佳畜牧专业合作社,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该合作社指导工作,先后召开协调会三次,为合作社解决实际问题,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投资250万元,建设核心繁育基地,基地总面积1300亩,有标准化羊舍1500平方米,修通了1.7公里水泥路,安了电线、电话、宽带,打了水井、建了沼气池,放牧区、育肥区、繁殖区、科研实验区,区划合理、布局规范,每年能为鄂东提供种母羊XX只。并被省农业厅申报列入XX农业部全国合作社示范项目,该合作社理事长初评为XX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于10月份出席了农业部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座谈会。
(六)加强合作社调研力度。
根据《省农合办关于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上报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全面完成了合作社情况上报和调研工作,上报了62家合作社的数据和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已被《湖北省农业信息网》采用。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一是我县成立的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入社社员不多、运作不规范、投入少等问题;二是到目前为止,除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外,还没有一个像样的依托特色资源形成全县性的龙头合作社;三是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还很有限,没有形成很好的投入机制。
下步,我们将严格遵循合作社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质量并重,稳步推进,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合作形式由农民之间的合作逐步向农民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相互联合转变,合作内容由单项合作逐步向产加销全程合作转变,合作机制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合作区域由区内合作逐步向跨区合作转变,合作领域由单纯的经济领域向社会管理领域扩展,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一是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安排农业开发、扶贫开发资金、以钱养事资等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二是坚持发展为本,边规范边发展。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合作社内董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力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健全、运行规范,快速发展。三是继续深入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1051示范社”工程建设的要求各争取到XX年,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三个示范性合作社。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11
我校在上年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已取得了许多优越的成绩。在今学年,我校一样定下6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培养对象。在这一学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抓严抓实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以点带面,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素质教育。
一、主要成绩
学校领导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把此项工作当作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学校领导亲自授课。经过一学年的培训,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本学年里,周丰超、乔喜梅老师获得巩义市骨干教师称号。
二、主要做法
1、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
我校把六人列为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着重培养有潜质,素质过硬的各学科教师。
2、 校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此工作当
作学校重点来抓,学校领导亲自授课。学年初,制订了学科带头人的培训计划,并针对当前教育形势进行认真选材,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和学习,逐渐突破难点,使教研教改工作有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3、 大力度,边学边改,以点带面,整体提高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宣扬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模式,走适应学校实际的`现代教学道路,但仍有少数教师思想跟不上潮流,仍停留在过去的经验模式中,导致教学效果偏低。针对此现象,学校有计划地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先后学习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教学管理与改革》、《尝试教学中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心理辅导与教育、优化学生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后进生转化》等。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掌握最新的教育形势,再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这桥梁,在全校掀起新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尝试的浪潮。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上公开示范课,让全校教师初步了解新的教学程序,再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发挥好作用,要求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先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介绍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再集体讨论,最后每位教师进行一次公开示范课,由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课,从评课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探索更新的路子,寻求更适合时代发展、学生实际的新教法。通过教与改,理论联系实际,让全体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初步掌握现代教育的技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经验与体会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校懂得了:要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必须发挥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作用,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平时工作中,要让教师多进行公开课,集体评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四、荐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学年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但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研组工作目的性、针对性仍不够。
2、没有发挥好青年教师"生力军"的模范带头作用。
3、没有发挥好集体的作用。今后,我们要惩前毖后,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争取更好的成绩,更好的突破。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篇12
辽东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始建于19xx年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时期,是当时最早开办的财经类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成为在辽宁省地区有着较高声誉的名牌专业,连续多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该专业20xx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xx年被批准为国家高职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20xx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品牌专业。历经18载,该专业已培养出了3600多名优秀毕业生,成为我省会计电算化事业一支重要力量,为我省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扎实、具备应用技能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初步建立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的“双证率”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反映好评率逐年上升,会计专业对口就业率也稳定在85%的较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会计电算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立足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遵循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职业性的人才教育理念,紧紧把握我院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本专业教学方向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条件下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适时调整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根据就业岗位(群)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内涵,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强化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会计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实训,使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应用型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三、注重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做到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形成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一些传统的课程和内容进行优化,压缩理论课时,精心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会计理论教学上,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内容的基础课程设置根据应用能力需要程度来确定,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是什么”,理论知识要求程度相对不高。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建立课内实践和实践环节两大模块。在教学活动中,保证实践环节不断线,每个学期均设有单独的综合实训课程,从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从手工实验到微机操作,不间断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建设
过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础会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统计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在课程建设方面,以精品课程建设引领课程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主动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的需要。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开展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在实验课教学中,将模拟实验教学方式、演示实验教学方式、插播实验教学方式、角色扮演实验教学方式的那份多种现代教学方式根据课程需要结合运用,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改革成果
近年来本专业广大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加强了学术科研活动,重视横向课题研究工作,成果显著。20xx年以来,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共完成科研论文80余篇,教研论文20余篇,近三年来主持省级以上科研立项6项,校级科研立项1项;主持省级教研立项2项,校级教研立项14项。完成教材及专著多部,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四、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辽东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是一只有着较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课教师20人,其中完全从事高职教学的专任教师12人,主要从事本科、兼从事高职教学的教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15人,双师型教师10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5人。这支教学团队学缘广泛,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合理,教师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20xx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余部,出版校内自编教材多部,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五、重视实验室建设,为实训提供全方位保障
多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目前学院可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验室有5个,其中电算化会计实验室2个、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1个、财务管理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各1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实训需求,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本专业还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7个。以丹东曙光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常年接受在校生顶岗实习以及阶段实习活动,有效保证了本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开展,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修养、崇高的敬业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重视。毕业学生的“双证率”(毕业证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平均为98%,就业率逐年攀升,近三年平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技能比赛,如辽宁省第三届会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专业学生20xx年获“辽宁省会计诚信辩论赛”最佳辩手奖;20xx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辽宁赛区甲组一等奖;20xx—20xx连续五年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中获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并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20xx年更是一举获得该大赛的全国一等奖。
(二)教育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吸引了大批的考生报考。每年的学生人数均稳定在180人左右,连续多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近几年录取分数线更是高于总录取线100多分。
(三)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本专业能够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为丹东中职学校开展ERP师资培训,丹东财政干部会计准则培训,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开展咨询与诊断,以及会计人员成本核算培训活动、辽宁省地税干部培训等,年培训人数在800人左右。面向行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与咨询项目,并取得实际效果,如:为丹东曙光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咨询;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假期或双休日)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提供服务、咨询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师资不足、建设经费短缺、校外实训基地偏少等问题,希望在以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断创造该专业的辉煌。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专业建设工作计划12-28
网站建设工作总结03-19
建设期间工作总结03-17
班级建设工作总结09-17
学校建设工作总结12-22
作风建设工作总结08-05
平安建设工作总结03-05
师德建设工作总结03-14
学风建设工作总结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