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课程学习总结

课程学习总结

时间:2024-07-11 16:45:21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课程学习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程学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学习总结

课程学习总结1

  为推动新课程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普及新课程理念和教育科研知识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一、积极参加省、市、区级学科培训,新课程教师全员按时参与。

  二、规定新课程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

  1、根据教师年龄和工作实际,每周安排1—3小时的自学时间,要学会制作学习卡片,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与3000字。

  2、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系统自学教育科研知识方法论著和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著作各一本以上。

  3、中、青年教师要掌握利用上网来学习教育理论。

  4、中、青年教师要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明确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1、建立自学时间保证和学习笔记检查制度,检查结果列入学期考核内容。

  2、建立每学年教研组规定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其中一章的.学习体会,每学期书面小结学习收获的制度,并作为考核内容。

  3、新课程的教师要写《董堂小学教师课改心得》,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定时交流经验和探讨遇到的问题。

  四、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1、每周二为新课程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时间。

  2、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改革热点的专题研讨活动。

  3、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4、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优秀成果编印成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课程学习总结2

  首先,以前总觉得自己接触的电脑知识少,甚至对电脑操作和学习很是迟钝,以至于对软件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是很大,甚至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最后才发现,对于一个大家都没有学过的软件,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零点起跑,事事争先!所以,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必要的学习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学习任何新事物以及能学好的前提和保障!所以,这是我这段时间来学习这两个软件的最大体会!

  经过对《计算机辅助教程》六周的课堂学习,我对PS和CorelDraw这两个重要的软件有了较多的了解。根据老师上课现场演练的一些操作要领(我记性不好,必须都一一记下来),同时,也借来了一些相关教材书籍。回到宿舍再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操作,还好,从老师那儿也拷贝了一些课程视频,可以拓展和补充一些知识!我是一个喜欢设计女生,在高中也办过三年的黑板报,现在也在宣传部工作,对于平面设计很是感兴趣,但是,细想来,这些都是用手和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当发现还有这么多软件可以达到手工达不到的效果时,有些惊喜,也有些迷茫。学的过程中也有些吃力,即使有很多好的想法也许也不能很好很巧妙的通过操作命令得以实现。以至于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我操练的太少,熟能生巧这是永不更变的真理。然后,对于我们工业设计这个专业,电脑软件和手绘能力必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我也必须让软件成为我的想法得以表达的渠道和途径,那样才能使我的'潜力得以施展!

  PS软件和CorelDRAW软件的处理对象和着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重处理和修饰位图,后者着重处理和制作一些矢量图,但两者也有交集的。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四项平时作业,在完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操作问题,但是必须因难而上,跑到其他宿舍问同学,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这四项作业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但是,我真的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最重要的是完成后的那种难得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因为这是我大学的第一张PS图片,第一张PS海报,第一张Coreldraw产品效果图和第一张Coreldraw室内平面图的设计!尽管这是基础,但是必须学扎实,才能为以后的更复杂的电脑软件的学习奠定好基础,为这个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增加筹码!

课程学习总结3

  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要跟我们说再见了,通过这学期的美术专业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都让我感触深刻,更使我体会到大学与高中的区别与变化,虽说现在相对高中显得比较轻松,但对于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来说一点都没有松懈。

  刚进大学的我画画水平并不怎么高,比起那些省外学生的水平差距明显,这在画色彩的时候尤为明显,当我画完第一幅画时,整个画面完全没有空间感和立体感可言,并且画出来灰灰的,有点闷,我想这也可能是大半年没画画的原因吧,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便说:“要注重光感。”起初我也不大理解其具体含义,通过后来的多幅画,我便了解到色彩之所以为色彩,根本在于其光影的变化,同一个物体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都有其不同的视觉体验,由于光线的朝向,明暗程度不同,所以才导致了物体色彩的变化。此后每当我着画之前,便开始先观察所画内容的光感,这也成为我进步原因所在,也许现在我的水平不怎样但相信通过一体系的训练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我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美术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美术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通过对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注重培养发展我们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从我们每位艺术生不同的绘画风格就能体现出来。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大学的美术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它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鉴于以上在大学半学期所体会的心得,我感受到美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素描,不光是把我们所谓的素描,色彩,速写画好就完事了,而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不断全面地提高自己,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也学会了不少,相信通过大学这几年的努力,我会进步不少,毕竟艺术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创新,变化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受到的益处,才是学艺术的收获。

课程学习总结4

  通过整整3天在马读会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到了一些有关马克思的事迹。在第一天的辅导讲座中,钟国端老校长对我们说,他是过去一千年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所编所写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了各个国家流传的经典之作,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起着多么决定性的作用。

  在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次课中,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下面就由我在心得体会中写出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我觉得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就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来说说唯物史观。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物质生产的发展,才是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最终原因。”然而在他提出唯物史观之前,有人曾经提出过唯心史观这一看法。但是唯心史观说的是“从人类思想变化引起政治变化,从而使社会进步。”但是这一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推问的。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就是唯物史观。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能因为个人意识而转变的。那么我认为就这一点,已经能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思想了。那便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再是他提出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所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中,工人劳动所得的报酬并不是应有的所有酬劳。”老师也为我们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工人他工作了8个小时。但是他所得的报酬只有5个小时。从表面来看工人的确是在他那里获取了酬劳。但是剩余的3个小时,就被称为剩余价值。那些资本家就是利用剩余价值发家致富的。这也导致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穷人更穷,富人更富。马克思说:“资本家与工人是没有平等可言的。”“生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不能获得自由的`。自由是这样,明珠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又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部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

  我想这已经很概括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为什么说它是科学理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科学主义的人,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

  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还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实这个问题是后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干部自己补充的。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的问题。在讨论时我第一个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觉得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毕竟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合每个发展中的国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死的。然而国家是活的。不能说他是经典就硬套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观上。这样没有益处,只会时原本正常的发展条例变的混乱。所以说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因为觉得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能在中国这个国家发展下去。

  但是组内的另一个同学提出了异议。她认为了是马克思主义选择的中国。她觉得马克思主义是适合各个国家的发展,她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能够融会贯通的经典,而不是像我所说的那么死板。

  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我认为会出现异议是件好事,然而异议存在的根本是因为我们都不是特别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深刻的去了解。

课程学习总结5

  经过新课程培训,使我逐步走入了新课程。走入新课程后,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该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起先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一、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的过程。学生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收集、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教师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传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三、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好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四、通过学习我感觉到,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教师观念更新转变的如何,关键是看地区级教育局领导的转变,他们转变了,老师肯定就转变了。这是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全体教师期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

课程学习总结6

  要求:评价学习该课程的总体情况,如在学习收获、教学互动、出勤、实践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关于该门课程教学的评价,提出对教学、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思政课是我在大学里最喜欢的课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有一位思想先进、学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更在于思政课它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我们每一位参与者学术交流、问题探讨、思想碰撞的舞台。

  我喜欢思政课还因为在这们课堂上我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每次课程结束,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分析的角度等等都会明显和以往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总是让人感觉很兴奋,同时也会让我对老师更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正如古语所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确实,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是狭隘的`、片面的,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沟通也许我们能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思政课,我不但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对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政课的教学项目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很多同学也都能够很好的把握这难得的机会。例如我们小组第一次尝试去做视频;丁允章、梁立两个小组的同学第一次尝试去制药企业走访调研;邱丽、王晓梅两个组的很多同学第一次尝试参加辩论赛;还有很多同学第一次尝试制作PPT,第一次尝试上台演讲,第一次主持每日话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在这么多的尝试后面隐藏着的是这些同学对自我的挑战,对成功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那些敢于尝试,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同学是勇敢的,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也许,在若干年后的一天,我们已经把他们的这些第一次淡忘,但迈出第一步的他们可能依然会感触很深,当然,我也会是其中之一。 大学里的文化太少,对于像我这样喜爱文化的学生来说,这每周一次的思政课就是显得特别的珍贵。如果学校能够多开设一些这样的文化课,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我们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提升,我们的未来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喜欢张赵根老师,喜欢张赵根老师的课堂,喜欢这种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课堂。 “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卓越成为自然。”我也会铭记于心!

课程学习总结7

  一个感受

  课程建设与一线城市、先进地区在认识上、操作上的巨大差距,应增强课程建设的紧迫感,加快本校课程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二个收获

  一是认识方面,课程建设不是编写教材,课程是有明确的育人目标、稳定的课程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方式和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课程是一个过程,是系统、连续、有计划、有目标的形态。把一个活动系列化、育人化、持久化就是建设课程,好的评价也是课程。教学生活中人人是课程,处处是课程。课堂是课程的载体,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应大力建设灵动、适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课堂。

  二是操作方面,在听讲座、做中学、分享经验中懂得了如何制作一份学科拓展型、综合实践型的校本课程,对学校开展小课程建设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三个建议

  一是加强典型案例的剖析。如,如何学习借鉴成功课程建设学校经验,又如,对我区薄弱学校,发挥集体智慧,找到学校特色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助推学校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小组团队的建设,发挥小组成员集体智慧,同时,尽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是学习与实践结合,适当的实地考察有助于学习效果。

课程学习总结8

  这次新课标培训学习主要以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为主线,以聚焦课堂、更新知识、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实践开括教学为主体,达到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掌握技能的目的。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刘良华教授《教师的专业智慧》,陆作生《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张细谦《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在这次学习过程中都是专家讲授,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让我在学习的生涯中得到了宝贵的知识。如果没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才能让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们都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体育方面和与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过硬的身体素质,不仅是身体强壮、意志坚强的体现,还是体育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表现。因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运动,不仅课时任务重,还要长年累月地在室外上课,教学强度大,如今各种竞赛和评比竞争又激烈,不得不在工作之余积极地充电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的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学校参加各种田径球类比赛的集训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体育教师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就离不开一个优秀体育教研组的影响和培养。首先,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体育教研组优秀教研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积极参加教研,能吸取同组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学海无涯、勤能补拙,一个不甘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师,通过教研定会有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为自己的综合素质锦上添花。

  2、转变观念,才能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体育器材缺乏,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做做操。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彻底地从心理上转变观念,把体育课当作一堂与语数等科目相同的课程来组织教学,而不应该把体育当作副课杂课来上。语文数学课不应该取代体育课,我们应该按课表的要求正常给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应该无情地剥夺学生上体育的权利。真抓实干,把体育课落在实处。学校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不是囚禁犯人的牢房,玩是儿时的天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学生上体育课。

  3、转变观念,才能让教师上好体育课的热情。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明白了这一教学目的,就会增强工作责任心。上课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时精神饱满,示范准确,指导更到位;下课后,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做,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观念的转变,教师也就有了爱上体育课的动力,有了动力,那还有什么体育上不好的呢?体育课上好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思想素质,在长年累月的锻炼中,不是能更好地提高吗?体育课有各种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但是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活动前就做好的准备,就能避免因为活动对学生的伤害,而一个转变了观念的教师就能做到这一点。让教师更关爱学生,让学生不受伤害。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会十分注意容易造成学生伤害的细节。例如,跑步,教师就会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从细节做起,指导学生认真按教师所说的去做,以免伤害的发生。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出于对学生的关爱,教师一定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像有病的,女生的特殊情况的,手脚有伤的等情况,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以有利于体育的顺利的进行。第三,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经松。语言上予以鼓励,动作上加以纠正。让学生在体育上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受到思想教育。转变了观念的教师一定会想方设法把体育课上得丰富多彩。有器械会充分利用好这些器械,没有器械,也会想办法找到或制作器械。有了器械,就能让学生在体育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这次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学习明方向,注重实践建新功。这阶段的“培训学习刻骨铭心,使我真正领悟到体育教学的奥妙所在,使我懂得体育知识的博大精深,使我知道辅导老师的渊博学识,使我明确未来的教学方向。只有实践才知道磨砺的艰辛,就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博览群书,才能创造自我啊!当我享受丰硕果实的时候,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学习经历。

课程学习总结9

  一、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套路

  第一式起势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第六式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第八式右揽雀尾第九式单鞭第十式云手第十一式单鞭第十二式高探马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第十六式左下独立式第十七式右下独立式第十八式左右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第二十式闪通臂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三式十字手第二十四式收势

  二、24式简化太极拳技术特点

  (1)虚灵顶劲竖项

  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塌和不强硬,颈项要端正竖起,颈项的自然放松竖起能使头部左右转动时自然灵活,达到头正、顶平。(2)沉肩坠肘坐腕

  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腕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臂部的劲力体现。(3)含胸拔背实腹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4)松腰敛臀圆裆

  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敛臀是在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做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相互作用,使身体的脊背成自然的弧形。敛臀时,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部肌肉内外下方舒展,然后向前、向内收敛,好似臀部把小腹托起,有利于气沉丹田的要求。当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感觉时,就能起到圆裆的作用。胯关节是协调腰腿动作的主要关节,如果胯关节紧张,腰腿就很难相顺相随。圆裆和松垮的相配合能使腰部灵活和起到臀部内敛的作用。(5)心静体松意注

  第1页共3页“心静体松”是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法则。它应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所谓“心静”是指练拳时思想集中,抛开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太极拳每一个细节的动作的练习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体松”不是指全身的松懈和疲塌,而是要消除身体的拙力和肢体僵硬,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做到全身不该用力之处不用力,让全身关节、肌肉和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做到形松意不松,逐步达到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6)呼吸深长自然

  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根据太极拳练习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呼吸方法可分为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式呼吸。自然呼吸:练习者在练拳时,呼吸方式不随拳式的变化而变化,完全顺其自然。多用于太极拳初学者。腹式顺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向外凸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的呼吸方式。腹式逆呼吸:与腹式顺呼吸的刚好相反。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拳式呼吸:是指呼吸随着拳式的.变化而变化。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吐纳,与动作自然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讲,首选自然呼吸,保证动作不受呼吸的限制,呼吸同样不受动作的束缚。否则就容易产生憋气的现象。随着练习水平和个人体会程度的提高,可试着进行其他几式呼吸方式的运用。也可随着动作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向前下按时呼和向后向上收时吸的原则逐步过渡到“拳式呼吸”。(7)连贯圆活形随

  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始终以意念引导动作。每当一个动作完成时,意念中就有下一个动作出现,要有意连形随的感觉。整个套路练习从头到尾给人一种连贯圆活的感觉,如行云流水。太极拳是缓慢匀速的运动,在意念领先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练习,达到势势意连形随的境地。周身协调,连贯圆活是衡量一个人太极拳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说。(8)轻沉虚实兼备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动作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轻灵和独立是相对独立而又统一的。太极拳以阴阳转换理论为指导,在每一势和每一动中,始终有着阴阳转换,即虚与实的转换。阴阳本身也是一对矛盾,不断地转换就形成了不停顿的运动。太极拳的轻灵、沉稳、虚涵、扎实在不断地练习中转换和变化,达到统一和谐的境地。“虚实”包括中心转换过程中的虚实分明和劲力变化的虚实分明。在重心转换方面:支撑重心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转换的腿为虚;在劲力方面:体现主要内容的手为实,辅助配合的手为虚;沉着充实的动作为实,轻灵含蓄的动作为虚。动作的虚实转换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换灵活,达到“无一处无虚实,无一处无变化”的状态。

  三、大学体育教学目的

  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人的身体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2、掌握体育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良好品德、意志。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

  4、提高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四、我的大学体育学习目的

  在我的印象中,体育一直是以锻炼身体为前提,锻炼毅力为隐藏主线的一门

  第2页共3页学科。到了大学我又发现,体育不仅仅是原来的体育了,由于大学这个特殊高等学府的本身属性,为大学体育也蒙上了一层高瞻远瞩的睿智。大学体育,锻炼的已经不仅是身体,更注重内在的锻炼。锻炼的是我们为之依存的体魄;锻炼的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意志;锻炼的是我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天下,则中国雄于天下。体育锻炼,就是强少年体魄,历少年精神。而体魄与精神二者兼备的人在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我们已不再是少年,我们早已步入青年,试问,我们的身体与精神达到要求了吗?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就必须抓住大学体育这根救命缆绳,在大学锻炼,在社会锻炼,已达到一个中国人应该达到的高度。让东亚病夫成为世界强者,让之那成为世界顶尖,这是大学体育应该起到的作用,潜移默化,影响深远。这就是我的大学体育学习目的。

课程学习总结10

  转眼间,十天的新课改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忘的学习经历,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的远程培训,全国四个课改省区汇聚一个网络平台,听专家视频讲座,看课程文本,在线论坛交流,做培训作业,写教改文章,学培训简报,以及专家的在线视频答疑。内容之丰富,人员之众多,交流之踊跃,时间之紧凑,态度之积极,无不体现课改是顺应时势,合乎教育发展方向的。

  语文新课改对每位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它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每个一线教师认真领会和消化。短短的这十天课改培训,使我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脑”,新教材倡导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新的课程内容目标和课程结构,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对从教十年有余的我来说,是一次崭新的体验,所以不免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同时也难免夹杂着困惑和不安。喜悦和期待是因为这是一次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困惑和不安是因为毕竟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和转变的地方。培训虽然已结束了,但许多感受久久索绕心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次培训使我转变了教育理念,更新了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课标指出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得到全面培养,不能只是知识技能。围绕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进行。过去高中语文只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次课改强调必须充分发挥语文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理念之二是注重语文运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理念之三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过去,自踏上教师岗位以来,对于本职岗位的理念、观念,全凭自己的体验感悟,凭老教师的经验传授,一直缺乏一个系统的指导。而本次的过程培训,实现了通过专家的视频讲座传递给了我们教师系统化、专业化的理念。

  第二,这次培训,使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十天培训,每日一个专题,集中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新方式。强调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突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形成这一习惯,指出怎样努力突破写作学习和教学的难关,如何在广泛的运用实践中学习语文,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意义的学习,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怎样让学生学会鉴赏和探究。过去教师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生的接受,虽然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力度远远不够,本次培训让我反思怎样让自己的教学真正体现使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怎样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素养和育人功能的双重结合。除了专家讲座,每天的配套文本阅读和专题思考讨论作业,是我进行学习反思的另一个平台,通过每天的专题作业,不断反思和整合过去教学中的得与失,使得这次学习成为了教学生涯中从未有过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第三,培训使交流加强,沟通渠道加长加宽。全省四个省市区汇聚一个网络平台,集中学习,可以同位次的交流,也可跨越省区地在一个平台通过论坛交流教学方式、心得体会,可以进行作业讨论,发表文章评论,真正体现了小网络大教育,在这里,教师的学习和领悟,积累和梳理、探究和创造得到了很大限度的丰富和提升。

  十分感谢教育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培训机会,它似给这个酷暑难当的盛夏注入一道清凉,让教师们品尝了教育改革带来的甘泉。我们教师会在随之而来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把这一道甘泉化成成涓涓溪流,让它流进学生求知的心田。当然改革之路一向是不平坦的,我们也做好了准备,将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毅力和能力去把握机遇,去迎接挑战,争取踏出更宽更长的路。

课程学习总结11

  新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收获颇丰。在课程改革方面,我认为下列几项是改革的重点。

  教材改变了。改掉以往单一的教材系列和统一的知识结构。新教材不但增加了使用于不同地方的版本,同时也增加了选修系列,最值得肯定的一定是将物理分为人文物理、工科物理和理科物理,让不同特长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物理。

  考核机制改变了。不在以考试分数定胜负,新教材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强调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提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教法改变了。现在的教学不再是一言堂或者说老师就是真理。新课程强调教师只是引路人,不再是替代学生学习的角色。学生将是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的主题。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性,要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我想,新课程改革下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再为了可怜的'分数日夜奋战,不再没有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教师也是幸运的,他们成了真正的园丁,成了真正的灯塔。

  我想社会一定能够慢慢的接受新课程并迫切希望教育实施新课程。

课程学习总结12

  我校认真落实局工作要点,进一步深化教师读书制度,伴随着教师读书学习热潮的兴起,我们的读书活动已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们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研讨活动热烈,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现将这一阶段的读书活动总结如下:

  一、读书已成为生活习惯、生活需要。

  伴随着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已养成了每天阅读的生活习惯,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乐趣,当作一种生活需要。每天不论多忙,每位教师总要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徜徉书中,汲取营养。不少教师每周至少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教师阅览室看书,学校的图书室里总有教师们潜心阅读的身影,办公室里总是能听到教师们在交流读书心得,在探讨各自的不同见解。

  二、广泛阅读,多方涉猎。

  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教师们收获了知识,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教师们的视野开阔了,兴趣广泛了。读书的范围也在从开学初制定的“一书、一刊、一卷”读书计划,拓展到《新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给教师的建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做最好的老师》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到现在的多方涉猎,每位教师在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基础上开始走进古今中外名篇名著,汲取各种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为把自己打造成智慧型教师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三、认真读书,反思深刻。

  活动之初,为了鼓励教师们积极阅读,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我们把读书活动与教师的考核成绩相结合,对教师读书提出严格的要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伴随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们读书兴趣逐渐浓厚,并且对读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是单纯摘抄一些教育理论观点、教育名言、教学实例等,而是每次阅读后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书中的理论观点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刻诠释和阐述,也标志着教师们的读书质量在不断提升。

  四、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随着读书要求的提高,教师们已经自觉把读书和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熟读、精思,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特级教师高万祥说得好:“书籍是学校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读书与备课、上课同等重要。因为读书,教师们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因为读书,教师们为教学实践找到了理论支撑,借助书籍,透过文字,教师们开始认识并走进一些教育名家,分享他们智慧的课堂教学机智,学习他们独特的教学方式,借鉴他们非凡的教学艺术。在教育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们从浮躁走向从容,从肤浅走向深刻,用学识的厚重丰富教学的内涵,将吸收的营养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课堂实践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们把握教材的能力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提高。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着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着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了文化知识素养,教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更加自信。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成果显著。

  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读“一书、一刊、一卷”的专题讨论活动,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组内交流研讨,教师们在学习研讨中,理论知识丰厚了,扎实了。

  2、开展“读书沙龙”,全校每位教师认真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教育名著,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开展好书大家谈活动。例如《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许多内容,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借鉴和指南。

  3、开展班主任读书论坛活动。我校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展了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参与的论坛活动,在活动中,各位班主任畅谈班级管理经验,各位主任积极点评,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再次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再次共享了读书的快乐。

  4、开展教师读书讲演赛活动。随着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于上半年举办了教师读书讲演赛活动。各个学科积极参与,以书为友,以书为鉴,做一名真正的读者,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此次活动的开展,更加坚定了教师们读书的信念。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也许唯有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才能让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我校教师将会继续与书同行,继续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深沉。

课程学习总结13

  每过一个寒假,都会有不同的心境,来之于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想更多的是心里的成熟和责任意识的深化。如今回想起来,前三年的是是非非,历历在目。初入大学第一个寒假,带着急切与浮躁,既有内心长久未见爸妈的思恋,也有放假后的轻松自由自在,但更多的是离开了由幼稚不成熟的纯真中学到与以往种种不同,事事掺杂着人情世俗的心灵承受煎熬的蜕变的大学环境后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大学第二个寒假较之第一个相比,过的相对轻松静谧一些,心境经过了两年的历练,对人与人,人与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身边的感情,人生,关系也开始慢慢接受,慢慢的去认可,尽管现实与最初的内心里的那些纯正不是相匹配,终确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的也就融入到了身处的环境。当然这个时候轻松的内心感受来由有一半的原因来之于躲开了学生会的那对于自己来说永远无止境的工作,任务,领导风格的不同确实让自己害怕过这样的生活;此阶段其另外的心思也就放到了将来自己的出路,思考了很久,差不多一个月之久踌躇在考研与否的决定之上,这个假期对于自己来说真的很重要,后来这些思想的变更都来之于这个假期的变化;总而言之,这些都还是停留在了宏观虚无的思想界限上。

  真正着眼于实处,从微观入手,从现实解决问题的还是第三个假期了,当然这个阶段思想的蜕变,心境的成熟,不再是前两个假期的那种如今看来比较幼稚的东西了。此阶段我称之为成长过程,对较之前出现那些问题,心里烦恼,无法接受的种种事情现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的心地起伏,波动跌宕了。生活的蜕变已经实实在在的刻印在了我的人生历程中,以此指导着自己,督促着自己不断地成长,去经历去体会去学习去成长。我想真正的成长,真正的学到的东西,在大学里寒假中最大的最宝贵的收获乃是心境经由万事的磨练走向成熟的从而能指导自己的心得体会。

  大学课程总结范文3篇自上次丁老师说自己遇到了瓶颈,自己也确是早有此察觉,总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踽踽独行,思维的界限,思维的瓶颈组绕着自己,让自己感到迷茫。后来结合自身的潜意识观念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悟出了一些道理。

  一、归零思维。

  印象最深的还是进入学生会时报名表上填写的自己的经历,把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种种骄人成绩写的满满的,面试时再一次的罗列叙说,最后挨了一顿批,当时确实感到很是不满,觉得实话实说也成了错误,这也让自己久久耿耿于怀,近来检索着自己的思维习惯,把所有的思绪拿出来屡屡,我发现,正是因为自己老记着自己的过去,老是看到自己做了什么,奉献了什么,而以此来满足自己,来充实自己,久久抱着自己的'过去来度过着此后的时间,思维没有进步,停留在以前做事的思维路线上,境界上,得不到新的补充,新的发掘,这也就成了自己思维瓶颈的重要阻碍,心得体会。仔细想想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大多有这样的例子,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你身边那些经常和你聊天,一说话喜欢说当时我是怎么怎么做的,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的,你听我的、、、、、要是我来做,肯定比你做的怎样怎样的这人,你发现三年前他是什么样,三年后还是什么样,这样的人多半没有多大进步,而且是一直会这样的度过此后时间的、、、、所以,时刻记得清零,把自己的以前的种种归零,从新开始,从新学习,从新研究,时刻记得自己是新手,自己是刚起步的,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才会突破瓶颈,走出困境。这你也就成了我如今面临瓶颈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改变思维习惯

  谈到上面说的思维瓶颈,出了没有归零思维是重要原因外,自身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便是第二大阻碍因素了。认识到这个问题,牵引的还是上次谈到的遇到瓶颈后自己大脑空白,当然那时候也只是模糊的认识,宏观上的浅显了解,真正认清这个问题还是假期偶然的机会。

  毕竟四十几天加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玩与休息,放假中玩的最多的要数下象棋了,碍于深受打击的心里,下棋连来下输,于是连续三天每天我下五个小时的棋,可谓输的一塌糊涂,三天中,一次偶然的顿悟,我发现我下象棋时有一个潜意识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我每走一步棋,我只会思考下一步棋对方会怎么走,最多的时候会思考对手第二手会如何走,无论哪一步我都这样,当然不是自己刻意要这么去做,自然而然我就这样了,而这样的结局就是遇到了高手,他要怎么走我就跟着去防御,他怎么走,我怎么防,通常情况下,防到第三步第四步时,对手出其不意的一招把我给杀死了,每次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而且每次都到这一步时都是自然而然地,没有任何的意外,没有任何的让我感到突然。后来我一个人在那里思考时发现这个原来是自己的思维习惯,不知不觉都会走到这样的情形下的,因为大脑思维不知不觉只会思考到第二步停下来,然后就开始想其他的事情,去看看网页啊,换音乐听等等,这样的思维习惯导致下棋的输。其实现实生活中工作中刻意不刻意的自己都会这样的来思考问题,来看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这也就成了丁老师所说的我的思维像做的夹生饭一样,用之麻烦,丢掷可惜,所以“夹生饭”思维模式也就成了我遇到瓶颈的第二大因素。

  三、沉下来。

  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很多人都说过的话,听着有些可笑,有些让人感到假。事实上确实是如此,这句话没有几个人做得到,我们身边有一小部分做到了,但是在这一小部分人中又有一部分人是假的沉下来了,因为他们身体沉下来,可是他们的精神境界却一直没有沉下来,这一部分人当中就有我了,很简单的一个检验的方法,你给自己十本书,如果你能慢慢看完,还能够一本一本的写读书笔记,并且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那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你可以从精神境界上沉下来,否则,身体的沉下来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也就是我针对自身遇到瓶颈问题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对自身的要求,坚决的把自己从内心里沉下来,从精神境界上把自己慢慢沉下来。更多的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去学习,去历练。具体的该怎么做我想最紧要的就是。

  四、把读书作为本学期的硬性任务给规定下来,把读书真正的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去。

  我想开学的时候针对自身的现状,像比自己年长,比自己知识丰富的老师和其他一些同学询问,征询下该看的书目,在还剩下不多的大学里抓紧时间去学习,去丰富,当然这项任务也是以后人生最后总要的课程。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去完成这项任务,有所收获,有所获得。定期的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去思考,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去深化自己的思维。

  大三一个寒假,想的很多,思考的也很多,但是我想最重要最迫切的也就是以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了吧,希望在这剩下的一年里多跟老师学学东西,学学真正的实质性的思维上的东西,以此,以后的路也就更好走更顺利了。

  实习这段时间我体会到工作其实简单又重复,心里有时候会很烦燥,甚至累得想放弃。可实际上我无法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心情更为郁闷,也开始影响我的工作效率。回想刚进公司的时候,每天都忙于学习,天天都过得很充实。耳畔响起长辈们常说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于是我默默对自己说要时刻保持主动学习的心态,我的目标是每天都有进步。当你不满足于日常业务,开始探究更为深层的含义时,会发现工作在简单重复中也有无穷奥妙,思考探讨后常会有新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师傅授于知识与思维不可能像倒水似一股脑全倒出,而且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自己用心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向师傅请教新知识,甚至能得到更好的思路。富,我会做的更好!

课程学习总结14

  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与改革同命运、共呼吸,把握机会,领会课程的精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庄行幼儿园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课程实施的过程还是一次园本化课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21世纪一代新人的过程。面对新理念,我们在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寻找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又能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以下是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结合我园环境教育特色,以“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去构建选择性课程,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积极推进园本化课程的建设。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学思结合,全面领悟新课程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指南》的出台,为我们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学以来,我们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传达上级课改精神、观看新课程辅导报告录象、组织专题讨论、开展参与式培训、问答式咨询等等。一次次的学习与领会、讨论与反思,教师们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

  首先,我们做到园领导先行一步,抓紧自身的学习,反复研究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每一次组织教师学习之前先确定好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园内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园长助理及三位教研组长组成,每二周召开一次碰头会,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商讨制订相应的对策,确保课改能顺利推进。这样通过上下连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园上下一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选用、创编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一般是以主题的形式来选用教材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和生成课程来选择、开发、运用教材。让课程既面向全体幼儿,又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以教研为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A多种教研形式,开展专题研讨。

  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我们以教研组为主阵地,采取大组、班组的形式,展开层层推进的学习研讨活动。我们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参与式培训活动、集体与分组、个别学习形式相结合,将课程理念、方案等通过专题进行诠释、分解、尝试。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班组的形式,通过案例评述、个案记录等方式进行研讨。本学期我们针对幼儿园研究重点,开展了专题“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运行体系”、“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共同探索、一起成长”;“以整合的观念实践新课程”;“园本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各类活动内容与实施”、“让课程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等,一系列专题研讨,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内容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B创设多种条件,提供教师成长舞台。

  本学期,幼儿园举行了教师教育教学比武活动。比武活动分三个项目进行,即教案说课、活动展示及案例评比。教师们根据新课程要求,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了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帮妈妈切萝卜”、“造房子的工具”、“家乡的牧场”、“有趣的数字王国”等,幼儿在广泛收集资料、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活动过程自然、活泼。教师还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能引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各种材料,幼儿能大胆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把握与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幼儿学得主动而积极,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都可以感受到教师在推广与实践新课程中的心血。在案例评比中,教师们将教学活动、主题探索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言行,通过教师的分析、反思予以呈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的能力,幼儿园举行了教师的“班级网页”制作评比。各班教师充分挖掘潜力,以幼儿学习、成长为主线,制作了内容全面、充实、丰富的网页,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3、下放课程选择自主权,协调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

  在实践新观念时,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对新课程进行选择性、反思性地学习,这种反思必须是对旧观念的摈弃,对新观念的理解与探讨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注重寻找理论依据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共性问题。

  A课程权下放给老师

  我们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以一定的课程选择权。我们把课程的选择权给教师,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做到宏观调控,加强管理的。一是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作具体的'观察研究和指导,二是抽查各种资料。指导教师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选择、研究教材的依据,帮助教师把新教育观、课程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更全面地将课程内容、形式有机整合。协调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B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转换与平衡

  其实,在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也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同一种教材在不同幼儿园可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在共同性课程出现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我们采取替换交互的方法,让幼儿的基本经验得到保证。当幼儿在主题发展中转移“热点”或“兴趣”时,我们也多考虑因地制宜原则。在转换与平衡中,保证幼儿基本经验的提高,在生活中学习与提高。

  二、关注幼儿的需要,拓展环境教育资源。

  我园的共同性课程的基本内容都选自于新教材,根据新教材提供的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在实践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发现教材有许多的局限性,往往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因资源和相应的配套用具、教材缺乏,容易使主题无法拓展。“生活即教育”,我们及时将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进行选择,在基本经验和教材同整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特别是将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资源进行汇总、整合,因地制宜地建构体现双重功能的课程类型。如农村的田野中的红薯、土豆等植物;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街道边的树木、花草;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居住、风俗;四季的变化、气候等等都是环境资源拓展的空间。

  选择、编排的教育内容,还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贴近幼儿的实际。我们的幼儿都来自农村,农村的孩子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对事物的关心、探索和热爱也都从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起。因此我们在考虑选择、编排的教育内容时,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尤其是重视幼儿生成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把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教育行为。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幼儿的需要,把环境还给每个孩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了以素质教育的启蒙目标,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实施的中心环境是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把环境还给孩子。在研讨与实践中我们感到:

  首先,赋予环境创设新的内涵。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让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规程》试点以来,我们不断接受和尝试让“墙壁会说话”,运用农村的乡土材料师生共同创设环境。随着对新纲要认识的不断加深,新的理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我们开始用整合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环境布置所呈现的内容,我们更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要求,更关注时代的特征。基于这种思想,环境创设中更多产生了属于孩子们的“环境”,这些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好摹仿的特点,更有利于探索型主题的开展,同时也吸引了家长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幼儿经验、社会知识、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其次,瑞吉欧式的幼儿材料区的创设。由教师根据探索的主题创设特定的探索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发生关系,使静止的环境“活动起来”,使环境产生教育价值,让“人”环境与“物”环境相呼应起来。我们幼儿园受“瑞吉欧”理念的启发,在园内创设了一个真正属于幼儿的材料区。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这样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材料区的创设大大满足了幼儿对“探索型主题”的深入研究,不必再为收集材料而烦恼了。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另外,能满足幼儿收集资料的资料室的开放。特别要发挥本园教育资源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普遍存在的农村家长收集资料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唯有不但开拓信息、资料的来源,才能满足教师、幼儿在探索型主题开展中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化了大力气,腾出专用资料室,广泛收集社区、自然、家长中的资料,包括书籍、录象带、VCD、卡片、自然界中的各种农用实物,如各类果实、农用工具等等。同时又配有电脑,让教师带领幼儿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这样多功能的资料室的创设,给教师们更好地实施主题创造了条件,也大大满足了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推动了探索型主题的顺利开展。

  四、有机整合,激活课程内容

  在观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遇到首要问题就是“整合观”在一日活动中的体现。强调学科要求、强调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各环节进行分段解剖,从观念上的整合;目标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到资源上的整合,方法、手段及手段上的整合,进行层层对照、分解,从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出发,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达到对教育各要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

  1、打破学科间界限,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打破分科制,体现整合性,新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分科制被彻底打破。两位教师同时深入班级,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班级实际,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现在,我们每周都安排教师有一定的时间,搭般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

  2、资源的整合,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与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的整合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涵着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我们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使资源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

  3、支持和推动幼儿的生成活动

  生成课程其实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善于观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问题,从孩子生成的问题出发设计主题,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实施过程教师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鼓励教师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智慧的碰撞,光照课程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有效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使其有机会自己设计活动,投入到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活动之中。

  新课程在农村的实践让教师、幼儿有更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探索、试验、活动;让教师、幼儿在更大的范围,以更活跃的形式展开活动,切实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二期课改在我园的实践还刚刚起步,在利用选择性课程方面我们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研究与探索。但我们相信,只要继续追随着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依靠市区幼教专家的扶持与帮助,开启二期课改实践研究的基地,不断发挥农村环境教育的优势,以鲜明的教育特色,全方位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使课程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课程学习总结15

  新编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总结 在没有上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之前,我对应用文的了解是“写作文”,我当时就想写作文谁不会,还用教。而且从小到大,我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如果老师天天让我们写作文,那我岂不天天头痛?学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转眼间,一学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就结束了。纵观这一学期来的学习,不仅让我们初学了各种应用文的写法,更让我们对应用文的重要性有了深层的了解,可谓受益匪浅。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我发现了这和我平时见到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文学作品供人欣赏,其价值在于审美,它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通过丰富.透明的艺术形象使人在欢愉中不知不觉达到感染教育的效果。而应用文写作则不然,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具有很高的价值性与直接实用性。并且它不需要过多华丽辞藻的修饰,只需要简明扼要地按照规范写成文章即可。因此这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下定决心要认真上好每一堂应用文写作课程。掌握好每一种应用文所需要理解和记住的要点。

  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和其他实用文体,它不在于使人明事理、开阔视野或供人欣赏,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文的写作有其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应用文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为用而写,有用才写,这是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最大区别。明确这一点,对我们写好应用文有很大作用。

  应用文的特点及组成

  应用文具有六大特点,即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针对性、时效性、简明性等。

  应用文主旨单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严谨、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应用文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处理公共事务,以及人民群众处理个人事务使用的,具有直接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书,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文。比如书信、请假条、借条、通知、申请书,包括我现在正在写的总结,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老师用了一个相当生动、恰当的比喻形容了应用文的组成。应用文的主题为其灵魂,材料为其血肉,结构为其骨骼,语言为其细胞。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感观地理解写应用文要注意哪些部分。

  我觉得应用文写作是“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它虽然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比得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我们学应用文也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像做填空题那样写出来的应用文,毫无感情可言。应用文不需要辞藻华丽、韵味隽永,它讲究一个“实”字,是“看似无情却有情”。这也是我逐渐喜欢上应用文的原因之一。

  写好应用文的方法

  写应用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文的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容虚构,语言要简明扼要,忌浮华、抒情。它的格式也需规范,以便阅读、处理和收发。试想,若一份文件全篇尽是优美的句子、华丽的辞藻,大段大段的描写、抒情,阅读者又怎能迅速地从中看出主要传达的信息?如此一来,应用文的作用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应用文的作者与读者。

  应用文的作者包括自然作者、法定作者和代言作者。基于应用文的实用性,应用文的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读者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的规范意识及自觉的服务意识。其思维类型分为: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和越位思维。

  应用文的读者分为自然读者与指定读者。比如通知是给大部分人看的,而报告这类上行文就仅限于指定读者阅读了。应用文的读者具有接收的实际功用性、强烈的直接性和结果指向实践性等特点。把握这些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的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不太复杂,主要分三步:明确写作目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对于应用文写作,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明、得体,具体来说,要有合体的语言运用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其中,叙述要用真实的人称、真实的对象以及单纯的线索;议论得是客观的评价,不能带主观色彩,要就事论理、引据论说;说明要运用术语,运用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运用数据、资料。

  若能满足以上各项条件,便是一篇不错的应用文了。 应用文主要分为行政公文、事务公文、专用文书几大类。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公告、通告、通知、报告、请示、批复、合同及论文等多种类型的应用文。有的是学习、生活中常用的,有的是以后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我想,都很有学习的必要性。

  应用文的作用及重要性

  应用文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领导指导作用、规范准绳作用、沟通协调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及凭证依据作用。

  应用文在行政管理、社会实践方面都有指导作用。如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和各部门的组织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上到下都是通过公务文书来传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意见办法;人们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服药;工厂在各种设备说明书的指导下安装设备、操作仪器等。

  应用文是法律、法规的载体,部分应用文用来发布法律和行政法规。如宪法和依照法律制定的.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和大量的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法规,或章程、制度、规则等规章,都对人的行为产生规范、准绳作用。

  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不协调各种关系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行政公文在传递信息、协调上下左右关系方面功不可没,而简报、调查报告、书信、礼仪文书、合同、协议书等应用文,在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协调关系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文的沟通协调作用,能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在应用文中,行政公文和法规规章的政治宣传、思想教育作用特别显著,其他的应用文,无论是办公务还是办私务,也都能在客观上产生宣传教育作用。 俗话说,“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都以文件为载体、为依据,这也正体现了应用文的凭证依据作用。

  由此可见,应用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确有必要掌握一些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在生活、工作中正确使用。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应用文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或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是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而应用文写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要弄清楚领导的意图,否则妄然下笔只会徒增工作量。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

  我的收获及心得

  在这个学期学习了应用文之后,有了许多收获,我们学习了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比如报告、请示、批复、函、计划、总结、通知等一些常用文体的写法,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对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这个学期的应用文学习过程中,我慢慢了解了应用文这门学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

  1. 要研读教材中的内容,关注教材中的细节。通过研读应用文教材,熟悉应用文的大体内容,对书本章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查漏补缺,纠偏固体。熟悉以往使用过的文种,对于忽略或根本没想到的问题要全面掌握,也要争对平时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弄清它的正确做法,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这半年的学习,规范了我们的应用文写作。比如,写一个向体育器材室借球的借条,我们往往会丢掉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如借球人姓名,借球时间:还有收条也要写清楚归还日期等主要信息。

  结尾

  在学习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摘要、一篇合格的摘要应该符合哪些要求。同时,关键词也要把握重点,精准、精炼不赘余。需要注意的是,在论文最后要写上参考文献,这可表明论文吸收了哪些已有的成果,表示对已有成果作者的谢意,另一方面也可引导读者进一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

  以后,我们势必会接触到写通知、写活动计划书、写项目策划书、写个人简介、自荐书、设计个人简历等应用文的写作,掌握了它的基本写法,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课程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新课程学习总结01-02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12-31

数学新课程的学习总结03-10

新课程学习总结15篇07-23

有效学习课程学习心得05-29

学习课程心得与体会12-30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08-22

高中地理新课程远程培训学习总结02-03

课程总结06-0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