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心素养”在我本科阶段便常常被提起,工作以后也更为频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文字表面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深究其本质却不仅仅是字面的内容,当我拿到《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这本书时,我们之间是有距离感的,因为“核心素养”对于刚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我来说还是非常宏大的,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去进一步细化,走进书中,细细品味,又别有一番滋味。
寻其本源,探其奥秘
从书名出发,我很好奇“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是什么”,简单概括来说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召唤性结构;第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第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点。“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素养的实质被注入更多的关注,厘清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课程模式、管理模式成为关注的重点,学校在开展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德育尤为突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孩子一生中会遇到无数位老师,但不变的是孩子关于“德”的成长,老师作为引路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引导孩子自身学会成长,学习做人。
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核心命义,强调的是学生本身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有义务和责任促进孩子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的高速发展,需要的不是一味墨守成规,而是在可行性引导下有所突破的青年一代,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盏明灯高高挂在上空,而是应该弯下腰来用这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行。
孩子的成长是个性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作为老师我们不必去定义任何一个孩子,何为好与坏?是因为有相对优秀和相对劣势的比较,才有所谓的优等生与学困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呵护孩子的天性,关注其个性成长,不急于否定,而是耐心的细致观察、引导。想必大家也会听到一些声音,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深有体会,如果我是一名班主任老师,面对全班40个孩子,加之各项事物都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很难做到顾及每一个孩子的一点一滴,这就是一种挑战与成长,孩子是有灵性的,你的每一点一滴的给予,都会慢慢在他幼小的心底里生根发芽,细心的浇灌必定会有幼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心怀格局,躬行实践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又不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不言而喻,语文老师担负着孩子文化底蕴形成并发展的重任,工作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我曾经认为不可能的“奇迹”,我深深的被二年级孩子的文字打动并折服,“月亮底下有一片璀璨的星空,星空下有一片碧蓝的大海,大海底下有一只孤独的蓝鲸,蓝鲸底下有什么,我不告诉你。”当我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不禁感叹,这位老师很好的解放孩子指南针的轴心,引导他在慢慢释放天性,融合所学,让文字说话。作为老师,我们不必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不仅带得走,还要能带着走,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细微处逐渐培养必定有沉潜后的成功。
教育这潭清水是活的,每一个智慧的石子投入其中都能泛起阵阵涟漪,核心素养下的教育,老师更应该是育苗人。窦桂梅校长提出建构“1+X课程”体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有课程作为依托的,“重建课堂”并不意味着全面推倒,重新来过,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正完善成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素养”并不是显性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自身更加需要完善和提升,
花开无声,便更需要静待花开,教育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代代相传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完善,羽翼更加丰满,核心素养在中国的教育浪潮中翻涌成长,需要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积淀成熟后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滴清水渺小却不卑微,反射出的阳光足够照亮周围的世界。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读后感】相关文章:
核心素养心得(精选14篇)08-11
小数数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04-24
小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精选5篇)08-11
核心素养课程培训心得(精选31篇)03-28
核心素养心得范文(精选10篇)08-16
核心素养课程培训心得范文(精选14篇)08-12
美术核心素养听课心得范文(精选20篇)12-14
核心素养心得范文(通用16篇)08-16
小学核心素养心得范文(精选8篇)08-16
学生核心素养培训心得范文(精选7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