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集合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风哇嘴子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祥子是目前对我个人心灵触碰最大的一个人,他悲惨的结局让我有点难以接受,甚至我希望可以重新改写结局,如若冯歪嘴子的结局安插到祥子身上,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我内心是希望祥子坚强,有希望的活下去的,不是那么日复一日的颓废的。
可是反观那个年代,我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封建愚昧的思想统治了中国民众尤其是百姓那么长的时间,其毒害远非一部小说可以道尽,除了反思,我更多的主张是接受知识的熏陶,不再做一个愚昧的人,就如同你不了解抗战,你也只能人与亦云地说话,只有自己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很好的`辨别愚昧,那个年代的人性冷漠、无情。
看着都会令人心痛。我才发现知识不仅是知识,更是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全面宏观把握世界的钥匙,只有自己不腐朽了才不会重演呼兰河城那一幕悲剧的。小团圆媳妇死的更是让人揪心,但愿中国大地上这种愚昧思想的毒害越来越少,封建的势力早日逝去。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作者是肖红,本书令我颇受感动。
肖红以幽默中带着伤感的笔墨写了童年时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幅呼兰人的生活画面。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呼兰河的人们,仿佛看到了肖红在菜园里铲地、栽花、拔草、浇水、在祖父干活时摘几朵玫瑰花,带在祖父头上……这时的她是快乐的,我又仿佛看到了原本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一天八顿打三顿骂,后来生病,她婆婆给她请了跳神,最后12岁的她就可怜的死去了。这不是她婆婆的.错,更不是她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错。是人们的愚昧,过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
这部小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既看不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又看不到政府的剥削,而是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人们被保守和愚昧这双重铁枷锁住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久久不能平息。现代人的生活比起那一代人来说,实在是太幸福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今天,我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好,所以内容令我记忆犹新。
这本书主要讲了萧红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萧红对自己家乡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萧红既描写了人和物,那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和“大泥坑”了。
小团圆媳妇出现在了第五章里。起初,呼兰河镇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刚来时,每个人都说她这里好、那里好。但是,在她来了一阵子之后。之前夸她的人全成了说她不好的人。而且,她的婆婆还一天“八顿打,七次骂的虐待她”。并且,小团圆媳妇被虐待生病后,还被一大群人认为是被“阎王叫走了”的。最后,小团圆媳妇还是死了。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描绘,作者讽刺了呼兰河人的封建思想。
然而呼兰河的人不仅有封建思想,还十分的愚昧无知。这个,就体现在第一章中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大多描写了大泥坑对人类的坏处。比如会淹死鸡、鸭、狗、猪等。而呼兰河人做出的反应竟然是一些奇怪的想法。明明用土填满就可以了,但是他们说又是用斧头把树砍下来当桥,又直接说跳过去,由此可以看出呼兰河人十分愚昧无知。
所以,《呼兰河传》这本书表达了萧红对家乡深沉的爱与恨。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萧红的童年时光是快乐美好的。呼兰河城里,有一个怪坑,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都要吃它的苦头。村里的人都很迷信,有一次一个小孩掉进了坑里,让一个卖豆腐的救了,就上来一看,那是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人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因为把学校建在了庙里边,冲了龙王爷,龙王爷要降大雨淹了这孩子。这个坑也为很多赶车的人带来了许多麻烦,赶车的人到了这里都要翻车,车夫都变成了“泥人”,旁边的路人都过来帮忙,马已经快被泥浆淹没了,人们齐心协力把马拉了起来,这时马已经奄奄一息了,人们也逐渐散去。
萧红的童年使我明白了,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短暂的,要珍惜身边的一切,让每一天都过的美好幸福。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
“呼兰河”是萧红的家乡呼兰县。这个小县城发生了很多事情:“大泥坑”淹死了许多牲畜和人;“我”非常喜欢我祖父的自由和充满活力的花园;7月15日,蔚兰会上的河灯引人注目;小团圆的儿媳被疾病困扰,被迷信的婆婆折磨,最终去世;还有我奇怪的二叔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萧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萧红的父亲对萧红漠不关心,但他有一个和蔼可亲的祖父。萧红在祖父的花园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但祖父去世后,萧红的父亲给萧红定了一个让萧红不满的婚事,于是她离家出走,四处学习
最后,萧红用自己的记忆写下了自己真实的童年。这本书描述了萧红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幸福的回忆、辛酸的过去,以及她永远不会忘记的祖父和家乡的老风景。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珍惜童年,珍惜童年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事情。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一个驼背的老人嘴里拿着一个烟斗,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跳了起来,哼着歌,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呼兰河传》。里面天真烂漫的作者与和蔼可亲的爷爷使我感到很欢快。这本书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也有一个美丽花园和在街上行走的路下。但里面的一个情节让我的心很受触动:一个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面装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很快,一不小心,便"咕咚"一声摔倒在地,可路人非但没有过去扶她,还去抢馒头,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有一颗爱心,千万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抹黑了自己的良心。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7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写出了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小城人的物质生活极其简单;小城人的.生活空间简陋、局促;小城人对生命的态度亦是麻木不仁,漠然到令人难以置信。
单说12岁的小团圆媳妇,曾经也是一位活泼快乐的小女孩: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一点也不害羞,做得笔直,走得风快。婆家却因其这些表现将她视为怪物,对她进行“毒打”“跳大神”,洗三次“热水澡”,结果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读到这里,我和萧红一样气愤。这些举动是封建落后思想对他们灵魂的扭曲,而看客们也满足了自己的眼福和茶余饭后的口福。
这些人又让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的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萧红笔锋直指封建主义思想,将批判深入到人们的心理和人格深层,值得深思。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8
呼兰河是一座小城,在小城里有一个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在水中不停的挣扎。我仿佛看到那些所谓驱妖道具在哪儿瞎摆弄。他被滚烫烫的热水烫了三次,几天后,小团圆媳妇死了。我看真本书的开头我感觉十分轻松,读到后面有点沉重。
在东二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灾难,淹死过狗,淹死过猪,用泥浆闷死过猫,鸡和鸭,到家第一个想法是填坑,但是他们的方法总是五花八门的。
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他与他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
矛盾曾经说过,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还不像之处,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就是我写的读《呼兰河传》有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9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0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萧何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特别。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似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连续三个月不下雨的时候,车夫和马翻过好几次车,而翻了之后,过路的`人看着他们似乎也起不来,便来帮帮助。
有时因为拖不出马,而准备走人。但看看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过来再次帮助,还不时的喝彩!闹得非常热闹,也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当这个坑淹死了猪后,有些人会把死猪拿去卖,并且是非常廉价的。有些小孩就说这是瘟猪肉,并且是在许多家长面前说的,便会被家长打。我看后,觉得萧红是在挖苦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让人感到凄凉。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1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昨晚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呼兰河传》。这本书被著名作家矛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萧红用灰色、轻松和真实的笔调描绘出了她小时候在祖父家呼兰河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在萧红的笔下,我看到了萧红和她那和蔼的.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看到偏远闭塞的生存环境必然带来小城物质生活的原始落后的生活环境,过着清贫安康的日子却又摆脱不开封建迷信的影子。
但让我尤为深刻的画面就是: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让我感到愤怒,一个还处在天真无邪年纪12岁的姑娘被老胡家因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行为活活折磨死了,又是挨打,又是被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终究扛不住这般折磨,在最青春的年华告别了这“没人情味”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还沉浸在这灰色的画面中。但又反观我们如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更应该学会生活,懂得感恩,内心存留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2
茅盾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人生为了什么,要有这么凄凉的夜。——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笔下的东北小城,萧瑟、荒凉、蒙昧、天真。
第一次读的时候是高中,是老师给打印出来的一个章节。灰黑色的油墨印在粗糙的米黄色的.纸上,拿到手里还是热乎的。
记忆里那个阅读课是在下午,金色的、热烈的阳光从窗帘缝里流泻,混着油墨的味道,说不上来是不是好闻。
那时候读的是《小团圆媳妇》。我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读完的感受了,但是那些情节深深印在记忆里,每一次想起来,都像是牛在反刍。到了现在,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有种深深的恐怖了。
后来再一次读,反而是被开头这句话震撼了。这么简短的一句话,读起来却冷彻肺腑,仿佛呼出的气都是凉的。再想起这本书,眼前会出现黑夜里一轮巨大的、苍茫冰冷的月亮。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3
我们的童年,都是与众不同的,自从我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让我对萧红的童年产生了好奇,好奇心驱使着我仔细品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讲的是萧红,童年时与外祖父在园子里一起玩,一起下地干活,充满乐趣,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有一些人却被命运安排着,过着平凡的日子。
文章中悲惨的人有很多,但我觉得最悲惨的是团圆媳妇了,活泼可爱的十二岁的小姑娘却当了童养媳。遇到了婆婆的恶毒得打骂,以至于生病。他的婆婆不请医生用当地的习俗:赶鬼,热水汤驱鬼的迷信方法,想挽救她,然而,静静的迎来的却是丧命黄泉。悲剧一次次发生,让我越来越为团圆,媳妇担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花园的一段太阳,在园子里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写出来,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
《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4
呼兰河是一座闭塞贫困的小城,那里人们和善热心,但仍旧摆脱不了封建思想,这本书开头轻松,到后来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悲剧,越读越沉重,令人怜悯。
从这本书中,我仿佛望见了东二街上的泥坑,没有一个人想过填坑。家畜们被水淹死,多么凄惨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无知而又麻木。
我仿佛还望见呼兰河正实行“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和“野台子戏”等喧闹节目。这些怨鬼拜神的'节目,太迷信了,不如有病就医,有困难迎难而上。
这本书最让我震惊的是团聚媳妇被她的婆婆熬煎致死。一个12岁健康、活泼的小女孩,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望见我,也还偷着笑”,但是她的婆婆因为愚昧、迷信、无知,照“规则”经过婆婆的毒打与烙脚心的“调教”之后,日渐病倒,又经过跳大神、吃偏方、抽帖儿、用大缸洗澡种种奇妙的“治疗”,最终活活用开水浇头浇死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在那个动荡担心的年头,人们再和善,也抛不开旧思想,封建社会迷信思想太可怕了!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太华蜜了。九年义务让全部人都接受了学问的洗礼,只有学问才能变更思想,我们要崇尚科学,拒绝迷信!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作文10-07
呼兰河传作文20篇08-10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3-01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分析02-20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3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4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07-04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05
《呼兰河传》读后感【经典】07-20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