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创设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
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指导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四、幼儿表现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2
我的体会就是教师要做有心的观察者,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有效地关注,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材料,从而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活动区
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内容尤为好奇,且常常对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感兴趣。我们观察到,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常喜欢拿起体育区的响罐,轻轻得摇着,倾听响罐发出的声音,乐在其中,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摇响罐,那何不如就提供响罐让幼儿探索呢?但如何通过响罐这一契机,真正让幼儿动起来,促进幼儿持续性的探索。于是我们根据小班
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创设了探索区“摇摇乐”,具体做法是将八宝粥的铁罐包装成小动物的家,并提供各种材料如棉花团、小石头、小铃铛、黄豆等。幼儿入区后先做“摇摇乐”(自选喜欢的铁罐,打开盖子,装入材料,再盖上盖子)而后玩摇摇乐。幼儿在多次充分地与罐子、材料相互作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终于发现了不同材料及不同数量与响罐发出声响的关系,这种生活化、有趣的操作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关注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备层次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建构区”里单为小班幼儿准备的材料就应有许多种。如雪花插塑,适应与年龄较小,手部动作欠准确、灵活的孩子使用与活动;如智高乐插塑适用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拼插难度较大的插塑对他们是个较好的挑战。
又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12块甚至是15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如6块、8块的拼图。这样能使大部分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生活化的材料。
在活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老师从自己的经验、感受出发选择活动区内容,造成老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其实小班幼儿活动范围 窄,往往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对家中一些常用的物品感兴趣。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区域活动的设置要偏重于游戏情节,活动材料的选择要生活化。如“给孔雀添羽毛”、“毛毛虫长毛了”(请幼儿用塑料衣夹给动物轮廓夹夹子)、“装豆子”、“切萝卜”、“拧瓶盖”等,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最熟悉的,活动中所需的玩具、材料都是幼儿家中带来的,妈妈天天在用的,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进更大胆地探索、发现。
四、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隐含指导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因而这时隐性指导就远比显形指导来得重要。这时老师就要积极有效地关注幼儿,预计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在制作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儿一旦接触到这个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规则,指引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并不断地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能不断促进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娱乐区”中,我们制作了“摇晃下降玩具”,这个玩具不仅仅让幼儿双手协调地转换位置进行翻转娱乐。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提供的绳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线、装订线等,幼儿在与不同绳子的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关注、疑问“为什么这个玩具滑得快,这个玩具很难滑”,而后逐渐感受到绳子光滑、粗糙与下滑速度的关系。
五、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机地整合各领域间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虽然进行相对的划分领域,但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必须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强的,是本质的而非形成的。例:在“美工区”——新年礼物设计的还是比较巧妙的。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为孩子创设新年墙,请幼儿为“新年老爷爷”送礼物。这其中幼儿除了要利用撕、粘贴等美工技能撕贴礼物外,还得根据礼物名称对礼物进行分类,而后,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墙面已有的礼物轮廓进行一一对应的'粘贴,从而复习了数学中一一对应的物体关系。
六、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及时调整环境。
幼儿是不断在发展的,随之相关的环境也应及时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调整,应不断为
幼儿提供可促进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教师应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时,认真地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我们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已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发现活动中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即应投入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重新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美工区“贴脸谱”中我们发现孩子很快地掌握了选择五官摆在相应的位置上这一个技能,有几个孩子还跃跃欲试提出想用彩笔来画生气、开心的五官。我们欣然同意,还鼓励别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五官。后来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有的幼儿选择现成的五官贴上,有的自己画上生气的、开心的五官,还有的用橡皮泥塑造了棱角分明的立体五官。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3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受到家长领导的好评,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4
一、调查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域数量的适宜性;区域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域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2、教师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5个班的区域活动。同时,还对16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区域活动。对小、中、大5个班的区域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2、访谈。对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3、查阅资料。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教科研学习,各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年龄段区域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从调查中表明,周计划中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为每周5次。从6个班的调查看,区域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在空间的利用上,区域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区域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象。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域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域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三)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域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域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主要表现在: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域指导的实效。
在调查中显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域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域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按意愿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
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不同年龄班的区域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域活动,如小班的郑老师做的就非常好。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自己班内的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设计具体措施:如针对常规问题,她曾用过指派小组长、评比等方法。
(五)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自主学习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了比较好的坚持性。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积极、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说明幼儿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好的。
五、今后要注重:
(一)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建立园本研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帮助教师学习感悟区域活动的价值,树立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观,把开展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域活动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园情况,小班也可尝试在作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上,让区域活动成为主要的活动,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园际间、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姐妹园结对子、区域活动观摩、区域环境创设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域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三)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的效益。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不讲效益。因此,幼儿园应在优化时空,营造自主开放的区域氛围;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域环境;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活动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园区域活动效益。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深入实践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与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关注。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5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6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7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8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9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所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我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我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可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教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我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仅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我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午时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我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我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终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我与同伴相比较,对自我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我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一样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一样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教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我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我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权威、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0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设置的概念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在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设置以下区域:学习性区域、社会性区域、运动性区域。
1、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2、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
3、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
二、区域设置的原则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2、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的原则,以避免相互干扰。各区域之间通道畅通;活动区标志要明显;活动区布置要舒适温馨。
3、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幼儿园统筹安排,自由选择。
4、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
三、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
1、学习性区域——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下放。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
主要体现在: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数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购物、拔萝卜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
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贝壳等)以及自制玩具。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
五、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但要遵循先观察再间接指导的原则)
1、观察什么?
(1)幼儿的兴趣,选择什么区域、什么材料参与什么活动。
(2)活动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决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3)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在选择材料时的难易程度,操作物品的方式,完成情况。
(4)遵守规则的意识,任务意识。
(5)幼儿间发生的纠纷。
2、指导以间接为主。体现在:
(1)通过材料、玩具为媒介,引发新的活动。
(2)以问题为媒介,引发新的活动。
(3)利用同伴间的经验让活动继续下去。
但不同的活动也要区别对待,有些活动是需要直接指导的,如:扣纽扣,系鞋带等。
区域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仅仅作为纪律的维护者和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孩子活动以外去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实现和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因为中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因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交流讨论根据不同阶段老师的角色也不同。
小班——中班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老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
中班下——大班,以幼儿讨论为主。老师在交流时要多问少答,多启发幼儿回答。评价对事不对人,要有针对性。
第3篇: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计划
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区域总目标:
1、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2、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3、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4、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和责任心。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5、使幼儿喜爱印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各种印染技能,进一步让幼儿养成能自始自终完成一件事情。
二、目标:
2、3月份
1、角色区:正常开展区域活动,明确活动规则。
2、探索区: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对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语言区:有序的阅读图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
4、美工区:结合节日活动制作元宵、小红花,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对印染作品感兴趣,有动手操作的欲望。
4月份
1、角色区:对角色区的活动材料感兴趣,会正确操作和摆弄,乐意开展角色游戏。
2、探索区:会沿着路线摆一摆回型针,数数各用了几个,量量路有多远。
3、语言区:能流利的用普通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和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并且愿意阅读图书。
4、美工区:和幼儿一起用点、蘸的方法进行印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在原有印染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在染色时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匀。
5月份
1、角色区:了解和掌握游戏角色间的关系,能正确扮演角色,且能安静地游戏,爱护材料。
2、探索区:《给豆豆搬家》,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数序给弹珠搬家,体验合作的乐趣。
3、语言区:学会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交谈,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美工区:分组学习多种方式装饰扇子,如:折扇、画扇、剪扇子等,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5、剪纸、印染区:继续学习折四方连续,并学着自己勾画图案,剪出图案。
6月份
1、角色区: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2、探索区:不争不抢游戏材料,学会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3、语言区: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1
上周五下午,结合孩子们平时喜欢看的绘本图书,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绘本游戏区域。这次活动我们班三位老师共同投放了《巴巴爸爸系列图书》、《母鸡螺丝去散步》、《乌鸦面包店.》结合这三本绘本图书我们拓展了美工类、益智类、绘画类的游戏活动。
首先,我们以小班幼儿的兴趣出发,制作了益智类的迷宫游戏,孩子们在玩迷宫游戏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可以选择一个小伙伴结伴走迷宫,另外一种就是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磁铁,运用磁铁玩这个游戏。孩子们在刚刚投放这个区域的时候兴趣特别高,很喜欢和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所以,我们就将故事里的一些主要角色及其背景画下来将其在分割成大块的拼图,这样小班小朋友还比较有成就感。在我们为孩子们制作的这个小拼图时,为了防止拼图放乱,我们又将每个拼图按照尺寸,用卡纸制作了相应大小的边框,以便幼儿游戏过程中放错位置。这次活动,我们小三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泥工制作区,这个区域我们结合了绘本《乌鸦面包店》将我们的娃娃家变成了面包店,小朋友们将在桌面上和小朋友制作的蛋糕送入面包店里有面点师烘烤后,在放在架子上售出。我也是面包店的销售员,在放面包的架子上,我将面包分成了三个价位。第一排:是一元钱的,我就在每个面包的下面贴上:一元钱。第二排:是两元钱的`,我就在每个面包的下面贴上两个两元钱。第三排是:三元钱的。我又将每个面包的下面贴上了三个一元钱。在销售面包的这个小环节中孩子们游戏的特别的快乐。而且还懂得了初步的买卖关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2
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搭建区、数学角、科学探索、阅读区、西城小医院,坚持隔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投放手套、棉花、线,让幼儿制作手偶玩具……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在我们《西城小医院》,才开始我们与幼儿一起进入角色,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角》设计了“数字蛋宝宝”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数字找到画,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画和数字该成了“转筒”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与相同的画对应。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角》游戏了。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3
区域活动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观,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将整体活动范围有意识地划分成多个小区域的活动空间,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伙伴和活动内容,进行主动交往和主动探索。因此,跟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也开展了关于区域的教研活动,现在将本学期区域工作做以下总结:
教研主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材料投放开展班级区域活动》
从新学期开学,各个班级的区域材料都没有进行更替或增加,各个区域里还是原来的材料。每次让新增材料,老师们就特别头疼,感觉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整体区域活动开展的不理想,尤其是角色扮演类活动,几乎没有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统一变成了桌面游戏活动。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和老师们进行讨论了解,分析班级区域材料可以如何新增投放、怎样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通过研讨,使我们的区域活动开展的更丰富。
问题一:班级区域材料投放都来自哪里?
问题二:怎样让家长积极参与材料的收集?
问题三: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
通过教研会议老师们的积极发言讨论,大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班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区域活动开展出现的问题。关于材料投放,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了解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需要?幼儿将会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将最后的操作成果呈现给家长。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区域材料,还能增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还能增进家园共育。对于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因为各班级每天有不同的活动开展,所以我们将根据年龄段,对各个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进行固定,这样不仅保证了幼儿能够参与有效的区域活动,而且也方便了老师们相互参观学习。
以上就是本学期区域工作的总结,希望下学期能更上一层楼,将工作做的更好。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4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创想区》的区域版块当中,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纸箱进行游戏,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益智区、生活区、数学区、美术区、自然角,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我们准备的投放材料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3-07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02-27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总结11-09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5篇03-08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11-22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05-23
幼儿园区域总结09-07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通用10-31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通用]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