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2-03-03 22:29: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放假了,抱着从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向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杯具地出现,让我不明白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那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齐玩耍,一齐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能够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能够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能够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能够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能够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

  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用自我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2

  今年暑假,作业很快就写完了,在百无聊赖之际,我从书架上随意拿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

  本文的主人公萧红,其实就是一个平常的女孩子,但她因为生在旧社会,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苦头。人的一生,童年是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光,我们此刻的生活都是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就像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可是相比之下,萧红童年受的罪,简直比我们苦一千倍、一万倍,她连一段最温馨的、最完美的童年回忆都没有,她仅有在祖父的园子里与祖父相处在一齐时幼小的心灵才能得到一点安慰。

  此刻有些我们的同龄人,住在农村,生活环境不好,于是就整天抱怨这、抱怨那,可是你们在仔细想想,你们的童年至少还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与关心啊!可是萧红呢?她什么都没有,除了她的祖父,没有人会关心她的死活,没有人会关心她是不是冷了,是不是饿了,就连爸爸妈妈也是这样,你们有想过这对她的心灵是有多么大的`伤害吗?所以,正在童年时期的朋友们,别在抱怨了,珍惜你们此刻的童年时光,你必须会过一个活在欢声笑语里的童年。

  记得,在前一段时间,放学后,我想让妈妈带我去买一双好看的平底鞋,妈妈说:“你先穿穿凉鞋,等天冷了再买。”于是我就耍起了我的小脾气来了,说道:“你这人怎样这么抠呢?你自我就能够买好多衣服鞋子,就不给我买。”当妈妈正要说话时,我立马用手堵住耳朵说:“不听、不听、不听……。”可是,讲完这几句话后,我就后悔了,我又想到萧红,想到了她的悲惨命运,于是,我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妈妈,要不然平底鞋我等到秋天再买吧。”妈妈说:“这才对嘛,这样才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经过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抱怨自我的生活,只要你有家人的陪伴,有别人的关怀,心中就有光明,你就会成为一个幸福欢乐的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最近,我喜欢上了被作家茅盾这样评价的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随着它,我慢慢走进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一个边远小城呼兰河。

  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河畔。她半生漂泊,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和《呼兰河传》等。写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说《呼兰河传》,是她的最终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中,萧红介绍了家乡呼兰河的景色、习俗和自我小时候的生活。呼兰河的景色优美,习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都让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萧红的'童年生活虽苦多乐少,每一天都要忍受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色,还被外祖母用针扎过手指,却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像后花园和储藏室,都是小萧红的“天堂”。在后花园,她把玫瑰摘下来,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

  外祖父不明白,还说:“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里人笑,这才明白是怎样回事。在储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锯,便椅子腿上锯一锯,床沿上锯一锯。吃饭时,她还用这小锯锯馒头;睡觉时,做起梦来也会喊:“我的小锯哪里去了?”在那里,我们能感受到小萧红的活泼、淘气和欢乐,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对她的爱。在她不幸的童年中,这种温暖十分可贵。

  当然,这本书也讽刺了当地人的无知、迷信和各种陋习。像老胡家的童养媳,天天被婆婆打骂,变得神志不清,疯疯癫癫。婆婆却以为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贴、跳大神一类的办法来治她,还把她按进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反而把她给“治”死了。这些描述不禁让我们对这位童养媳,以及书中其他遭受陋习迫害的人,增加了无限的同情。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明白了呼兰河一带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可爱的小萧红,更让我了解了偏远地区人们的迷信以及各种陋习的可怕之处。我喜爱《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喜欢小萧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人的回忆与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去呼兰河看一看。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呼兰河是一个十分十分普通的小村庄,小小的地方,一条十字街与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几十户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家,就是整个村庄的基本样貌,与千千万万普通农村没什么差别。

  全书的主人公是“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纯澈干净的双眼观察世界,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自我,让读者在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而感到悲惨的同时,仍然能够感受到人世间所存在的最简单的善良与完美。

  呼兰河是一个灰色的封建社会,在那里,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样不值一提;在那里,人的一生能够被长辈随便安排;在那里,人们用可悲的言语掩盖人的脆弱与无助;人们背离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不着边际的封建活动上,一边做着摧残人心灵与身体的事情,一边又可悲地将一切期望寄托于神灵。

  呼兰河也有最简单的一面。世世代代的农民在呼兰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土地的敬仰造就了农民朴素的品质。主人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有着简单的欢乐源泉,对待事物有着最简单的看法与认识,与成人世界构成鲜明地比较,让读者在黑暗的格调中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孩童的一丝亮光,但孩子的一丝亮光往往会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杀,在感叹的同时也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兰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缩影,是当时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只能将期望都寄托在神灵上,当时的人对大自然、神灵存在十分的敬畏,现代的我们不能否认封建思想在历史发展史上存在的意义,但我们必须从这段历史中吸取经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摒弃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学的一面。

  作者笔下的呼兰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恶,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无知也有期望与憧憬,是对这个小镇的最真实写照,值得一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5

  《呼兰河传》,用悲愤控诉故乡麻木卑琐的回忆录。浓墨之处,又见故乡。

  呼兰河城里,是欢愉与凄凉的交响,回忆了萧红的童年。这座城,是人性愚昧的一面,也是萧红在离开后最思念的地方。

  生母早逝,父亲不疼,后母不亲,祖母不爱。唯有祖父,为萧红撑起了一片蓝天,成了萧红童年中最温暖的阳光。

  在院子里,在后园中,在阳光所到之处奔跑。萧红跟在祖父身后,装模作样地不知从何处找来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紧紧跟着祖父。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后园里边栽花拔草,小的学大的,大的笑小的,祖孙俩其乐融融,半天泡在后园中出不来。

  拔了草,下了种,说好割狗尾巴草,却割了一大片谷穗。祖父也不恼,乐呵地给萧红讲讲植物学。可萧红这个淘气包偏是不听呀!采了个花心,捉了个蚂昨,非把它的脚绑了起来,学着街上的人遛狗。不一会儿,不见了蚂蚱,索性丢下花心跑去祖父那乱闹一通。“下雨喽!”扬起水飘过,飘中水花四溢,园中一阵好大的雨!对萧红来说,还有哪件事能比在园中欢乐呢?

  玫瑰打五日开放,香气浓了十里。祖父拔草,萧红摘花,把祖父头上的帽子插了二三十来朵红艳艳的玫瑰。那年春天雨水大,红了玫瑰,亮了萧红欢乐童年里那一丛盛开的`花朵。

  红花耀眼,香气袭人,慈祥的祖父陪着萧红度过了一个春天,一个秋天。萧红明白,就算全世界都与她为敌,祖父依然会是她最温暖的阳光。

  祖父的爱让萧红有了一段欢乐的童年,可当童年逝去,祖父抛下萧红离开人世,萧红的世遍布乌云,逃出那没有阳光的家,独自漂泊于世,尝尽人间冷暖。

  “我将与蓝天碧天水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思乡,含泪挥手告别人世,只留下那《呼兰河传》传世于今。

  那年阳光正好,园子里飞虫植物年年依旧,可故人却已长辞于世,忘不了,也难以忘怀。

呼兰河传读后感6

  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呼兰河传》讲了萧红小时候和祖父的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并不华丽,但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样动人。

  萧红的童年是欢乐的,因为有了一个疼爱她的祖父。祖父带着他在菜园里,摘黄瓜、浇水,给她点灯笼,让萧红玩得不亦乐乎。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祖父给萧红点灯笼了,萧红在房间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个陈旧的、落满灰尘的灯笼,祖父细心地把灯笼擦拭干净,点上蜡烛,给萧红玩,直到坏了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却有着惊人的耐心和宽容。首先,萧红翻箱倒柜,家里必须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长见了都要大骂。其次,萧红找到了一个破旧的灯笼,一般的.家长必须没有耐心擦干净,点上蜡烛给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萧红把灯笼打坏了,祖父没有把她臭骂一顿,居然还笑眯眯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祥的祖父,萧红才有了一个欢乐的童年。

  萧红的童年是欢乐的,因为有了一个不平凡的村子。这个村子里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大泥坑,这泥坑经常弄翻马车,淹死人、牲畜,还阻挡了许多人的前进道路。有了这个泥坑,村里里顿时热闹非凡,翻了马车抬马车,人掉下去了救人,挡住了人从旁边的墙上头爬过去。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更没有一个人要把这个“无恶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这个坑,村子就恢复了冷清,变得寂寞,大家没事可干,失去了抬车的乐趣。当然了,这个泥坑也给村里人带来了“福利”,当牲畜淹死的时候,许多人都去抢猪肉吃,杀猪的捡了回去,就会以半价卖出去。在艰苦的乡村生活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辉。

  萧红的童年是欢乐的,因为有了许多人陪她玩耍。冯歪嘴子啊,她们家的厨师啊,都是她的“寻乐工具”,团圆媳妇仅有十几岁,她很乐意陪着萧红玩,乐此不疲,但她最终命运多舛。

  我们再也体验不到萧红的童年生活了,但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人性的至纯至美,仍然使我的内心暖暖的。

  读了《呼兰河传》,读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读出了童年的珍贵。

呼兰河传读后感7

  读完《呼兰河传》,让我不禁心生感慨。

  西二道街、东二道街的比较,及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让人感觉那个泥坑里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么多的人,牲畜及马车,但无任何人修补他,是讽刺还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这种现象在现代礼貌的都市依旧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无任何关心的立场,只是作为莫名的、陌生的、堆满笑脸的无情看客,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尔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来就任其自然生长,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潇洒,痛苦,但其隐含其中的淡然、不关心,像个活死人,更让人心痛,没有灵魂的活着,似乎从出生只是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过程一样。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跳大神的利用人们对神鬼的敬畏,骗取人们的血汗钱和食物,装大仙的人乐此不疲,进入其中被骗的也是从未怀疑过,任凭哀伤的鼓声勾起内心深处最为难过悲痛的回忆。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娘娘庙与老爷庙的区别和差异对待,显现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传下来的老规矩,对娘娘庙的不尊,对老爷庙的心悦诚服不都是这般体现的吗?很多节日都是为鬼准备的。例如,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么人性应当放在何处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也必须要重视起来。

  呼兰河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一段欢乐的时光,只属于我,“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仅有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后园及玩乐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爱温暖着我,很令人羡慕和感动,祖孙之间纯朴的友谊和爱的传递。除了后园的乐土之外,还有两个小黑屋子的宝贝,任我随意翻看。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就算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进取地期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他们对他们之外的人麻木,连同自我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对待自我的过去和未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8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 初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 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 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 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 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 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 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 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 的,是自作自受 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 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兰河传读后感9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位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整本书,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猪、鸡、鸭。人们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觉得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创造男女平等的世界。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呼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西二道街、东二道街的对比,及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让人感觉那个泥坑里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么多的人,牲畜及马车,但无任何人修补他,是讽刺还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这种现象在现代文明的都市依旧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无任何关心的立场,只是作为莫名的、陌生的、堆满笑脸的无情看客,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尔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来就任其自然生长,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潇洒,痛苦,但其隐含其中的淡然、不关心,像个活死人,更让人心痛,没有灵魂的活着,似乎从出生只是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过程一样。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跳大神的利用人们对神鬼的敬畏,骗取人们的血汗钱和食物,装大仙的人乐此不疲,进入其中被骗的也是从未怀疑过,任凭哀伤的鼓声勾起内心深处最为难过伤心的回忆。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娘娘庙与老爷庙的区别和差异对待,显现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传下来的老规矩,对娘娘庙的不尊,对老爷庙的心悦诚服不都是这般体现的吗?很多节日都是为鬼准备的。例如,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么人性应该放在何处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也必须要重视起来。

  呼兰河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乐的时光,只属于我,“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只有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后园及玩乐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爱温暖着我,很令人羡慕和感动,祖孙之间纯朴的友谊和爱的传递。除了后园的乐土之外,还有两个小黑屋子的宝贝,任我随意翻看。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就算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他们对他们之外的人麻木,连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对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作文04-05

呼兰河传作文15篇04-05

呼兰河01-29

《呼兰河传》读后感01-21

呼兰河传读后感05-14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2-09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2-16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3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4

《呼兰河传》读后感06-0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