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精选2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
前前后后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随着读书工具的进步,慢慢喜欢上了听书,嗯,比起,收集的信息并不比少,但是需要更用心,用脑。
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在不知不觉间竟然从最远古的农业革命,到工业发展,再到当今的科学革命,信息时代,从古巴比伦到英法美的崛起,甚至还穿插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嗯,可能是我读书不够,脑容量储存不够,所以在我看来,称“旷世奇书”也不为过。一本完结,除了感慨赫拉利的眼界与才华,也发现为啥自己的学习没有像他一样高效率,因为自己一直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不能从整体出发,没有把各个学科之间好好联系,老是顾此失彼,大意失荆州。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个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实发生了会决定你未来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浑然不觉。对生活,对历史,我们向来只有后见之明。
人类简史里讲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但如果对某个时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到最后成真的可能性。事实上,真正只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时间将在你身上铺陈开来,时间向前,人也向前,你若回头去看,第一行就写好了归路。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
《人类简史》前一部分讲述的是,世界上的秩序是依托于想象所建立的。
农业革命后人类形成了大型的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农业革命之后短短的几千年便出现了城市,王国,帝国,在时间上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所以,如何构建秩序建立大型群体之间分工与合作就成了首要的'课题。
合作网络的建立是建立在虚构的故事和真正的相信者基础之上。书中讲到,许多我们现在以为合情合理的概念与事物都是依托想象建构的。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都是虚构的故事,人人生而平等与人权等概念,也只不过是虚构出来的,这几乎颠覆我以往的认知。但作者又从生物学和科学角度去论证了这一论点,只不过是由于多数人都正在相信这些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客观合理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觉然。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是先相信才看到,还是看到才相信?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有人给你建议一个从未想过的目标,你相信吗?对于人生风险不可规避只能用合理的方法转移风险造成财务的的损失,你相信吗?对于足以改变世界新生事物诞生的初期,如阿里巴巴,你相信吗?
先相信才看到是智者,斗士会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如《汉谟拉比法典》和《独立宣言》的创立者,看到才相信只能是更从者,永远瞻仰别人的荣耀。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3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4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本书从天地万物开始说起,一本看似是讲历史的书中,却囊括了包括心理学、生物学、金融学、宗教学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不谋而合。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致是说人其实也是地球上一种平平常常的生物,和乡间的花、地上的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家都是在社会上平等的生存着而已,无所谓谁比谁更加高贵。如果按照道家和本书的思想,那人们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显得毫无意义。既然人和田间的刍狗都没什么差别,那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不过是一种心态罢了。
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这点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是看待身边的人,也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近有幸参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讲座,她讲了一句话“如果这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极光,你的三观会改变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会看开很多。我们现在都面临着太大的就业压力,每个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虑之中。转念一想很多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带着一颗海阔天空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一定会开阔很多。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5
或许每个人都曾想过,我们的祖宗是什么模样?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本书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历史书大相径庭,超宏观的视角,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我们拿起就很难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观。人类如何登上食物链的顶端?金钱、帝国、宗教如何横扫全球?在作者的叙述中,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现在眼前。他用几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类从东非一个普通动物群族,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中,作者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四个方面综合概括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跟着作者的笔迹,我们可以很顺畅的了解人类自从诞生到如今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每一个重要的变革。作者只用了区区400页,就铺陈开智人的整个历史过程,各种精彩令人拍案叫绝;个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东非的.角落中可怜兮兮地生活着。但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跃升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并没有一个鲜明的目标,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人类经历三次革命的洗礼,力量空前强大,可是我们究竟是比以前更快乐还是更痛苦,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发展没有带来快乐,那么它的意义又在何处?作者最后提出,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莫过于此。或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6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7
最近阅读了《人类简史》,其中早期智人的演变对我触动颇深,尤其是在认知革命这一段中。早期智人可以打败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击败同时期不同的人类族群,依靠的就是群体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深深地嵌刻在人类的DNA中的。
从一开始的河边有狮子,到八卦,直到最后的虚拟故事,早期智人借此走上了一条与DNA进化不同的通向顶点的进化之路。这和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可见知识和可知知识是如此的相似,灵魂转向所面对的理念何尝不是一群人虚拟出来的。我们人和几千头黑猩猩在会场中截然不同的表现,不是因为我们有纪律,有约束,而是潜藏在我们精神深处的某种虚拟的存在,而我们相信它,有时候会把它称为信仰,有时候会是原则,有时候会是道德。而就根本而言其实它就是根植在人类演变过程中的'某个虚拟故事。
由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产生了新的取向。我们究竟是把教育变成一种管理,还是引导。是相信儿童,等待儿童成长,还是用一个个强硬的条条框框,不断地规范孩子的成长。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一种,那么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像《浪潮》中的孩子们一样,陷入权威主义的漩涡,虽然听话,虽然守纪律,也仅仅是一时的,在很多年之后,照样会回到原本无序的状态,而痛恨过去的老师。
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让我们的德育发挥真正的作用,深深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孩子们真正的信仰,唤醒沉睡在内心的道德,自能成长,自守规则,在自然中受到引导,不断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该去坚守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8
书籍介绍从人类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史,其中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学革命等几个阶段,以及每次重大变革对人类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会对世界有另一种认知。
下面内容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加大,自然法则或许会因为人类而改变。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还是被战争毁灭?或是被人类亲手创造的某种东西奴役?
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哪些才是人类进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发展为了金钱?还是为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的生活空间从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变广的条件下,可以寻找全世界同样爱好的人,可我们在拥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时,同时也疏远了身边的实际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难道会比实际的“社群”让我们更加不寂寞吗?
现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战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区燃起。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个朝代有现在这样安全和“自由”。
说到自由,自由与平等生来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个人的自由与人类的平等似乎从进入农业革命开始就无法解决。并且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仰,一个资本家、一个佛教徒、一个回族穆斯林、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犬儒主义者……现在看来,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过去,不用说中古欧洲十字东征,即使是上个世纪,这个场景都可能让人无法想象。现在面临的或许不是信仰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历史已逝,未来可期,珍惜现在。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9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瓦尔赫拉利,这本书根据作者自己视角讲述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现存的物种都是经过若干年的进化,人类也早已进化到了生物链的最顶端。随意科学的快速发展,科技革命将一些多少年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节–智人末日,强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会不会使人类遭遇危机?这将带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发展非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现如今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几十年的克隆羊,现如今可以做人体仿生器官;几十年前的超大电脑的运算速度,远远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机;很多以前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如今也都有特效药;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让我们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0
听名字《人类简史》是一部叙述人类历史的书籍,然而,它又却与我读过的历史叙述截然不同,大多数历史书,喜欢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写作的重点在于主线鲜明。还有一些则是以文明更替为单位讲述过去,宏观概括,重点在于文明的发展与更替。但《人类简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则不同以往,他的脑洞很大,他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人类如何从弱小变成能站在食物链顶端物种,人类又将走向何处?作者将为你一一阐述。
围绕整部书,都绕不开一个词“认知”,在传统的认识中因为自然选择,人类学会了进化,但作者却认为是因为有了“认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竞争者,同时“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让智人从食物链底端一步步到顶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观点,例如在作者看来,“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反而让劳动人民承受着不该有的辛苦与过着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类从原本悠闲且丰富多样的日子变得单调沉闷又辛苦。
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农业出现在现代社会,现代人会选择现在的.舒服安逸还是辛苦沉闷,它还会像回顾历史一样得到认可吗?我无法想象。但,尽管有太多缺失,农业已经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根基。正如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作者的观点独到之处在于他强调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失语,一如他在书中,常常切换视角,从被人类圈养牲畜的眼光,被人类培育农作物的眼光,向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发出声音。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1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代表了欧洲封建社会、农奴制以及罗马天主教会权威的衰落与消失,欧洲在经历了中世纪晚期危机后,开始步入近代。
文艺复兴运动于十四世纪中叶开始兴起,这场延续了近300年的反对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复兴古典文化反对神学等封建落后的思想,开始逐渐地解放人们被束缚的思想。人们不只是聆听教皇与皇帝的命令,而是更希望能去“表现”自己的思维,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也被称为表现时代,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十六世纪具有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英国、美国、法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近代欧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开始走向世界,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经济贸易和科技迅速繁荣发展,并在工业革命中达到了高潮。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但也激发了各种矛盾与战争,人们开始致力于创造一个美好和平的新世界。
古代人们的野蛮与独有的艺术,中世纪的.封建思想,近代欧美国家的迅速发展,这些历史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陌生的,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去了解它。因为每个时期的人们都会受到一种局限性,朝着自己当下的利益前行,甚至闭关自守,满足于当下。作者在最后一章曾引用一个法国人的话:“人们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就是讽刺和同情,讽刺引发的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情导致的哭泣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洁净无瑕。”当我们走进人类的整个发展史时,我们也许会讽刺那些昏庸迷信的人,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们,同时,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更长远,更深刻的反思。
历史向我们展现的一切,都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训诫。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2
《人类简史》,这本书并不简单,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书,被翻译成了很多很多版本,从石器时代讲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现在,从全方面分析了人类。我觉得身为人类,我们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了解,也是人类的一个自我反思,推荐大家阅读。
人类,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我们演变了那么久,很多人还认为这整个世界就是我们人最为特别,我们是最聪明的,独一无二的,但从演化学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在现代的世界里我们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种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种,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比如猪,猪有美国的猪,有中国的土猪,也有野猪等等。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据统计,在历史上存活的人种数不胜数,我们人并不是一条直线型的进化,比如先从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时代有很多的人种是同时存在的。
其中跟我们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们的脑容量比我们还高,抗寒能力以及体型都比智人厉害,但是为什么最后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种了呢?
宽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们的祖先和我们有同样的自私基因,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所以将其他的人种赶尽杀绝,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体,智人在过去的三万年里已经太过于适应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就是造物主的极致。这就是为什么达尔文在提出我们智人其实也是另一种动物的时候,有人会大发雷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有一种人种。这就是我们自私的基因,我们自恋的原因。
但是成为那么聪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的脑容量是全物种最大的,现代智人可以达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体25%的能量,而相对于其他的猿类,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动物了,更少。如此聪明的大脑和脑容量换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缩,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比如说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赛SAT它考不过你,但是可以在几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这样的选择和策略是好是坏呢?没人知道。
因为我们有如此聪明的头脑,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世界的生态都会因为智人的聪明和自大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在生物学里面,有一种概念叫“物种入侵”,就是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带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亚的蟒蛇,因为没有天敌,食物充足,它们大量繁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人种起源于非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智人能够迁移到各个大陆,然后对那些地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态平衡破坏,那么我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入侵物种”呢?
举一些例子,澳大利亚,是智人第一个受害者,当时的澳大利亚有着与其他很多大陆不同的生态链,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种,比如双门齿兽、袋狮、巨型蜥蜴等等,都陆陆续续的灭绝了,而它们灭绝的时间正好是人类登上澳大利亚的时间。虽然有人会为智人脱罪,说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但周围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时间推翻了这个理论和说法,巨型动物的灭绝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是它们放松了对人类的警惕,一个小小的猿类无尖齿和利牙,自然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还有一个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将灌木和树都烧了,留下草来吸引这些巨兽,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巨兽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怀孕时间长,怀胎不多,间隔长,就算几个月人类就只杀一只双门齿兽,几千年也会慢慢的灭绝。所以如果智人并没有登上澳洲,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
同样的情况发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驯鹿、犀牛、巨型地懒和剑齿虎,都惨遭毒手,并且灭绝的时间也是人类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陆的时间,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样发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区,马达加斯加北极都没能幸免。
我们人类现在还在一步步的毁灭地球,如果我们并没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陆,那些巨型生物也不会灭绝。现在的严重工业化和过度开发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毁灭地球,很多的物种也在灭绝的边缘。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类的自省,我们因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对整个生态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损伤,我们应该感到愧疚,也同时感恩这整个地球为我们提供的资源。读到这一部分,让我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大智若愚,人类过于聪明,导致这个聪明进化成了灾难,反而那些脑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动物们,对地球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在我们过度滥用我们的优势时,同时也伤害了很多,夺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类简史,我觉得人类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和生态,请为我们的生态和地球多多考虑,珍惜它爱护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们其实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3
今年年初参加了一个读书群,给自己设定了一年的目标——看书11本,给自己的奖励是买一架钢琴。《人类简史》是今年看的第一本书,书中观点确实值得人细细思考。
最开始我和同事讨论马和驴结合产的骡子能否繁殖后代这一问题,同事顺势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这一个月断断续续把这本书读完了。
书中有很多观点都令人深思。人从智人时代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一系列的变化到底是发展还是后退?现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钱、公司、国家、时间等都是人类联想并通过共同的信任而存在,并不客观存在,那是不是说明我们都活在一片虚幻中?现在的社会不论经济、科技都比以前发展地快得多,可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快乐吗?未来的世界会不会成为超人类的世界,那时人还是“人”吗?
这一个个问题出现,我的心发出震颤。仿佛我所认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来都应该是无意义的,那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这短暂的一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关于快乐,文中也给出了几个不同的观点。一是快乐是人的主观感受,因此现在的个人自由主义认为人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想法。二是从生物学来讲,快乐不过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寻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获得快乐,这里的快乐类似于快感。这一种观点细想一下,令人胆寒。如果快乐完全由肉体产生,由人所控,那人生岂不是太空虚了一点?三是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快乐包括其他的情绪,相比起我们漫长的一生,都只是一时的、短时间的波动。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万事都放下执念,对所有情绪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即都只是一时的波动),放下执着和放弃追求,那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平静。这种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但却也汲取到了一点反思。对于消极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而对于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适当追求,当然我们应该更注重追求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也应该学会放下。
对于现下流行的消费主义,作者也从根源上做出了解释。消费主义完全是资本主义挖的坑,资本主义为了不断把资本投入生产,争取更大的利润,就必然要有人买,要为人创造需求,不然没人买产品,资本主义也就无计可施。许许多多的不必要的消费就产生了。我回想自己以前,似乎也是一味的消费,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不管我需不需要,都想要买。看到大家都有,我也想要。而如今,从根源上了解了消费主义的陷阱,看了断舍离,我也学会从必需的角度出发。买之前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吗?如果没有,会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有,我会不会经常用到?有没有更实惠的替代品?经过几连问,我的支出里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4
今天分享的书,书名叫《人类简史》。它是2016年轰动世界的巨作,本书的作者前后出版了3部简史系列,每本都很精彩。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希伯来大学进行历史学的授课,期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贯通人类历史和未来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以及《今日简史》。这三本书推荐大家购买并每年精读一遍,这样你就能对整个人类历史有更理性和深层次的理解。进入正题,大约在600万年前地球上的某地有一个猴子生下了两个小猴,而其中有一个小猴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进化论),而另外一只就是黑猩猩的祖先,它们也同样拥有了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人类出生到这个世界到进化大致经历了三次革命,分别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几百万年前的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头。他们用石头去凿开骨头喝里面的骨髓,这些蛋白质给他们提供身体所需能量,那时候的人类还比较弱小,一头野牛被老虎,狮子吃完后,被豺狼狐狸分割,再被秃鹫分走烂肉,那么留给人类的就只剩下白骨架了,而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学会用石头凿开骨头获取营养。而这仅仅是开始。
从30万年前,不知是电闪雷鸣导致的森林火宅还是火山喷发的山火,导致大半个森里和动物被火烧灭,此时我们的祖先发现原来火烧可以获得美味,而且大量的节约整体时间,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吃生肉,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撕咬和消化而且还容易得疾病,因此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打猎、吃和睡。而吃熟肉,烤火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安全感,也保障了人类的健康,缩短了摄取营养的时间,这样人类就有了大量时间进行工具优化和精神沟通。不仅如此人类开始学会用钻木取火,不仅如此人类开始形成了原始的语言,并能通过象形文字开始记录和交流。并且在7万年前开始人类就会懂得用信仰团结部落,进行大规模群体捕猎和分工。久而久之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部落也越来越繁荣。而从人类的先祖找到了小麦,并通过种植小麦开始定居,便进入了农业革命时代。人类开始种植小麦,训化温顺的.动物,比如:鸡鸭猪牛狗,并学会存储粮食,物物交换,开始分化出手工艺人。因为定居了,粮食也多了人口便逐渐增多,进入了空前的繁华时代,也出现了等级分化和职业分化。此时便开始出现了帝国、奴隶哲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
第三阶段就是科技革命时代,人们开始从迷信神灵,探究科学,开始深入研究各个学科,从大自然的表象背后探究其本质和原理。经济和科技空前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细分化,专业化。人类开始使用机器释放劳动力,开始重视尖端科学,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元素周期表,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病毒,核聚变,等等,从释放劳动力又变成了资本的奴隶。
未来的人类很可能需要机器来养老,单一的学科优势将无法生存,跨学科,跨维度,多元化的知识领域和需求将会越来越受关注。数据加速生活的便利,也会更加肆意的剥夺你的自由和隐私,你所创造的高效率机器最终收割你的后代就业岗位,宇宙之间将成为短线旅游,而车票就是你的时间和精力,从分散到高度集中,再到分散,基因和有机物寄生宿主,但会永远传递和循环往复,而人类终将会让位与机器,由机器再次探索和发掘宇宙的下一个可被代替的“物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5
这周,我通读了《人类简史》,不得不为尤瓦尔·赫拉利的学识所折服。
顾名思义,《人类简史》阐述的是智人从十多万年前萌生以来,到今天21世纪人类的演化与发展历史。除了线性的客观历史外,作者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来看待历史的发展,输出自己的主观观点。
尤瓦尔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智人为何能够在十几万年间,从弱小的食物链中层成员,一跃跃至食物链的顶端?答案便是人类的语言和认知。除智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他们自身的语言,能传递信息,但为何是智人取胜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语言能够创造出客观物质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来达到智人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从石器时代的壁画、装饰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时候就已经创造出某种想象的东西,或是神明、或是神兽,将整个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捕猎巨型生物。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其实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东西,在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国家、法律、货币、正义、民主全部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东西,但保障着70亿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说,讲故事,讲虚构的故事,确实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过其他文章,也说,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就是一场宏观叙事,人们信仰这一套叙事,社会就能正常运行,若这套叙事不能跟上时代了,就会导致礼崩乐坏,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叙事产生。
渐渐地,人类开始培养农作物、驯养家畜,从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来,开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关于人类发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认为,发展到现在,虽然从演化意义上来说,人类,甚至那些猪羊牛狗等被驯化的动物都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续了下来,但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来说,却远远不如以前。被驯化的动物基因得以延续,种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们作为家畜来说,却一生被压抑天性,从死到生,无缘与大自然见面,甚至无缘与同伴玩耍、与母亲孩子相伴,只过着匆忙地完成任务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链金字塔的人类,无疑是进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论其个人幸福感,也许大部分人还没有采集时代高——工作时间加长了、工作任务加重了、世界变得复杂难懂了。
在人类的融合统一中,作者以帝国、货币和宗教来说明人类的融合统一,我个人认为也是表达全球化为历史所趋。十四、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给欧洲诸国带来了对这个世界全新的.认知,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大陆,但带来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与此同时,通过帝国主义武力征服,又确实让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货币,其实是一种信任的产物,你相信十元能换那么多东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货币就能流通起来,促进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失去信任,货币就等同于废纸毫无价值。而由虚构搭建出来的社会秩序太过脆弱,所以此时需要一个看似超越人类的幻想搭建出来,同时要具有普世性的东西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宗教便是这样一种东西。但我本人因为没有什么信仰,我对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怀疑的态度。
最后是科学革命,从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到现在人类破译了不少自然法则,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到基因学,因为人类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术,又开始变得野心勃勃起来,人类开始想办法进行“吉尔伽美什”长生计划,改造基因,妄图成为创世主。作者对未来的想象偏向于悲观,将来智人也许会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机结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时候,智人还是现在的智人么?还是智人已经被改造得灭亡了?
最后,看了世界的编年史,一开始从亿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产生、生命产生,到智人产生开始从万年算、千年算、百年算。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智人的历史在物质历史中,实在是过于短暂与渺小。也许千万年后再看,不过是湮没于亿万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从微观的个体上来看,读了这本书也获益匪浅。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大多数是幻觉与虚构,我们得到的快乐与幸福,很多不过是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下催生的产物,他们既不必需也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人类早就过了最快乐的时代了,当祖先漫步在丛林采集的时候,他们虽然需要躲避猛兽,但那时候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虚构的概念,他们要想的不过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会有猛兽,等到天黑时,大家带着寻觅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人类发展到现在,想象中的虚构世界与秩序越来越复杂,而人越来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种主义的耳濡目染下,变得浮躁与焦虑。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暂的智人经历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质,找到内心的平静。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6
《人类简史》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是一部讲述人类历史的推进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学著作。“从动物到上帝”也是此书的副标题,作者跳出人类中心论的思维束缚,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客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类如何从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动物族群发展成为地球的主宰,站上生物链的顶端,并汲汲追求成为拥有永恒青春和毁灭一切力量的神。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数百万年前,然后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看历史的热闹,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价值却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让我们有机会创造更好的世界。
250万年前人类还是一群在东非草原上与动物无异的古猿。一直到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迁徙之旅,从东非出发,足迹遍及欧亚大陆的每一寸土地。在欧洲和西亚形成了称为“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在东亚则称直立人。在印尼则住着梭罗人,在另一个不远的弗洛里斯岛上,人类则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人种——弗洛里斯人,身高不足一米,体重不超过25公斤,完美的适应了在在岛上食物匮乏的生活。这一过程持续了约200万年。这些人类共同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直到智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大约15万年前,长得与我们现代人无异的人出现在了东非高原上,之后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里程。到大约1.2万年前,全世界仅剩智人这一种人类了。
近代科技发展非常的迅速,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7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从来没想过的充满想象力的观点,这些有趣的观点成为我把这本厚厚的书看下去的动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不同于其他枯燥无味的专业科普书籍的科普类历史哲学读物。
书的架构非常的简单,按照时间顺序,用严谨专业的文字记录了从有人类出现开始之后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的历史,其中插入一个作者自己关于人类融合趋势的原因的探讨,从金融、帝国、宗教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向所有的读者提出了这本书最终的问题:从7万年前的智人发展到现在,我们人类确实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地球上的主宰,但是人类不断的发展最终我们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历史书,是因为《人类简史》是从人类辛福感的角度去看人类发展史,我们是否因为时代的前进、科学的进步而比以前更幸福?
解决历史问题的现代方法就是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每一年各种疾病的人数年龄,去判断人类的发展是否使得健康更有保障,然而到底统计什么样的数据可以体现出幸福感呢?
这个问题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解答,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甚至把这本书列入哲学的范畴。
书里有提出许多我认为是存在争议的观点,比如到底是我们驯服了水稻还是水稻驯服了我们、正义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于大自然来说不存在正义、罗伯特?奥本海默才是人类和平的英雄。
对于这些观点我不置可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读完整本书,我有一个感觉,人类也许有一天真的能成神,但是在成神之前,请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保持谦逊,善待这个世界也善待自己。最后引用比尔布莱森的话:几万亿个游离的的原子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又以复杂的方式创造了你。所以我们与万物融为一体。
总之这本书可读性特别高,强烈推荐。了解人类发展的前世今生。没有写总结,就是因为一切总结都显得很苍白。做了很多标注,值得细细品读。ps:汉源汇,还是蛮适合读书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8
人类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人类简史》是一本试图写清“人类”的历史书。尤瓦尔·赫拉利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人从生物学的起源是什么样的,从宇宙的哪里来,要到未来的哪里去?
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时,好似自己是外太空史学家,从更高的维度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审视与复盘。这样的视角,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它让人拿起就不想放下并不仅是史料翔实,而是它松动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在作者看来,人类历史的路上,有四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人类历史正式启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人类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500年前,“科学革命”让人类历史另创新局,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200年前的“工业革命”让人类历史按下了快进键,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父权社会的解体都源于此。本书内容紧紧围绕着这四大革命及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的改变。
“智人优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这个论断让我眼睛一亮,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戳破人类的各种幻觉——“你所坚信的无非是想象”。把宗教信仰、组织规则、民族记忆、种族差异、社会价值观等一系列人类认知想象中的不真实和荒诞之处都指出来尽情地嘲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却并不认为想象即虚无、神话无意义,而是鞭辟入理地分析了这种种共同想象又是如何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制造出种种难以应付的灾祸和麻烦的。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视角和结论,比如“小麦驯化了人类,”——在一万年前,小麦也不过是野草当中的一种,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的地区,但就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忽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给自己大规模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为了适应小麦发展农业,却付出了无数健康、劳动、营养、人身安全方面的代价,这真是非常有趣的观点。
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后,人到底是不是会更快乐”这个问题的论述是最打动我的。自“科学革命”始,500年来,人类的`确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仿佛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地球了,但代价是几乎陪上所有其他动物的命运。相比较原来的数万年前的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真的变得更快乐了吗?
快乐到底应该如何计算?物质丰富以后,生活会更快乐吗?显然不是的。作者认为“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是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之间是否相符”。得到的和期望之间的差值越小,越容易感到快乐。这也是现代的心理学家教人快乐幸福的秘诀不过是:降低欲望,珍惜所拥有的。
有人认为快乐是因为自己赋予的意义不同而感受不同,因此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因为“意义”本来就是错觉和幻想,所以快乐也许只是一种自我欺骗。但更多的人认为快乐“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快乐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佛教却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应该是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因为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到持续的紧张、困苦和不满之中,所以才不会觉得快乐。人想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
关于未来,作者提出了基因学、仿生学、电子智能三项领域的发展,它们让我内心激动,兴奋期待。作者指出科学的迷因与智人混血的后裔,将能够进化为一个甚至是多个远超现有智人极限的新种族,这些新种族在眼下的这些智人看来将会强大得如神一样,而阻止此类“神血后裔”诞生的技术难关,只是时间问题,技术进步很快能突破,而唯一真正能稍稍推迟它的到来的,只在于我们对“他们”的恐惧,在于社会、伦理方面的限制。
人类的一切发明,从来都是双面性的,人类不停地向外部进行探索,既会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坏处。而科学技术的发明,足够可以轻易毁灭人类和这个星球。
请让我们谨记该书结尾的这段话:“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9
首先谈第一个体会,智人的进化充斥着残酷与征服,不管是对于同属人属的其他人种,还是一些动物。
然而在最初,与其说智人的胜出是“天选之子论”,不如称其为一次偶然。人类由猿类进化而来,这里的人类并不等同于智人,也包含了其他人种(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但随着智人的迁徙,所到之处即伴随当地其他人种的消失,是因为智人的身体更加强壮?还是更能适应气候的变化?都不是,是因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让其可以用新式语言来沟通。此时,已经学会使用火与工具的智人,已经习惯于把自己当做独一无二的生物,所以发现其他与自身有些微差异但又确实不同的人种时,用一个现代的词语来形容——也许心态崩了?便将其赶尽杀绝。也许有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便是,每当智人到达一个新地方,便伴随着当地人类的灭绝。但回到起点,假如这次偶然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其他人种,那么,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也许,依然是多种人种共存。
无独有偶,同样地事情也发生在动物身上。海洋的隔绝让每一块大陆的生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有了独特的外形和习性,然而学会航海和探险的智人打破了一切。人类首次登上澳大利亚大陆时,就给这片大陆的动物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当地特有的有袋生物——袋狮、巨大的.无尾熊等在短短千年中全部灭绝,随后,伴随着人类的活动,新西兰、弗兰格尔岛等地方也发生了同样的故事,从这点来看,智人可以称为是连环生态杀手。
其次是第二个体会,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一些理所应当的事情产生了一些虚幻的感受。
宗教是想象的,公司是虚构的,金钱和阶级理论可以通用是因为其他人相信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只是存在于概念中的,而这些所构成的“文化”,在作者的笔触下,仿佛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一代代的智人身上,指挥着不同文化(王朝、国家)间的战争,导致了一代代寄主(智人)的死亡,剥削了一代代的智人,却又让自己不断进化延续。这个概念新颖的让我的三观产生了震动,但震动之后,却又回到了原处,虚幻而无力,深埋在心底。
关于生命的延续,如果将生存和繁衍当做最基本的演化标准,那么小麦则是最成功的的植物,饲养的鸡、猪等也是远比智人成功的动物,与其说智人驯服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驯服了智人,让智人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其基因得以大批的复制延续。有人提出,这些人工养殖的动物从心理上讲是不快乐的,他们的生命是为智人提供价值的,但如果从快乐来进行分析,现代的智人并不能说就比万年前的智人更加快乐,因为快乐是由血液中的多巴胺等物质决定的,多巴胺等的产生与基因相关,并不是由这些外在的事物、金钱等来控制。
而现在,经过了科学革命,智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操作基因,可以设计出发光的兔子,可以设计出长人耳的老鼠,甚至可以设计出更完美的智人,但是,智人是最终的成功者吗?我仿佛对这个问题感觉更加虚幻。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0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农业革命,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倒不如说是农作物利用了人类、驯化了人类,因为农作物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而反过来,人类却已经离不开农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样,科技离开了人类还是否存在?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所有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只有往前发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农作物那样离开人类而存在。我会想,到底是农作物和科技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还是人类掌控了这个星球?
在一万年前,小麦只不过是生在中东地区的籍籍无名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传播,在短短的一万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的传播,小麦的生长范围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广泛,同样其他农作物也跟随人类去到它们之前从没到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科技也是一样,每一个科技产品面世的时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没有电的地方还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绝大多数有人类的居住地都已经有电,各种科技产品随着人类走遍世界,你没觉得这个现象和农作物很像么?
他们都是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控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能够控制人类。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量。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03-07
《人类简史》读后感03-11
《人类简史》读后感03-06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06-14
《人类简史》读后感15篇04-10
《人类简史》读后感9篇04-21
人类简史读后感(精选5篇)06-30
时间简史阅读心得05-10
《时间简史》读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