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工作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时间:2023-03-02 14:01:2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集合1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期中考试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集合15篇)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

  本次历史试卷题目偏难,但仍然紧扣课本、题型多样、新颖,并且能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既考察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又很注重灵活运用,不过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在材料分析题中部分学生失分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二、审题不清,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三、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学生在做此题的时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凭印象答题。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自己记得多的印象深刻的东西,所以凭印象就做错了。

  综上所述,本试卷失分严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许多原因在于我讲解的时候,有一些考点把握还不到位,还又要没有很好的监督学生进行识记,加上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也出现失分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二、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四、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六、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2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一、存在问题:

  1、各班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各班的成绩差距较大。

  2、对重本生的培养措施和力度还不够。

  3、对普本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对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够,练习还不够到位,没有形成应有的能力,故这部分学生的成绩还不够理想。

  4、老师有时讲得过多、包得过多的教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5、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6、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同时还存在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等问题。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夯实基础,反复练习,狠抓落实。

  2、少讲,多练,课前提问,课下抽查。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与规范指导

  7、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多听课,多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8、加强对重本和普本边缘生的指导

  三、目标

  学科前5

  组内前7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3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和固学案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二、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从学生写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三科考好,无所谓”的态度走入历史考场尝试了“裸考”,结果可想而知。

  2、不重视基础

  学生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落实基础知识,无课前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

  三、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每一门课都要紧跟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4

  1、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

  期中考试结束了,卷子陆续发了下来,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一个个红色的分数十分扎眼,那些错题也大多是不该错的。有的是没读清题意,提笔就写,大意失分;有的是读题后没分析,想当然地写出答案,大概意思虽然对,但一些言语答非所问,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题了照样扣分。

  哎!可怜的思品卷子,要不是这个小错误,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数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场上便慌了手脚,思考半天仍没有答案,结果就又丢一分;有的因为字不会写而扣分,这应该算是历史上的错误,看来以后还要把好字词关呀。

  还有就是历史的阅读题了。阅读题所占分值很大,题型也多种多样,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让谈自己的理解和总结概括,谈理解的题我最不能写的全面,结果许多的半对出现在我的卷子上;至于总结类的题,我总不能把它写得十分简洁,也抓不住要点,写出来的答案往往不是总结,而是扩写,写的比原文还长。所以我以后还要加强阅读训练,不论是看课外书还是学课文,都要试着提炼出它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坚持下去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强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我扩大知识面,对我的作文也有好处。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6

  一、考试分析

  (一)成绩汇总:

  九一班应考人数为56人,班级平均分只有34.5,其中最高分72,最低分56;此外,30分以下的有19人,60分以上的仅2人,无80分以上者。九二班应考人数为52人,班级平均分更是少到28.5,其中最高分63,最低分7;此外,30分以下的有34人,60分以上的只1人,无80分以上者。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大部分。前者共20道小题,总分40,为基础型试题,涉及第一、二单元,共十一课的基础知识点,按具体题型可划分为:事件类、人物类、时间类、文件类,概括起来也可看作是对历史事件的经过之考察,皆是直接检验学生对一、二单元中所提重大历史事件的熟悉程度。而从学生的卷面来看,做正确的平均只有9道题,这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现实:学生连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没有五成。这里面不排除有些同学根本没认真对待选择题,只三、五分钟便搞定了这20道题,仓促之下必有疏忽,但客观来讲,还是学生的基础太过薄弱,这是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的最大的问题。

  而后者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最大的软肋所在,通过平时的了解,我得知很多学生一见这种题首先心理上就慌了神,脑中仅存的那些知识也便全不见了踪影,接着就是满篇的信口开河,想当然地涂鸦而作,甚至材料于不顾,只是凭感觉答题,结果,虽然是都答满了,但失分也极其的多,这次考试也不例外,两个班的学生在本大题中基本上都作答了,但60分的题,平均得分却仅有10分,许多同学都是个位数,在翻阅两个班的试卷后我发现其中的一个问题:不注意审题、马虎图快,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现在说他们不知道做题前应该先仔细审题也不现实,所以归结起来,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的态度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此种题型缺乏一定的训练和做题技巧也是导致这类答题得分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阅卷感想:

  但就试卷而言,反映了两大问题:第一、基础薄弱,尤其是对于最基本的事件经过掌握远远不够;第二、态度不端、缺乏做材料分析题的基本能力。针对这两大问题,我的感触如下:

  首先,对于整份试卷,学生中普遍缺乏主次之分的观念,从卷面分数设来看,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较大,所以几乎所有同学都将答题的重点放在了其上,而对于选择题,只是草草地挥笔而成,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足够的时间审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即三个“缺乏”),这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必须是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量的储备是,而大部分学生的真实状况却是恰恰相反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就难度而言,选择题要较之简单的多,试卷的布可以说是先易后难,可我们的同学往往一拿到试卷就往难度较大的材料分析题里钻,说重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够在哪些地方得分,不知道究竟应该在哪些地方花大精力去作答。

  其次,对于选择题,第一,以题型而论,我主张让学生放弃“时间类”的题,因为历史事件很多很杂,完全记清楚每个事件的具体时间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对于即将应考的毕业班学生而言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平时用不着刻意去记忆,那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既然这类题考试中不会超过三个,分值不大,但是完全放弃吗?不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答题技巧排除法,此法不仅适用于“时间类”的题,其他类型的题在无法确信答案时也可采用,因为选项里面必然有一至二个是明显错误的,最常见的'就是“世纪”不对,譬如“一战”是二十世纪的事,那应该是19××年,而有的选项会是18××年,或是20××年,显然可以排除,这时候一般会剩下两个选项,都是19××年,不同的是月份和日子,那么需要学生快速翻阅整个试卷,搜寻有关“一战”的其它题,尤其是材料分析题,如果有,看里面的时间,然后在选项中寻找合理的,例如,有材料已经给出有关“一战”中的某一事件发生在1914年9月20日,然而在前面的选择题中考察“一战”爆发的时间,如果有选项给出的是1914年10月14日,那么就应该排除。第二,“事件类”的题其实就是历史经过的主要构成,这类题学生作答不好,归咎于我的教学策略,之前一直把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和讲授上,而对于“经过”言之过简,强调更是不够。

  二、教学反思

  (一)上半学期教学回顾

  1、授课方面。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讲了一、两课我就感觉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本册书所讲的世界史相当陌生,不论是重大的事件也好,还是著名的人物也罢,我在课堂上一说,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完全不知所以然。其次,在课后谈话中得知,几乎所有的同学在世界史和中国史之中,都钟情于后者,对世界史没有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其后的讲课中,不得不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做大量的扩充,以便能够让大部分同学明白,所以往往觉得一周三节课时间太不够了,所以课堂之上往往留给学生的时间极少,可以说是满堂灌,这就减少了复习提问和强调重点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前的准备中尽量加入一些名人趣闻以及一些学生在书本上看不到的历史真相,这样之下,课堂学习气氛虽然还算活跃,但同时在笑声之中,对于知识的有效吸收也打了折扣。

  2、作业批改方面。学期之初,我发现学生在作业中的抄袭现象相当严重,对此,在平时批改作业时,我将所有作业摊开而看,发现相似的就放在一块,找出其中相互抄袭的作业,记录名单,上课时公开指出,并制定相应规则:平时作业中累计抄袭三次以上者,作业本以后送达班主任处批改,并且平时作业成绩为零,而期末成绩分为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表现、平时课堂表现,期末卷面占80,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各占10,我会在期末成绩旁加上一列教师评定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多次发现作弊同学之后,整体的作弊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尤其九年级(一)班,只有一、两个“顽固派”仍是陋习不改。

  3、复习总结方面。历史是一门知识点极其散碎的学科,所以复习总结很重要,在第一单元新课结束以后,我专门用来一节课进行复习,再次强调每课的重点知识,降低语速、反复提及考点,也对于当初笔记没记完整的同学以机会补全。由于课时有限,仅仅是在第二单元讲完之后用了一节课时间对第一、二单元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检测,由于试卷是自己所出,难免有不足之处,加之没有时间进行以“做题”-“讲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的环节,所以效果不明显。

  (二)下半学期教学计划

  通过这次考试,反映了许多问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当然,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岔子,对此,经过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下半学期的教学应该做如下的调整和改动:

  首先,就是对教学策略的调整。课堂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历史事件经过的讲授上,而对于背景和意义的分析,点到为止,不宜做过多的延伸和扩充,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课堂快结束时进行必要的小结,尤其对于经过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文件等再次重申,而相应的在下一节课新知识讲授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本节课小结时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或是集体共同回忆,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其次,加强基础知识点记忆能力的培养。起初,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繁重,所以平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下记忆背诵历史,现在看来是有必要采取“有选择性”的抽查工作了,对于(二)班,我的想法是先在班上进行统计,征集自愿背诵者,如果人数偏少,则统一直接由我考察;如果人数稍多,则分组,选出负责人来考察组员,而由我考察各负责人。对于(一)班,采取课前、课后提问的方式,重点针对历史成绩处于50分至30分之间的同学。这是考察的方式,而考察的内容则还是以历史事件的经过为主,这点我会在课堂小结时针对课堂笔记做出划分,明确指出哪些部分是需要加强记忆的。

  最后,加强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这个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对于每一课的“想一想”以及课后的“材料阅读”,尽可能在课堂上进行解决,当做材料分析题去做,启发学生,最后让学生给出答案。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要善于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字,比如“国家”、“人物”、“时间”等,并通过多次训练,养成学生仔细审题、做提前先阅读材料的习惯。===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7

  本次考试度中等偏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很简单,但是还用很多学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个班中优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满分的学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比后七个班多。我认真的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细节上丢分。学生不按问题的顺序答题而丢二分,审题抓不住问题两个关键词而丢二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叙述不准确,错别字。

  问题二:对材料分析题,学生答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学生不注重对材料的阅读、分析与运用。

  问题三:审题不认真,不会审题和答题速度过慢等问题

  二、改进措施

  1、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要注意学生的投入度,多观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号的或不认真的,要马上给予提醒,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平时做题就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抓准主体问、关键词、限定词如时间、年代、人物、历史事件名称、性质、会议。

  3、启示类题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课堂上注意对所学历史事件的归纳和练习,注意对学生解答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

  5、尽量和学生谈话,鼓励学困生坚定学习历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时反思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要继续努力。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8

  这次期中考试过去,我现在还是觉得自己有一些不足,高一阶段的学习还是非常珍贵的,平时在学习当中,在平时的学习期间,我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还是觉得有很多的问题,我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对我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我还是有一些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所以成绩出现了很多不好,所以我应该要好好的总结反思一下。

  高一的学习同时也是比较紧张的,自我步入高中之后的,我就非常在乎这一点,这让我感觉非常的有必要,学习方面的积累,确实还是感觉应该要遵守相关的.规定,接下来也应该合理的去做好,考试结束之后我现在还是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让我感觉很有动力,这是我应该要去合理安排好的,我也总结了一下这次的考试,我确实还是需要维持好的状态,这也是我应该要好好去调整的,对于这一点我也应该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这次考试我也是认识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我也感觉非常的有动力,学习方面,我也是应该要去合理安排好好的,这也是对我专业能力的提高。

  我也接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的,我也渴望能够在接下来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认真维持下去的,有些事情确实是应该要认真去钻研,高一的学习我还是需要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一点,这对我个人能力还是有着很大提高的,期中考试的学习确实还是需要继续去做好,这也是接下来我应该要去维持好的,高中阶段我还是非常认真的,这次考试主要就是数学和物理考的非常的糟糕,我自身也是有非常大的压力,我真的感觉非常的不好,我应该要好好的去纠正自己,高一的学习也即将结束了,这第二个学期也已经过半,我确实应该要好好地去安排接下来的学习。

  这个学期后面的时间,我也一定不会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会认真去做好分内的事情,落实好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我也是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要去纠正的,这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也一定会做的更好一点,总结这次出现的问题之后我也是感觉很好,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够保持做的更好,我觉得考试成绩出现问题,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所以我一定会让自己去接触更多的知识。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9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0

  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既考察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而且很注重灵活运用,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本试卷满分为60分,选择题中学生失分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2、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3、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的地方没点明确,只讲到到达了哪些地方。以致学生在做此题的时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凭印象答题。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自己听得多的印象深刻的东西。

  综上所述,本试卷失分严重,平均分只有28分。许多原因在于我讲解的时候不到位。因为是初执教者,有一些考点把握还不到位,还又没有很好的监督学生进行识记,加上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也出现失分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二、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四、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六、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1

  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

  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根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减少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级下册1-12课内容,主要考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两单元中我国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发展历程。

  本次考试中年级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级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初三较为相同的有以下几点: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题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贡献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单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涉及他们在位期间的称谓问题分别对应“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其实很容易记,但是因为前三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学生就把这些知识点搞混。

  (2)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害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因为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很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造成知识的分段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事件对号入座当然很难。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能力的题拿下。

  (3)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初一试卷中22题的第2问,在以前练习的时候出现过,但是进行了些微的更改将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删除,但是部分学生不审题,完全靠印象写答案,将“三吏”、“三别”写上。可见其考试过程中极其不认真。

  (4)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部分成绩比较偏后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整洁。也有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马虎、粗心,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比如“吏”与“史”两字多次强调,但是在试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学生写错,“安吏之乱”、“诗吏”一大片。

  (5)多次强调的知识仍有学生写错,说明部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集中精神,认真听课,在讲解习题、学案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

  今后改进的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提醒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考现在实行开卷形式,注重对知识的变形与组合,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只有对知识熟练掌握,才会有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是应该强抓基础知识的过关。

  (2)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想要获取高分就需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程中对学生多做引导,使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在导学案的教学中,利用小组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于审题不仔细、不认真;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两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对其提高要求。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抓住关键词,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去回答,避免偏差与疏漏。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3

  期中考试又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二、学生方面:

  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4

  一、前段教学总结

  1、学生学习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是副科,平常只要对付一下,考试前突击抢背一

  下就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为此,他们课后根本不可能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连一个星期一节的晚自习等不能专时专用,每次都是老师进去后才纷纷拿出历史书,等老师一走又干其他的(因为一节晚自习老师要看两个班),根本不按老师讲的注重课前预习上课集中听讲课后及时消化做题,一个星期就把那节晚自习充分用好(用来预习与消化)都做不到;这种心态再加上初中养成的考前背提纲等不良习惯使大多数同学不会听课、不会看书、不会记笔记,还停留在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上,学习方法不对。

  2、历史学科高考要求:

  “全国新课标下”的《考试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

  掌握程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可见当今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命题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发展到“学科素养立意”。假若高一时期一点都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三以后,老师和学生面临的历史教学任务都很重,不仅要完成高三自身的教学任务,还要弥补高一高二甚至初中学习时所欠下的学习任务,尤其是要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将高中历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注重三个年级教学任务各自的侧重点。

  3、备课组工作措施:

  一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要学会”为“我要会学”。要让学生养成自主看书学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即课前预习课堂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巩固。平常多看文史类书籍,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高考文综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二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转变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学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是历史学科知识繁杂,纵横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特别需要理出一条条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起来,要理出线索就需要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养成在思考状态下看书学习。主动将初中高中知识衔接起来,培养“通史”意识。主动思考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本课测评”、“学习延伸”之类的问题,并高质量地写出来,就会提升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要加强老师精心备课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针对高一年级科目多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我们加强备课研究,精心备课,尽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为此,在备课时,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思考: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二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思考状态下听课和学习,怎样尽快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听课、学会做题,提高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三是思考如何让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懂容易学会变通学会运用;四是将重点难点内容运用一些简单图示或材料突破并思考如何变通运用,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为此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从而老师们备课所花的时间大大增多了,备一节课有时需要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这么精心备的课,学生容易理解,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就是老师们的负担太重了。

  二、期中考试总结

  1、本套试卷特点:

  一是符合教科室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二是覆盖了本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覆盖面广,如: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英美法德政治体制、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等;

  三是突出考察了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所应具备的基本解题能力与技巧。如:三个材料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概括归纳、分析比较、评价说明等题型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考察学生基本的答题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能力。2、考试结果:班级名称高458班高459班高460班高461班高462班高463班高464班高465班高466班高467班高468班高469班高470班高471班高472班高473班高474班高475班高476班高477班全体总人数65666667665064666565666666666465656566661295参加人数65666667645064666563666665666465656566661290平均分68.4666.3265.4570.8165.1183.8262.8359.6273.5162.9861.9173.3861.7165.1568.0671.3560.5465.269.0364.3666.79排名7910513116202151731812841911614最高分979189949498898894928493848192918689868498最低分难度区分度0.312527412123681434352531432842404525344635140.673、教学反思:

  一是一如既往地狠抓备课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思考状态下学习,转变学习历史的态度和方式;三是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和运用,落实好学易;四是督促学生专时专用,自觉用好历史晚自习。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

  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题型分三大类:选择题、材料题和探究题。古代史内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题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较为复杂、难度较大;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点知识考查不全,出题比较笼统,学生理解起来不知从何下手。

  成绩分析:本次考试,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优生。仔细翻翻卷纸,后来又通过和学生谈话,冷静下来后总结一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对相应的史实及史实间的联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现混淆,该背下来的东西记不住,如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目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影响及启示;诺曼底登陆,巴黎和会等;

  二: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还很欠缺,平时强调的很多,但是学生一到运用的时候就不能自觉运用,同时也凸显学生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理解还不到位;

  三:学生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如历史术语的不准确,审题不到位,答题格式的不规范,语言不规范

  四: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还存在着侥幸心理,比较懒惰

  五: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检测督促和辅导,在课堂上说的多,练得少,背的少,检测的少

  整改措施:

  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给学生背诵练习的时间,针对性的检查检测和辅导 第二:结合中考题型和最新试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训练力度,并尽可能给学生改出分数,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结合试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29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21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2-10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篇)01-03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5篇12-29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精选15篇)01-10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12-19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12-19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6篇12-21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6篇12-12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