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时间:2024-09-29 16:30: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荐]《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1

  初见《世说新语》,并无太大兴趣。然而,在徐老师的引领下,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罢不能。

  妈妈告诉我,读书并非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入理解和体验。面对难题,我和妈妈共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逐渐,我开始独立研读,反复诵读,认真划分节奏,勾画关键词。渐渐地,我发现这本好书的魅力所在,虽然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但情节连贯,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我读到德行篇时,深受触动。其中,“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长豫对待父母既尊重又体贴,其孝行令人敬佩。反之,一个不孝的人,难以对他人心怀仁爱,更无法为国献身。王长豫不仅关注父母的物质需求,更注重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是真正的孝道。

  《世说新语》涵盖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篇章,既有哲理,又有趣味,令人回味无穷。当你拿起这本书,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深深爱上它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2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3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写的。语言风趣,幽默。全书今传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方正等,共一千多则,记叙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琐稳逸事,主要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我阅读的文言文: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中,队伍里有人捉住一只幼猿,母猿沿着江岸哀鸣哭号,跟着船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离去,最后母猿跳到船上,刚跳上船就马上气绝身亡了。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全断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温听说了这件事后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的官职。

  感受:母爱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位母亲,有一句歌词唱到:“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小猿被抓走了,母猿一定悲伤万分,而去想办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这件事还能说明另一个道理: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它们也是一条条生命,它们也有权利享受与家人的平静生活,所以,爱护动物,并保护它们吧,保护动物就是保卫人类未来。

《世说新语》读后感4

  《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讲述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的一本书。那么何为层次?有钱或有权?现代人大多都这么认为。但真正有层次的人,他的层次感是从言行中表露出来的。

  陈元方,出生在太丘长的家中,也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人。7岁时,他在门外玩耍时,来了一个人,是他父亲的.朋友,他是来赴约的。但当时他父亲陈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时赴约,而已经走了。朋友得知后很生气,甚至还心有怨言,骂了陈太丘。陈元方告诉他,赴约迟到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是不讲礼,友人听后自觉很惭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却自顾进了家门,不再理睬他。

  有一个较为广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欢的方法去对待别人,友人已经无礼,是应该说说他。但是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感,体现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说友人两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训儿子了!相反,他用行动告诉了友人:你这是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包括小孩子。

  层次,不是钱或权,也不是说出多么深奥的话,而是做出最有意义,却又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深奥,却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层次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敬佩。

《世说新语》读后感5

  这几天,我看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的一篇篇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其中,两篇讲孝的文章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讲的是王祥的故事。王祥对待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有一回他后母半夜暗杀他,刚好赶上王祥起夜,只空砍着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一定为没砍着人而遗憾不止,便去后母那请求处死自己。后母终于醒悟过来。

  王祥对后母多么孝顺那!虽然知道后母要杀他,却也毫无怨言,还特地请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篇是陈遗的故事。他对他的`母亲十分孝顺,母亲爱吃锅巴,陈遗便准备了一个小口袋,每逢煮食,便把锅巴存起来,回家时送给母亲。一次,孙恩反贼入侵吴郡,袁山松出兵讨伐,陈遗积攒了积攒了几斗锅巴,没来得及送回家,便带着它出征。袁山松军队被打败,军队溃散,都逃入了山林沼泽地带,大多数人因饥饿而死,只有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陈遗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母亲只要煮食,都将锅巴带给母亲,让自己因此活了下来。

  孝的力量多么强大啊!

《世说新语》读后感6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读书笔记: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不过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47、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那么,你一定可以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我们所缺乏的不过是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顺从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罢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深不知没有结果的结果有时候是最好的结果。至少可以留个念想!

《世说新语》读后感7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能够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气氛和人物特色。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那么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表达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阔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述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世说新语》读后感8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周围环境的故事:传说在某个地方有“三害”。一是指老虎,当地有老虎伤人,讨厌;二是指蛟,当地有蛟藏在水里,经常翻船伤人;第三,他是当地的流氓少年,力气很大,武功很好。后来射虎斩蛟,除了“二害”,人们以为周处会和那“二害”同归于尽,没想到周出竟然“胜利归来”。周处回来后,他自己也是“三害”之一,才翻然悔悟,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后来,他勤奋好学,当上大官,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从周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一个人曾经做过什么,只要他试图纠正他以前犯过的错误,他也可以重新开始。俗话说:“浪子不会换钱。”

  格林尼亚是化学史上著名的“格式试剂”发明者,年轻时整天闲着,浪费了很多好时光。一天,他在一次宴会上被一位女伯爵侮辱:“远离我,我不想见到像你这样的.花花公子。听到这句话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决定振作起来。后来,他努力学习,终于弥补了原来的作业,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些努力和研究,他取得了一些成就。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世说新语》读后感9

  中华古典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世说新语》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等方面。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管宁割席”,相传,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照常挥动锄头,和锄去瓦片,石头没有区别,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后又扔出去,两人又曾经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华歌却把书本扔在一边出去看车马,于是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果断,一定要善于观察,不要被金钱名誉迷惑入自己的双眼,不然很难交到好朋友。

  《世说新语》这本书,评价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做法,它是为后世研究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至今它为我们文学创作提供源源不尽的灵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10

  标题有点拗口,其实就是十五岁读到此刻三十好几了,仍然觉得妙趣无穷,还会一向读下去!

  最早接触《世说新语》是上高中的时候,同学间喜欢相互借书看,看完再做以交流。真是书非借不能读啊……那时候读书的效率真是惊人,或许是因为年轻,博文·强记,加上读后切磋,如今对那些读过的书还历历在目……进入社会后,买的起书,却看不起书了……在书店搜罗一堆,回家后往往束之高阁……读书心境,已然不再。

  《世说》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笔记散文集。通常都把《世说新语》定义为魏晋人物小说,但其行文洗练,词句清丽,风格幽雅,意境深邃,志趣高洁,通篇人物众多,跨越300年时光,有交集,却又并不尽连续,虽为叙事,又多含议论,所以我认为应当属于散文笔记。

  《世说新语》主要是描述魏晋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从中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这一段历史中的文化乐章,也能够领略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应当说魏晋时期是个性人文最为突出的一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而《世说新语》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你能够当它是小说,也能够当它是散文,或者当做历史,甚至诗歌……

《世说新语》读后感11

  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读书笔记: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可是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明白的。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那么,你必须能够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我们所缺乏的可是是子猷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顺从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罢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深不知没有结果的结果有时候是最好的结果。至少能够留个念想!

《世说新语》读后感12

  志人小说,由“德行”到“仇隙”计三十六篇,主记述从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遗文轶事。尤以东晋为主,魏晋文人常现其中。因多传闻,不可尽信,然而史料价值不可质疑。

  原文译文上下对应的格式,翻译用心,包括典故等,有些原文不看翻译确实不知其所以然。

  擅长细节、白描等手法,寥寥数语,少则十几字,多也不过两三百字,片语只言,便能栩栩如生的描绘出其人的音容笑貌哪怕面目气韵来。那些在其他著作里浮云一略的`历史人物,在这里都活灵活现的生动起来。

  然而由于古今价值观不同的缘故,有些行为的正误评断无法理解并且其中部分因果关系以为颇有些胡扯……不由令人联想传言如何变化传出。

  这些篇章段落里,读来有欣然一哂,亦有不虞之叹。且竟有女子占一章。言行、政事等分类也颇有岐见。然而……居然有整整一章讲述容貌!没错!就是容止!各种美貌形容,个个不是凡人自带光环……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个评论倒是有趣。

《世说新语》读后感13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读世说新语有感世说新语读后感10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14

  十几年前,在《世说新语》读到一则小故事,原文是“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 ?’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赵母嫁女,女儿临走时,赵母再三叮嘱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千万别做好的事啊!“女儿不解,问母亲:”娘啊,您不让我做好事,难道要我去做坏事么?“赵母说:”孩子,好的'事尚且都不能做,怎么能去做坏的事呢?“

  那时年轻,也未嫁人,看了这则故事,怎么也无法理解,只觉得赵妈妈对出嫁女儿的嘱咐真是不着四六,既不让女儿做好事,也不让人家做坏事,到底要女儿怎么做才好嘛?

  现在自己成家了,也已为人之母,想想这些年自己所经历的事,才领悟到这位赵母为人处事的谋略真是太强了,只能说自己明白得太晚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15

  《世说新语》是南宋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讲述了当时名士的`轶闻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听说在远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么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匈奴人已经闯进,问荀巨伯:“我们大军已到,城中无人,你是何等的汉子,还敢留在这儿!”,他说:“不忍留下朋友,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朋友的命。”匈奴人听了很是感动,便撤军了。荀巨伯冒死也要保护朋友,这才是君子之交啊!这就是“真”和“诚”的一种体现,能让敌人自惭而退,让我们见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可贵。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义,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重义,这些品德值得我们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04-22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03-23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04-22

《世说新语》读后感02-06

[经典]《世说新语》的读后感01-10

世说新语读后感10-31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04-05

世说新语的读后感02-12

《世说新语》读后感02-27

世说新语读后感(推荐)11-0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